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3月适应性月考(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3月适应性月考(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
生物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数始终等于DNA数
B. 基因与性状都是一一对应关系
C. 有丝分裂有利于保持亲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
D. DNA分子的碱基总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可能决定多种性状,一种性状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
详解】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A错误;
B、在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可能决定多种性状,一种性状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B错误;
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一套与母细胞相同的染色体和DNA,保证了亲代和子代之间细胞遗传的稳定性,C正确;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有的DNA片段不是基因,因此,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实验或探究活动中,有关酒精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或探究活动的名称
酒精的作用
对应浓度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洗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浮色
50%
B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漂洗被解离后的根尖
95%
C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00%
D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
70%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实验或探究活动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需要50%酒精去浮色;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用无水乙醇提取滤液中的色素,也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来替代;在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收集的小动物可以用70%酒精进行固定和防腐;而在微生物的培养的实验中,75%的酒精可以用来消毒杀菌;在DNA的粗提取中,可以用预冷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加入体积相等的上清液中,初步分离上清液中的DNA与蛋白质。
【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需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A正确;
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解离后应该用清水进行漂洗,B错误;
C、绿叶中的色素的提取时,无水乙醇提取滤液中的色素,C正确;
D、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小动物可以用70%酒精进行固定和防腐,D正确。
故选B。
3. 图展示了部分甲状腺激素(TH)的合成、储存、释放与运输的过程。TH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TH包含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少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TH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形成碘化甲状腺球蛋白,大量储存在细胞外,在促甲状腺激素(TSH)的作用下,重新进入细胞,经溶酶体加工后再释放到血液中,通过TBG(甲状腺结合蛋白)运送至全身各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碘离子进入滤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 TH在血液中通过TBG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C.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TSH的相应受体
D. TH进入血液前的处理中一定有肽键的断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主动运输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能量;大分子物质以胞吞、胞吐的形式进出细胞。
【详解】A、碘离子细胞内是细胞外的30倍,属于是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A正确;
B、TH在血液中通过TBG(甲状腺结合蛋白)运输,不属于自由扩散,B错误;
C、激素选择靶细胞,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实现的,C正确;
D、TH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后经溶酶体加工的过程中一定有肽键的断裂,D正确。
故选B。
4. 2014年,清华大学俞立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器—迁移体,这是一种直径为0.5~3μm的单层膜囊泡结构。细胞迁移时,迁移体被释放到细胞外。2021年,该团队进一步发现,受损的线粒体会被转移到迁移体中,再被迁移体运送到细胞外。下列叙述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迁移体与其他细胞器一样悬浮于细胞质中
