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中考语文复习冲刺真题练习(原卷+解析卷)
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答案解释)2021年广东省中考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答案解释)2021年广东省中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原卷)
本试卷共6页22小题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24分)
1. 默写古诗文。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2)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4)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5)_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6)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ì zuò( )。
(2)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qiān xǐ( )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3)设计者和匠师们yīn dì zhì yí(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4)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yǎo wén jiáo zì( ),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南粤大地,全民阅读的氛围一天比一天厚重,越来越多的人捧起了书本。
B.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C. 鲁迅先生的笔,犹如一把尖利无比的刻刀,将真实的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
D. 叶老师上古典诗词鉴赏课,各种典故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使人受益匪浅。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方面,中国始终是贡献者、参与者、领者。(“贡献者”“参与者”互换位置)
B. 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以文化为内核、以综艺为外壳,融合了多种创作手法,遭受了观众的好评。(把“遭受”改为“赢得”)
C. 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在“容易”前加上“之所以”)
D. 粤剧《白蛇传·情》郑州演出终场谢幕时,随着掌声经久不息,反映了中原地区观众对岭南传统文化的接纳与欣赏。(删掉“随着”)
5. 默写唐代王昌龄《从军行》,并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从军行》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B. 《使至塞上》(王维)
C. 《黄鹤楼》(崔颢) D. 《游山西村》(陆游)
二、阅读(46分)
(一)(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7.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 ) (2)忠之属也 ( )
(3)公将驰之 ( ) (4)惧有伏焉 ( )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彼竭我盈,故克之。
【乙】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成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节选自《资治通鉴》)
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 B. 贼众方盛/方七百里
C. 侃从之/隶而从者 D. 若峻攻垒/仿佛若有光
10.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11.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2)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
(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经,博物馆是有围墙的,展览以实物形式进行。”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得益于先进的技术,‘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借助科技走到不同城市,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材料二】:
走进改造升级后的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生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更全面、更深入地表达了三星堆文化内涵。序厅里,多媒体“三星堆之眼”展现三星堆发现发掘关键节点;正厅里,L型视频墙用逼真的三维动画呈现了三星堆古城形成过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三五好友相聚,赏花品茗,抚琴对弈……打开湖南省博物馆网上展厅,进入《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专题,伴着古琴乐曲,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徐徐展开。该展览运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等技术,制作了360°全景线上虚拟展厅,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了80余件文物。
