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思维 复习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43201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逻辑与思维 复习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43201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逻辑与思维 复习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43201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逻辑与思维 复习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432012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逻辑与思维 复习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432012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逻辑与思维 复习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432012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逻辑与思维 复习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432012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逻辑与思维 复习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432012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逻辑与思维 复习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展开
这是一份逻辑与思维 复习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思维的含义,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逻辑的含义,区分矛盾律排中律,矛盾关系,科学思维的特征,准确把握概念,体系构建,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逻辑与思维》四个单元分别为树立科学思维观念、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专题一 科学思维
①思维的意义②思维的内涵③思维的方式 ④思维的意义
①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②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由于有思维的参与其中的人类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
注意: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二、思维的形态及其特征
1、 “逻辑”四种主要含义
2、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1)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 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注意: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四、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某电站外高挂告示牌,上面用醒目的大字写着:“严禁触碰电线!千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该告示牌上的话是否成立,为什么?
提示: 不成立。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该告示牌一边说“一触即死”,一边又说“违者法办”,很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会议主持人的话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
在一次讨论会上,关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意见。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讨论结束时,会议主持人表态说:“我反对第一种意见,也反对第二种意见。”
“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主持人对这两个判断同时加以否认。
结论:主持人的话不符合逻辑。因为两个判断构成矛盾关系,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之一加以否定,必须对另一判断予以肯定。逻辑思维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比较形式逻辑三大基本规律
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1)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2)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1)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2)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1)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可检验性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2)离开客观性,就不会有预见性;正因为有预见性,才有可检验性。(3)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的思维。
专题二 逻辑思维
含义构成方法遵循定义的逻辑规则
含义构成方法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表示为:A+B < C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定义项的外延>被定义项的外延。
定义项的外延<被定义项的外延。
宪法是国家的法律。三好学生是优秀学生。
语词是表达概念的语言单位。三好学生是学习好的学生。
指一个定义的定义项直接包含被定义项的语词。
指一个定义的定义项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形式主义者就是形式主义地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人。
偶数就是奇数加一所得的数,奇数就是偶数加一所得的数。
词不是句子。哲学不是文学。三好学生不是只爱学习的学生。
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
文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
(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①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②从市场范围看,市场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③整数可以分为正整数和负整数。
邮件有电子邮件、平寄邮件、国际邮件几大类。
示例评析: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在这个划分中,“棉花””黄麻“属于”经济作物,而“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是同一级关系。这就是“越级错误”。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判断有真假之分
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一) 简单判断——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类型
全称肯定判断(SAP)
全称否定判断(SEP)
特称肯定判断(SIP)
特称否定判断(S0P)
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1、关系判断的种类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 和 传递性关系
(一) 简单判断——关系判断
(二)复合判断——联言判断
联言判断的真假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都(同时)存在的判断。 因此,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联言判断与联言支的真值关系的真值表
总结:都真才真,一假就假
(二)复合判断——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的真值关系的真值表
他或者懂英语,或者懂法语。
黑格尔或者是哲学家,或者是逻辑学家。
总结:都假才假,一真就真, 都真也真
不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的真值关系的真值表
你的考试成绩要么合格,要么不合格。
这个词的用法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
总结:都假才假,一真就真,都真也假
(三) 复合判断——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相应地,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③真值: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
总结:有之必然,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
例: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出门。 真 真 假 真或假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①含义: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②逻辑形式:只有p,才q。“只有……才……” “必须……才……” “除非……才……” “……才……” “没有……就没有……”③真值: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
总结:无之必不然,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假 假 真 真或假
只有年满十八周岁(p),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①含义: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这种条件关系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的假言判断。②逻辑形式:p当且仅当q或者当且仅当p,则q。“……当且仅当……才……” “只有并且只有……才……” “……当且仅当……” “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③真值: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
总结:有之必然且无之必不然 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
总结:假言判断的真值表