B. 迁移体的膜结构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 迁移体具有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稳态的功能
D. 迁移体在细胞外可能被其他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是漂浮于细胞质中的,细胞质中有着支持它们的结构——细胞骨架。
2、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不同层次的系统都存在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
【详解】A、细胞中有细胞骨架,任何细胞器在细胞内都不是悬浮于细胞质中的,A错误;
B、迁移体是一种新细胞器,而且是单层膜囊泡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B正确;
C、迁移体将受损线粒体运送到细胞外,可实现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C正确;
D、迁移体转运受损线粒体,再被运送到细胞外,可能会被其他细胞吞噬消化,D正确。
故选A。
5. GTP是一种与ATP类似(仅碱基种类不同)的高能磷酸化合物。Arf家族蛋白参与蛋白质的囊泡运输,Arf结合GDP为不活跃状态,结合GTP为活跃状态。阻断Arf家族蛋白的活性可抑制分泌蛋白的分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GTP由一个鸟嘌呤、一个脱氧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 运输蛋白质的囊泡膜可能来自核糖体、内质网或高尔基体
C. Arf由不活跃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D. 活跃状态的Arf蛋白与不活跃状态的Arf蛋白的转化是可逆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ATP的中文名称是腺苷三磷酸,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详解】A、GTP和ATP的结构和性质相似,仅碱基不同,因此一分子GTP是由一分子鸟嘌呤、一分子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结合而成,A错误;
B、核糖体无膜结构,故运输蛋白质的泡不可能来自核糖体,B错误;
C、由题意可知,Arf结合GDP时为不活跃状态,Arf结合GTP时为活跃状态,GDP转化为GTP消耗能量,因此Arf由不活跃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消耗能量,C正确;
D、两种状态的Arf的相互转化需要不同的酶,且能量不可逆,不是可逆反应,D错误。
故选C。
6. 如图是某基因型为EeXnY的果蝇减数分裂示意图,其中等位基因E、e位于2号染色体上,细胞c是基因型为ee的不含性染色体的配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Ⅰ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B. 若d能参与受精作用,则a、b、c为3个极体
C. X和Y染色体在过程①一定没有正常分离
D. 2号染色体在过程③一定没有正常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图中Ⅰ细胞为精原细胞;Ⅱ为次级精母细胞,且图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不同;Ⅲ为精细胞,在没有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a和b、c和d应该两两相同。
【详解】A、图Ⅰ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图示细胞中两条性染色体的大小不同,表示雄性果蝇,雄果蝇不会产生极体,B错误;
C、细胞c是基因型为ee的不含性染色体的配子,即不含性染色体,可能X和Y染色体在①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后,性染色体未分离,C错误;
D、等位基因E、e位于2号染色体上,细胞c是基因型为ee的不含性染色体的配子,这说明2号染色体在③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一定没有正常分离,D正确。
故选D。
7. 1904年,孟德尔的工作被重新发现以后,法国生物学家用小鼠做了实验,子代中没有得出3:1的性状分离数据。实验中,两只黄色亲本小鼠杂交时,总是产下黄色的和灰色的两种幼崽。子一代实验数据统计如下表:
黄色
灰色
总数
黄色比例
1063
535
1598
66.52%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鼠的体色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B. 黄色是杂合性状,控制灰色的基因在纯合时致死
C. 逐代自由交配后,控制黄色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大
D. 若将F1小鼠自由交配,F2中灰色小鼠占1/2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小鼠的体色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A错误;
BC、分析题意可知,两只黄色亲本老鼠杂交时,总是产下黄色的和灰色的两种幼崽,说明灰色是隐性性状,且比例为2∶1,说明黄色等位基因在纯合时致死,逐代自由交配后,控制黄色的基因频率逐渐减小,BC正确;
D、若黄色用A表示,灰色用a表示,则F1的基因型为2/3Aa,1/3aa,自由交配后,F2的基因型是1/2Aa,1/2aa,灰色小鼠占1/2,D正确。
故选D。
8. 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某个体9号染色体结构异常,一端有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如图(a)。利用该变异个体进行了图(b)所示的杂交实验。将F1表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体细胞进行观察,细胞内存在有多余片段但无结节的9号染色体,最大可能是雌性亲本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 )
A.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 含有结节的9号染色体基因突变