去年9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处处给人惊喜:拨动加入交互密码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淌;和着观众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翩翩起舞……一名带着孩子来观展的退休教师说:“科技与文化结合使展览寓教于乐,增强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材料三】:
近年来,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数据采集过程乍看并不复杂: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文物数据,再利用这些数据建起文物的三维模型。然而要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还需要高精度的数据。以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为例,因体型庞大,技术人员将几十块残件分段扫描再拼接,单扫描就用时一个多月,数据处理就用了半年。在虛拟复原时,高精度的数据往往能做到高度复原文物的每一块残件乃至细节,作为文物修复的重要参考。
再以湖南省博物馆的古琴“飞泉”为例,古琴的形制和漆色断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修复需要最小干预和有效保护。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虚拟修复,再修复实物,以此提高修复的精准度。
【材料四】:
如今,文物展品与数字技术的关系,早在考古发掘现场就已经形成了。走进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现代化大棚,只见围绕6个恒温恒湿的玻璃方舱,排开多个考古实验室。旁边的会议室里、占据整面墙的大屏幕实时显示考古大棚内的情况。每个发掘坑都设有24小时不间断拍摄系统,记录的数据是后期考古研究的珍贵资料。
目前正在进行的三星堆遗址发掘,无论是发掘技术还是多学科研究,都站在了世界考古的前沿。在实验室里,一件青铜器形状的白色硅胶套摆在桌上,这是为新发现的青铜尊量身定制的3D打印“防护服”。青铜尊器型大,釆取传统的石膏固定提取,容易破碎。因此,先用3D扫描仪采集数据,再在3D打印出的模型上制作好硅胶保护套,给文物穿上后再提取。3D打印技术用在考古发掘上还是第一次。
此次考古还首次应用了高光谱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来识别文物的物质构成。对发掘坑表面进行光谱扫描,就可以预判文物的材质。比如青铜、象牙和丝织物的光谱表现就不一样,在肉眼看来只是黑色“土块”的物质,在高光谱成像仪的扫描下能一目了然。
(上述材料均选自2021年5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2.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二使用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介绍网上展厅和数字体验展,增强了可读性。
B. 采集数据、建立三维模型、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并不复杂,如青铜神树的修复。
C. 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有助于古琴的修复。
D.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技术已站在世界考古的前沿,如使用3D打印、高光谱数据采集等。
13. 数字化给博物馆的展览带来了哪些改变?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
14. 某地发现了一个宋窑遗址,其中部分珍稀瓷器已经破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三)(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望北哨所
石钟山
①这是她第一次来望北哨所。
②望北,她已经很熟悉了。他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就写着“望北”。望北在她的心里如诗如画,再加上哨所,她莫名地会想到某些古诗词,有着大气、苍凉、凄美之感。他在信中也是如此描绘望北哨所的:高原,陡峭的山石,呼啸的山风,洋洋洒洒的落雪……
③自从他去了望北哨所,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有手机却没有信号,他们只能通过信件联系。冬天,哨所和山下邮路不通,到了春天,她会一口气收到他写给她的几十封信。读信的顺序只能依据邮戳的时间,有时邮戳上的时间也相同,她只能随机拆开一封信。这样读信,让她有种时光倒流之感:前一封信他还在描述哨所上看到的夕阳、界碑、边境线,下一封信又是满山大雪,混沌一片了。几十封信,让她恍若在不同的世界里穿梭着。
④最近一次见到他,是他探亲休假。他变黑了变瘦了,说话也惜字如金。他解释说,哨所人不多,消息又闭塞,信息少,大脑的某根神经就沉睡了,话语自然就少了。在他休假这段日子里,他们见面时话很少。分开时,就用短信交流,就像他们又回到了两地。似乎在这时,他才又恢复到了以前的样子:风趣、幽默、刚毅……
⑤假期快要结束时,两人计划了他们的人生大事。等春节一过,就是两个人的“本命年”了,他们要在这年的夏天完成终身大事。她对望北充满了渴望,甚至整个西藏对她来说都充满诱惑。她还学会了一首歌: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他们计划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雪山脚下开遍了格桑花,她去望北哨所,他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
⑥她终于来了,先是飞到了日喀则,又坐上了长途运输车。公路在悬崖峭壁间盘绕,她看到了一片又一片的格桑花,像怒放的生命之火。她的心也随之燃烧起来。车队在盘山公路上越驶越高,她感到头疼恶心,视线也模糊起来。司机是个老兵,拿出氧气袋让她吸,告诉她,望北哨所的海拔比此地还要高出一千多米。她吸着氧,思绪似乎清晰了一些。当车行驶到海拔四千多米时,她感觉整个人似乎死过了一回。
⑦两天之后,车队终于行驶到雪山脚下。大雪封锁了他们的去路,到处都是皑皑白雪。老兵失望地告诉她,望北哨所去不成了。雪消融之时,才是他们上山的时候。山下还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望北哨所已经提前进入了冬天。
⑧她绝望地站在车下,顺着老兵的指引,看到了山顶一排石头房子,“那就是望北哨所”。她看见房子外聚集了一排士兵,一起向山下招手。她知道,他一定在人群中。可是她分不清哪个是他。她想起了,在上次他探亲时她为“本命年”买了两条红绸腰带,每人一条。春节后,她写信提醒他把红腰带系上,红色代表着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她从腰间解下那条红色的绸带,冲着山上挥舞着。在大雪皑皑中,那条红绸带是那么醒目鲜艳。突然,她看到山上人群中也飘起了一条红绸带,那一定就是他了……
