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2736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27364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27364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泡菜的微生物是一种需氧型细菌B.制作果醋的乳酸菌,属于严格的厌氧型微生物C.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D.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发酵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酒精的速率就越快2、豆瓣酱是人们利用大豆制作的一道美食,现在已进行工厂化生产。具体做法如下:大豆煮熟→微生物发酵→加入盐、调味酒、香辛料。其中的微生物中38.46%是酵母菌,有关豆瓣酱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酵母菌会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B.此过程酱豆中有机物的种类增加,有机物含量减少C.此过程酵母菌细胞中许多吸能反应的进行与ATP的合成相联系D.此过程酵母菌产生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3、下列有关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酵工程生产用菌种是对自然界分离的菌种进行定向改造后获得的B.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从微生物菌体细胞中提取出来的C.利用发酵工程可以产生微生物肥料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等D.利用发酵工程生产微生物的代谢物可以用蒸馏、过滤、沉淀等方法提取4、黑茶是以肉食为主的中国边疆游牧民族的主要饮品。在一系列微生物的作用下,黑茶会产生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金黄色颗粒“金花”。研究人员对“金花”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金花”样品中加入蒸馏水制成样品悬液B.可根据菌落特征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C.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D.可通过基因组测序对菌种进行准确鉴定5、荧光假单胞菌野生型菌落为平滑型(SM),突变后可产生皱缩型(WS)和模糊型(FS)菌落。科研人员在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野生型,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1所示;在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野生型,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振荡培养时产生的WS和FS可能与溶氧量变化相适应B. WS第4天后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并会保持S形增长C. 第8天后的变化与营养不足和代谢产物积累有关D. SM在振荡培养时的突变和适应有利于物种生存6、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的细菌,感染后可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欲从患病牛羊的胃中筛选出此细菌并纯化、计数和鉴定,应选用哪组培养条件和方法(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充足的氧气,中性的条件,平板划线法B.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充足的氧气,酸性的条件,平板划线法C.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隔绝氧气,酸性的条件,稀释涂布平板法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隔绝氧气,中性的条件,稀释涂布平板法7、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1所示。将得到的菌悬液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图2所示情况。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乙试管中的液体均为选择培养基B.过程①②合称为稀释涂布平板法C.II号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D.图2中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含有所需菌种8、如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某植食性动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化。不考虑该系统内个体的迁移,下列有关该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a时间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1B.若在b点时出生率提高,该种群数量也不会大幅度超过K1C.天敌大量捕食可使该种群数量出现a时间后的变化D.年龄结构变化会导致该种群数量的波动9、研究人员在横断山区(夏季降水丰沛,冬季雨水较少)高山的不同坡度处选取了常绿阔叶林(EBF)落叶阔叶林(DBF)、针阔混交林(CBF)和暗针叶林(DCF)四种典型的植被样地,在不同月份调查了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得到下图结果。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 将取样器分离的土壤中的节肢动物置于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中B. 土壤中节肢动物的丰富度用单位体积土壤中的种群个体数目表示C. 不同月份的降雨量决定了四个样地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差异D. 小型节肢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随植物群落类型、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10、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不会完全相同C.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竞争也就越激烈D.生态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1、光肩星天牛是一种林木蛀干害虫,林业工作者常通过检查产卵孔、羽化孔(成虫羽化在树干留下的小孔)和幼虫粪便等方法对该虫进行监测预报。某研究机构借助标记—释放一回捕法,将引诱剂与诱捕器组合对某旱柳林内光肩星天牛的成虫数量进行估算(单位:头),其结果如下表。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项目标记释放总数诱捕总数回捕标记数雄性5746527雌性5746232总数114812759A.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的估算数量约为2471头B.经估算,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雄性数量多于雌性数量C.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光肩星天牛可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D.调查该区域内旱柳株数和每株新羽化孔数也可估算光肩星天牛成虫数量12、植绥靖能捕食蚜虫、烟粉虱等的卵,也有不少取食花粉。烟粉虱成虫不善飞翔,活动能力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喜欢群集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吸食汁液,随着新叶长出,成虫不断向上部新叶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绥螨和烟粉虱、烟粉虱和植株之间都是捕食关系B.烟粉虱种群的分布呈现出由下向上的垂直结构C.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烟粉虱成虫的种群密度D.可利用烟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对其进行生物防治13、研究种群和群落的特征在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图是某群落中甲、乙、丙三个不同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中,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下降的可能是丙B.若甲、乙具有捕食关系,则甲种群的数量会呈现“S”形增长C.