C. 同源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D. 9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发生易位,失去结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a)可知,异常的9号染色体含有结节和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结构正常的染色体无结节和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图(b)中雌性的其中一条9号染色体异常,雄性的2条9号染色体均正常。
【详解】亲本的基因型为CcWxwx×ccWxwx,且Cc和Wx/wx这两对基因连锁遗传,即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基因型为ccwxwx,说明双亲都能产生cwx的配子,将F1表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个体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若观察到有多余片段无结节的9号染色体,则最大可能是杂交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即亲本CcWxwx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形成了cwx(有多余片段无结节)的配子。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 为培育无籽柑橘,育种工作者利用“默科特”橘橙二倍体叶肉原生质体和“早金”甜橙单倍体愈伤组织培育三倍体柑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三倍体柑橘作为新品种可大大提高结实率
B. 三倍体柑橘可通过组培快速扩大种植面积
C. 可用纤维素酶处理叶肉细胞获得原生质体
D. 常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的愈伤组织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实质是将来自两个不同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这就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再应用化学法(聚乙二醇)或物理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是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细胞壁的形成与细胞内高尔基体有重要的关系。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和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详解】A、多倍体结实率低,A错误;
B、植物组织培养是无性繁殖技术,可以快速扩大种植面积,B正确;
C、叶肉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用纤维素酶处理可获得原生质体,C正确;
D、花药离体培养经脱分化获得“早金”甜橙单倍体愈伤组织,D正确。
故选A。
10.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高度多样性是一种辐射适应的现象,即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产生了有不同适应性性状的众多物种,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A. 辐射适应是地雀发生定向变异和不定向选择的结果
B. 辐射适应体现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大范围的随机交配
C. 不同物种的地雀生态位完全不相同
D. 物种相似性越强,种间竞争越激烈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者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详解】A、辐射适应是不定向变异和定向选择的结果,A错误;
B、地雀间已产生生殖隔离不能发生随机交配,B错误;
C、多种地雀分布在不同的生态位中,不同物种的地雀间生态位可能会有重叠;C错误;
D、物种相似性越强,生态位重叠越大,种间竞争越激烈,D正确
故选D。
11. 正常情况下局部神经元(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信号具有抑制作用。亨廷顿舞蹈症(HD)患者大脑的M发生退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丰富的学习活动和生活体验可以促进部分神经元的再生
B. HD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产生不自主的动作
C. 若大脑发出的信号是小分子物质,则信号释放的过程不耗能
D. 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来实现
【答案】C
【解析】
【分析】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详解】A、根据长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可推测部分神经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再生,A正确;
B、亨廷顿舞蹈症(HD)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而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作用,因此HD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产生不自主的动作,B正确;
C、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抑制性神经递质会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神经元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来实现的,D正确。
故选C。
12. 为研究水稻中脱落酸(ABA,化学式为C15H20O4)长距离运输的机制,科研人员用3H标记的ABA处理叶片(图甲),检测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DG1蛋白基因突变)叶片和颖果的放射性,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据此推测( )
A. 颖果中的ABA全部来自叶片 B. 也可用18O标记ABA进行该实验
