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26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niàng) 欹斜(jī) 抽噎(yē) 人声鼎沸(dīng)B.吝啬(lìng) 确凿(zuó) 嗔怪(chēng) 三省其身(xīng) C.碣石(jié) 秕谷(pì) 狡黠(xiá) 刨根问底(báo)D.仿膳(shàn) 殉职(xùn) 禁锢(jìn) 怪诞不经(dàn)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粗犷 遮蔽 美不甚收 随声符和 B.草跺 和霭 博学笃志 骇人听闻 C.憔悴 澄澈 混为一谈 拈轻怕重 D.分岐 勋章 各得其所 大相径廷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心酸的眼泪。 B.雾霾天气里,司机小心翼翼地开着车。 C.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 D.美并不是要打扮得花枝招展,作为中学生,朴素大方就是美。4.(4分)读下面的语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①为贯彻落实“书香校园”行动计划,某中学开展A 了一次B“我与经典”读书活动。②通过本次活动,使广大师生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③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④大家热切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1)请指出第①句中加点词的词性。A B (2)第②③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第②句: 第③句: 5.(2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重阳节,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风俗。 C.小华属“虎”,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龙”。 D.“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6.(8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眼睛,第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1)以上文段出自鲁迅的散文集《 》,选段中的她名叫 。(2)文段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7.(6分)经典诗文默写。(1)淫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诫子书》)(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3)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5)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6)“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 。(朱自清《春》)二、综合性学习(12分)8.(12分)某班开展“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活动一:温馨回忆】你有忆起妈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吗?写出来,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2)【活动二:深情诵读】在活动中,同学们纷纷登台朗诵自己收集到的表达亲情的诗句,你也不甘示弱,深情诵读了连续的两句诗,请你写下来。(3)【活动三:精心设计】在这次活动中老师要求大家办一期手抄报,现在请你把所要设计的报纸栏目补充完整。主题:让爱驻我家栏目一:我说我家栏目二:我看我家栏目三: 栏目四: (4)【活动四:情感升华】在《乡愁》的作者余光中先生的心中,祖国是家,大陆是家;那么在你心中,还有哪些可以是家?为什么?三、阅读(52分)9.(15分)阅读课文《雨的四季》选段,完成小题。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梭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1)结合全文内容,理解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选文第②段,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第③段中,作者说“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结合第三段,说说都有哪些风情。(4)按要求赏析句子或词语。①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②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赏析加点的词语)10.(16分)阅读《鹅毛压得父亲喘》,回答下列各题。①每到冬季,父亲都要去收鹅毛,此时乡下的养鹅人,都会把鹅毛拔下来卖钱。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屯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②天一黑,我就跟姐姐站在村口的冷风中,等待父亲的归来。有一年,父亲身体特别弱,“鹅毛担子”一上肩,就大口大口地又喘又咳,为此每次看到父亲,姐姐便会飞快地跑过去,接过他的担子,父亲便如释重负,一下轻松很多。年幼的我很是不懂,那鹅毛担子,分明很轻盈,我曾挑过几次,看似鼓囊囊的两麻袋,其实一点都不重,轻如鸿毛呀,可为何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压得他直喘呢?③晚饭后,父亲拨亮带玻璃罩的油灯,借着灯光,将收来的鹅毛,全部摊放在屋内,然后打开家里所有的门,让阵阵萧萧北风穿屋而过﹣﹣他要一边拨弄,一边利用那又冷又硬的北风,将鹅毛中最轻,最软,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④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外飘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形单影只地被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地裹扶着,碰触着,吞没……他从不让我和姐姐帮忙,而让我们去学习。