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71怎样进行化学实验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71怎样进行化学实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71怎样进行化学实验 一、单选题1.(2022·江苏扬州·三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列操作合理的是A.取液体药品 B.测溶液的pHC.闻气味 D.氧气验满2.(2022·江苏扬州·统考一模)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水经过沉降、过滤、消毒后可变成纯水 B.地球上淡水资源非常丰富C.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水的三态转化 D.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3.(2022·江苏扬州·统考一模)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氧化钙B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能反应取NaOH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盐酸至溶液变为无色C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含量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D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利用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进行分离 A.A B.B C.C D.D4.(2022·江苏扬州·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泥水 B.量取液体C.胶头滴管吸取液体 D.闻药品气味5.(2022·江苏扬州·模拟预测)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A. B. C. D.6.(2022·江苏扬州·统考模拟预测)从化学视角看“烟”、“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加热试管中的水至沸腾,试管口产生白雾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7.(2021·江苏扬州·统考一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碘盐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变蓝 B.吹灭蜡烛瞬间,产生一缕“白烟”C.氨气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铜绿”与盐酸混合,得到无色溶液8.(2021·江苏扬州·统考一模)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B.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后取出表面变红C.打开浓盐酸的瓶塞,产生白烟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9.(2020·江苏扬州·统考一模)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细铁丝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B.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饱和硫酸铵,出现白色浑浊C.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D.给试管中药品加热,先预热,后对着药品加热10.(2020·江苏扬州·统考三模)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点燃棉纱线,有烧焦的羽毛味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C.铜片投入稀硫酸,不产生气泡D.加热“铜绿”,固体由绿色变成红色11.(2020·江苏扬州·统考三模)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铁丝浸入稀盐酸,形成黄色溶液C.持续加热碳酸氢铵,最终有固体残留 D.将浓硝酸滴入鸡蛋清,蛋清变黑12.(2020·江苏扬州·统考二模)“操作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先验纯C.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13.(2020·江苏扬州·统考二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蚕丝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后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黑色固体C.鸡蛋清中逐渐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会产生白色固体D.把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银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14.(2020·江苏扬州·统考二模)右图表示CO2的循环过程,其中物质X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B.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C.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则血液的pH将增大D.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 二、多选题15.(2021·江苏扬州·统考二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将盐酸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溶液温度升高该反应放热B将黄铜片和纯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表面留下的刻痕更明显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金属大C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白纸上显示黑色字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蜡烛中含有氢、氧元素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1.A【详解】A、液体药品取用,瓶塞倒放,掌心对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故A符合题意;B、测溶液的pH,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不能用镊子夹取PH试纸伸入待测液,故B不符合题意;C、闻药品气味,应将瓶口远离鼻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不能将鼻孔凑到瓶口闻气味,故C不符合题意;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C【详解】A、天然水经过沉降(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消毒(除去细菌和病毒)后,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不可变成纯水,不符合题意;B、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不符合题意;C、自然界水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实验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防止污染水源和腐蚀下水道,应倒入指定容器中,不符合题意。故选C。3.B【详解】A、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氧化钙,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产生新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错误;B、取NaOH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显碱性是酚酞变红,振荡,再滴入稀盐酸至溶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反应,选项正确;C、纯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和呼出气体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均不会复燃,是因为它们中氧气含量都不能达到接近纯氧的量,实验方案设错误;D、分离空气的氮气和氧气,利用两种气体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故选项错误;答案为:B。4.D【详解】A.过滤操作中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不能向试剂瓶中挤压胶帽,会污染试剂,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闻药品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靠近瓶口闻,因为有些药品有毒,要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少量气味飘进鼻腔进行嗅闻,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5.B【详解】A、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不符合题意;B、该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符合题意;C、该图标表示“塑料制品回收标志”,不符合题意;D、该图标表示“有毒品”,不符合题意。故选B。6.D【分析】烟是由固态的微粒所组成,雾则是由液态的微滴所组成。【详解】A、加热试管中的水至沸腾,试管口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液滴,产生白雾,不符合题意;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不符合题意;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红光,符合题意。故选D。7.B【详解】A、碘盐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蓝,淀粉遇碘单质变蓝,A错误。B、蜡烛燃烧是石蜡蒸汽在燃烧,故吹灭蜡烛瞬间,产生一缕“白烟”,B正确。C、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错误。D、“铜绿”与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铜,得到蓝色溶液,D错误。故选:B。8.B【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并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二氧化碳,故A错误;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实验现象是:铁钉表面会附着红色物质,溶液逐渐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B正确;C、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故C错误;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纯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D错误。故选B。9.C【详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B、鸡蛋清中富含蛋白质,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使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所以蛋白质会从水中析出,出现白色浑浊,不符合题意;C、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容易造成滤纸破损,符合题意;D、给试管中药品加热,先预热,后对着药品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不符合题意。故选C。10.C【详解】A、点燃棉纱线,产生烧纸的气味,选项A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选项B错误;C、铜片投入稀硫酸中不反应,不产生气泡,选项C正确;D、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选项D错误。故选C。【点睛】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1.A【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丝浸入稀盐酸,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形成浅绿色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持续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最终没有固体残留,故选项说法错误;D、浓硝酸属于强酸,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将浓硝酸滴入鸡蛋清,蛋清变黄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2.B【详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不符合题意;B、由于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不纯时燃烧容易发生爆炸现象,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先验纯,符合题意;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符合题意;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会浮在浓硫酸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不符合题意。故选B。13.D【详解】A. 蚕丝的成分是蛋白质,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后会产生烧焦羽毛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受热,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不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 鸡蛋清中逐渐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鸡蛋清含有蛋白质,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 铜比银活泼,把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不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银片表面不会覆盖一层红色物质,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棉花是天然纤维,不是蛋白质。铁丝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饱和硫酸铵可以使蛋白质发生盐析。14.C【分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详解】A.X是葡萄糖,其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故A正确。B.转化1是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故B正确。C.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则血液的pH将减小。故C错误。D.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故D正确。故选C。15.AB【详解】A、将盐酸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溶液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放热,选项正确;B、将黄铜片和纯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表面留下的刻痕更明显,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大,选项正确;C、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白纸上显示黑色字迹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选项不正确;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由于有氧气参加反应,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选项不正确。故选A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3化学元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2离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70化学肥料,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