C. ABA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D. DG1蛋白可能参与ABA的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根冠和萎蔫的叶片等。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
【详解】A、脱落酸(ABA)在植物体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可能由根冠运输过来,图中数据无法说明ABA全部来自叶片,A错误;
B、18O无放射性,不能用于该实验,B错误;
C、实验表明ABA在植物体内可以由形态学下端(叶片)运到形态学上端(颖果),体现了非极性运输,C错误;
D、根据图乙信息可知,野生型和突变型颖果和叶片的放射性都不同,所以DGI转运蛋白可能与ABA转运有关,D正确。
故选D。
13. 图甲为阿拉善大型荒漠区三种环境下的五趾跳鼠年龄结构(I龄为幼体、Ⅱ龄为成体、Ⅲ龄为老年体),图乙为某种环境下五趾跳鼠年龄组成随季节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先用样方法选择调查样地,再用标记重捕法估算五趾跳鼠数量
B. 五趾跳鼠的年龄结构在禁牧区和轮牧区为稳定型,在开垦区为衰退型
C. 图乙可为五趾跳鼠在轮牧区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夏季是繁殖高峰期
D. 在该荒漠地区,干旱是影响五趾跳鼠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A、大型荒漠区由于调查面积过大,不适合直接用标记重捕法,可先选择典型的调查样地(样方法),然后每一个样地(面积较少)再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数量,A正确;
B、由图甲可知,禁牧区和轮牧区,幼体数量大于老年体数量,短时间属于增长趋势,B错误;
C、图乙中7月幼体个数最多,夏季可能是该跳鼠的繁殖高峰期,C正确;
D、干旱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
故选B。
14. 新冠病毒自测试剂盒中,一种抗PD-L1的单克隆抗体能与新冠病毒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发挥诊断作用,利用小鼠制备抗PD-L1的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B淋巴细胞应取自注射过PD-L1的小鼠脾脏
B. 96孔板内的融合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C. a孔洞内的每个细胞理论上都可以作为扩大培养的对象
D. 此过程需置于含95%的空气和5%CO2的CO2培养箱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淋巴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起作用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B淋巴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
【详解】A、在分离B淋巴细胞前,需要对小鼠注射PD−L1进行免疫,产生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A正确;
B、加入96孔板的细胞既有同种细胞融合的细胞,也有杂交瘤细胞,前者不一定能大量增殖(如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细胞),也不一定能产生抗体(如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细胞),B错误;
C、细胞群a在加入PD−L1后呈阳性,说明细胞群a产生了抗PD-L1的抗体,因此可以作为扩大培养的对象,C正确;
D、动物细胞培养通常将细胞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以保证动物细胞能正常生长和增殖,D正确。
故选B。
15. 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需要心脏移植,但移植过程中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导致心脏坏死。研究发现,IRI通过促进Caspase8等一系列凋亡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凋亡最终引起器官坏死。Caspase8基因合成的小干扰RNA(siRNA)可以使Caspase8基因沉默,有效抑制IRI所致的器官损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重组质粒除了包含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B. 细胞凋亡中会发生Casepase8DNA→Casepase8RNA→Casepase8蛋白的过程
C. 基因沉默复合物,抑制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使Caspase8基因沉默
D. 为提高器官成活率,供者应与受者的主要HLA(组织相容性抗原)完全一致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Ca2+处理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重组质粒包含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A正确;
B、凋亡基因Casepase8基因表达形成Casepase8蛋白质,导致细胞凋亡,B正确;
C、基因沉默复合物作用于Casepase8mRNA,影响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C正确;
D、研究表明,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器官移植,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6. 研究人员获得了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降低的CST1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玉米,利用该玉米研究了光合作用产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反馈调节机制。
(1)植物细胞中合成的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和蔗糖,往往以________(填“淀粉”或“蔗糖”)形式运输到植株各处。
(2)研究人员测定了野生型植株在不同条件下CST1基因的表达量,如图甲所示,结果显示A组_______,B组CST1基因持续高水平表达,C组CST1基因在连续光照处理下持续低水平表达。
