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39份)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22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文双练常守山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22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文双练常守山,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文双练——《常守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在科学史上,天文学的发展,历来波澜起伏,曲折复杂,① 。在西方,人们熟知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② 的争论;而在中国,在对宇宙结构的认识上,也存在着“浑盖之争”。
盖天说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天象。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预报二十四节气。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而且它是赋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而浑天说与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
但浑天说也有软肋,它主张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这也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东汉学者王充就曾③ 地指出:“旧说,天转从地下过。今掘地一丈辄有水,天何得从水中行乎?甚不然也。”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3分)
答:
3.下列句子中的“软肋”和文中加点的“软肋”,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人就是这样,你强在哪里,你的软肋可能就在哪里。
B.季胁者,胁之下小肋骨也,俗名软肋。
C.每个人都有软肋,关键是如何强大自我。
D.盔甲能保护信心,软肋可让我们认识到如何达到完美。
二、名篇名句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如果害怕骄傲自满就要“ ”,如果施加恩泽就要“ ”。
(2)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庭院中风景优美,阳历每月十五的夜里,“ , ”,风一吹,影子也跟着摇曳,十分可爱。
(3)“英雄”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在作品中常用来表达作者的抱负或对某人的敬仰,如“ , ”。
三、一文双练——《常守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常守山
聂鑫森
云阳山云雾深处的常家村,最让人高看一眼的是常守山。
常守山65岁了。个子高大,脸盘也宽大,配着大眼、长耳、高鼻、阔嘴,还有嘴边永远浮着的笑意,村民们都说他是生就的佛相。
他是种田的好把式,几亩水田、山田侍弄得条理分明,不需要妻子帮忙。他也是盘山(种树、栽竹)的行家里手,屋后的一大片自留山,是他储钱、取钱的银行。
种田、盘山之外,他精力还有富余。家里设有工匠房,摆放着打铁的红炉、砧台,做木工活儿用的砍凳、工具柜。农具中的锄、钯、铲、刀,都是老式样,但尺寸要大一些,因为他身高力大,用起来才过瘾。家具也是按老规矩打造,时新的款式他嗤之以鼻,而且是就地取材,什么胶合板、纤维板、木屑板绝对敬而远之。
农具、家具,常守山做了为的是自用,并不以此作为谋生的项目。但有一种东西,他不常用,别人也不常用,他却隔三差五地制作,那就是打更报时、驱赶野兽的木梆。
木梆在城市、乡村,早成了文物。自从有了钟、表,还要它来报时吗?在山区用得着它的时候,是守秋。各家都有苞谷地,到了夜晚,敲梆吓走那些前来偷、咬苞谷棒子的猴子、野猪。现在条件好了,敲梆太费事,提一个便宜的收录机去,里面录着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宏大声响,充了电的干电池可以用好几个小时。守秋的人坐在一堆篝火后,隔一阵按一下开关播出声音,莫说是猴子、野猪,连豹子都逃得远远的。
妻子问:“老常,没用的木梆,你还做?”