若甲、丙的生态位重叠,则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种间竞争D.若该群落正在发生演替,乙种群的数量一定会保持稳定14、研究人员为研究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种间关系,给玉米施加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素,一段时间后在甲、乙、丙三种动物中检测到的放射性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有机肥中的放射性来自单一元素,则该元素可能是15NB.图中甲动物可能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C.该放射性元素经过的食物链可能是玉米→乙→甲→丙D.放射性元素经代谢排出是甲、乙、丙放射性强度降低的原因之一15、中科院对游隼迁徙行为研究发现:冰川消退而带动的繁殖地向北退缩以及越冬地变迁是游隼迁徙路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与记忆能力相关的基因ADCY8在长距离迁徙的游隼种群中受到了正选择。另有研究发现游隼等迁徙鸟类眼睛感光细胞中隐花色素IV蛋白(CRY4)具有光依赖性磁罗盘所需的磁性潜质,使鸟类完成集群飞行、空间定向和迁徙路线导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迁徙鸟类接受的光、磁等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 动物的行为是由生态因子和遗传物质共同决定的C. 迁徙鸟类集群飞行可减小飞行阻力、降低天敌捕获率属于互利共生D. 迁徙距离不同的游隼种群的基因库中ADCY8的基因频率不同,不能说明它们已经进化为不同物种16、如图是一种新型的分离式“鱼菜共生”生态养殖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水流方向),该模式通过在鱼塘就近处修建人工湿地,使污染鱼塘中的水质得以净化,解决了传统水产养殖导致周边水体污染的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养殖系统中,不需要分解者参与B.输入该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人工湿地中的细菌和蔬菜都能直接利用鱼塘中的有机污染物D.增加水生蔬菜的种类必然会增大蔬菜间对光能的竞争强度17、如图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自然生态系统,P、R、S、T、F、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成分P、R、S、T、F、E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都相同B.R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最终会被E利用和被S摄入C.图中的F处于第五营养级,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D.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和维持平衡的基础18、假设如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E,若同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的比例相等,且能量传递效率为10%时,人获得的能量为( )A.10%E B.1%E C.4%E D.15%E19、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已经形成了生态赤字。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消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新能源利用和绿色出行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B.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C.合理施肥、灌溉有利于保证农田结构和功能的协调D.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就是扩大人生态足迹和加大对资源的利用20、我国华北某地建立了种植业与养殖业密切结合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模式图如下图。下列对此生态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沼气代替传统煤炭能源满足村民的需求实现了能源的洁净和可再生B.对种养废弃物的饲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途径利用和良性循环C.因地制宜的选择种植和养殖的生物种类需考虑农畜产品的社会需求量D.同时实现防治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遵循了生态工程整体的原理二、读图填空题21、牛奶富含矿物质和满足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多种氨基酸,长期饮用牛奶有利于增强体质,但牛奶也是多种病菌的传播载体。下图是牛奶消毒及细菌检测实验的过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培养基中的蛋白腺为细菌的生长提供的营养物质主要有____(答出2点即可)(2)步骤①称为____消毒法,步骤②是____。(3)步骤③的接种方法是____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为防止冷凝水对细菌生长的影响,需将培养皿____培养。(4)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____中培养,36h后取出,统计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是87、83和85。经过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数大约是____个/mL。22、酵母的蛋白质含量可达自身干重的一半,可作为饲料蛋白的来源。有些酵母可以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进行培养,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又可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并进行大量培养。下图为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的____,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____灭菌。(2)取步骤②中不同梯度的稀释液加入标记好的无菌培养皿中,在步骤③中将温度约____(选填“25℃”“50℃”或“80℃”)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混匀,冷凝后倒置培养。(3)挑取分离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按步骤④所示进行划线。下列叙述合理的有____。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b.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的含量d.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4)步骤⑤中,为使酵母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___供应。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 0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____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__,才能达到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23、在我国的内蒙古地区有广袤的草原牧场,布氏田鼠是牧场上的主要鼠种。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如图为该牧场的布氏田鼠数量调查结果:(1)据图1分析,判断该种群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若曲线2表示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则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在____时最大,应该在到达____时之前就积极做好防治。(2)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该牧场不同地段植物的种类、数量有一定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结构。(3)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科研人员在研究某种优质牧草的生态位时,要研究它在该牧场内的出现频率、____等。(答出2点即可)(4)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____。