(3)CST1基因表达受到光合作用产物(如蔗糖等)的调控,进而影响气孔开放程度,进一步实验,在玉米传粉后第15天分别向野生型和突变体的茎注射蔗糖溶液,对照组注射等量蒸馏水,48小时后检测叶片气孔开放程度。由图乙结果可推测,光合作用产物(如蔗糖等)会________CST1基因的表达,________气孔开放程度,进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请将蔗糖处理突变体的结果补充在图乙中_____。
【答案】(1)蔗糖 (2)CST1基因表达量在光照时下降,黑暗时上升(或者CST1基因表达量在黑暗与光照交替时达到峰值)
(3) ①. 抑制 ②. 降低 ③.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生成氧气、ATP和NADPH的过程。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阶段基本上不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NADPH和ATP的提供,故称为暗反应阶段。
【小问1详解】
植物细胞中合成的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和蔗糖,蔗糖可进入筛管,再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往往以蔗糖的形式运输到植株各处。
【小问2详解】
图甲显示,A组CST1基因表达量在光照时下降,黑暗时上升,B组CST1基因持续高水平表表达,C组CST1基因持续低水平表达,据此可推测,在黑暗条件下CST1基因表达量上升,而在光照条件下CST1基因表达量下降。
【小问3详解】
CST1基因表达受到光合作用产物( 如蔗糖等)的调控,进而影响气孔开放程度。进一步实验,在玉米传粉后第15天分别向野生型和突变体的茎注射蔗糖溶液,对照组注射等量蒸馏水,48小时后检测叶片气孔开放程度。图乙结果显示,用蒸馏水和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野生型植株后,蔗糖处理组气孔开放程度下降明显,且光照条件下CST1基因表达程度下降,即光照条件下光合产物的积累抑制CST1基因的表达,同时气孔开放程度下降,据此可推测光合作用产物(如蔗糖等)会抑制CST1基因的表达,因而表现气孔开放程度降低,由于突变型的CST1基因功能缺失,导致不能表达形成相应的产物,因此不会影响气孔开放程度,所以蔗糖处理突变体的组与蒸馏水处理突变体的组气孔开放程度相同,可补充图示如下。
17. 现代中医临床上经常通过针灸“足三里”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研究表明(如图所示),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激活一组表达Po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进而减轻炎症反应。
(1)炎症是机体为自我保护而做出的防御性反应,但有时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如持续高温发热会影响________进而引发暂时性失语症,或影响________引发呼吸急促。
(2)图示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________(填“躯体运动”或“内脏运动”)神经,可参与调节生命活动。请写出足三里受低强度电针刺激后产生肾上腺素的调节过程所涉及的反射弧:________。
(3)研究人员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是________,这也为针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解释。
(4)去甲肾上腺素(NA)可修饰暴露于细菌环境下的白细胞表型。如图10所示,研究人员以炎症小鼠为实验对象,实验组进行电针刺激,对照组不做处理,检测小鼠血清中NA及促炎症因子(IL-6)含量,由实验结果可断定针刺足三里可通过________减轻炎症反应,上述过程涉及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
【答案】(1) ①. 大脑皮层(语言中枢) ②. 脑干
(2) ①. 内脏神经 ②. 足三里/Prokra2神经末梢→Prokra2神经元→脊髓→延髓→迷走神经→肾上腺
(3)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ok2神经元(或腹部不存在足三里对应的感受器)
(4) ①. 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后,促进NA的释放,降低IL−6促炎因子的含量来发挥抗炎作用 ②.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
【分析】反射弧是反射的基本结构,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是发生反射的前提,完整的反射弧应该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小问1详解】
大脑皮层语言代表区中枢部位损伤后语言障碍: 语言运动区, 中央前回下部前方, 运动性失语症(不会说话); 语言听觉区, 颞上回后部, 感觉性失语症(听不懂话); 语言书写区, 额中回后部, 失写症(丧失写字能力); 语言视觉区, 角回, 失读症(不懂文字含义) ;故,如持续高温发热会影响大脑皮层(语言中枢)进而引发暂时性失语症,或影响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引发呼吸急促。
【小问2详解】
分析题图,图中迷走神经连接的效应器为肾上腺(内分泌腺),可分泌相应激素,故图示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内脏运动神经,完整的反射弧应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结合题图可知足三里受低强度电针刺激后产生肾上腺素的调节过程所涉及的反射弧为:足三里/Prokra2神经末梢→Prokra2神经元→脊髓→延髓→迷走神经→肾上腺。
【小问3详解】
结合题干“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激活一组表达Po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可知引发相应反应时刺激的部位为小鼠后肢穴位,而研究人员刺激的是小鼠腹部的天枢穴,若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ok2神经元(或腹部不存在足三里对应的感受器),则会出现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的现象,这也为针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解释。
