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长沙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0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0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2022·湖南长沙·统考三模)人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厨房内天然气泄漏开启排气扇通风B.在煤矿中采煤用火把照明
C.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D.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2.(2022·湖南长沙·统考一模)2022 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 14 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下 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
B.室内起火,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风扇换气
D.炒菜时油锅起火,应用水扑灭
3.(2022·湖南长沙·统考二模)“消防安全系万家,防患要靠你我他”。下列有关消防安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B.选用带自动熄火装置的专用炉灶
C.高层住宅着火时,乘电梯逃生D.发现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4.(2022·湖南长沙·统考模拟预测)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内禁止用手机接打电话
B.煤气泄漏,开灯检查
C.冬天用煤炉烤火时关闭所有门窗
D.森林大火,朝顺风方向逃生
5.(2022·湖南长沙·统考一模)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应迅速用嘴吹灭
B.钻木取火是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C.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D.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6.(2022·湖南长沙·统考三模)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下列关于燃料和能源的认识不科学的是
A.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且缺一不可
B.灭火只需破坏任意一个条件即可,如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失火,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C.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要堆放过高过密
D.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大,应禁止使用
7.(2022·湖南长沙·统考一模)“灭火弹”是一种新型灭火器,将其投入火灾现场,迅速释放出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火被熄灭。灭火原理是
A.移走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绝氧气D.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8.(2022·湖南长沙·模拟预测)北京冬奥会首次使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氢气作为最清洁环保的燃料,真正实现奥林匹克精神,与“绿色”、“环保”的进一步结合,氢气燃烧的时候只产生水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可实现完全的零排放,能够真正体现北京冬奥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燃烧前需要验纯
B.有效控制燃烧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
C.碳中和能有效缓解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D.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分解反应
9.(2022·湖南长沙·统考二模)为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我国提出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实现CO2的相对“零排放”。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积极开展植树造林B.推广使用氢能源汽车
C.倡导“低碳”出行D.大量开采可燃冰作燃料
10.(2022·湖南长沙·统考模拟预测)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内禁止用手机接打电话
B.熄灭酒精灯时,嘴吹灭
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
D.森林大火,朝顺风方向逃生
11.(2022·湖南长沙·统考模拟预测)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
12.(2022·湖南长沙·统考二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到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
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蒸发时,在恰好蒸干时停止加热
D.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
13.(2021·湖南长沙·模拟预测)天然气、石油、煤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大化石燃料。下列有关煤的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煤饼做成蜂窝煤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B.烧煤的地方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原因是生成了CO
C.煤中含硫元素,燃烧放出SO2是引发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
14.(2021·湖南长沙·模拟预测)“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云南翁丁寨发生火灾,因房子是木头和茅草结构,当时风大,火势凶猛;加上交通和水源问题,村民和消防人员扑火已经来不及“105户房子现在只剩下三四户没被烧毁”。在这次火灾中,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风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B.木头和茅草为提供了大量的燃料
C.水灭火的原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灭火时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
15.(2021·湖南长沙·模拟预测)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立即乘坐电梯逃生
16.(2021·湖南长沙·统考一模)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住在高层发现低楼层着火,迅速坐电梯逃生
B.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D.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不能立即开灯
17.(2021·湖南长沙·统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火柴很难直接点燃煤,是因为煤不具有可燃性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水浇灭
C.高层楼房失火时,立即乘电梯下楼逃生
D.加油站、矿井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18.(2021·湖南长沙·统考一模)2020年4月,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因雷击引发森林火灾。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经常会突发林火“爆燃”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越大越容易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19.(2021·湖南长沙·模拟预测)下列有关处理燃烧与灭火的方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B.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D.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20.(2021·湖南长沙·模拟预测)下列归纳总结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B.BC.CD.D
21.(2021·湖南永州·统考一模)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D.加油站、面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22.(2021·湖南长沙·统考一模)每年的 4月15日是我国“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23.(2021·湖南长沙·统考一模)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水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油锅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氧气浓度不同
D.山林中开辟的隔离带可以控制火势蔓延,是因为隔离了可燃物
24.(2020·湖南长沙·统考一模)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火灾或爆炸的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扑灭
B.用75%的酒精喷雾消毒时一定要远离火源
C.加油站、面粉厂、纺织厂等新厂开业时,放烟花、鞭炮庆祝
D.夜间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
25.(2020·湖南长沙·统考模拟预测)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26.(2020·湖南长沙·统考三模)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
A灭火原理
B分子性质
①清除可燃物②隔绝空气
③降低着火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总在不断地运动
③固体物质的分子之间无间隔
C合成材料
D物质俗名
①塑料②合成纤维
③合成橡胶
①氧化钙——熟石灰②氯化钠——食盐
③碳酸氢钠——小苏打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厨房内天然气泄漏时,开启排气扇产生的电火花会引燃天然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引发事故,选项错误;
B、在煤矿中采煤用火把照明会引燃瓦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引发爆炸事故,选项错误;
C、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室内空气不流通,煤会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使人中毒,选项错误;
D、油锅中的油着火时,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锅盖盖灭,选项正确,故选D。
2.A
【详解】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说法正确;
B、室内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造成火势更猛,原因是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增加室内氧气含量,故说法错误;
C、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排风扇换气,应该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否则容易发生爆炸,故说法错误;