⑨她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雪已经融化了,一封电报告诉她,他在巡逻路上……
⑩她终于来到了哨所,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她来了,他却失约了。不,他在履行自己的约定,永远在望北哨所等她……
⑪离开望北哨所,她把那条红绸带留在了山上。下山走了好久,她回望哨所时,一切都模糊了,似乎唯有那条红绸带仍在风中飘舞,似乎是他在为她送行。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唯有那一点红,越来越醒目。
15.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第②段“她”对望北已经很熟悉的原因。
16. 第⑤段写“她”还学会了一首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简要回答。
17. 你认为选文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18. “她”为什么把红绸带留在山上?请结合选文,以“她”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回答。
三、作文(50分)
19. 请以“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为结尾,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
(2)文体自选;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400
500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说着,汤相公走了进来,作揖坐下,说了一会闲话,便说道:“表叔那房子,我因这半年没有钱用,是我拆卖了。”虞博士道:“怪不得你。今年没有生意,家里也要吃用、没奈何卖了,又老远的路来告诉我做啥?”汤相公道:“我拆了房子,就没处住,所以来同表叔商量,借些银子去当几间屋住。”虞博士又点头道:“是了,你卖了就没处住。我这里恰好还有三四十两银子,明日与你拿去典几间屋住也好。”汤相公就不言语了。杜少卿吃完了酒,告别了去。那两人还坐着,虞博士进来陪他,伊昭问道:“老师与杜少卿是甚么的相与?”虞博士道:“他是我们世交,是个极有才情的。”伊昭道:“门生也不好说。南京人都知道他本来是个有钱的人,而今弄穷了,在南京躲着,专好扯谎骗钱。他最没有品行!”虞博士道:“他有甚么没品行?”伊昭道:“他时常同乃眷上酒馆吃酒,所以人都笑他。”虞博士道:“这正是他风流文雅处,俗人怎么得知!”储信道:“这也罢了;倒是老师下次有甚么有钱的诗文,不要寻他做。他是个不应考的人,做出来的东西,好也有限,恐怕坏了老师的名。我们这监里有多少考的起来的朋友,老师托他们做,又不要钱,又好。”虞博士正色道:“这倒不然。他的才名,是人人知道的,做出来的诗文,人无有不服。每常人在我这里托他做诗,我还沾他的光。就如今日这银子是一百两,我还留下二十两给我表侄。”两人不言语了,辞别出去。 (节选自《儒林外史》)
20. 下列有关虞博士的四件事,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答应给汤相公银子去典屋住 ②主祭泰伯祠 ③补南京国子监博士 ④救助落水的庄农人家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②① D. ④③①②
21. 吴敬梓320周年诞辰之际,某校文学社刊物开设“《儒林外史》‘真儒’风采”栏目,请结合原著,完成下表。
“真儒”推荐表
推荐人物
推荐理由
虞博士
他中进士后如实上报年龄,为遭污蔑的杜少卿辩解,可见他是光明磊落、仗义执言的真儒。
22. 讽刺是《儒林外史》突出的艺术特色,请以伊昭或原著中另一个人物为例,简要分析作品如何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达到讽刺效果。
广东省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答案与解释)
本试卷共6页,22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24分)
1. 默写古诗文。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2)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4)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5)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6)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
(1)悠悠我心 子宁不嗣音 (2)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3)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4)星河欲转千帆舞 (5) 俗子胸襟谁识我 (6)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其中易错字为“悠、嗣、曾、决眦、凌、襟”。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ì zuò( )。
(2)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qiān xǐ( )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3)设计者和匠师们yīn dì zhì yí(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4)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yǎo wén jiáo zì( ),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答案】 ①. 愧怍 ②. 迁徙 ③. 因地制宜 ④. 咬文嚼字
【解析】(1)愧怍(kuì zuò):指惭愧;羞愧。引申为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
(2)迁徙(qiān xǐ):为了觅食或繁殖周期性地从一地区或气候区迁移到另一地区或气候区 。
