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精品合集)2023年初中化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5∼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下列是常见仪器在实验室的对话,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 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 烧杯:“热死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
D. 漏斗:“滤液好浑浊呀!我嘴里的滤纸破了。”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排水法收集CO2
C. 液体的倾倒 D. 测定溶液酸碱度
3.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红磷在空气里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C. 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瓶盖,观察到有白雾形成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蓝色
4.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做冰箱除味剂
C. 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
D. 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可用于工业上除铁锈
5. 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小兰同学通过网课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后,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白砂糖 B. 食盐 C. 纯碱 D. 植物油
6. 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近似pH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肥皂9.5∼10.5 B. 厕所清洁剂1.2∼2.0
C. 炉具清洁剂12.0∼13.0 D. 牙膏8.2∼8.9
7.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表中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B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
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D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化学反应与反应类型不相符的是( )
A. NH4HCO3=NH3↑+CO2↑+H2O(分解反应)
B. CO2+2NaOH=Na2CO3+H2O(中和反应)
C. 2Na+2H2O=2NaOH+H2↑(置换反应)
D. CaO+H2O=Ca(OH)2(化合反应)
9.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B.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 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的温度下降
D.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10. 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物质是( )
A. 银 B. 氧化铜 C. 碳酸钠 D. 氢氧化钾
11. 下列物质与颜色对应错误的是( )
A. 铜片--紫红色 B. 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C. 硫酸铜溶液--蓝色 D. 氯化铁溶液--浅绿色
12.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图中共有4种分子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变化
C.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单质 D. 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3. 实验室欲配制2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下列实验步骤正确的是( )
A. 配制该溶液需要10g氯化钠固体
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 量取水的过程中仰视读数,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D. 将称量所得的氯化钠固体放入量筒内溶解
14.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Cl
KNO3
降温结晶
B
铁粉
铜粉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CO
CO2
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D
NaCl
NaOH
加适量稀硫酸、蒸发
A. A B. B C. C D. D
15. 图像能直观表达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
B.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变化曲线,X表示稀盐酸
C. 表示常温下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D. 表示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 ______ 。
(2)3个氢分子 ______ 。
(3)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4)烧碱的化学式 ______ 。
(5)硝酸根离子 ______ 。
17. 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按要求填空。
(1)洗洁精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洁精具有 ______ 作用。
(2)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______ 。
(3)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可利用厨房内常用的一种调味品 ______ 来洗涤。
(4)蚊虫叮咬处,涂抹肥皂水,可减轻痛痒,这是因为肥皂水显 ______ 性。
(5)中国的水墨画一般用墨汁完成,比西方的油画容易保存,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在常温下 ______ 。
18. 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结合图2回答下列问题:
(1)铷原子的质子数是 ______ 。
(2)元素周期表中铷元素在第 ______ 周期。
(3)写出图2中C粒子的符号 ______ 。
(4)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5)图2中与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19.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三种物质中, ______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 。
(4)t2℃时,将25gA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形成A物质的溶液,其质量为 ______ g。
(5)将t1℃A、B、C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 。
20.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时,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的Na2CO3的水溶液一般是无色、无臭、无腐蚀性的,常温下稳定,它是一种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ClO2的化学性质有 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2)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84消毒液(含NaClO)
B.双氧水
C.氯气
D.过氧乙酸(C2H4O3)
(3)ClO2在热水会与水反应会生成次氯酸(HClO)、氯气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用8.5g质量分数为1%的Na2CO3溶液配制成0.085%的Na2CO3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 ______ g
21.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物质,可帮助消化;B、C、E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D、E为氧化物,F为固体。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是 ______;
(2)物质F的用途是 ______(任写一种即可);
(3)若物质D为红棕色固体,请写出D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2. 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 ,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若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4)利用G装置可以进行许多实验,若气体从m管通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______ (填数字序号)。
①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②G中盛浓硫酸,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③G中盛水,排水法收集氧气
23. 为了加深对酸的主要性质的认识,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完成了以下实验活动。
(1)实验一中,观察到石蕊溶液变 ______ 色。
(2)实验二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出现这两个现象的原因:
① ______ ;
② ______ 。
(3)实验三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由此现象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可能情况:(不考虑酚酞,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① ______ ;
② ______ 。
24.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完成泡腾片趣味性实验,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不会从太空水球中冒出。泡腾片中含有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