⑤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我从不知其因。我更不明白,为何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⑥母亲白天上工,晚上还要给有钱人做羽绒鞋,好赚些手工费,供我和姐姐读书,父亲分拣出的鹅绒,正是她做鞋时所需的填充保暖材料。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羽绒鞋暖和得很,极受镇上的居民欢迎,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订做羽绒鞋的人很多,母亲要整宿地去做,天快亮时才能和衣躺会儿。⑦更糟的是,我家的泥墙草屋,也在那年的一场暴雪中坍塌了,一家只能住进一间四面都漏风的草棚里。晚上归来,母亲仍要在草棚里做鞋,父亲分过鹅绒后,还得去垒房子﹣﹣取来半干半湿的田泥,赤脚将它们一脚脚地踩熟,踩得有黏性和劲道,之后再用它们去垒墙。垒一层,晾干后,第二晚再接着垒第二层,如此反复……因为太冷,母亲的双手很快被冻伤,又痛又痒。父亲也喘得、咳得更严重了,但他们继续坚持着。⑧几个月后,泥屋终于垒起来了,春天也到来了,父亲的咳喘渐渐有了缓解;母亲的双手也好了些。他们卖鹅毛和羽绒鞋所得的利润,得以凑齐我和姐姐的学杂费,一家人总算熬过来了。⑨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当年患有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因为怕花钱治疗,只能硬扛着,医生告诫他不要干重体力活,要休息,否则极易发展成肺气肿。可父亲哪肯休息,他坚决要去收鹅毛,因为这活相对轻松些,还能帮母亲。⑩多年后,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有一次,我回到老家,在老屋的角落里,惊讶地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它们轻轻地拢在一起,像落入人间经年不散的流云,泊在母亲留下的鞋样子旁。鹅绒是那么的轻盈,有风掠过,便会飘散。但奇怪的是,它们竟始终在那里,一如当年此时。⑪我终于懂了,当年,压在父亲肩上的担子看似轻如鸿毛,但对于贫病交困的他来说,却是千钧之担,于母亲也同样如此。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抗争,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在当时那个农村普遍贫穷的特殊年代,我和姐姐是方圆几十里地,唯一都读过书,上了大学的姐弟俩,谁也没因贫困而辍学。⑫父亲肩上担起的和母亲手中操持的,虽然只是一片片很轻、很轻的鹅毛,但由此给予我们的爱,却重于泰山。(1)请根据文章①到⑧段内容,把相应的故事情节填在横线上。父亲挑鹅毛,又喘又咳→A →母亲白天上工,整宿做鞋→父亲踩泥垒墙,喘咳严重→B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抗争,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4)第⑤段和第⑨段是什么关系?从内容方面分析其作用。(5)文章通过回忆父母辛苦劳作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1.(15分)阅读《狼》一文,完成小题。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用“/”划分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其一犬坐于前(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顾野有麦场 ③一狼径去 ④屠自后断其股 (3)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义与所给例句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又数刀毙之A.友人惭,下车引之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久之,目似瞑(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12.(6分)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中杨花、子规象征什么?写杨花和子规有何作用?(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赏析。四、作文(60分)13.(60分)“一生择一事”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坚持:“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为畅游浩瀚星空,坚守初心,心无旁骛;“华为之父”任正非为成就通讯领域的“荣耀”,苦心孤诣,攻坚克难;“最美奋斗者”路遥为书写“平凡的世界”,呕心沥血,笔耕不辍……他们坚定选择,不懈奋斗,拥有了精彩丰盈的人生。今天的青少年个性独立,思想多元,如能秉持这种“一生择一事”的信念,生命会更加美好充实。ㅤㅤ你在学习、生活中坚持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有怎样的收获和感受?请以“这件事,我坚持了”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ㅤㅤ写作提示与要求:(1)明确所坚持的具体事件;(2)详略得当,充分表现出“坚持”的过程;(3)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受、思考等;(4)内容健康,文体明确;(5)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6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niàng) 欹斜(jī) 抽噎(yē) 人声鼎沸(dīng) B.吝啬(lìng) 确凿(zuó) 嗔怪(chēng) 三省其身(xīng) C.碣石(jié) 秕谷(pì) 狡黠(xiá) 刨根问底(báo) D.仿膳(shàn) 殉职(xùn) 禁锢(jìn) 怪诞不经(dàn)【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解答】A.有误,“欹斜”的“欹”应读作“qī”,“人声鼎沸”的“鼎”应读作“dǐng”。B.有误,“吝啬”的“吝”应读作“lìn”,“确凿”的“凿”应读作“záo”,“嗔怪”的“嗔”应读作“chēn”,“三省其身”的“省”应读作“xǐng”。C.有误,“秕谷”的“秕”应读作“bǐ”,“刨根问底”的“刨”应读作“páo”。D.正确。故选:D。【点评】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粗犷 遮蔽 美不甚收 随声符和 B.草跺 和霭 博学笃志 骇人听闻 C.憔悴 澄澈 混为一谈 拈轻怕重 D.