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三、实验题24、海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按藻在上世纪末被引入,目前已在该水域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捕食柏按藻的动物属于___,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__。(2)用三组水箱模拟该水域的环境。水箱中均放入柏按藻和甲、乙、丙3种本地藻各0.5克,用纱网分区(见图1);三组水箱中分别放入0、4、8只水虱/箱。10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图2,同时记录水虱的分布。①图2结果说明水虱对____(填“柏按藻”或“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②水虱分布情况记录结果显示,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桂藻上,说明水虱对所栖息的海藻种类具有___。(3)为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在盛有等量海水的水箱中分别放入相应的实验材料,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如图3(甲、乙、丙为上述本地藻)该实验的对照组放入的生物有___。(4)研究发现,柏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按藻,会将两者吐出。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阐明柏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2、答案:C解析:3、答案:C解析:A、发酵工程生产用的菌种可通过自然界分离、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获得,A错误;B、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含蛋白高的微生物菌体,B错误;C、发酵工程在农牧业上的应用有生产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饲料等,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C正确;D、微生物代谢物的提取,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D错误。故选C。4、答案:A解析:为防止杂菌污染,应向“金花”样品中加入无菌水制成样品悬液,A错误;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不同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的特征不同,可根据菌落特征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B正确;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C正确;可通过基因组测序对菌种进行准确鉴定,D正确。5、答案:B解析:A、振荡培养时,溶氧量升高,产生的WS和FS可能与溶氧量变化相适应,A正确;B、WS第4天后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但第7天后种群数量下降,并不会保持S型增长,B错误;C、第8天后由于营养不足和代谢产物积累,三种荧光假单胞菌数量下降,C正确;D、静置培养时只有SM型荧光假单胞菌,振荡培养时出现三种荧光假单胞菌,说明SM在振荡培养时的突变和适应有利于物种生存,D正确。故选B。6、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幽门螺杆菌生活在消化道内,所以为异养厌氧型微生物,培养过程需要提供无氧环境;哺乳动物的胃中含有呈酸性的胃酸,因此培养基pH应调至酸性;如果要对幽门螺杆菌进行计数,只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不能采用平板划线法。综上所述,C正确。7、答案:A解析:8、答案:A解析:结合图示可以看出,a时间前该种群的种群数量围绕K2波动,因此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2,A错误;由图示可知,a时间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2,因此,即使在b点时出生率提高,由于受到了资源和空间等的制约,该种群数量也不会大幅度超过K1,B正确;天敌大量捕食会使该种群的K值降低,即出现a时间后的变化,C正确;年龄结构不仅影响出生率,还会影响死亡率,而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因此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导致该种群数量的波动,D正确。9、答案:D解析:A、选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诱虫器进行采集和分离,采集的小动物可置于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A错误;B、节肢动物的丰富度用单位体积土壤中的物种数目表示,B错误;C、根据题意,研究人员在横断山区的不同坡度处选取了四种典型的植被样地,在不同月份调查了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多样性,故影响四个样地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差异的环境因素有海拔、温度、湿度、土壤pH等,C错误;D、根据结果,不同坡度的植物群落类型不同、不同月份的气候不同,说明小型节肢动物在土壤的分布随植物群落类型、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D正确。故选D。10、答案:A解析:根据题中生态位的概念可知,一个物种的生态位是指它在群落中表现出的多方面特征,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一个物种的生态位,是按其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来确定的,任何两个物种一般不能完全处于同一生态位,B正确;生物群落中,多个物种取食相同食物的现象就是生态位重叠的一种表现,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竞争也就越激烈,C正确;生态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11、答案:C解析: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捕获的雄性和雌性数量基本一致,故该引诱剂不会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C错误;A、B、D项推断均正确。12、答案:D解析:植绥螨能捕食烟粉虱等的卵,二者为捕食关系,烟粉虱群集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吸食汁液,二者为寄生关系,A错误;种群无垂直结构,B错误;烟粉虱活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估算,C错误;可利用烟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对其防治,属于利用物理信息进行的生物防治,D正确。13、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下降的可能是丙,因为其年龄结构是衰退型,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由于自然资源等条件的限制,甲种群的数量会呈现“S”形增长,B正确;若甲、丙的生态位重叠,则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竞争生存资源和食物等的种间竞争关系,C正确;种群乙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若该群落正在发生演替,则乙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会保持稳定,D错误。14、答案:A解析:若有机肥中的放射性来自单一元素,则该元素不可能是15N,因为15N没有放射性,A错误;根据图中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可确定,丙捕食甲,甲捕食乙,而乙以玉米为食,因此,图中甲动物可能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B正确;根据B项分析可知,该放射性元素经过的食物链可能是玉米→乙→甲→丙,C正确;放射性元素随着甲、乙、丙代谢废物的排出而排出,是甲、乙、丙体内放射性强度降低的原因之一,D正确。15、答案:C解析:A、迁徙鸟类接受的光、磁等信息是通过物理方式传播的,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B、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动物的行为是由生态因子和遗传物质共同决定的,即由遗传物质和生活环境共同决定,B正确;C、迁徙鸟类集群(一般是同种鸟类集群)飞行可减小飞行阻力、降低天敌捕获率,但是同种生物互助不属于互利共生,C错误;D、迁徙距离不同的游隼种群的基因库中ADCY8的基因频率不同,说明它们发生了进化,但是不能说进化为不同物种,D正确。故选C。