(3)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4)咬文嚼字(yǎo wén jiáo zì):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南粤大地,全民阅读的氛围一天比一天厚重,越来越多的人捧起了书本。
B.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C. 鲁迅先生的笔,犹如一把尖利无比的刻刀,将真实的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
D. 叶老师上古典诗词鉴赏课,各种典故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使人受益匪浅。
【答案】A
A.厚重:指丰富而贵重。本题用来形容阅读氛围,不恰当,故错误;
B.彰显:是明显,显著,鲜明地显示的意思。这里用来突显中华民族的传承,恰当;
C.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这里用来形容鲁迅刻画人物非常深刻,恰当;
D.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这里用来形容老师上课能自由纯熟地运用各种典故,恰当; 故选A。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方面,中国始终是贡献者、参与者、领者。(“贡献者”“参与者”互换位置)
B. 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以文化为内核、以综艺为外壳,融合了多种创作手法,遭受了观众的好评。(把“遭受”改为“赢得”)
C. 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在“容易”前加上“之所以”)
D. 粤剧《白蛇传·情》郑州演出终场谢幕时,随着掌声经久不息,反映了中原地区观众对岭南传统文化的接纳与欣赏。(删掉“随着”)
【答案】C
【解析】。C.有误,“主要是因为,…”和“……造成的”两个句式杂糅、删除任意一个即可;
5. 5. 默写唐代王昌龄《从军行》,并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析】本题是一道汉字书写题。根据书法作品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是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中的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意正确书写。
6. 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从军行》诗相同的一项是( )
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B. 《使至塞上》(王维)
C. 《黄鹤楼》(崔颢) D. 《游山西村》(陆游)
【答案】B
【解析】右图古诗是王昌龄的《从军行》,从题材上讲属于边塞诗。
A.送别诗; B.边塞诗; C.乡愁诗 D.记游诗; 故选B。
二、阅读(46分)
(一)(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7.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2)忠之属也 (3)公将驰之 (4)惧有伏焉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案】
7. (1)目光短浅(2)职分(3)追击(4)伏兵
8.(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2)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解析】
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当权的人目光短浅。鄙:目光短浅。
(2)句意: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属:职分。
(3)句意:鲁庄公要下令追击齐军。驰:追击。
(4)句意: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伏:伏兵。
8.本题考查语句翻译。重点词语:
(1)惠:恩惠;遍:普遍;从:跟从。
(2)竭:枯竭;盈:充盈;克:战胜。本句为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充出“士气”。
甲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追击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乙】
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成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节选自《资治通鉴》)
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 B. 贼众方盛/方七百里
C. 侃从之/隶而从者 D. 若峻攻垒/仿佛若有光
10.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11.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2) 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案】9. A
10.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11. (1)共同点:①头脑冷静,善于把握作战时机;②重视敌我双方的士气。
(2)在久攻不下,无所建树的情况下,李根建议修筑白石垒,起到了稳固防守阵营的作用;当众人听闻敌军击鼓整队,非常恐惧的时候,孔坦冷静分析,稳定了军心,为后边坚守白石垒打下基础。
【解析】
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辨析。
A.均为“到”的意思; B.正/方圆; C.听从/跟从; D.如果/好像; 故选A。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语意及古汉语句式特点,可划分。本句大意为“连夜筑垒 ,至天明即成。传来敌军击鼓整队的声音,众将都惧怕他们前来攻击”,据此可划分为“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11.(1)分析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的共同点。