分岐 勋章 各得其所 大相径廷【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解答】A.有误,“美不甚收”的“甚”应为“胜”,“随声符和”的“符”应为“附”。B.有误,“草跺”的“跺”应为“垛”,“和霭”的“霭”应为“蔼”。C.正确。D.有误,“分岐”的“岐”应为“歧”,“大相径廷”的“廷”应为“庭”。故选:C。【点评】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心酸的眼泪。 B.雾霾天气里,司机小心翼翼地开着车。 C.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 D.美并不是要打扮得花枝招展,作为中学生,朴素大方就是美。【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使用有误,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该词语好“留下了心酸的眼泪”意思不符。BCD.使用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4分)读下面的语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①为贯彻落实“书香校园”行动计划,某中学开展A 了一次B“我与经典”读书活动。②通过本次活动,使广大师生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③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④大家热切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1)请指出第①句中加点词的词性。A 动词 B 量词 (2)第②③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第②句: 将“通过”或“使”删去一个。 第③句: 将“提高人的修养”和“增长人的知识”调换位置。 【分析】(1)本题考查词性知识。根据积累作答。“开展”是动词;“次”是量词。(2)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第②句“通过本次活动,使广大师生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句子成分残缺,将“通过”或“使”删去一个。第③句“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语句不当,将“提高人的修养”和“增长人的知识”调换位置。【解答】答案:(1)A 动词B 量词(2)第②句:将“通过”或“使”删去一个。第③句:将“提高人的修养”和“增长人的知识”调换位置。【点评】常见的病句种类有:(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5.(2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重阳节,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风俗。 C.小华属“虎”,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龙”。 D.“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解答】ABD.正确。C.有误,生肖“虎”的下一年是“兔”,小明应该属“兔”。故选:C。【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6.(8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眼睛,第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1)以上文段出自鲁迅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 》,选段中的她名叫 阿长 。(2)文段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中的人物。通过上面的“哥儿”“阿妈”的称呼和麻烦的礼节,可知文段选自《阿长与<山海经>》,“她”是文中的主人公阿长(长妈妈)。(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从文段中长妈妈的语言中可以看出,这满肚子的麻烦礼节其实是作为农村妇女的朴实、迷信的表现,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愿望。答案:(1)以上文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她”是阿长(长妈妈)(2)文段表现出阿长朴实、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特征。【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7.(6分)经典诗文默写。(1)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诫子书》)(2)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3)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5)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6)“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1)险躁则不能治性(注意“躁”的书写)(2)风正一帆悬(注意“悬”的书写)(3)小桥流水人家(4)峨眉山月半轮秋(注意“峨”的书写)(5)何当共剪西窗烛(6)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二、综合性学习(12分)8.(12分)某班开展“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活动一:温馨回忆】你有忆起妈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吗?写出来,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2)【活动二:深情诵读】在活动中,同学们纷纷登台朗诵自己收集到的表达亲情的诗句,你也不甘示弱,深情诵读了连续的两句诗,请你写下来。(3)【活动三:精心设计】在这次活动中老师要求大家办一期手抄报,现在请你把所要设计的报纸栏目补充完整。主题:让爱驻我家栏目一:我说我家栏目二:我看我家栏目三: 我绘我家 栏目四: 我写我家 (4)【活动四:情感升华】在《乡愁》的作者余光中先生的心中,祖国是家,大陆是家;那么在你心中,还有哪些可以是家?为什么?【分析】(1)本题考查常识的积累与感受的表达。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但学生一定要写出自己对妈妈那句话的真实感受。