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蜀相复习学案第1页
    蜀相复习学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蜀相复习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蜀相复习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意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涉及考点,拓展——比较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之《蜀相》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知人论世知人——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其诗作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诗风沉郁顿挫(沉郁:情感深沉蕴藉;顿挫:语言刚劲、音调铿锵、章法多变。)评价杜诗的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知人——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也作伏龙) ,汉族,徐州琅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溢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 (234年) 在五丈原 (今宝鸡岐山境内) 逝世。刘禅追益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论世——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二、意象、意境、内容、情感意象、意境:通过描写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柏树、春草、黄鹂,突出色彩鲜明,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的意境,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渲染静谧寂静、庄严肃穆的气氛。内容: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情感: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强烈怀念;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三、艺术手法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借古喻己(用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四、语言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指诗歌的情思特点:“沉”,深沉,沉厚。“郁”,郁陶,即许多的情感、忧愤蓄积于胸中。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表现国家安危,关心民生疾苦的主题。“顿挫”指诗的结构与语言声律等表现形式。它是为表现“沉郁”服务的,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顿挫”即抑扬,这里不仅指语言声调的停顿、转折,有轻重、徐急之美,而且还能指感情表现的曲折跌宕,回肠九转,含蓄深厚反复低回,感情深沉阔大】、涉及考点1.题材知识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这类诗都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结构:临古地——思古人——怀古事——抒己情【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赤壁、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等。】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内容:(1)怀人伤己①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②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2)怀古伤(讽)今古盛今衰,繁华远去,只留荒芜,物换星移,世事沧桑;物是人非,风景依旧,朱颜已改。物是人非,讽今伤今;如:刘禹锡《乌衣巷》 杜牧《泊秦淮》   (3)析史明理作者身置其外,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杜牧《题乌江亭》 王安石《乌江亭》情感:对古人:仰慕先贤之敬意,先贤失意之痛惜对自己:(积极或消极)建功立业之渴望、壮志难酬之怅惘、怀才不遇之感伤、年老体衰、功业无成之感慨对国家/时代:(忧国伤时)昔盛今衰之感慨、国运衰微之担忧、骄奢淫逸之批判、重蹈覆辙之告诫、人民疾苦之同情对自然:(物是人非、世事变迁、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之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对其它:(一些哲理思考)手法技巧:A.“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B.“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C.“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象征、衬托、比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①写了什么:弄清史实(怀什么“古”,咏什么“史”:何地、何人、何事)——读好注释,注重积累②为什么写: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史”?诗人表现出什么态度情感?)——找连接点,知人论世,归类探究③怎样写:分析技巧(诗人的态度情感用什么方法表达?)——掌握术语,结合文本2.炼字释字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画面/绘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明手法:指出该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等等。析情感: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映阶碧草春色,隔叶黄鹂好音。”①“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②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鹏好音,无人倾听,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表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写出了祠堂的荒凉冷。③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④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3.用典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作用:①品评历史,借古论今。②抒情言志,表明心迹。③引发联想,创新意境。④简洁精练,内涵丰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①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②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③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④出师未捷——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运用了诸葛亮的典故,评述了诸葛亮定大计帮助刘备开创基业和辅佐刘禅匡济艰危,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扬与敬仰、对明君贤臣契合关系的艳羡,抒发了自己孤寂落寞、报国无门的悲愤。4.理解性默写(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3)《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4)《蜀相》《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蜀相》“                                         ”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陆游借诸葛亮忠君爱国的精神品质来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他在《书愤》中写下:“                                               ”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5)《蜀相》中,以乐景衬哀情的句子是:“                                            (6)《蜀相》中,“                                            ”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7)《蜀相》中,“                                            ”两句很好的被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句子“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给阐释了。(8)杜甫《蜀相》中“                                            ”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9)杜甫创作《蜀相》之时正处于人生的落魄的阶段,他想到诸葛亮就吟咏出了“                                            ”的诗句。(10)《蜀相》中,“                                            ”两句诗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 (11)《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句子是“                                        (12)《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 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13)杜甫《蜀相》中                                            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14)《蜀相》中,                                            两句诗,寄托了杜甫“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15)《蜀相》中,                                            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16)杜甫《蜀相》中,                                            两句奠定了全诗“沉郁悲壮”的风格基础。5.真题训练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 亦作“二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领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六、拓展——比较阅读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书愤》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1)功绩方面    杜诗:“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心”;陆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个人情感    杜诗: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陆诗: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3)表现手法    杜诗: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陆诗: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雄健蜀相》答案理解性默写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6.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7.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9.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1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1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1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1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1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5.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16.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真题演练[解题步骤]①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作者“怀”什么“古”)②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③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1、[参考答案]①领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怀什么古)②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2、[参考答案]①比喻。(手法)②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③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浮云蔽日: 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 比喻奸邪小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日: 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导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二句称为“首联”,第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写作背景,自主预习,独立思考,人物比较,理解主旨,比较阅读,拓展提升,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3.2 *蜀相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3.2 *蜀相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