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淮安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3燃烧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3燃烧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淮安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3燃烧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单选题1.(2022·江苏淮安·统考一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用氢氧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利用铁酸锌(ZnFe2O4)循环制氢气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理论上每生成2g氢气同时生成32g氧气B.该反应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充铁酸锌C.反应Ⅰ为分解反应D.该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2.(2022·江苏淮安·统考一模)“碳足迹”(见图)标示着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人们消耗的能源越多,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下列做法不能减小“碳足迹”的是 A.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B.绿色出行,多采用自行车和步行方式C.大量使用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D.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3.(2022·江苏淮安·校考一模)化学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未来理想的绿色能源B.任何条件下都可实现物质或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C.燃料电池的导电液中含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D.该电池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4.(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分类正确的是选项类别物质A.碱纯碱、烧碱、消石灰等B.有机物甲烷、淀粉、葡萄糖等C.新能源化石燃料、核能、太阳能等D.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等 A.A B.B C.C D.D5.(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学生食物中铁元素摄入量过低易患佝偻病B.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C.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发生了乳化作用D.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化石燃料6.(2022·江苏淮安·统考一模)利用MnFe2O4热化学循环制氢的反应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反应前后Mn的化合价均为+2价)A.反应①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反应②没有能量变化B.反应获得的气体可分别收集,安全性高C.理论上,每生成16gO2,就能得到2gH2D.Fe元素的质量分数:MnFe2O(4-y)>MnFe2O47.(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CH4(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虚线处部分中间产物略去),可实现CO2的再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除CH4外另一种生成物为H2OB.MgO的作用是催化作用C.CH4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热量D.参加反应的CO2与H2质量比是11:18.(2022·江苏淮安·统考二模)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核能 B.石油 C.氢能 D.风能9.(2021·江苏淮安·统考三模)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夜间发现煤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找泄露原因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该先加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C.广泛使用太阳能能或风能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尽量实现“碳中和”D.可以通过活性炭吸附使硬水变为软水10.(2021·江苏淮安·统考二模)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合金是含有金属单质的混合物,所以合金都至少含有两种金属元素;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该先加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C.广泛使用太阳能能或者风能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尽早实现“碳中和”D.可以通过活性炭吸附使硬水变为软水11.(2021·江苏淮安·统考三模)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都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健康①用洗涤剂溶解除去衣服上的油迹②灼烧闻气味鉴别棉织物和毛织物①用大量甲醛给海产品保鲜②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C.化学与环境D.化学与安全①SO2、NO2等在空气中会溶于雨水形成酸雨②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①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先做灯火实验②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A.A B.B C.C D.D12.(2021·江苏淮安·校考一模)如图所示,瓶中X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Y滴入瓶中(不考虑滴入液体体积的影响),导管口一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A.X是MnO2,Y是H2O2 B.X是NH4NO3,Y是H2OC.X是CaO,Y是H2O D.X是Na2CO3,Y是HCl13.(2021·江苏淮安·校考三模)下列标志属于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14.(2020·江苏淮安·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中,所依据的原理正确的是选项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分离原理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氮气和氧气的熔点不同B将石油分馏得到石油产品石油中各成分的密度不同C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酸碱性不同D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不同 A.A B.B C.C D.D15.(2020·江苏淮安·统考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雨是指pH<7的雨水B.浓盐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C.氢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能源D.检测某矿石中含有碳酸盐,取样后加入少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即可
