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科学3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42868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科版科学3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42868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科版科学3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42868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科版科学3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展开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演示)1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时 间
实验名称
空气占据空间吗?(P3)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
器材
漏斗、吸管、橡胶瓶塞、集气瓶、凡士林、水槽、矿泉水瓶、乒乓球
实验
步骤
灌水入瓶:
1.组装装置。
2.将水倒入漏斗,观察现象。
3.将吸管插入漏斗中,观察现象。
听话的乒乓球:
1.将去底的矿泉水瓶对准乒乓球竖直压入,观察乒乓球的位置。
2.慢慢拧开瓶盖,观察乒乓球的位置变化。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我的发现:将水倒入漏斗,观察到水灌不进瓶中;将吸管插入漏斗中后,瓶中空气出来了,倒入漏斗的水进入瓶中;矿泉水瓶对准乒乓球竖直压入,观察到乒乓球在瓶子底部,慢慢拧开瓶盖,乒乓球慢慢上升。
实验结论:瓶中有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
小结:
组装装置时瓶口用橡皮塞或者橡皮泥,一定要封闭严实不漏空气。慢慢拧开瓶盖,乒乓球慢慢上升过程中随时可以盖紧瓶盖。
三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1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 间
实验名称
认识并学会使用天平(P4-5)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并学会正确使用天平。
实验
器材
天平、待测物品(小石头等)
实验
步骤
1.将天平放在桌上调零。
2.小石头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3.读数:小石头的质量=托盘上的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读数时,要看游码左边所对应的刻度。
4.整理实验材料,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橡皮圈安放到托盘支架下。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实验现象:
托盘天平主要由底座、横梁、托盘、指针、游码、平衡螺母、分度盘、刀口、标尺、游码等构成。
称出了小石头的质量( )g =托盘上的砝码总质量( )g+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g
实验结论:利用托盘天平可以称出一些质量比较小的物体质量。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演示)2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时 间
实验名称
称量空气是否有质量(P6-7)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实验
器材
天平、皮球、打气筒
实验
步骤
1.给皮球打足气。
2.皮球放在天平的左端,砝码放右端,并调节天平至平衡。
3.给皮球放气。
4.重新称重放气后的皮球。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实验现象:给皮球放气,天平不在平衡了。
充气的皮球质量重一些,放气后的皮球质量变轻。
实验结论:空气有质量。
通常情况下,1立方米体积的空气质量约为1.205千克。
实验
小结:
这是一个模仿大科学家伽利略证明空气有质量的实验。只是空气太轻了,很难测出具体的质量,我们也可以换较大的气球进行这个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 间
实验名称
蜡烛上的纸风车(P8-9)
实验目的
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占据这个空间,空气流动就产生了风。
实验器材
纸、剪刀、铅笔、蜡烛、火柴、橡皮泥等
实验
步骤
1.制作一个纸风车。
2.用橡皮泥把铅笔固定好。
3.将纸风车放在铅笔尖上。
4.点燃蜡烛,放在纸风车下面,观察现象。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实验现象:纸风车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旋转起来了。
实验结论: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流过来占据这个空间,就形成了风,使纸风车转动起来。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选做演示)3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时 间
实验名称
模拟风的形成(P10)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模拟风的形成。
实验
器材
蜡烛、蚊香、火柴、订制亚克力箱、卡纸
实验
步骤
1.组装实验装置。
2.点燃蚊香和蜡烛,观察蚊香烟的流动方向。
3.用箭头标出你造出的“自然风”。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我发现:蚊香烟先流进箱中,然后烟顺着蜡烛热空气上升从右上角的烟囱流出去了。
实验结论: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自然界中空气由于温差变化产生流动时形成了风。
实验
小结:
1、 蜡烛和蚊香不能烧到箱体;
2、 熄灭蚊香只能弄断,不能用嘴去吹;
3、 指导学生填好学习手册。
三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3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 间
实验名称
采集土壤(P26)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掌握采集土壤的方法。
实验
器材
铲子、笔、采集袋、标签纸、直尺
实验
步骤
1.选取不同的地点
2.采集。
3.土壤装入采集袋内,贴上标签。"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我发现:我们在水田里采集到了黏质土,成大团又十分沾手;我们在地里采集到了壤土,成小团手一放土就散开;我们在河边沙滩上采集到了沙质土,颗粒细小十分松散。