(1)柠檬酸由 ______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2)计算9.6g柠檬酸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5. 将16.8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全部倒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溶液和红色不溶物。固体物质与所加稀硫酸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1)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是 ______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试管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烧杯:“热死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滤纸破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C
【解析】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瓶盖,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4.【答案】C
【解析】解:A、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A正确。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做冰箱除味剂,故B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故C错误。
D、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可用于工业上除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故D正确。
故选:C。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白砂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纯碱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误;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6.【答案】C
【解析】解:A、肥皂的pH为9.5∼10.5,大于7,显碱性;
B、厕所清洁剂的pH为1.2∼2.0,小于7,显酸性;
C、炉具清洁剂的pH为12.0∼13.0,大于7,显碱性;
D、牙膏的pH为8.2∼8.9,大于7,显碱性;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pH越大,碱性越强,因为炉具清洁剂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选:C。
根据溶液酸碱性与pH之间的关系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随着pH的增大碱性增强。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C
【解析】解: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方程式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方程式中是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C、方程式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方程式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本考点考查了反应类型的判断,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答案】A
【解析】解:A、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C、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正确。
B、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钾能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钾和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铜片呈紫红色,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锰呈黑色粉末,故选项错误。
C、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D、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常见物质的颜色,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颜色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上图中共有3种分子,故A说法不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没有发生变化,故B说法不正确;
C、由微粒的构成可变化可知,反应物中有单质,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有一个“”分子没有参加反应,不是生成物,故C说法不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点,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该题关键是从模型图中看出各物质分子的构成,注意解题是要考虑到模型图中每种分子有几个参加反应,利用反应时的微粒个数关系及结构可很轻松的判断。
13.【答案】C
【解析】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2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20g×10%=2g,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搅拌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不能将称量所得的氯化钠固体放入量筒内溶解,应在烧杯中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不出硝酸钾,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铁粉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适量稀硫酸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A、在同一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不再溶解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B、由图象可知,pH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图中X表示稀盐酸,故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溶液的pH减小,但加再多的水溶液也呈碱性,溶液的pH不会等于7或小于7,故错误;
D、在同一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也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在同一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KNO3溶液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度硝酸钾分析;
B、根据中和反应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碱溶液的稀释分析;
D、根据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析。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6.【答案】2N3H2 H2S+6O4 NaOHNO3−
【解析】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氢分子可表示为:3H2。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显+6价可表示为:H2S+6O4。
(4)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
(5)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NO3−。
故答案为:
(1)2N;
(2)3H2;
(3)H2S+6O4;
(4)NaOH;
(5)NO3−。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根据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进行分析解答。
(5)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乳化 隔绝空气(或氧气)醋酸 碱 化学性质稳定
【解析】解:(1)洗洁精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2)锅盖盖灭后,隔绝空气或氧气,因此切断燃烧条件之一的可燃物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因此可以灭火;
(3)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都与醋酸发生反应,厨房中的食醋含有醋酸,所以可以用醋酸洗涤;
(4)蚊虫分泌的蚁酸显酸性,蚊虫叮咬处,涂抹肥皂水,可减轻痛痒,这是因为肥皂水显碱性,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5)中国的水墨画一般用墨汁完成,比西方的油画容易保存,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故答案为:(1)乳化;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醋酸;
(4)碱性;
(5)化学性质稳定。
(1)根据洗洁精能乳化油污分析回答;
(2)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回答;
(3)根据水垢溶于酸的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4)根据酸和碱反应发生中和反应分析。
(5)根据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答案】37 五 Na+ AC B
【解析】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铷的原子序数为37,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铷原子的质子数是37;故答案为:37;
(2)铷原子的核外有五个电子层,因此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故答案为:五;
(3)图2中C粒子的质子数为11,核外有10个电子,是钠离子,每个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则钠离子符号为Na+;故答案为:Na+;
(4)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AC,因为A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再者该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C中最外层有8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故答案为:AC;
