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归纳+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归纳+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教师版).docx
    • 学生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归纳+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学生版).docx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归纳+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教师版)第1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归纳+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教师版)第2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归纳+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教师版)第3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归纳+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学生版)第1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归纳+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学生版)第2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归纳+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学生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归纳+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归纳+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文件包含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归纳+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教师版docx、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归纳+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1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归纳期末练习【诗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文学常识】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有《陈伯玉集》传世。【译文】向前看不到古代的贤君,向后望不到明主。想到天地之广阔,历史之久远,唯有我啊,独自悲伤,凄凉地眼泪横流!【字词解释】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2.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3.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4.涕:古时指眼泪。【问题探究】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答:“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贤明君主;“来者”是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悠悠”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答:“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3.“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 答:“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已不复见,后来的贤君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身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面对茫茫宇宙,只感天长地久,而个人在其中是多么的渺小啊,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诗歌主旨】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天地的落寞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诗歌】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文学常识】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呢?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大自然聚集成神奇秀丽的景色,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摇荡,目送归鸟入巢,眼角几乎都要睁裂了。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了。【字词解释】1.岱宗:泰山。2.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4.青:指山色。未了:不尽。4.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5.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6.曾:同“层”。7.眦:眼眶8.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上。【问题探究】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2.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3.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答:运用拟人的修辞和虚实结合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高神奇秀丽和高峻挺拔。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美景的喜爱之情。4.“会当凌绝顶”中的“会当”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会当”,一定要。作者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表现了他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答: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诗歌主旨】《望岳》一诗围绕“望”,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望岳到想象勇攀顶峰的情景。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  【诗歌】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文学常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世人称“王荆公”“王文公”,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又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译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字词解释】1.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2.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寻。3.缘:因为。【问题探究】1.借助想象,描绘诗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所呈现的画面。答:高耸入云的飞来峰,耸立着高耸入云的应天塔,诗人登上塔顶,居高临下,听说东方破晓之时,就能看见旭日东升。2.这首诗中“浮云”“最高层”两词的寓意是什么?答: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暗喻。可以指眼下的困难、障碍、挫折,也可以看作是奸佞的小人等。最高层:既是实写也是暗喻。比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诗歌主旨】《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  【诗歌】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文学常识】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合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萧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字词解释】1.腊酒:腊月酿的酒。浑,浑浊。2.足鸡豚:备足鸡肉、猪肉。3.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4.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5.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问题探究】1.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倾其所有的盛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的敦厚淳朴和诚挚好客。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答: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产生许多希望,蕴含人生哲理,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3.“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诗歌主旨】这首诗写作者到山西村做客,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及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和淳朴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诗歌】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文学常识】《己亥杂诗》的作者是龚自珍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有《龚定庵全集》。《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字词解释】1.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2.落红:落花。【问题探究】1.这首诗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答: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心情的痛苦和决心之大。2.请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答: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3.三、四句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答: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诗歌主旨】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时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和始终不忘报国之志,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21古代诗歌五首期末练习一、基础积累181.理解性默写。12(1)《登幽州台歌》中描绘了诗人孤寂与苦闷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满怀豪情,凌云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2A.《望岳》——杜甫——唐代——诗圣B.《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唐宋八大家之一C.《游山西村》——陆游——南宋——爱国诗人D.《己亥杂诗》——龚自珍——明代——思想家、诗人4.下面文学文化常识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2A.齐鲁是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境内。泰山以北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B.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谷神),祈求丰收。C.《己亥杂诗》中“己亥”是干支纪年法,2019 即是己亥年,2020年应该是庚年。D.“飞来山上千寻塔”中的“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二、古诗赏析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A.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长,抒发了诗人知己难遇、生不逢时之感。B.第三句写诗人登楼远眺,只见茫茫宇宙,空间辽阔,与第一、二句相连,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苍茫广阔的图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发作铺垫。C.最后一句直抒胸臆,“独”与绵长的时间、辽阔的空间相对比,烘托出苍凉悲壮的气氛,抒发了诗人孤独悲伤之情。D.全诗句式长短参差,前两句音节比较舒缓,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现了诗人的无可奈何。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5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A.两首诗的题目都有“望”字,都扣住“望”字来写,统摄全篇。B.《春望》首联望而忧国,颔联望而伤时,颈联望而悲己,尾联望而思亲。C.《望岳》首联写远望,描绘泰山广大;颔联写近望,描绘泰山高峻;颈联写细望,描绘曾云和归鸟;尾联写想象中极目远望,抒发豪情壮志。D.由于写作背景不同,诗人在两首诗中抒发的情感也是不同的。2.杜甫写诗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钟”“割”“溅”“搔”等字中任选一个加以赏析。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列小题4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6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A.首联中“莫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D.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5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A.这首诗中,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两个画面互为映衬。B.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爱国英雄气概。C.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比喻的手法,借“落花”自喻,自然而朴实。D.全诗写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受,巧用对比,形象贴切,构思极为精妙。2.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知识点整理及期末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名著导读《骆驼祥子》知识点整理及期末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文件包含名著导读《骆驼祥子》知识点整理及期末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教师版docx、名著导读《骆驼祥子》知识点整理及期末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知识点整理及期末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知识点整理及期末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文件包含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知识点整理及期末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教师版docx、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知识点整理及期末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外现代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课外现代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文件包含课外现代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教师版docx、课外现代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实用高效总复习部编版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