实验结论:不同的地点采集到不同类型的土壤,它们颜色不同,松散程度不同,泥土中还有小虫子。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三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4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 间
实验名称
观察土壤(P28-29)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找到土壤中的主要成分有砂、黏土、水、空气,另外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由它们腐解而产生的腐殖质。
实验
器材
土壤、放大镜、培养皿、筛子、实验盘、水、烧杯、玻璃棒、塑料袋等
实验
步骤
1.初步观察土壤的组成。
2.取干燥的土壤,倒入筛子中筛,观察现象并记录。
3.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分散,然后静置沉降,观察沉降物的分层情况。
4.将湿润的土壤置于密封的塑料袋中;将干燥的土壤置于水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我发现:初步观察土壤的主要组成泥土颗粒;取干燥的土壤,倒入筛子中筛,筛子上面有大块石子和大颗粒的沙,筛子下面漏下细颗粒的黏土;.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分散,然后静置沉降,观察到沙子沉到水底,黏土漂浮水中,其他细小轻质杂物漂浮水面;将湿润的土壤置于密封的塑料袋中,放在阳光下过一会观察到塑料袋壁上有小水珠;将干燥的土壤置于水中,观察到从土壤里冒出小气泡。
实验结论:土壤中的主要成分有砂、黏土、水、空气,另外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由它们腐解而产生的腐殖质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演示)4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时 间
实验名称
鉴别土壤(P30-31)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鉴别土壤类型的一种方法:手捏法。
实验
器材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实验
步骤
用“手捏法”鉴别土壤的种类。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实验结论:
1、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土壤散开了,不能成团的是沙质土;
2、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
3、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壤土。
实验
小结:
鉴别土壤的方法很多,学生能理解的方法却不多,这里重点介绍“手捏法”鉴别土壤的种类。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演示)5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时 间
实验名称
比较不同土壤类型的渗水性(P32)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土壤类型其渗水性是不同的,渗水性由强到弱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
器材
矿泉水瓶、湿巾纸、橡皮筋、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
实验
步骤
1.用矿泉水瓶做3个相同的漏斗。
2.往漏斗中装入等量的三种不同土壤,并做好标记。
3.倒入同样多的水,观察它们的渗水效果,记录实验现象。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我发现:通过1分钟观察,沙质土渗出的水多、壤土次之,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结论:不同土壤类型其渗水性是不同的,渗水性由强到弱依次是:沙质土渗水性强、保水性能差,壤土次之、保水性能中,黏质土渗水性弱、保水性能好。
实验
小结:
沙质土渗水最快,黏质土渗水最慢,壤土渗水适中。停止滴水后,盛沙质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最少,盛黏质土的瓶子剩下的水最多,盛壤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适中。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演示)6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时 间
实验名称
探究植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P34)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植物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实验
器材
土壤、实验盘、木板、水壶、水
实验
步骤
1.取相同的土壤,做成两个同样的土坡,其中一个土坡上种上植被。
2.用同样大小的水流分别冲击这两个土坡,用烧杯收集从土坡上流失的水和土。
3.对比收集到的水、土量,做好记录。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实验现象:
有草覆盖的木板上留下来的水比较少,而且比较清;无草覆盖的木板上留下来的水比较多,而且比较浑浊。
实验结论:
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致流失。
实验
小结:
引导学生通过进行对比模拟实验,研究有植被的土坡和没有植被的土坡在遇到相同降雨量时水土的保持情况,进而理解植物对保持水土的作用。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5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 间
实验名称
测量液体的体积(P42)
实验
目的
学会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知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
实验
器材
量筒、水、烧杯
实验
步骤
1.用烧杯取水后,左手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装有水的烧杯,慢慢把水倒入量筒中,注意不要让水溅出。
2. 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出量筒的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凹面齐平。
3.同一杯水,导入不同形状的量筒中,水的形状改变了,水的体积改变了吗?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我的发现:(1)这杯水是 ml 。
(2)同一杯水,导入不同形状的量筒中,水的形状改变了,水的体积没有改变。