参考答案:1.C【分析】如图所示,该循环制氢中不断被消耗的物质是水,铁酸锌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是反应的催化剂,水在太阳能及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分析。【详解】A、设理论上每生成2g氢气同时生成氧气质量为,则,故选项错误;B、根据题意分析,铁酸锌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化,可以循环使用,因此无需再补充,选项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D、根据题意,该反应是在太阳能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因此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选项错误;故选:C。2.C【详解】A、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如一次性筷子,这样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从而消耗更多的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绿色出行,多采用自行车和步行方式,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C、大量使用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会加剧二氧化碳的排放无法减小“碳足迹”,符合题意;D、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故选:C。3.B【详解】A、氢气是未来的绿色能源,因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没有其他有害物质,故A正确;B、物质或能量的转化都需要一定条件的,比如氢氧燃料电池,还需要催化剂来促进反应进行,故B错误;C、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才可以导电,所以燃料电池的导电液中含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故C正确;D、氢氧燃料电池是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故选B。4.B【详解】A、烧碱即氢氧化钠,消石灰即氢氧化钙,都属于碱,纯碱即碳酸钠属于盐,选项错误;B、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物,甲烷、淀粉、葡萄糖都含碳,属于有机物,选项正确;C、核能和太阳能属于新型能源,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选项错误;D、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答案为:B。5.A【详解】A. 铁元素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元素,摄入量过低易患缺铁性贫血。错误。B. 煤炭的脱硫处理,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能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正确。C. 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发生了乳化作用,将油污分散为小油滴除去。正确。D. 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化石燃料,正确。故选:A。6.A【详解】A、化学变化都伴随能量变化,反应②有能量变化,错误。B、氢气和氧气混合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故分别收集,安全性高,正确。C、由图可知该反应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氧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16:2,故理论上,每生成16gO2,就能得到2gH2,正确。D、Fe元素的质量分数: >,正确。故选:A。7.D【详解】A、由流程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为甲烷和水,选项正确;B、由流程图可知,在反应过程中,氧化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未改变,故作用是催化作用,选项正确;C、甲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燃烧,燃烧都会放出热量,选项正确;D、根据题意可得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的质量比是,故选项错误;答案为:D。8.B【详解】A、核能属于新能源;B、石油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不属于新能源;C、氢能属于新能源;D、风能属于新能源;答案:B。9.C【详解】A、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开灯查找泄露原因,因为开灯容易产生电火花,引燃煤气,发生爆炸,故A选项错误;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该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加药品,故B选项错误;C、广泛使用太阳能能或风能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有助于实现“碳中和”,故C选项正确;D、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降低水的硬度应该用煮沸的方法,在对水进行加热煮沸的过程中,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受热时会转化为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降低了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从而降低了水的硬度,故D选项错误;故选C。10.C【详解】A、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都至少含有一种金属元素,错误;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该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药品,防止装置漏气造成药品浪费,错误;C、广泛使用太阳能能或者风能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尽早实现“碳中和”,正确;D、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但是不能除去钙镁离子,故不能使硬水变为软水,错误。故选C。11.C【详解】A、①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用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迹,是乳化,不是溶解,错误;②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灼烧闻气味鉴别棉织物和毛织物,正确。不符合题意;B、①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大量甲醛给海产品保鲜,错误;②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正确;不符合题意;C、①SO2、NO2等在空气中会溶于雨水形成酸雨,正确;②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正确。符合题意;D、①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先做灯火实验,因为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可能含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直接进入,可能会有窒息的危险,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如果灯火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不能进入,正确;②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12.B【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分解放出氧气,由于生成了气体,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增大,气体通过导管排出,导管口会有气泡产生;B、硝酸铵溶解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装置内的气体遇冷收缩,气压减小,可能会把水吸入集气瓶,导管口不会有气泡产生;C、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集气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集气瓶内的气压增大,气体通过导管排出,导管口会有气泡产生;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由于生成了气体,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增大,气体通过导管排出,导管口会有气泡产生。故选:B。13.B【分析】 【详解】A、该图为可回收利用标志,不符合题意;B、该图为节水标志,符合题意;C、该图为禁止烟火标志,不符合题意;D、该图为节能标志,不符合题意。故选B。14.D【详解】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不符合题意;B、将石油分馏得到石油产品,利用的是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显碱性,所以利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酸碱性不同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D、食盐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符合题意。故选D。15.C【详解】A、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不符合题意;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使溶质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不符合题意;C、氢气本身无毒,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两倍多,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符合题意;D、检测某矿石中含有碳酸盐,取样后加入少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还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才能证明矿石中含碳酸盐,因为活泼金属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69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测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42燃料的合力利用与开发,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