16、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为分解者,因此该生态养殖系统中,需要分解者参与,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重新回到无机环境,A错误;图示为人工生态系统,故输入该系统的能量有蔬菜光合作用固定的光能和向鱼塘中投放的饵料中的化学能,B正确;人工湿地中的细菌作为分解者可利用鱼塘中的有机污染物,蔬菜为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污染物,只能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物,C错误;增加水生蔬菜的种类可采用立体栽培模式,喜阳喜阴类型合理搭配,优化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因此增加水生蔬菜的种类不一定会增大蔬菜间对光能的竞争强度,D错误。17、答案:B解析:P是生产者,R、S、T、F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各种生物成分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不同,如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而消费者主要通过捕食获取物质和能量,A错误;R属于初级消费者,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最终会被E(分解者)利用和被S(次级消费者)摄入,B正确;图中F处于第四、五营养级,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C错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错误。18、答案:C解析:水稻固定的能量为E,同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的比例相等且按10%传递,则第二营养级的鸭子、奶牛和人共可获得10%E,且各占1/3,然后人还可以从鸭子、奶牛中获得它们所获得能量的10%,因此人获得的总能量为1/3×10%E+2/3×10%E×10%=4%E,C正确。19、答案:D解析:新能源利用和绿色出行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A正确;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有利于减少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B正确;相应物质和能量投入能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因此合理施肥、灌溉有利于保证农田结构与功能的协调,C正确;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错误。20、答案:B解析:用沼气满足村民的需求实现清洁能源代替传统煤炭能源,减少了废物的产生,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遵循了循环原理,A正确;以饲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来提升种养废弃物的利用率,实现了无废弃物工程,遵循了循环原理,但能量不能循环,B错误;因地制宜的选择种植和养殖的生物种类并实现种养平衡,更加关注了生物的适应性,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正确;同时实现防治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D正确。21、答案:(1)碳源、氮源(和维生素)(2)巴氏;系列梯度稀释(或等比稀释)(3)稀释涂布平板法;倒置(4)恒温培养箱;8.5×104解析:(1)培养基中的蛋白胨为细困的生长提供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磷酸盐和维生素);对培养基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2)图中步骤①利用80℃、15min对牛奶进行巴氏消毒。步骤①是梯度稀释。(3)接种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只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计数。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为防止冷凝水影响细菌的生长,需将培养皿倒置培养。(4)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小时。统计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是87、83和85,由图可知稀释倍数为103因此,经过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数大约是(87+83+85)÷3×103=8.5×104个/mL。22、答案:(1) pH值;高压蒸汽(或湿热)(2)50℃(3)abd(4)O2;无;30解析:(1)本题考查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茵,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等知识。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取各组分,之后溶解定容,再调节培养基的pH,一般情况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2)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需将温度降至50 ℃左右后倒入培养皿混匀,冷凝后倒置培养。
(3)在对酵母菌进行划线纯化时,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且在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本实验是为了获得能以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的酵母,故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耐受株。
(4)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酵母菌扩大培养时,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应。“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即计数室中培养液体积实际只有0.1÷2=0.05 mm3,设5个中方格中无色(活细胞不被台盼蓝染色)的细胞数目为x个,则3×109=x/5×25×1000×1000÷0.05,解得x=30。23、答案:(1)增长型;c;b(2)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水平(3)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4)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4、答案:(1)消费者(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2)本地藻;与没有水虱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柏桉藻重量增加值明显提高,而本地藻的变化则相反;选择性(3)隆头鱼和水虱(4)因柏桉藻含有令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有利于水虱种群扩大;水虱偏好取食本地藻,有助于柏桉藻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柏桉藻能够成功入侵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柏桉藻属于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为生产者,故捕食柏桉藻的动物属于消费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2)①由图2可知,与没有水虱相比,有水虱的本地藻甲、乙重量增加值比柏桉藻重量增加值要低,甚至本地藻丙重量增加值为负值,说明本地藻丙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故与没有水虱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柏桉藻重量增加值明显提高,而本地藻的变化则相反。②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桉藻上,说明水虱更喜爱柏桉藻,体现了水虱对所栖息的海藻种类具有偏好性。(3)本实验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海藻的种类,因变量为水虱的生存率,故实验的对照组应不放海藻,直接放入隆头鱼和水虱,观察统计水虱的生存率。(4)物种成功入侵的原因可大致归为食物、空间资源充足,天敌少,物种之间竞争弱。由于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则隆头鱼对附着在柏桉藻上的水虱捕食少,导致水虱数量增多。又因为水虱更喜欢取食本地藻,导致本地藻的数量减少,从而使柏桉藻获得了竞争优势,最终柏桉藻入侵成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高中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2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