“你不懂什么叫无用之用!”常守山哈哈一笑。
原先守秋用木梆时,村民来索取,常守山是免费相送。现在呢,没人要了,他是做着玩。坯料长一尺、宽五寸、厚四寸,中段镂空,空间的上部比下部要厚一些,因为上部要经受敲打。更重要的是上部和下部的断面上,要锉出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齿状,称之为回音齿。然后在木梆的一端,安上手柄。敲梆的棒槌,用的是老南竹的粗壮竹根,用火炙直,用砂纸磨光磨亮。竹根棒槌敲在木梆上,“梆——梆——梆——”,声音高亢、宏重,传得很远很远,像京剧舞台上的花脸演员叫板,有经久不息的膛音。
做一个木梆,又费时又费工。
村民们背地里议论:常守山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
常家堂屋的墙上,隔些日子,旧木梆换下来,再把新木梆换上去。有时候,常守山兴致来了,取下木梆,站到门外的土坪里,或轻或重地敲打几声,像一个顽皮的细伢崽。
常守山对妻子说:“只有一种东西我打造不出来,那就是手机!但我会玩手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君子使物,而不为物所使。”
一个农民说出这样的话,不但妻子听不懂,村民也听不懂,不简单啊。常守山虽只念过初中,但他喜欢读书自学,传统国学的普及本他就买了不少,夜晚灯下,津津有味地手不释卷。
村里第一个玩手机抖音的,是常守山。
初冬,常守山去竹山挖冬笋。他把手机固定在一根三四尺长的细竹竿上,由妻子举着,视频或近或远地对着他。最有趣的是他头扎白毛巾,背着一个很大的竹背篓,背篓里放着一把短柄二齿锄;左手拿着木梆,右手拿着竹根棒槌。他像电影《平原游击战》中那个敲梆人一样,先敲几声梆,然后喊道:“平安无事啊——”妻子笑得差点儿岔了气。常守山又说道:“冬笋是美味,人人都想吃。最好的冬笋,是藏在土下不冒尖,可怎么才知道它藏在哪里呢?我来告诉你。”
背景是远山苍翠,近景是一片青绿的竹林。常守山先介绍怎么找到竹笋:一是先看竹叶,哪棵竹子的竹叶青葱茂密,它肯定孕育着冬笋。二看竹枝,竹枝的走向便是竹鞭的走向,找到竹鞭就找到了冬笋。三看竹干的颜色,青亮光滑的,说明竹龄短,冬笋就在竹根附近;光泽发暗还有白色斑点的,则是老竹,竹鞭长,冬笋离竹根就远一些。解说中,出现一个一个的画面。接着,常守山用短柄二齿锄,挖出一只一只肥硕的冬笋,丢进背篓里。结束时,他又敲响几声梆,说:“常家村,家家有竹林,请来这里旅游观光,采购冬笋,体验挖冬笋的乐趣!”
妻子问:“你怎么不说请来我们常家?”
“到哪家不是一样?常家村是一家人。”
这个抖音视频在网上一发出,马上爆红。村民们很感动,赶快转发到各自的微信朋友圈。
沿着云缠雾绕的山区公路,私家小车、电商的货车,一拨一拨地来到常家村,看风景,吃农家饭菜,采买土特产。许多人家还有客房,可以安闲地住宿。
常守山家有四间客房,总是住得满满的。
他领着客人去游山,手里提着木梆。山谷里、岔道边、密林中,不时地敲两下,提醒客人不要走散了。到了快吃饭时,他的妻子在家门前敲三声梆,他也回应三声梆,表示马上会转回来,比打手机还便捷。半夜三更,客人已沉入梦乡,常守山会披衣起床,说是去院墙外巡查,轻轻打几声梆。
妻子说:“还用得着你去敲梆报时吗?”
“不是报时,是报平安。家在梆声里,这个念想就很温馨。”
“老常,你是个人物!”村民们说。
(有删改)
第一组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常守山的肖像有特点,一脸的笑意,让人觉得有“佛相”。他还给乡亲们免费送木梆,认为常家村是一家人。
B.常守山种田是行家里手,能自制农具,按老规矩打造家具,不用胶合板、纤维板、木屑板之类的材料。
C.木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几经沉浮,原来可作山区守秋之用,后来只当玩具用,而现在作报时、报平安之用。
D.常家村位于云雾深处的云阳山,风景优美,在抖音上爆红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吃农家菜,购买山货。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生活背景,并以“最让人高看一眼”点明了常守山在常家村人眼中的印象。
B.小说在描述常守山拍抖音、挖竹笋一事时,以其妻子的封闭保守作陪衬,衬托了常守山开拓创新的一面。
C.“背景是远山苍翠,近景是一片青绿的竹林”,既描绘了云阳山优美的景色,又使挖笋之事富有意境。
D.“无用之用”“君子使物,而不为物所使”等语言描写,与“他喜欢读书自学……夜晚灯下……手不释卷”的描述形成了照应。
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详细地描写了常守山做木梆一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8.常守山的身上寄寓了深厚的传统美德,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答:
第二组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常守山是种田的好把式,是种树栽竹的行家里手,把屋后的自留山当成储钱、取钱的银行,表现出常守山的生活很有条理。
B.常守山做出一个木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乐此不疲,村里人甚至认为他脑子有问题,突出了常守山不能与时俱进。
C.面对妻子的质疑,常守山用“常家村是一家人”回答妻子,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他为全村着想的胸怀,也赢得了村民们的敬佩。
D.客人们都睡着了,常守山还要起身巡查敲梆子,不是为了报时,而是为了报平安,此处表明他极其看重守护客人的平安。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选取了几个与主人公相关的生活片段进行剪裁和组合,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叙事节奏舒缓。
B.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了常守山的形象,还运用侧面描写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C.“你不懂什么叫无用之用!”此处的“无用之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暗示下文木梆的作用。