D、炒菜时油锅起火,不能用水扑灭,应用锅盖盖灭,故说法错误;
故选A。
3.B
【详解】A、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选用带自动熄火装置的专用炉灶,有利于防止燃气泄漏,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A
【详解】A、加油站内禁止用手机接打电话,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燃油蒸气引爆,故A正确;
B、煤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煤气引爆,故B错误;
C、冬天用煤炉烤火时不能关闭所有门窗,以防空气不流通造成氧气不足,煤炭不充分燃烧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故C错误;
D、森林大火,朝逆风方向逃生,故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A、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A错。
B、钻木取火时摩擦产生热量,使木材温度达到着火点。B错。
C、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C正确。
D、人类利用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最常见的就是生活燃料的使用。D错。
综上所述:选择C。
6.D
【详解】A、物质燃烧需要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不符合题意;
B、灭火只需破坏任意一个条件即可,如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失火,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堆与堆、堆与高之间要留有一定距离的通道,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将“灭火弹”投入火灾现场,迅速释放出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可以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开,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故选C。
8.D
【详解】A.任何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都要验纯,否则会发生爆炸,氢气在燃烧前一定要验纯,说法正确;
B.燃烧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有效控制燃烧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说法正确;
C.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所以碳中和能有效缓解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说法正确;
D.氢气燃烧生成水是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原说法错误,故选D。
9.D
【详解】A、积极开展植树造林,能够增强植物对空气中污染物的吸收量,减缓空气污染的程度,选项正确;
B、推广使用氢能源汽车,能够减缓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量,能够减缓空气的污染,选项正确;
C、倡导“低碳”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弱温室效应的影响,选项正确;
D、大量开采可燃冰作燃料会排放较多的二氧化碳,会加重温室效应的程度,选项错误,故选D。
10.A
【解析】略
11.B
【详解】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破坏燃烧的条件灭火,正确;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容易引发爆炸,错误;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防止气体不纯引起爆炸,正确;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防止引起火灾,正确。
故选B。
12.C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详解】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选项说法正确。
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B
【详解】A.将煤饼做成蜂窝煤,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选项A正确;
B.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烧煤的地方能闻到刺激性气味,闻到的刺激性气体不是CO,选项B错;
C.煤中含硫元素,燃烧放出SO2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硫酸型酸雨,故是引发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选项C正确;
D.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焦炉煤气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选项D正确;
故选:B。
14.C
【详解】A、风大空气流通快,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正确。
B、木头和茅草均为可燃物,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燃料。正确。
C、水灭火的原理是蒸发吸热,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错误。
D、该次灭火无图书、档案需要保护,灭火时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正确。
故选C。
15.D
【详解】A、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C、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 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6.A
【详解】A、高层起火时不能乘电梯下楼,以防因火灾停电被困在电梯里,此选项做法不合理,符合题意;
B、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故逃生时应底下身子,此选项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室内起火时,不能急于打开门窗,此选项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D、燃气具有可燃性,泄露起火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不能立即开灯,以免引起电火花,引发爆炸,此选项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D
【详解】A、用燃着的火柴很难直接点燃煤,是因为煤着火点高,A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需要用锅盖隔绝氧气盖灭,油会浮在水的表面,不能用水浇灭,B错误。
C、高层楼房失火时,不能乘电梯下楼逃生,电梯容易出现事故,C错误。
D、加油站、矿井附近有易燃易爆气体,该场所要严禁烟火,D正确。
故选:D。
18.B
【详解】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正确;
B、山风带入冷空气,但提供了大量的氧气,不能使林火熄灭,错误;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正确;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正确。
故选B。
19.B
【详解】A、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说法错误。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说法正确。
C、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不能降低,说法错误。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可能发生爆炸,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说法错误。
故选:B。
20.C
【详解】A、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是不可改变的,选项错误;
B、分子间是有间隔的,通常,固态物质中分子的间隔较小,气态物质中分子的间隔较大,选项错误;
C、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选项正确;
D、氧化钙俗称生石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选项错误。
故选C。
21.B
【分析】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
【详解】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毒物质吸入,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故A正确;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不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
C、森林发生火灾,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是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故C正确;
D、加油站、煤粉厂等含有可燃物,遇烟火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则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故D正确。故选B。
22.D
【详解】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因为着火时电梯易发生故障,使人被困在电梯里;
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防止发生爆炸;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人若冒然进入可能会因氧气不足使人窒息;
D.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立即用水扑灭,因为易引发电器爆炸或者短路。选D
23.A
【详解】试题分析: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不能降低,A错误。
考点:燃烧与灭火。
24.B
【详解】A、水的密度比油大,油会漂在水的上面,因此燃烧更旺,所以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扑灭,故A不正确;
B、酒精属于易燃物,用75%的酒精喷雾消毒时一定要远离火源,故B正确;
C、加油站、面粉厂、纺织厂属于易燃、易爆品,则加油站、面粉厂、纺织厂等新厂开业时,不能放烟花、鞭炮庆祝,以免引起爆炸,故C不正确;
D、夜间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开灯检查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引起爆炸,不能立即开灯检查,故D不正确。故选B。
25.B
【分析】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详解】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故A正确;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B不正确;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能防止发生爆炸,故C正确;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能防止发生燃烧、爆炸,故D正确。故选B。
26.A
【详解】试题分析:甲烷具有可燃性,和氧气遇到明火容易爆炸。故选A.
考点:燃烧的条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溶液,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选题,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氧气,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空气,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选题,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