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02 实用类文本阅读抢分秘籍-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秘籍02 实用类文本阅读抢分秘籍-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秘籍02实用类文本阅读抢分秘籍-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秘籍02实用类文本阅读抢分秘籍-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秘籍02 实用类文本阅读抢分秘籍(适用于全国甲、乙卷考区) 选材特点①紧扣“实用”,选择现实社会中的现象或热点话题,有较强的时代感。②多则材料,大都选自主流媒体。③文字与图表相结合。题型特点两道选择题一道简答题,分值12分,考查方向集中在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对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分析预测 ①在读文与读图的基础上考查信息筛选、分析与归纳综合能力;②在分析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考查概括中心、分析与评价能力;③在结合文本信息的前提下考查归纳概括与推断探究能力。 选择题的命制方式与论述类文本相似,其设误角度也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实用类文本有梳理文本内容框架图、理解分析图表等题型。要想快速解决此类题目,需要根据题目设置特点,灵活运用比对的方法。 理解或概括分析文本内容同论述类文本(略)理解分析图表图表材料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常见的图表主要有如下四种:1.柱状图由一系列高度不等的长方形条柱表示数据分布的情况,用来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数值的变化。对柱状图的观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①柱状图代表的数据;②柱状图与坐标联系后体现的意义。2.曲线图曲线图是用一组曲线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变化关系,比较直观地显示量的变化趋势。其特点是以纵、横坐标为主轴,有关数据通过曲线在两个主轴上的变化来反映某种情况。曲线图中的关键数字,往往是曲线变化的端点、高点、低点。抓住这些关键数字,可看出原因及变化。3.扇面图图形显示的是一个数据系列中各项的大小与各项总和的比例,一般为整个圆形的百分比。解答此类题目,往往要求据图写出结论或分析原因,尤其对原因的分析,要结合题目和相关数据进行。4.统计表由一行或多行单元格组成,用于显示数字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表格一般由表头、纵栏、横栏组成。表头一般指表格的第一行,指明表格每一列的内容和意义。思维秘籍——“三步法”筛选图表信息第一步:标准敏感点仔细阅读选项,体会选项的表述,圈画出“值得怀疑”的词语,这些词句一般是表明增长、下降趋势的词语,表示程度范围的词语。第二步:整体认读图表关注图表题目、表头、把握图表主题或方向。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角度、内容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第三步:归纳确定认读结果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表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要注意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进行解读。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的提示作用。 (2022年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什么人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呢?是中国人。西汉人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就指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这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可是在其后的古文献中,却没有人去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 (摘编自杨振宁《对称与物理》)材料二:
17世纪初,雪花吸引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眼光。当穿过布拉格的一座大桥时,他注意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几何形状。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因为水汽是无形且流动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进而,他猜想这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显微镜发明之后,雪花成了大受欢迎的观察对象。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在1665年出版的《显微术》一书中,展现了他借助显微镜画出的雪花图片,并对雪花晶体结构进行了阐述,这被看作是人类首次具体记录雪花的形态。(摘编自尹传红《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材料三:
雪晶会根据其形成的云层中的温度和过饱和度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形状,在一些温度范围内雪晶呈柱状,在另一些温度范围内则呈板状。随着过饱和度的升高,雪晶变得越来越大,形状也越来越复杂。雪晶的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在-2℃左右时呈板状,在-5℃左右时呈柱状,在-15℃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于-25℃时呈柱状或板状。雪晶的结构更多地取决于过饱和度,即取决于生成速度:当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随着温度的下降,雪晶的形状会在板状和柱状之间来回变化好几次,而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状晶体(-5℃)变为薄而平的板状晶体(-15℃)。 雪晶形态图(摘编自肯尼思·利布雷希特《冰的形态发生:雪晶中的物理学》)4.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3分)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关于雪花具有对称的六角形结构这一事实,《韩诗外传》中“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是世界上最早的表述。
B. 开普勒思考雪花是六瓣的原因,只是出于对几何和对称的兴趣,因此他的研究没有向前推进,也没有得出可信的结论。
C. 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与水汽无关,原因可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但是受到当时的知识限制,他没有再对此机制作出解释。