(2)本题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积累。与“亲情”有关的诗句有很多,任选两句作答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3)本题考查栏目的设计。手抄报的栏目设计要围绕着主题“让爱住我家”进行,同时注意设计的栏目名称格式要一致。根据示例的提示,还可以设置栏目展示家庭情况的图片,展示表现家庭的作文等,给出相对应的名称:我绘我家,我写我家等。(4)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根据题干中的提示,祖国是家,大陆是家,家就是能给自己以关爱,让自己感受到温暖、幸福的地方,这样看来,班集体也是家我们的学校也是家,我们生活的寝室也家。写出自己的看法,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即可。【解答】答案:(1)示例:我感受最深的是妈妈那句:早点睡。妈妈不像其他母亲那样,逼着我晚睡,搞题海战术,她的“早点睡”包含了对我的无限期望,也有无限的关爱,越是这样,我越发的不安,越发要努力的学习。(2)示例:落地如兄弟,何必骨肉亲。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3)我绘我家;我写我家。(4)集体是家,寝室是家。余光中先生的话让我们感悟到,“家”就是能给我以温暖,给我以关爱、幸福,让我心生希望的地方,我们的班集体中每个同学都互亲互爱,互帮互助,不正是一个温暖的家吗?【点评】综合读写题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考查学生语文的理解分析及运用的能力,平时要多积累知识,并多训练。三、阅读(52分)9.(15分)阅读课文《雨的四季》选段,完成小题。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梭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1)结合全文内容,理解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选文第②段,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第③段中,作者说“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结合第三段,说说都有哪些风情。(4)按要求赏析句子或词语。①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②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赏析加点的词语)【分析】文段重点描写了春雨和夏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解答】(1)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文章的开头段“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它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这句话用“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开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用“它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一句引起下文,为下文叙写作铺垫。(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运用及作用的分析。“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作者通过侧面描写春雨后树叶的绿,花苞上水珠的娇媚,小草的萌发和空气的芳香,间接表现春雨的娇媚美丽的特点,表现了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爱恋之情。(3)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提炼。根据选文③段“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提炼为: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根据甲文③段“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可提炼为:光头浇洗个澡更有滋味;根据甲文③段“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署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可提炼为: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根据甲文③段“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可提炼为: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夏雨的交响曲。(4)本题考查赏析语句。①本句中“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是从视觉角度来写,“听到的沙沙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雨后的春天的美好景象,让人产生美妙的联想和想象,突出一场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②“浇灌”的意思是“浇水灌溉”,联系前文的“透雨”可知,这个词写出了夏天的雨热烈奔放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雨的赞美之情。答案:(1)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这属于侧面描写,写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展现了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从而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3)①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②光头浇、洗个澡更有滋味;③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④暑气被吸收;⑤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夏雨的交响曲。