①齐军逃跑后,鲁庄公马上要下令追击,曹刿阻止。曹刿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同意追击;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和敌人决战,陶侃阻止,认为“应当待以时日,用智谋战败他”。由此可见二人都“头脑冷静,善于把握作战时机”。
②曹刿总结阻止鲁庄公进攻的理由“彼竭我盈,故克之”;陶侃阻止诸位将领的理由是“叛贼气势正盛,难以与之争锋”。由此可见二人都“重视敌我双方的士气”。
(2)分析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首先要分析战争形式,其次要点明他们做了什么,最后阐述其作用。
李根,在久攻不下、无所建树的情况下,建议修筑白石垒,其作用是稳固防守阵营;
孔坦,在众人听闻敌军击鼓整队之声非常恐惧的情况下,冷静分析当前形势,认为敌军不会来犯,从而稳定了军心,为后边坚守白石垒打下基础。
乙参考译文: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和敌人决战。陶侃说:“叛贼气势正盛,难以与之争锋。应当待以时日,用智谋战败他。”此后,多次交战无所建树,监军部将李根请求修筑白石垒,陶侃同意。连夜筑垒,至天明即成。传来敌军击鼓整队的声音,众将都惧怕他们前来攻击。孔坦说:“不会。如果苏峻进攻石垒,必须等待东北风大,使我方水军无法来救。今天天晴无风,贼寇必定不来。他们之所以整队,定是派军队由江乘出击,攻掠京口以东地区。”结果真如此。陶侃派庾亮率二千人据守白石。苏峻率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四面围攻,未能攻克。
(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经,博物馆是有围墙的,展览以实物形式进行。”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得益于先进的技术,‘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借助科技走到不同城市,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材料二:
走进改造升级后的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生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更全面、更深入地表达了三星堆文化内涵。序厅里,多媒体“三星堆之眼”展现三星堆发现发掘关键节点;正厅里,L型视频墙用逼真的三维动画呈现了三星堆古城形成过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三五好友相聚,赏花品茗,抚琴对弈……打开湖南省博物馆网上展厅,进入《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专题,伴着古琴乐曲,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徐徐展开。该展览运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等技术,制作了360°全景线上虚拟展厅,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了80余件文物。
去年9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处处给人惊喜:拨动加入交互密码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淌;和着观众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翩翩起舞……一名带着孩子来观展的退休教师说:“科技与文化结合使展览寓教于乐,增强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材料三:
近年来,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数据采集过程乍看并不复杂: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文物数据,再利用这些数据建起文物的三维模型。然而要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还需要高精度的数据。以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为例,因体型庞大,技术人员将几十块残件分段扫描再拼接,单扫描就用时一个多月,数据处理就用了半年。在虛拟复原时,高精度的数据往往能做到高度复原文物的每一块残件乃至细节,作为文物修复的重要参考。
再以湖南省博物馆的古琴“飞泉”为例,古琴的形制和漆色断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修复需要最小干预和有效保护。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虚拟修复,再修复实物,以此提高修复的精准度。
材料四:
如今,文物展品与数字技术的关系,早在考古发掘现场就已经形成了。走进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现代化大棚,只见围绕6个恒温恒湿的玻璃方舱,排开多个考古实验室。旁边的会议室里、占据整面墙的大屏幕实时显示考古大棚内的情况。每个发掘坑都设有24小时不间断拍摄系统,记录的数据是后期考古研究的珍贵资料。
目前正在进行的三星堆遗址发掘,无论是发掘技术还是多学科研究,都站在了世界考古的前沿。在实验室里,一件青铜器形状的白色硅胶套摆在桌上,这是为新发现的青铜尊量身定制的3D打印“防护服”。青铜尊器型大,釆取传统的石膏固定提取,容易破碎。因此,先用3D扫描仪采集数据,再在3D打印出的模型上制作好硅胶保护套,给文物穿上后再提取。3D打印技术用在考古发掘上还是第一次。
此次考古还首次应用了高光谱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来识别文物的物质构成。对发掘坑表面进行光谱扫描,就可以预判文物的材质。比如青铜、象牙和丝织物的光谱表现就不一样,在肉眼看来只是黑色“土块”的物质,在高光谱成像仪的扫描下能一目了然。
(上述材料均选自2021年5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2.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二使用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介绍网上展厅和数字体验展,增强了可读性。
B. 采集数据、建立三维模型、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并不复杂,如青铜神树的修复。
C. 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有助于古琴的修复。