演绎推理的有效推理结构和无效推理结构
所有M都是P所有S都不是M所以,所有S都不是P
无效推理结构犯了“项不当扩大”等逻辑错误,不具有普遍有效性,可以为它找到前提为真,结论为假的“反例”。
正确的演绎推理结构具有普遍保真性
所有M都是P所有S都是M所以,所有S都是P
有效推理结构不管变项代入什么概念从真前提一定能推出真结论
错误的演绎推理结构不具有普遍保真性
1、换质推理的含义和规则(换质法)(1)含义: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即将肯定判断形式转换为否定判断形式,将否定判断形式装换成肯定判断形式。)(2)规则:①主、量不变;②变性质(肯变否,否变肯);③用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进行替换。
第一步:主项和量项不变,联项“是”改“不是”,“不是”改为“是”;
第二步: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2、换位推理的含义和规则(换位法)
(1)换位推理的含义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叫换位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每个性质判断都对其主项和谓项所反映对象范围作了断定①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②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③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
“动物”变成主项外延变大
“猫”变成谓项外延变小
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
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情况
主项看量项:全单周特不周谓项看联项:否周肯不周
(3)六种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情况
六种性质判断中可以进行换位推理的有哪些?1.可以直接进行换位推理的是:全称否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2.不能直接换位,可以进行换位推理:全称肯定判断 (不能直接进行换位,换位后需转换为特称肯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3.不能进行换位推理的是:特称否定判断。
(4)换位推理的具体推理方法
【知识总结】换质法与换位法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所有 M 都是 P所有 S 都是 M所以,所有 S 都是 P
1、三段论推理的含义:
例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我是群众, 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两个“群众”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起到联系大项和小项的媒介作用,所以结论不能成立。
大前提中的“群众”概念指的是总体
小前提中的“群众”概念指的是个体
犯“四概念”的逻辑错误。
2、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
中项“廉洁的”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都不周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所有的正当防卫都是不负刑事责任的,张三的行为是正当防卫,所以,张三的行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
中项“正当防卫”在大前提中周延,在小前提中不周延。符合规则
优秀干部是廉洁的,张三是廉洁的, 所以,张三是优秀干部。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班干部都要有集体荣誉感,我不是班干部,所以,我用不着有集体荣誉感。
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自媒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自媒体也是娱乐的工具,所以,娱乐的工具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
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结论为肯定,大前提、小前提都为肯定。
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个否定。
调查报告不是文学作品,这篇文稿不是调查报告,所以,这篇文稿是文学作品。
(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1)联言推理的方法——联言推理的合成式
联言推理的合成式:(由个体推出整体)如果所有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就是真的;
(2)联言推理的方法——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联言推理的分解式:(由整体推出个体) 如果一个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每一个联言支都是真的
我们要减少污染,我们要解决失业问题,因此,我们将减少污染并且解决失业问题。这座城市的失业率高和通货膨胀,因此,这座城市失业率高。
(1)选言推理的含义和种类: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一真即真,全假才假)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有且只有一个真才真,全真全假皆假)。
①否定肯定式(有效式):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因此,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 否定肯定式
(2)相容选言推理的方法
(否定了一个选言支,就可以肯定剩下的选言支,因为不能全假)
②肯定否定式(无效式):由于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断定其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可以全真),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2)相容选言推理的方法
(3)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方法
推理依据: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不能全真,也不能全假。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方法
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
(1)有效式(正确推理结构) :P55末段
①肯定前件式:前提肯定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后件。(肯前必肯后)
充分条件,有前必有后。
②否定后件式:前提否定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前件。(否后必否前)
前提:如果天下雨,运动会就会延后。
充分条件,无后必无前。
①否前否后式:前提否定前件,结论否定了后件。 (无前未必无后)
(2)无效式(不正确推理结构): P55末段
②肯后肯前式:前提肯定后件,结论肯定了前件。 (有后未必有前)
注意:充分条件,否前并不能否后。
注意:充分条件,肯后并不能肯前。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方法
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无前必无后,有后必有前)
(1)有效式(正确推理结构) :
①否定前件式:前提否定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后件。(否前必否后)
必要条件,无前必无后。
前提: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②肯定后件式:前提肯定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前件。(肯后必肯前)
必要条件,有后必有前。
①肯前肯后式:前提肯定前件,结论肯定了后件。 (有前未必有后)
(2)无效式(不正确推理结构): P56末段
②否后否前式:前提否定后件,结论否定了前件。 (无后未必无前)
注意:必要条件,肯前并不能肯后。
注意:必要条件,否后并不能否前。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方法
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 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同真,同假)
【知识整合】假言推理的正确推理结构
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一) 归纳推理的含义
(二) 归纳推理的方法
【区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5、类比与比较、比喻的区别与联系
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
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较常常是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相比,突出其中一种事物的特点。
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推理,不比较就找不到两个或两类事物的异同,就无法进行推理。
(一)类比推理的实质:
(二)类比推理的方法:
1、从思维方法的角度(模型方法和仿真法)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仿生学所运用的是模拟方法2、从思维的角度: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类比推理的依据: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事物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是其属性的主要内容。
专题三 辩证思维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
整体性与动态性辩证思维与诡辩论条件学会辩证思维的意义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分析的必要性、含义、方法、优缺点综合的必要性、含义、方法、优缺点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辩证地分析与综合的客观基础正确运用辩证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1、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1)含义: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1)原因: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事物实际存在的过程,就必须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2)含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3)要求:我们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来。(4)作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我们只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3、辩证思维整体性与动态性的辩证性质 坚持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并不排斥独立性和静态性。辩证思维的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是对立统一的。4、辩证思维与诡辩论的根本区别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凡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决不能轻信和盲从。这是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的根本区别。