D. 雪晶的具体形状是受到温度和过饱和度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过饱和度则会影响雪晶结构的复杂性。
6. 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对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6分) (一)(2023·四川·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不久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这将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今年7月1日,我国中医药法实施5年。中医药法第七条规定:“国家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关意见的出台也是对中医药法的落实。从更大视野来看,在为经典名方的审批“松绑”、放宽中医诊所的准入门槛、打通民间中医依法转正的路径、强化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为我国中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纲领性法律,中医药法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摘编自《依法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2年7月8日《人民日报》)材料二:材料三: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共扶持建设了139个少数民族医药专家及流派传承工作室(含基层)。不仅新增设置本科回医学专业、专科朝医学专业,还将藏、蒙、维、傣、朝、壮、哈萨克等7种民族医药纳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并自成体系,单独制定考试大纲、单独组卷考试、单独划线,截至2021年12月,少数民族医师资格考试累计通过32661人。少数民族医药,不仅是卫生资源,也是经济资源。为有效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国家鼓励中药企业到全国218个贫困县建设中药材基地,在这些县的1309家企业推广应用中药材追溯体系,支持建设175个扶贫示范基地、275个定制药园,培训技术人员240余万人次。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民族地区的中药材种植已初具规模,云南近800万亩,贵州超过600万亩,广西约700万亩,少数民族医药产业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传承多年的少数民族医药,如今在药农手中从“神奇百草”变成了“致富良方”。(摘编自《让少数民族医药绽放华彩》,2022年10月22日《中国中医》)材料四:“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以下简称“华踪医迹展”),近日通过实物、文字、图片、视频等展品,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回顾了东南亚华侨华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的历程,讲述了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出海”的不解之缘。通过200余件展品,以“相邻相望互通共融”“赤子之心明明如月”“一饮一啄血脉相连”“如琢如磨令闻今望”4个篇章,展现了华侨华人推动中医药在东南亚传播交流、落地生根的累累硕果。目前,华侨历史博物馆还在筹备“云游侨博”网上直播活动,带全球观众一起“云端”看展,同时探索用粤语、闽南语等海外华侨华人的“乡音”直播,用马来语、印尼语等东南亚国家语种直播,让更多海外听众了解“华踪医迹展”。(摘编自《东南亚侨胞与中医药的不解之缘》,2022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部门联合出台有关意见,是对中医药法的落实,这将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B.图一2013到2016年,全国中医类床位数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说明床位数在负增长。C.在政策支持和鼓励下,民族地区中药材种植得到了发展,这为少数民族致富找到良方。D.华侨历史博物馆筹备的网上直播活动,形式多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华踪医迹展”。3.请结合材料,简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的做法。 (二 )(2023·江西十校联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碳达峰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年度人为经济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并经历平台期后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实现碳达峰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脱钩”,即经济增长不再以增加碳排放为代价。因此,碳达峰被认为是一个经济体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碳中和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手段,以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零排放”。(摘编自《2022全国低碳日碳达峰碳中和知识科普》)材料二: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局面。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5.9%,比2005年大幅提升了8.5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中国以年均2.8%的能源消费量增长支撑了年均5.7%的经济增长,节约能源占同时期全球节能量的一半左右。同时,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速转化。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2020年的56.8%。坚定目标后逐步推行,中国产业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摘编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材料三:近年,我国工业领域“双碳”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新能源快速发展,工业领域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深入推动。不过也要看到,一些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仍然存在。我国工业化水平距离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制造业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位置,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升级。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能源仍将以煤电油气等传统能源为主,资源环境问题可能持续存在。