D.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技术已站在世界考古的前沿,如使用3D打印、高光谱数据采集等。
13. 数字化给博物馆的展览带来了哪些改变?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
14. 某地发现了一个宋窑遗址,其中部分珍稀瓷器已经破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答案】
12. B
13. (1)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2)数字化让博物馆可以以视频的形式展示过去。
(3)数字化让博物馆可以真实的再创古代的生活情境,使观众仿佛穿越一般。
(4)数字化让博物馆的展出形式多样化,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14. 首先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瓷器碎片的高精度数据;接着,运用电脑处理这些数据,建起该瓷器的三维模型;然后,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接着,在电脑上进行虚拟修复;最后,结合虚拟修复的相关数据,再进行瓷器实物的修复。这样,就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了。
【解析】
12.B项“并不复杂”的判断错误。根据“然而要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还需要高精度的数据”“以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为例,单扫描就用时一个多月,数据处理就用了半年”这些内容看知,还原历史文物容貌是一个耗时极长并且相当复杂精细的工作,故判断错误;故选B。
13.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概况。根据材料一“得益于先进的技术,‘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借助科技走到不同城市,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可知“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根据材料二“序厅里,多媒体“三星堆之眼”展现三星堆发现发掘关键节点;正厅里,L型视频墙用逼真的三维动画呈现了三星堆古城形成过程”,可知“数字化让博物馆可以以视频的形式展示过去”;根据材料二“伴着古琴乐曲,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徐徐展开”“该展览运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等技术,制作了360°全景线上虚拟展厅”可知“数字化让博物馆可以真实的再创古代的生活情境”;根据材料二“科技与文化结合使展览寓教于乐,增强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可知“数字化让博物馆的展出形式多样化,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1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应用。根据题干“部分珍稀瓷器已经破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提示可知,这些文物已经发掘,现在需要利用数字技术,高精度修复这些瓷器。这样,我们就需要先在材料中找到有关利用“数字技术修复文物”的相关资料,而后设计出该瓷器修复的过程即可。阅读材料可知,有关利用“数字技术修复文物”的相关资料是材料三。结合材料中“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和“湖南省博物馆的古琴‘飞泉’”的修复实例,阐述瓷器的修复过程即可。基本流程是“采集高精度信息——建立三维模型——虚拟重建残缺部分——虚拟修复——实物修复”。
(三)(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望北哨所
石钟山
①这是她第一次来望北哨所。
②望北,她已经很熟悉了。他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就写着“望北”。望北在她的心里如诗如画,再加上哨所,她莫名地会想到某些古诗词,有着大气、苍凉、凄美之感。他在信中也是如此描绘望北哨所的:高原,陡峭的山石,呼啸的山风,洋洋洒洒的落雪……
③自从他去了望北哨所,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有手机却没有信号,他们只能通过信件联系。冬天,哨所和山下邮路不通,到了春天,她会一口气收到他写给她的几十封信。读信的顺序只能依据邮戳的时间,有时邮戳上的时间也相同,她只能随机拆开一封信。这样读信,让她有种时光倒流之感:前一封信他还在描述哨所上看到的夕阳、界碑、边境线,下一封信又是满山大雪,混沌一片了。几十封信,让她恍若在不同的世界里穿梭着。
④最近一次见到他,是他探亲休假。他变黑了变瘦了,说话也惜字如金。他解释说,哨所人不多,消息又闭塞,信息少,大脑的某根神经就沉睡了,话语自然就少了。在他休假这段日子里,他们见面时话很少。分开时,就用短信交流,就像他们又回到了两地。似乎在这时,他才又恢复到了以前的样子:风趣、幽默、刚毅……
⑤假期快要结束时,两人计划了他们的人生大事。等春节一过,就是两个人的“本命年”了,他们要在这年的夏天完成终身大事。她对望北充满了渴望,甚至整个西藏对她来说都充满诱惑。她还学会了一首歌: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他们计划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雪山脚下开遍了格桑花,她去望北哨所,他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
⑥她终于来了,先是飞到了日喀则,又坐上了长途运输车。公路在悬崖峭壁间盘绕,她看到了一片又一片的格桑花,像怒放的生命之火。她的心也随之燃烧起来。车队在盘山公路上越驶越高,她感到头疼恶心,视线也模糊起来。司机是个老兵,拿出氧气袋让她吸,告诉她,望北哨所的海拔比此地还要高出一千多米。她吸着氧,思绪似乎清晰了一些。当车行驶到海拔四千多米时,她感觉整个人似乎死过了一回。
⑦两天之后,车队终于行驶到雪山脚下。大雪封锁了他们的去路,到处都是皑皑白雪。老兵失望地告诉她,望北哨所去不成了。雪消融之时,才是他们上山的时候。山下还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望北哨所已经提前进入了冬天。