【小问4详解】
分析实验结果图可知:实验组的NA含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IL−6含量低于对照组,故由实验结果可断定针刺足三里可通过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后,促进NA的释放,降低IL−6促炎因子的含量来发挥抗炎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上述过程涉及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涉及到神经、激素和促炎症因子的综合调节)。
18. 蓝细菌引发的水华通常发生在每年的7、8月份,此时紫外线(UV)强烈。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探究了UV对蓝细菌生长与扩张的影响。
(1)在水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蓝细菌属于________,其过度繁殖引起水华,造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引起________(填“抵抗力”“恢复力”或“抵抗力及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2)蓝细菌群体中磷元素分别以DIP(溶解无机磷)和PolyP(储存磷的多聚体,ATP是形成PolyP的原料)两种形式存在。为探究UV对蓝细菌体内PolyP合成的影响机制,将取自某湖泊的蓝细菌样品暴露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测定蓝细菌体内一种光合色素藻胆素含量,结果如图。请推测UV促进蓝细菌合成PolyP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
(3)“蓝细菌磷同化紫外光效应”是指在紫外线辐射下,蓝细菌不断从环境中吸收DIP(溶解无机磷)合成PolyP、导致总磷量增加,促进其繁殖,蓝细菌数量增加,会吸收更多DIP(溶解无机磷)。从蓝细菌数量角度分析,此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
(4)根据“蓝细菌磷同化紫外光效应”的产生机制,请运用生态工程“协调与循环”的基本原理,对已发生蓝细菌水华的生态系统提出一条修复措施: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生产者 ②. 抵抗力及恢复力
(2)紫外线促进蓝细菌合成更多的藻胆素,进而吸收更多光能,利于蓝细菌进行光反应(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ATP,为形成Polyp提供更多原料
(3)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
(4)打捞生态系统中的淤泥,作为农业生产中的肥料;定期打捞蓝细菌,作为动物饲料(合理即可:协调原理应用范围广,应着重注意给出的措施中是否应用循环原理)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小问1详解】
在水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蓝细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发生水华的水体中生物多样性降低,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同时由于水体环境恶化,其恢复力稳定性液下降。
【小问2详解】
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UV对蓝细菌体内PolyP合成的影响机制,则实验的自变量是UV的有无,因变量是藻胆素的含量,据图可知,0.5h时,PAR+UV组的藻胆素含量升高, 据此推测,UV促进蓝细菌合成PolyP的机制是:紫外线促进蓝细菌合成更多的藻胆素,进而吸收更多光能,利于蓝细菌进行光反应(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ATP,为形成Polyp提供更多原料。
【小问3详解】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分析题意,蓝细菌磷同化紫外光效应”是指在紫外线辐射下,蓝细菌不断从环境中吸收DIP(溶解无机磷)合成PolyP、导致总磷量增加,促进其繁殖,蓝细菌数量增加,会吸收更多DIP(溶解无机磷),属于正反馈调节。
【小问4详解】
结合上述信息可知,对已发生蓝细菌水华的生态系统可进行的修复措施是:打捞生态系统中的淤泥,作为农业生产中的肥料;定期打捞蓝细菌,作为动物饲料。
19. 水稻是二倍体两性花植物。袁隆平团队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稻种,传统的杂交水稻由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三系水稻培育而成,如图。三系杂交涉及细胞质基因N、S,以及核基因R、r,只有基因型为S(rr)的植株表现为花粉不育,其余基因型的植株的花粉均可育。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难以通过人工去雄的方法大量生产杂交种的原因是_________。
(2)水稻细胞中与育性相关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雄性不育保持系是指其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子代仍表现为雄性不育,由此产生源源不断的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雄性不育恢复系是指其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子代能恢复雄性可育,雄性不育恢复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3)科研人员培育出了某种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水稻(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其育性受日照时间和温度调控,低温且短日照条件下表现为雄性可育,高温或长日照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
①现有温敏雄性不育植株甲、乙,其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分别为21℃、25℃(在环境温度高于起点温度时,植株可表现为雄性不育)。农田中环境温度波动,制备杂交种子时,最好选用植株_________(填“甲”或“乙”)作母本进行杂交,原因是_________。