D.小说描写非常细腻,比如常守山做木梆的过程和常守山挖取竹笋的情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7.小说主人公名字中的“守山”寓意丰富,请依据小说内容加以概括。(6分)
答:
8.“闲笔不闲”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点。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中在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请分析小说中叙写农具式样、常守山喜欢读书这两处“闲笔”的作用。(6分)
答:
练案22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文双练(《常守山》)
1.答案:①扣人心弦(万众瞩目、惊心动魄等) ②旷日持久(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各执一词等) ③一针见血(鞭辟入里、入木三分、高屋建瓴、直截了当、言简意赅、切中肯綮、提纲挈领、要言不烦、有的放矢、一语中的等)
解析:①应填写有关“天文学的发展对人们产生心理影响”的成语。②应填写与“争论”的持续时间、激烈程度、表现等相关的成语。③应填写有关“抓住本质、击中要害,简洁,直接”意思的成语。与语境相符的其他成语亦可。
2.答案:(1)“而且”改为“但”;(2)“赋有”改为“富有”或“具有”。
解析:“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转折之意,所以将“而且”改为“但”。“赋有”指具有(某种性格、气质等),与“科学意义”不搭配,应改为“富有”或“具有”。
3.B B项为“软肋”的本义。
4.答案:(1)(则)思江海下百川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2)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3)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一组
5.C “而现在作报时、报平安之用”错,原文是说“不是报时,是报平安。家在梆声里,这个念想就很温馨”。
6.B “以其妻子的封闭保守作陪衬”于文无据。
7.答案:①详细地描写常守山做木梆,说明木梆在常守山心中的地位,表现了常守山认真、细致的一面。②常守山做木梆的每一个细节都依照传统方式,突出了坚守传统的主题。③为下文写木梆再次发挥作用做了铺垫。
解析:故事情节常见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照应前文;⑤线索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⑥刻画人物形象;⑦揭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旨。具体作用要结合情节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8.答案:①勤劳质朴。常守山是一个农民,他把几亩水田、山田侍弄得条理分明,不需要妻子帮忙。种田、盘山之外,他精力还有富余。②重视乡情,与人为善。原先守秋用木梆时,村民来索取,常守山免费相送;邀请大家来旅游时介绍全村,认为常家村是一家人。③学习传统国学,坚守传统。他坚持学习传统国学,对木梆念念不忘,认为家在梆声里,这个念想就很温馨。
解析:本题与一般人物形象分析题不完全一样,要求紧扣“深厚的传统美德”进行分析,因此考生要准确理解“深厚的传统美德”的内涵,然后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第二组
5.C A项“表现出常守山的生活很有条理”错。B项“不能与时俱进”错。D项“表明他极其看重守护客人的平安”错。故选C。
6.B 小说中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7.答案:①守住生活中的大山;②守护温馨的家园;③依靠大山改变生活。
解析:分析“守山”的寓意可以由实到虚,循着小说表达的内容逐层进行。小说前半部分重在表现“守山”的实指义,后半部分重在表现其虚指义。
8.答案:①开头叙写常守山用的工具都是老式样,家具是按老规矩打造,对新款式嗤之以鼻,对新材料敬而远之,这既交代了常守山的生活背景,也表明了他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②中间部分叙写常守山喜欢读书,学习传统国学,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丰富了人物形象。
解析:先细读常守山用的农具式样和喜欢读书的具体内容,再分析这些“闲笔”对表现常守山人物形象的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33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文双练深巷里的老墙,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文双练——《深巷里的老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31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文双练沙堆里的城隍,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文双练——《沙堆里的城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29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文双练窗花舞,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文双练——《窗花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