⑧她绝望地站在车下,顺着老兵的指引,看到了山顶一排石头房子,“那就是望北哨所”。她看见房子外聚集了一排士兵,一起向山下招手。她知道,他一定在人群中。可是她分不清哪个是他。她想起了,在上次他探亲时她为“本命年”买了两条红绸腰带,每人一条。春节后,她写信提醒他把红腰带系上,红色代表着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她从腰间解下那条红色的绸带,冲着山上挥舞着。在大雪皑皑中,那条红绸带是那么醒目鲜艳。突然,她看到山上人群中也飘起了一条红绸带,那一定就是他了……
⑨她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雪已经融化了,一封电报告诉她,他在巡逻路上……
⑩她终于来到了哨所,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她来了,他却失约了。不,他在履行自己的约定,永远在望北哨所等她……
⑪离开望北哨所,她把那条红绸带留在了山上。下山走了好久,她回望哨所时,一切都模糊了,似乎唯有那条红绸带仍在风中飘舞,似乎是他在为她送行。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唯有那一点红,越来越醒目。
15.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第②段“她”对望北已经很熟悉的原因。
16. 第⑤段写“她”还学会了一首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简要回答。
17. 你认为选文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18. “她”为什么把红绸带留在山上?请结合选文,以“她”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回答。
【答案】
15. ①她的爱人军校分配的第一个哨所就是望北哨所,让她记忆深刻;②她的爱人常写信与她描述哨所周围景色;③她和他约定在望北哨所完成终身大事,她为此准备了许多,望北哨所在她心中地位独特;④她此前曾亲自前往望北哨所却在山下折回。
16. ①引用歌词,使文章富有文采;②歌词中的场景就是她日夜渴望的,她希望到那时可以和爱人相会,那美丽的场面寄托了她美好的憧憬;③以想象中的美好和下文悲惨的结局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于坚守岗位、为国牺牲的爱国军人的赞美之情;④格桑花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寄予了作者对她们凄婉爱情的深切同情。
17. 我认为选文的主人公是在哨所牺牲的军人(他)。原因:①他是故事里反复提到的人物,也是故事能够一直发展下去的关键人物。②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用“她”塑造了一个坚守岗位、为国奉献牺牲的哨所执勤人物形象。③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于爱国军人的赞美之情。
18. 示例:爱人啊,我等了那么久,盼望了那么久,就是希望能在格桑花盛开的季节和你相约雪山下厮守一生,然而你却因为意外离我而去。记得上次你回来,我买了两条红绸腰带,作为陪物,让你系上,不仅仅是因为红色代表着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也因为红色代表着我们海誓山盟的爱情,我总希望,你每次穿衣服的时候都能想起我,但现在你已长眠地下,那就让我把这条腰带留在这里,带着我的念想,伴你守在雪山。
【解析】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根据“他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就写着‘望北’”可知,她的爱人军校分配的第一个哨所就是望北哨所,所以让她记忆深刻;根据“他在信中也是如此描绘望北哨所的:高原,陡峭的山石,呼啸的山风,洋洋洒洒的落雪……”可知,她的爱人常写信与她描述哨所周围景色;根据“他们计划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雪山脚下开遍了格桑花,她去望北哨所,他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可知,她和他约定在望北哨所完成终身大事,她为此准备了许多,望北哨所在她心中地位独特;根据“两天之后,车队终于行驶到雪山脚下。大雪封锁了他们的去路,到处都是皑皑白雪。老兵失望地告诉她,望北哨所去不成了。”可知,她此前曾亲自前往望北哨所却在山下折回。
16.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她还学会了一首歌: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这句话引用歌词,使文章富有文采;“布达拉、格桑花、雪山”歌词中的这些场景就是她日夜渴望的,她希望到那时可以和爱人相会,那美丽的场面寄托了她美好的憧憬;结合“他们计划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雪山脚下开遍了格桑花,她去望北哨所,他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以想象中的美好和下文“她终于来到了哨所,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她来了,他却失约了。不,他在履行自己的约定,永远在望北哨所等她……”悲惨的结局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于坚守岗位、为国牺牲的爱国军人的赞美之情;④格桑花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寄予了作者对她们凄婉爱情的深切同情。
17.本题考查文章主人公的分析。选文的主人公是在哨所牺牲的军人(他)。原因:①根据“他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就写着‘望北’。”“他在信中也是如此描绘望北哨所”“自从他去了望北哨所,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最近一次见到他,是他探亲休假。他变黑了变瘦了,说话也惜字如金。”“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雪已经融化了,一封电报告诉她,他在巡逻路上……”等句可知,“他”是故事里反复提到的人物,也是故事能够一直发展下去的关键人物;根据“她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雪已经融化了,一封电报告诉她,他在巡逻路上……”“她终于来到了哨所,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她来了,他却失约了。不,他在履行自己的约定,永远在望北哨所等她……”等句可知,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用“她”塑造了一个坚守岗位、为国奉献牺牲的哨所执勤人物形象;根据“他变黑了变瘦了,说话也惜字如金。”“司机是个老兵,拿出氧气袋让她吸,告诉她,望北哨所的海拔比此地还要高出一千多米。”“山下还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望北哨所已经提前进入了冬天。”等句可知,表达了作者对于爱国军人的赞美之情。