实验结论:我们通过实验能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液体有确定的体积,不随容器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6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 间
实验名称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P47)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
器材
冷水、热水适量、烧杯、温度计
实验
步骤
1.手持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液泡浸入冷水中,不能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2.观察温度计液柱的变化,液柱停止上升后开始读数,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面齐平。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冷水的温度是 。
3.手持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液泡浸入热水、温水中,液柱停止上升后开始读数,热水、温水的温度分别是 、 。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实验记录单
不同温度的水
温度
冷水
℃
温水
℃
热水
℃
实验结论:在热水和冷水中,温度计的液柱会变化。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演示)7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时 间
实验名称
液体的热胀冷缩(P49-50)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
器材
热水、烧杯、藿香正气液、红墨水
实验
步骤
1.将插好吸管的藿香正气液滴入红墨水然后整个瓶身置入热水中,观察吸管内液注高低的变化。
2.然后将藿香正气液瓶拿出,再次观察吸管内液注高低的变化。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我发现:1.将插好吸管的藿香正气液整个瓶身置入热水中,观察吸管内液柱升高。
2.将藿香正气液瓶拿出,再次观察吸管内液柱降低。
实验结论: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液体 有热胀冷缩 的性质。
实验
小结:
做好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吸管内液柱位置的变化的标记,这种有序的描述和整理是学生重要的能力。还有注意瓶口的密封性要强。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演示)8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时 间
实验名称
气体的热胀冷缩(P51-52)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
器材
水槽、橡胶管、橡胶塞、凡士林、锥形瓶、气球等
实验
步骤
1.按照P52组装装置。
2.将锥形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或者水中的变化。
3.将锥形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或者水中的变化。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我发现:把锥形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小气球鼓起来了 。放入冷水中,观察到小气球逐渐变小。
如果把锥形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橡胶管放入水槽中的一端会冒出气泡。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
小结:
思考三个问题:1、空气是流动的,必须把它装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
2、 怎样使空气受热、受冷;
3、怎样观察空气有没有膨胀和收缩,只能借助容器—吸管等,观察到小气球鼓起来了说明空气体积变大,观察到橡胶管放入水槽中的一端会冒出气泡,也说明空气体积变大。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演示)9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时 间
实验名称
固体的热胀冷缩(P53-54)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
器材
酒精灯、铜球、冷水
实验
步骤
观察未加热前的铜球是否能够穿过铁环;点燃酒精灯加热铜球,两分钟后再次观察铜球能否穿过铁环。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我发现1. 加热前,金属球能通过金属圈。加热金属球,金属球不能通过金属圈。说明金属在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
2.把金属球浸入烧杯中的冷水后,金属球能通过金属圈。说明金属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
小结:
实验前思考两个问题:1、用什么加热和冷却铜球?
2、怎样检测铜球的体积有没有发生改变?
固体、液体与气体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三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7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 间
实验名称
正确使用酒精灯(P53)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
器材
酒精灯、打火机(火柴)、湿毛巾、待加热物体
实验
步骤
1.点燃酒精灯。
2.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3.酒精灯使用完后,用灯帽迅速盖灭酒精灯。
4.如酒精泼洒在桌面上,迅速用湿毛巾盖灭。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我发现:点燃酒精灯前,摘下灯帽放在旁边,擦燃火柴斜着点燃酒精灯,利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物体;加热过程中不能移动酒精灯、更不能给热的酒精灯加入酒精,不能用嘴吹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是左手握酒精灯灯身,右手迅速盖灯帽两次。
实验结论: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到能够独立使用酒精灯加热试验,并进行规范操作。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三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8(选做)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 间
实验名称
我们来造纸(P61)
实验
目的
初步掌握造纸的基本步骤,并能对自己的成果有正确的看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实验