(5)因为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m=37,n=37−2−8−18−8=1,即铷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B是钠原子,最外层也是1个电子,因此图2中与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故答案为:B。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来分析;
(3)根据粒子结构来分析;
(4)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判断;
(5)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信息等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t1 C16.7%70B>A>C
【解析】解:(1)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故答案为:t1。
(2)三种物质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故答案为:C。
(3)t1℃时A的溶解度是20g,A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g100g+20g×100%≈16.7%。
故答案为:16.7%。
(4)t2℃时A的溶解度是40g,将25gA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能够溶解20g,形成A物质的溶液,其质量为20g+50g=70g。
故答案为:70。
(5)将t1℃(B的溶解度最大,质量分数最大,C的溶解度最小,质量分数最小)A、B、C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A、B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C溶解度减小,质量分数减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故答案为:B>A>C。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0.【答案】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或具有氧化性或具有腐蚀性)BD8ClO2+2H2O4HClO+2Cl2↑+7O2↑91.5
【解析】解:(1)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则ClO2的化学性质有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或氧化性或腐蚀性。
(2)A、NaClO中含有氯元素,所以84消毒液属于含氯消毒剂,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双氧水中不含氯元素,所以双氧水不属于含氯消毒剂,故选项符合题意。
C、氯气中含有氯元素,所以氯气属于含氯消毒剂,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过氧乙酸中不含氯元素,所以过氧乙酸不属于含氯消毒剂,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D。
(3)根据ClO2在热水会与水反应会生成次氯酸(HClO)、氯气和氧气,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ClO2+2H2O4HClO+2Cl2↑+7O2↑。
(4)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则有:
(8.5g+x)×0.085%=8.5g×1%
x=91.5g。
故答案为:(1)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或具有氧化性或具有腐蚀性);
(2)BD;
(3)8ClO2+2H2O4HClO+2Cl2↑+7O2↑;
(4)91.5。
(1)根据化学性质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消毒剂中是否含有氯元素来分析;
(3)根据题中信息来分析;
(4)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化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21.【答案】HCl 作燃料(合理即可)3CO+Fe2O3−高温2Fe+3CO2
【解析】解:(1)A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物质,可帮助消化,则A为盐酸;B、C、E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D、E为氧化物,F为固体。稀盐酸能转化为B,B能与D反应,由稀盐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转化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则B为氢气,C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F为具有还原性的固体碳。物质A的化学式是HCl。
(2)物质F为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合理即可)。
(3)若物质D为红棕色固体,D为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
故答案为:
(1)HCl;
(2)作燃料(合理即可);
(3)3CO+Fe2O3−高温2Fe+3CO2。
根据题意,A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物质,可帮助消化,则A为盐酸;B、C、E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D、E为氧化物,F为固体。稀盐酸能转化为B,B能与D反应,由稀盐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转化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则B为氢气,C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F为具有还原性的固体碳;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22.【答案】长颈漏斗 2KClO32KCl+3O2↑FCaCO3+2HCl=CaCl2+H2O+CO2↑B②
【解析】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其中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因此收集装置选择F,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F;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分液漏斗能够控制加入液体的量,进而控制反应速率,因此发生装置选择B,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B;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气体应该从n进,用浓硫酸干燥氢气时,为了保证气体和浓硫酸充分接触,应该从m进,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该从n进,故答案为:②。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4)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23.【答案】红 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NaClNaCl、HCl
【解析】解:(1)稀盐酸显酸性,实验一中,观察到石蕊溶液变红色。
(2)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盐酸中,先是表面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与水,现象为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②当铁锈完全反应完后,铁继续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故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实验三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可能显中性,也可能显酸性;若显中性,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NaCl;若显酸性,稀盐酸过量,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NaCl、HCl。
故答案为:
(1)红;
(2)①Fe2O3+6HCl=2FeCl3+3H2O;②Fe+2HCl=FeCl2+H2↑;
(3)①NaCl;②NaCl、HCl。
(1)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
(2)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先是表面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与水,当铁锈完全反应完后,铁继续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三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可能显中性,也可能显酸性,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三 9:1
【解析】解:(1)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12×6):(1×8)=9:1。
(2)9.6g柠檬酸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9.6g×16×712×6+1×8+16×7×100%=5.6g。
答:9.6g柠檬酸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5.6g。
故答案为:(1)三;9:1;
(2)5.6g。
(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答案】414.8%
【解析】解:(1)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是16.8g−12.8g=4g。
(2)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x。
CuO+H2SO4=CuSO4+H2O
80 160
4g x
80160=4gx x=8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8g4g+50g×100%≈14.8%。
故答案为:
(1)4;
(2)14.8%。
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则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生成硫酸铜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确定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叙述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郴州有丰富的溶洞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质检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5∼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