(4)①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雨后的世界,牵动着美妙的联想和想象,带给人全方位的感受,突出一场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②“浇灌”是浇水灌溉的意思,写出了夏天的雨热烈奔放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雨的赞美之情。【点评】赏析语句的方法:①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②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③抓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④抓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⑤抓结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⑥抓思想内容。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0.(16分)阅读《鹅毛压得父亲喘》,回答下列各题。①每到冬季,父亲都要去收鹅毛,此时乡下的养鹅人,都会把鹅毛拔下来卖钱。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屯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②天一黑,我就跟姐姐站在村口的冷风中,等待父亲的归来。有一年,父亲身体特别弱,“鹅毛担子”一上肩,就大口大口地又喘又咳,为此每次看到父亲,姐姐便会飞快地跑过去,接过他的担子,父亲便如释重负,一下轻松很多。年幼的我很是不懂,那鹅毛担子,分明很轻盈,我曾挑过几次,看似鼓囊囊的两麻袋,其实一点都不重,轻如鸿毛呀,可为何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压得他直喘呢?③晚饭后,父亲拨亮带玻璃罩的油灯,借着灯光,将收来的鹅毛,全部摊放在屋内,然后打开家里所有的门,让阵阵萧萧北风穿屋而过﹣﹣他要一边拨弄,一边利用那又冷又硬的北风,将鹅毛中最轻,最软,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④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外飘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形单影只地被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地裹扶着,碰触着,吞没……他从不让我和姐姐帮忙,而让我们去学习。⑤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我从不知其因。我更不明白,为何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⑥母亲白天上工,晚上还要给有钱人做羽绒鞋,好赚些手工费,供我和姐姐读书,父亲分拣出的鹅绒,正是她做鞋时所需的填充保暖材料。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羽绒鞋暖和得很,极受镇上的居民欢迎,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订做羽绒鞋的人很多,母亲要整宿地去做,天快亮时才能和衣躺会儿。⑦更糟的是,我家的泥墙草屋,也在那年的一场暴雪中坍塌了,一家只能住进一间四面都漏风的草棚里。晚上归来,母亲仍要在草棚里做鞋,父亲分过鹅绒后,还得去垒房子﹣﹣取来半干半湿的田泥,赤脚将它们一脚脚地踩熟,踩得有黏性和劲道,之后再用它们去垒墙。垒一层,晾干后,第二晚再接着垒第二层,如此反复……因为太冷,母亲的双手很快被冻伤,又痛又痒。父亲也喘得、咳得更严重了,但他们继续坚持着。⑧几个月后,泥屋终于垒起来了,春天也到来了,父亲的咳喘渐渐有了缓解;母亲的双手也好了些。他们卖鹅毛和羽绒鞋所得的利润,得以凑齐我和姐姐的学杂费,一家人总算熬过来了。⑨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当年患有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因为怕花钱治疗,只能硬扛着,医生告诫他不要干重体力活,要休息,否则极易发展成肺气肿。可父亲哪肯休息,他坚决要去收鹅毛,因为这活相对轻松些,还能帮母亲。⑩多年后,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有一次,我回到老家,在老屋的角落里,惊讶地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它们轻轻地拢在一起,像落入人间经年不散的流云,泊在母亲留下的鞋样子旁。鹅绒是那么的轻盈,有风掠过,便会飘散。但奇怪的是,它们竟始终在那里,一如当年此时。⑪我终于懂了,当年,压在父亲肩上的担子看似轻如鸿毛,但对于贫病交困的他来说,却是千钧之担,于母亲也同样如此。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抗争,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在当时那个农村普遍贫穷的特殊年代,我和姐姐是方圆几十里地,唯一都读过书,上了大学的姐弟俩,谁也没因贫困而辍学。⑫父亲肩上担起的和母亲手中操持的,虽然只是一片片很轻、很轻的鹅毛,但由此给予我们的爱,却重于泰山。(1)请根据文章①到⑧段内容,把相应的故事情节填在横线上。父亲挑鹅毛,又喘又咳→A 父亲分鹅毛,剧烈喘咳 →母亲白天上工,整宿做鞋→父亲踩泥垒墙,喘咳严重→B 父亲起泥屋,咳喘缓解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抗争,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4)第⑤段和第⑨段是什么关系?从内容方面分析其作用。(5)文章通过回忆父母辛苦劳作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这是一篇歌颂父爱的文章。父亲当年患有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干不了重活,每到冬季就走村串屯地去收鹅毛。鹅毛虽然轻,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父亲晚上回家,就着冷风分拣鹅毛,气喘和咳嗽得更严重。在父母的艰辛劳动下,一家人总算熬过了那艰难的时光。父母相继去世后,有一次,“我”回到老家,在老屋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睹物思人,“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年被鹅毛压得喘的原因,也懂得了父母当年所受的苦。