18.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全文描述了一个坚守岗位、吃苦耐劳、为国牺牲的哨所执勤人物的形象。根据原文“等春节一过,就是两个人的“本命年”了,他们要在这年的夏天完成终身大事。……他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可知,“我”等了很久,渴望了很久,就是希望能在格桑花盛开的季节和“你”相约雪山下厮守一生;根据原文“她想起了,在上次他探亲时她为‘本命年’买了两条红绸腰带,每人一条。春节后,她写信提醒他把红腰带系上,红色代表着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可知,当初买的两条红腰带是为了代替自己可以随时陪伴在“你”身边,因为红色不仅代表着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也因为红色代表着我们海誓山盟的爱情,“我”总希望,“你”每次穿衣服的时候都能想起“我”,但是“你”却意外离“我”而去了,“你”已长眠地下,那就让“我”把这条腰带留在这里,带着“我”的念想,伴“你”守在雪山。
三、作文(50分)
19. 请以“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为结尾,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说着,汤相公走了进来,作揖坐下,说了一会闲话,便说道:“表叔那房子,我因这半年没有钱用,是我拆卖了。”虞博士道:“怪不得你。今年没有生意,家里也要吃用、没奈何卖了,又老远的路来告诉我做啥?”汤相公道:“我拆了房子,就没处住,所以来同表叔商量,借些银子去当几间屋住。”虞博士又点头道:“是了,你卖了就没处住。我这里恰好还有三四十两银子,明日与你拿去典几间屋住也好。”汤相公就不言语了。杜少卿吃完了酒,告别了去。那两人还坐着,虞博士进来陪他,伊昭问道:“老师与杜少卿是甚么的相与?”虞博士道:“他是我们世交,是个极有才情的。”伊昭道:“门生也不好说。南京人都知道他本来是个有钱的人,而今弄穷了,在南京躲着,专好扯谎骗钱。他最没有品行!”虞博士道:“他有甚么没品行?”伊昭道:“他时常同乃眷上酒馆吃酒,所以人都笑他。”虞博士道:“这正是他风流文雅处,俗人怎么得知!”储信道:“这也罢了;倒是老师下次有甚么有钱的诗文,不要寻他做。他是个不应考的人,做出来的东西,好也有限,恐怕坏了老师的名。我们这监里有多少考的起来的朋友,老师托他们做,又不要钱,又好。”虞博士正色道:“这倒不然。他的才名,是人人知道的,做出来的诗文,人无有不服。每常人在我这里托他做诗,我还沾他的光。就如今日这银子是一百两,我还留下二十两给我表侄。”两人不言语了,辞别出去。 (节选自《儒林外史》)
20. 下列有关虞博士的四件事,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答应给汤相公银子去典屋住 ②主祭泰伯祠 ③补南京国子监博士 ④救助落水的庄农人家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②① D. ④③①②
21. 吴敬梓320周年诞辰之际,某校文学社刊物开设“《儒林外史》‘真儒’风采”栏目,请结合原著,完成下表。
“真儒”推荐表
推荐人物
推荐理由
虞博士
他中进士后如实上报年龄,为遭污蔑的杜少卿辩解,可见他是光明磊落、仗义执言的真儒。
22. 讽刺是《儒林外史》突出的艺术特色,请以伊昭或原著中另一个人物为例,简要分析作品如何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达到讽刺效果。
【答案】20. D
21. 杜少卿厌恶乡里那些虚张声势的腐儒,称他们“未见得好似奴才”;皇帝征辟,他装病拒绝出仕。由此可见他豪放狂傲、傲岸不羁的真性情,堪称真儒。
22. 范进是《儒林外史》中一个人物。他原是一个落地秀才,穷困潦倒,甚至连母亲都不能养活。他是周围邻居的笑柄,根本没人愿意搭理他。但范进不忘进学考试,于是又经常受岳父胡屠户的冷嘲热讽,可以说是狼狈之极。后来,侥幸得中,范进喜极而疯。尽管是“疯了”,但周边人都对他敬若神明,邻居送米送面,胡屠户送钱,甚至一向趾高气昂的张乡绅都来送钱送房……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夸张地写出了范进中举后众人的阿谀逢迎,达到了极深刻的讽刺效果。
【解析】
20.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关于虞博士的故事,集中在《儒林外史》第三十六章。虞搏士为人极其忠厚,替人看坟尽心尽力,回来途中救助寻短见的农人,五十多岁才中进士,因年龄大而补任南京国子监博士。虞搏士的旧邻汤相公来找他,告诉他因缺钱用,把虞搏士让他住的房子拆卖了,虞搏士不但没有生气,还另给了银子让他再去租房住;应天府送来一个犯了赌博罪的监生,虞搏士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与他同吃同住,过了几日就放回了家。因此,虞搏士被迭为泰伯祠堂大典的主祭。虞搏士带领众人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乡人围观。根据梗概可知顺序。故选择D。
2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要求推荐《儒林外史》中的真儒,推荐语要有事迹和评价,要能够体现该人物的真才学,真性情。《儒林外史》中的真儒有“庄绍光、迟衡山、杜少卿、虞博 士……”学生可根据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推荐。
22.本题要求通过人物刻画分析讽刺效果。《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讽刺的人物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将儒林之下的众生,给予了无情地讽刺。作答本题,可抓住一种或两种手法,分析作者的讽刺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答案解释)2020年广东省中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答案解释)2022年广东省中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