(二)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方法论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2)“适度”原则:
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
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
(3) 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
肯定与否定的含义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辩证否定的特点如何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思维具体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1、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1)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事物就不会发展和前进。(2)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即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生长出来的,并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如何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 (1)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2)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对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3)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1、感性具体的认识(1)含义: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2)局限: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2、思维抽象(1)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2)内容: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
(3)环节①分离: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任何一种科学认识都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②提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事物的现象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没有合理的纯粹化,就难以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③简略化: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对事物的情况作单一状态的考察本身就是一种简略化。表述认识的结果,也要简略化.④理想化: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虽然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所抽理想化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抽象是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理性思维中的一个环节,必然具有所有思维都具有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特征
4、思维具体(1)含义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表现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3)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①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②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和规律的认识。
5、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①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基础,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注意:区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感性具体是起点、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认识;思维抽象是桥梁、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还没达到本质和现象统一);思维具体是终点、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专题四 创新思维
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创新思维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这就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1、思路新,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
创新思维的“新”,主要“新”在三个方面
2、方法新,不局限于常规方法,敢用新手段,试用新工具,因为方法得当而事半功倍。
3、结果新,凡是创新思维的成果,不论是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的新发明、新发现,还是理论上的新见解、新论证,总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1)含义: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1、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是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2)特点:跨越的联结性和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一)联想思维的含义和特点
2、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
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按照有意想象的要求去思考,是一种形象化的想象。
将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作为事物发展的一种条件,仿照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推测事物发展的可能前景
这种想象可以填补经验知识的空白,帮助人们找出不同对象之间可能具有的关联,还可以给抽象的认识对象建立起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
这种想象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帮助人们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虚拟世界”,丰富人们的认识内容和精神世界
三、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与方法
1、含义: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称为反向法。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等、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1)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2、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
3、正逆互补,携手共进: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1)超前思维的可能性: 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2)超前思维的含义: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一)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探索性: 超前思维是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
(2)预测性: 超前思维正是利用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
(3)不确定性: 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成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逻辑与思维复习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相矛盾,假言推理及方法,联想思维的含义,联想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的方法,超前思维的方法,哲学意义,现实意义,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逻辑与思维主观题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推理的种类,广实验梅州二模,广实验模拟22,大前提,小前提,湛江二模192,潮州二模181,三段论的省略式,联言推理的规则,佛山二模19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逻辑与思维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科学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逻辑与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逻辑与思维》P5,《逻辑与思维》P6,《逻辑与思维》P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61b2df77236a6bceea0f9877448dc9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