【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仔细阅读①一⑧段的内容,“父亲挑鹅毛,又喘又咳”是对第②段内容的概括,“母亲白天上工,整宿做鞋”是对第⑧段内容的概括,研读③一⑤段,抓住“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等关键句,仿照给出情节的句式概括,填写第一个空,即:父亲分鹅毛,剧烈喘咳。“父亲踩泥垒墙,喘咳严重”是对第①段内容的概括,研读第③段,结合关键句“泥屋终于垒起来了,春天也到来了,父亲的咳喘渐渐有了缓解”概括填写第二个空,即:父亲垒起泥屋,咳喘缓解。据此分析,根据提示和理解概括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在句中含义的理解。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理解其深层含义。“寒冬”表面上指的是自然界的寒冷冬天,在这个寒冬一家人艰难生活着;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父亲病弱,母亲劳苦,家境贫寒,这是一家人面对的艰难处境,这种处境就像“寒冬”一样让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据此分析,从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两个角度分析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等角度作答。仔细阅读画线句,将“一小窝的鹅绒”比作“经年不散的流云”,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方面生动地描写出这一小窝的鹅绒的状态,另一方面,作者看到“一小窝的鹅绒”就想到了父母,而父母已逝,表达了作者深深地怀念之情。(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之间关系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第9段写“我”对“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的不解。第⑨段写“我”后来才了解到父亲气喘的原因和不能参与重体力劳动的原因。由此可见,第⑨段是对第⑤段疑问的解释,两段是相互照应的关系,意在突出主旨,表达作者对无私伟大的父爱的赞美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父亲当年患有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干不了重活,每到冬季就走村串屯地去收鹅毛。鹅毛虽然轻,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父亲晚上回家,就着冷风分拣鹅毛,气喘和咳嗽得更严重。在父母的艰辛劳动下,一家人总算熬过了艰难的时光。父母相继去世后,有一次“我”回到老家,在老屋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睹物思人,“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年被鹅毛压得喘的原因,也懂得了父母当年所受的苦。作者通过对父母辛苦劳作片段的回忆,表达了对父母之爱的赞美,也表达了对故去的父母的感激和怀念之情。答案:(1)A.父亲分鹅毛,剧烈喘咳;B.父亲起泥屋,咳喘缓解。(2)“寒冬”表层含义是指那个寒冷的冬天,深层含义是指一家人面临的贫病交困的艰难处境。(3)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鹅绒”比作“流云”,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鹅绒的情状,睹物思人,表达了作者对已逝父母的怀念之情。(4)照应(呼应)关系。作用:交代了父亲坚持收鹅毛的原因,赞美父亲为“我”和姐姐付出的重于泰山的父爱,突出中心。(5)表达了作者对父母之爱的赞美,以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点评】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11.(15分)阅读《狼》一文,完成小题。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用“/”划分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其一犬坐于前(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①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②顾野有麦场 看 ③一狼径去 离开 ④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3)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义与所给例句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又数刀毙之A.友人惭,下车引之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久之,目似瞑(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分析】【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解答】(1)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句意: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敌:攻击;②句意: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顾:看;③句意: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去:离开;④句意: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股:大腿。(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几种基本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例句中“之”的用法是:代词,指狼。A.之:代词,指元方;B.之:代词,指这件事;C.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之:补充音节。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止,停止;至,到。句意: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②重点词:洞,打洞;隧,从隧道;以,来。句意: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和寓意。