器材
卫生卷纸、水槽、水、玻璃棒、抄纸器、吹风机、泡沫塑料板
实验
步骤
1. 碎纸(切料):用手将卫生纸撕碎。
2. 浸泡:将碎纸倒入水中浸泡。
3. 打浆: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形成纸浆。
4. 抄纸:用抄纸器将纸浆均匀地抄起,用泡木塑料板压平,漏掉水。
5. 吹干:用吹风机吹干,揭起。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我发现:卫生卷纸通过碎纸、浸泡、打浆、抄纸、吹干后我们造出来一张平整而洁白的纸,可以用软笔在上面写字。
实验结论:模仿蔡伦造纸的流程,我们也能自己造出能用的纸。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三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1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 间
实验名称
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P3-4)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温度、搅拌等因素都会影响溶解的快慢。
实验器材
食盐、冷水和热水、烧杯、玻璃棒、水、烧杯
实验
步骤
(实验一)温度会影响溶解的快慢:
1.将等量100ml的冷水和热水分别装入2个烧杯中
2.把两份食盐各1克分别同时倒入冷水和热水中,都不搅拌。观察比较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
(实验二)搅拌会影响溶解的快慢:
1.往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
2.把两份食盐分别同时倒入烧杯中,一杯搅拌,另一杯不搅拌。观察比较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实验记录单:记录烧杯中食盐溶解的现象(填快慢)
热水烧杯
冷水烧杯
烧杯搅拌
烧杯不搅拌
我的猜想
实验验证
我发现:同样多的食盐在等量的热水中溶解得快些,同样的水温同样多的食盐在等量的水中搅拌溶解得快些。
实验结论:温度、搅拌等因素都会影响溶解的快慢: 加热(热水)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三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选做)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 间
实验名称
20ml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食盐(P4)
实验
目的
让学生明确食盐不会无限制的溶入水中,多于的食盐颗粒留在水中,不再溶解了,这种现象叫做饱和。并且通过定量的实验方法,准确地得出20ml水中能够溶解的食盐量。
实验
器材
食盐(100克)、水、量筒、烧杯、玻璃棒、天平(或电子秤)、小勺
实验
步骤
1.用量筒取20ml水倒入烧杯中。
2.用天平称取100g食盐。
3.每次只取一平勺食盐倒入烧杯中,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一平勺。
4.烧杯中的水出现了不能溶解的食盐颗粒,停止加入食盐,用天平称取剩余的食盐量。
5.计算出20ml水中可以溶解多少克食盐。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我发现:一共100克食盐,现在剩下( )克,从而计算出20ml水里溶解了( )克食盐。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20ml水里最多能溶解( )克食盐。说明一定量的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是有极限的。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三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3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 间
实验名称
研究小水珠的由来(P11)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准确地感知到: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实验
器材
烧杯、培养皿、带盖保温杯、冷水、热水、温水
实验
步骤
1.在两个烧杯里倒入等量的热水。
2.在1号培养皿里倒入适量的热水,在2号培养皿里倒入等量冷水。
3.分别将两只培养皿盖在两个烧杯上,观察培养皿底部有什么现象发生。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我发现:通过对比实验,1号培养皿的底部只有少量的小水珠,2号培养皿的底部有大量的小水珠。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三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4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 间
实验名称
烧开水(P12-13)
实验
目的
通过观察并测量烧水过程中的水温上升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将水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通常是100℃)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剧烈的翻腾起来,水会迅速的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实验器材
酒精灯、三角架、烧杯、火柴、石棉网、温度计
实验
步骤
1.组装烧开水的装置。
2.烧杯内装30ml水,开始烧水实验,加热前测量出水的初始温度,每隔3分钟测量水的温度,并做好记录。
3.认真观察烧开水过程中是否还有其他一些现象,记录。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时间(分钟)
水的温度℃
发生的现象
0
3
6
9
12
我发现:气泡开始比较小,后来水也翻滚起来, 热气产生上来的气泡破裂发出声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当上升到100℃后再也不上升了;水量刚开始没怎么减少,后来逐渐减少,水沸腾后声响变小了。
实验结论: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剧烈地翻腾起来,水迅速地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作沸腾。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演示选做)1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时 间
实验名称
造冰(P14-15)
实验
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当水温降低到0℃时会结冰。
实验
器材
铁架台、酒精、烧杯、试管、温度计2支、线
实验
步骤
1.将酒精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