而我国的能源消耗仍有增长趋势,能源资源管理仍然比较粗放。我国工业领域实施“双碳”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强化技术进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绿色能源体系,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1.下列图解,对材料一碳达峰碳中和过程描述最全面恰当的一项是( )A.B.C.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如实现碳达峰,其经济增长将不会产生碳排放,经济社会发展将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脱钩”。B.2011—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降速虽然在最后一个年度减缓了,但并没有影响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整体提升。C.和2005年相比,我国2020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了15.6%,而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了15.9%。D.我国工业领域“双碳”工作已取得良好成效,产业结构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但工业低碳发展的根本性转变已经实现。3.我国为实现“双碳”目标,做了多方面积极有意义的工作,这些给我们日常行事带来了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三)(2023·全国百强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给水分子拍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的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百万分之一,而且在液态情况下,水分子运动非常快。拍照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给它选择一个合适的衬底。以前,科学家一般是以金属作为衬底,这次我国科学家选取了金属表面生长的绝缘薄膜(氯化钠)作为拍摄的衬底,从而使水分子本征的轨道结构得以保留。拍摄水分子内部结构的另外一个挑战,就是单个水分子的信号强度异常微弱,对实验仪器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过去三年,江颖课题组主要致力于超高分辨率的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在单分子成像和操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江颖课题组和王恩哥课题组紧密合作,通过仔细的论证和不懈的探索,捕捉到水分子更清晰的面貌。基于此,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确定水分子在表面上的取向,确定其空间结构。(摘编自《我国科学家拍摄到水分子内部结构》)材料二: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与氢原子体积不等,因此,它们对热能量的容纳度也不等,这就像两个深浅不一的水坑能够容纳不等量的水一样。当氧原子与氢原子同处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这个环境的温度不断升高时,首先是氢原子达到热饱和态,此时温度继续升高,氢原子由于不能再容纳多余的热能量,成为一个固定温度的热饱和体,而氧原子由于体积大则可以继续升温,然后才会达到热饱和态。等到氧原子达到热饱和态时,与氢原子必然场力不等,这是因为氧原子体积大,体内的热能质量大于氢原子。这时,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由于场力不等,出现剩余斥力,从而造成它们斥离而分解。那么,如果情况相反呢?在封闭的环境内由高温到低温时,两种原子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如正在新生态中,这时氧原子于氢原子群中新生,可以在降温下快速达到与氢原子场力相等的瞬间,使水分子产生。(摘编自《水的生成条件及原因》)材料三:美国能源部SLAC实验室、斯坦福大学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团队在《自然》杂志发文称,他们首次直接观察到了被激光激发时,水分子中氢原子对邻近水分子的“拉扯”作用。当一个受激发的水分子开始振动时,它的氢原子会将相邻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拉得更近。分子中带正电的氢原子和相邻分子中带负电的氧原子之间架设着氢键网络,将水分子联系在一起,复杂的氢键网络造就了水的奇特性质。由于氢键的运动非常微弱且迅速,对其进行直接观察一直是个大难题。这一次,研究人员终于借助SLAC的“高速电子摄像机”MeV—UED将难题攻克。(摘编自《科学家首次捕捉水分子间的“量子拉扯”》)1.下列图解,不符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B.C.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百万分之一的水分子,如此细微,使得为其拍照成为世界级难题,经过仔细论证和不懈探索的我国科学家,却拍到了其更清晰的面貌。B.水分子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体积不同,其热能量的容纳量也不同,一般来说,氧原子的容纳量也相对较大,源于其体积更大一些。C.同处于密闭空间里的氧、氢两种原子,在不断升温时或者降温时就会出现两种相反的情况,分别为:水分子因斥离而分解和形成水分子。D.美国及瑞典的研究团队首次直接观察到水分子中氢原子对邻近水分子中的原子有“拉扯”作用的现象,并在《自然》上发表了相关论文。3.我国科学家与国外科学家关于水分子结构的研究有何意义?给我们以后的科学研究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秘籍04 文言文阅读抢分秘籍-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秘籍04文言文阅读抢分秘籍-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秘籍04文言文阅读抢分秘籍-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秘籍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观题-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文件包含秘籍04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观题-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解析版docx、秘籍04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观题-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秘籍03 文学类类文本阅读抢分秘籍-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秘籍03文学类类文本阅读抢分秘籍-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秘籍03文学类类文本阅读抢分秘籍-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