狼的形象:“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的贪婪和凶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以看出狼的狡诈。讽喻意义:要能从“狼”联想到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也十分愚蠢,在有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类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黑暗势力,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不要被貌似凶恶的面貌吓到,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据此作答,意对即可。答案:(1)其一/犬坐于前(2)①攻击;②看;③离开;④大腿。(3)A(4)①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②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5)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点评】“之”的用法: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12.(6分)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中杨花、子规象征什么?写杨花和子规有何作用?(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赏析。【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本诗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杨花”“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它有随风满天飞扬的特点,很容易让人产生“飘零之感”。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很容易让人想到“离别之痛”。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所以它既写了时令暮春,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答案:(1)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或“烘托”)暮春环境。(2)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参考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四、作文(60分)13.(60分)“一生择一事”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坚持:“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为畅游浩瀚星空,坚守初心,心无旁骛;“华为之父”任正非为成就通讯领域的“荣耀”,苦心孤诣,攻坚克难;“最美奋斗者”路遥为书写“平凡的世界”,呕心沥血,笔耕不辍……他们坚定选择,不懈奋斗,拥有了精彩丰盈的人生。今天的青少年个性独立,思想多元,如能秉持这种“一生择一事”的信念,生命会更加美好充实。ㅤㅤ你在学习、生活中坚持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有怎样的收获和感受?请以“这件事,我坚持了”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ㅤㅤ写作提示与要求:(1)明确所坚持的具体事件;(2)详略得当,充分表现出“坚持”的过程;(3)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受、思考等;(4)内容健康,文体明确;(5)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以“这件事,我坚持了”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审题可知,“我”是写自己的;“坚持”是“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这件事”表明是记事文章。此文可以记叙自己遇到的一次坚持不懈的故事。要考虑你遇到了怎样的事情,在想要放弃的时候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写作时注意记叙的顺序以及六要素。文末以议论抒情结尾可以升华文章主题。【解答】这件事,我坚持了 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刻,总是会选择放弃,放弃使困难“消弭”于无形,久而久之自然成为人们逃避困难的借口,但正是因为如此,坚持才显得璀璨。 暑假前往北京旅游去攀登长城。在小学时,我心心念念的便是登上长城,体会古代文人们的感慨与心境。 抵达北京后的第二天,我们就来到了长城脚下。 这就是居庸关长城了。长城在山上蜿蜒曲折,望不到边,好似盘桓群山中的一条盘龙,淋漓尽致地显露出来它的雄壮气魄,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渺小,同时也为自己是一个华夏后代而感到自豪。我的心早已被兴奋装满,二话没说,开始攀登。 我仿佛驾轻就熟,“蹬蹬蹬”飞速向上,将父母甩得远远的,大有一口气登顶的势头,一了我的心愿。忽然好像有什么东西绊了我一下,差点在这长城上摔倒。抱着劫后余生的心情回头一看,原来长城台阶高度不是统一的,这个台阶忽的“长高了“,可要当心了。 攀登仿佛没有休止似的,我在途中不断地鼓励自己要坚持,费尽全力爬上了我山下所见的最高点之后,本来洋洋自得,以为长城也不过如此,但山路却陡地一转,原来“最高峰”只是个烽火台,前途漫漫,仿佛看不到尽头似的。我只好喟然叹息:万里长城果真名不虚传啊,是我小觑这万里长城了。 刚想到此为止,准备放弃时,一个念头紧紧攫住了我:不是在小学时,一直想着征服长城的吗?怎么能这么轻易就放弃了?我再次催动已经疲劳的身体,继续了征程。 我登上了长城的最高点。此时俯瞰万物,都像被蒙上了一层缥缈的雾气,美轮美奂,让我不禁感叹,这之前的困难都是值得的。这一件事教会了我一个道理:做事要学会坚持。觉得做一件事太过困难,因为那是黎明前的黑暗,熬到朝日初升,便是金光灿灿的黎明!【点评】本文写了一次登长城的故事,这件小事让作者明白了一个大道理:做事要学会坚持,坚持才会胜利。文章中心突出,事例具体详实,思路清晰,前后照应,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中原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中原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