2.测量经冷冻后酒精的温度。
3.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酒精液体中,当试管里出现冰时,测量试管里的温度。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观察时间
3分钟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试管中水温
℃
℃
℃
℃
试管中水体积
ml
ml
ml
ml
我发现:水结冰的过程温度是逐渐降低的,当水温降低到0℃时会结冰,结冰后体积会膨胀。
实验
小结:
酒精放入普通冰箱冷冻后不会出现凝固现象,用了做结冰实验便于学生观察温度计,正确测量水温的变化数据。造冰的水可以适当染色,观察试管水位也可以做上记号。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演示)2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时 间
实验名称
探究植物的根是否吸收水分(P31-32)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中锥形瓶内水位的变化,让学生感知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
器材
一株带根的植株、锥形瓶、水、植物油、棉花、记号笔
实验
步骤
1.选取一株带根的植株。
2.将其放入锥形瓶中,滴入植物油,用棉花堵瓶口。
3.用记号笔在锥形瓶的外面标记好水面的高度。
4.把装置放到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水面高度变化。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我发现:一段时间后放到阳光下带根的植株仍然生长茂盛,锥形瓶的水面的高度降低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实验
小结:
针对实验设计,要让学生明白水面滴入植物油,用棉花堵瓶口,是防止水分被蒸发掉,如果水分减少了,那一定是根吸收了水分,用记号笔在锥形瓶的外面标记好水面的高度是为了让我们清楚地看水是否减少了。
三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5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 间
实验名称
植物茎的作用(P35)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植物的茎内存在一些管道,这些管道让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
器材
植物嫩枝(白芹菜)、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刀片等
实验
步骤
1.将装有水的矿泉水瓶中,滴几滴红墨水。
2.把一小段芹菜插入红水瓶中。
3.过一段时间,将茎横切和纵切,仔细观察芹菜茎内的变化。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我发现:将茎横切,在横截面可以看到一圈红;将茎纵切,在纵切面可以看到一条条红线;解剖茎,观察到茎截面上有水珠。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茎能将根吸收的水分输送到叶和花。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三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6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 间
实验名称
观察种子(P41)
实验
目的
让学生学会有序观察,通过观察各种种子,归纳发现种子的结构。
实验
器材
各种种子、浸泡2天的蚕豆种子、放大镜、镊子
实验
步骤
1.用镊子轻轻地剥开浸泡后的种子种皮。
2.将种皮摆在记录单上。
3.将种子分成两半。
4.用镊子小心地夹下培根和胚芽。
5.将子叶、胚根、胚芽有序摆放。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我发现:通过由表及里的顺序剥离种皮后,看到了里面胚,剥开两片子叶,还发现有胚芽、胚根、胚轴。
实验结论:
1. 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重要部位是胚(胚里有胚芽、胚根和子叶)
2.种子的共同特征:种子里面都有胚(pēi),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演示)3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时 间
实验名称
研究种子的萌发(P42-43)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归纳总结出:种子萌发的需要充足的氧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实验器材
培养皿、黄豆若干、吸水纸、冰箱、滴管
实验
步骤
1.将黄豆浸泡在水中5~7小时。
2.将4个培养皿分别编号1、2、3、4,1号培养皿放入干燥的黄豆。
3.在2号培养皿中放入黄豆之后,倒入水将其淹没。
4.在3号培养皿中放入吸水纸后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将浸泡过的黄豆放入其中。
5.4号培养皿与3号培养皿同样处理后,将其放入冰箱内
6.几天后观察4个培养皿中黄豆的变化,是否萌发。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我发现:几天后,1、2、3号培养皿中的黄豆没有变化,3号培养皿中的黄豆长出根,萌发出了新芽。
实验结论:2号培养皿中的黄豆放入水中隔绝了空气,1号培养皿放入干燥的黄豆缺少了水分,4号培养皿中的黄豆放入冰箱中降低了温度,所以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氧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实验
小结:
种子萌发是种子怎样长成一株小苗的第一步,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通过对比实验,感受分析推理的思维方法。本实验突破障碍点:如何控制好变量。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7
学 校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 间
实验名称
观察解剖花
实验
目的
有序的观察是观察实验的重要方法,通过解剖各种花:归纳发现:一朵完整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实验
器材
放大镜、鲜花、镊子、白纸 、双面胶
实验
步骤
1.以从外向内的顺序逐层剥下花的各个部分。
2.将花的各个部分摆放在记录单上。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花的结构观察: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我发现:一朵完整的花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花的最外一轮叶状构造称为花萼,花萼包在花蕾外面起保护作用。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