②若水稻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1A2B1B2)控制,两对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A1、A2与B1、B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现将某雄性不育小穗稻与雄性可育小穗稻杂交,F1全表现为大穗,F1自交,F2中杂种优势衰退率为_________,故杂交水稻需年年制种。
③科研人员比较水稻温敏雄性不育系(T)与野生型水稻(P),在T中发现Os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为验证0s基因突变是导致T温敏雄性不育的原因,现进行转基因实验,选择的基因和导人植株分别是_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预期出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P水稻来源的Os基因
b.T水稻来源的Os基因
c.P水稻
d.T水稻
e.转基因植株育性不受温度影响
f.转基因植株高温下雄性不育
【答案】(1)水稻的花小且多,两性花去雄难度大
(2) ①. 6 ②. N(rr) ③. N/S(RR)
(3) ①. 甲 ②. 与乙相比,甲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更低,大田中环境温度有波动,甲受粉时出现雄性可育的情况更少,不易出现自交和杂交种混杂的现象 ③. 50% ④. ad ⑤. e
【解析】
【分析】分析题千信息可知:雄性的育性由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基因型包括: N(RR)、N(Rr)、N(r)、S(RR)、S(Rr)、S(rr),由于"基因R能够抑制基因S的表达,当细胞质中有基因N时,植株都表现为雄性可育",因此只有S(rr)表现雄性不育,其它均为可育。
【小问1详解】
水稻花小且多,“花粉自然条件下存活时间不足5分钟",因此水稻无法通过人工去雄的方法大量生产杂交种。
【小问2详解】
只有S (rr)表现雄性不育,其它包括N(RR)、N(Rr)、N(rr)、S(RR)、S(Rr)共5种基因型均表现为雄性可育,S (rr)雌性可育,故水稻细胞中与育性相关的基因型有6种;保持系能保持不育系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其细胞质基因N正常可育,能够自交结实,则保持系的基因型N(rr)。图中,雄性不育株与恢复性杂交,F1代全为雄性可育,图中恢复系的基因型为N(RR)或S(RR)。
小问3详解】
①甲与乙相比,甲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更低,大田中环境温度有波动,甲受粉时出现雄性可育的情况更少,不易出现自交和杂交种混杂的现象,因此农田中环境温度波动,制备杂交种子时,最好选用植株甲。
②由F1全为大穗可知,F1的基因型为A1A2B1B2,又由于A1、A2与B1、B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考虑染色体互换,F1只能产生两种配子,其配子可能是A1B1∶A2B2=1∶1(或A1B2∶A2B1=1∶1),其自交后代可能是1/4A1A1B1B1 1/2A1A2B1B2、1/4A2A2B2B2(或l/4A1A1B2B2、1/2A1A2B1B2、1/4A2A2B1B1),即1/2为纯合子,表现为小穗,1/2为A1A2B1B2,表现为大穗,因此杂种优势衰退率为50%。
③P水稻来源的Os基因为显性的正常Os基因,导入T水稻后,会使转基因后的T水稻表现出野生型水稻的性状,即其育性不受温度影响;T水稻来源的Os基因为隐性的突变后的基因,转入P水稻后,不会改变P水稻的性状。综上,应选择将P水稻来源的Os基因(a)转入T水稻(d),所得到的转基因植株育性应不受温度影响(e)。
20. 啤酒是以大麦为主要原料,添加啤酒花(一种草本植物),经酵母菌发酵制成。其工业化生产流程如图甲。在利用麦芽酿造啤酒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0)的作用会降低啤酒质量,图乙为pH和温度对PPO活性影响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步骤①是_________,为延长啤酒保存时间,步骤②是_________。
(2)根据图乙分析,为提升啤酒质量,应时刻注意调节发酵液的pH,适当加入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缓冲物质,原因是_________。
(3)传统啤酒酿造的发酵过程是在敞开式发酵池中进行的,麦芽汁中接种酵母后通入大量无菌空气,之后会产生大量气体翻腾逸出,形成厚厚的气泡层,气泡层的作用是_________,利于酒精的生成。
(4)啤酒产品质检可应用“电子舌”,“电子舌”可根据不同滋味信号传感器呈现的响应值对啤酒风味进行评价,图丙为三种啤酒发酵液的味觉雷达图。据图分析,厂商应当淘汰_________(填“L1”“L2”或“L3”)。为提高啤酒口感,选育更好的酿酒酵母,可在原有菌种的基础上依赖_____技术手段进行改良。(写出两种)。
【答案】(1) ①. 冷却 ②. 消毒过滤
(2) ①. 酸性 ②. OPP酶的活性范围主要在8.0~8.8之间,添加酸性缓冲物可抑制该酶活性
(3)隔绝空气 (4) ①. L3 ②. 基因工程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融合育种,任选其二均可)
【解析】
【分析】酿制啤酒利用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方程式为C6H12O62C3H4O3+4[H ]+少量能量;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方程式为2C3H4O3+4[H ]2C2H5OH(酒精)+CO2
【小问1详解】
加啤酒花煮沸后,需冷却,然后接种酵母菌,防止高温杀死菌种。为延长啤酒保存时间,灌装啤酒之前需要对啤酒进行消毒过滤。
【小问2详解】
图乙为pH和温度对PPO活性影响的曲线,由图可知,PPO酶的活性范围主要在pH=8.0~8.8之间,为了降低多酚氧化酶PPO的对啤酒质量的影响,需要酸性缓冲物可抑制该酶活性。
【小问3详解】
酿制啤酒利用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大量气体翻腾逸出形成的气泡层可以隔绝空气,营造无氧环境,有利于酒精生成。
【小问4详解】
发酵液L1和L2口味相似,而L3涩味较强,故淘汰L3。
为获得酿制啤酒品质更好的酵母菌菌种,可以选择基因工程育种、诱变育种或杂交育种(原生质融合育种)等多种方式在原有菌种的基础上进行改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生物适应性月考(十)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生物适应性月考卷(九)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