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高考生物(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6课-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高考生物(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6课-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不均等分裂,卵细胞膜,细胞核,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成,遗传物质,随机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1)(多选)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个染色体含有 4 条染色单 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C.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时联会的一对染色体D.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形态、大小一定相 同E.同源染色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交叉互换F.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G.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第16课 第(1)题P122
四分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条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故A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形成的每个四分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且每个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分裂完成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故B项错误。同源染色体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故C项正确。
(1)(多选)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个染色体含有 4 条染色单 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C.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时联会的一对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但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如X染色体和Y染色体,故D项错误。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发生交叉互换,故E项错误。
(1)(多选)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D.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形态、大小一定相 同E.同源染色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交叉互换
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故F项正确。一般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应该相同,若发生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就可能是不同的,故G项正确。
(1)(多选)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F.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G.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1)(多选)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个染色体含有 4 条染色单 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C.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时联会的一对染色体D.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形态、大小一定相 同E.同源染色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交叉互换F.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G.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第16课 小积累P122
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都发生了基因重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图中的甲、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均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的乙、丁细胞着丝点分裂,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如图表示某种动物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基因重组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C.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D.乙、丁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第16课 第(2)题P122
甲、乙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分别是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丁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第一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所以甲、乙、丁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乙、丁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所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等,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第16课 方法便笺P123
(3)如图1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 DNA 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2表示某二倍体雄性哺乳动物的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2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其 中③和⑥分别代表该雄性动 物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 B.图2细胞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3 条染色体,包含了该生物基因 组中全部基因 C.若染色体②上有基因B,⑤的相同位点上有基因b,则细胞一定在c~ d段时期内发生了交叉互换 D.处于曲线图的d~e段的可能是精细胞,还要经历一个变形的过程才 能成为精子
第16课 第(3)题P123
图2中细胞的着丝点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中③和⑥表示经过复制形成的相同染色体,故A项错误。该细胞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3条形态各异的染色体,但二倍体雄性动物的性染色体是X与Y,该次级精母细胞只有X或Y染色体,所以每个染色体组中的3条染色体没有包含该生物基因组中全部DNA序列,故B项错误。
(3)如图1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 DNA 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2表示某二倍体雄性哺乳动物的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2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其 中③和⑥分别代表该雄性动 物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 B.图2细胞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3 条染色体,包含了该生物基因 组中全部基因
若染色体②上有基因B,⑤的相同位点上有基因b,可能是细胞在b~c段(其中的减Ⅰ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也可能是a~b段(间期)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故C项错误。
(3)如图1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 DNA 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2表示某二倍体雄性哺乳动物的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若染色体②上有基因B,⑤的 相同位点上有基因b,则细胞 一定在c~ d段时期内发生了 交叉互换
处于曲线图的d~e段的细胞中DNA含量减半,可能是精细胞,还要经历一个变形的过程才能成为精子,故D项正确。
(3)如图1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 DNA 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2表示某二倍体雄性哺乳动物的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处于曲线图的d~e段的可能 是精细胞,还要经历一个变 形的过程才能成为精子
(4)人的卵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不考虑交叉互换),一个人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可能形成的卵细胞的种类数和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的种类数分别是( )A.222和23 B.232和1C.223和1 D.223和46
第16课 第(4)题P124
人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可能形成的卵细胞种类数是223种,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所以实际形成的种类数是1,故C项正确。
第16课 小积累P124
解析:根据6个精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Dd。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则图中精细胞:①ABd和④ab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②ABD和⑥ab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Abd和⑤AbD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只能来自两个精原细胞。 综上分析可知,图中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故C项正确。
(5)某种生物三对等位基因分别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表示该生物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这些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 )A.2个 B. 3个 C. 4个 D.5个
第16课 第(5)题P124
第16课 第(6)题P124
(6)如图1所示为动物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2条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而另外2条非姐妹染色单体还是正常的、没有交换的,因此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至少有1条染色单体没有发生交叉互换,但有交叉互换的1条染色单体也只是交换少部分,其他大部分都是相同(颜色)的。
①和②细胞中两条较大的染色体一黑一白明显不是来源于同一条染色体,故A项错误。①和③细胞中,无论两条大的或两条小的染色体大部分都是相同的(颜色),故B项正确。
②和③细胞中无论两条大的或两条小的染色体都只有少部分(颜色)相同,因此也不是来源于同一条染色体,故C项错误。③和④细胞中两条较大的和两条较小的染色体也只有少部分(颜色)相同,因此也不是来源于同一条染色体,故D项错误。
第16课 方法便笺P124
(7)基因型为AaXBY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16课 第(7)题P125
先分析常染色体上的A基因。小鼠的基因型为Aa,而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A,说明相同染色体未分离(若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产生的应该是Aa型配子),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故①正确,②错误。
再看性染色体,异常配子中没有性染色体,无论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都可以产生没有性染色体的配子,因此不能判断哪一时期异常,所以④中“一定”排除,选择③中的“可能”,故A项正确。
第16课 方法便笺P125
(8)人类中的Klinefelfer综合征表现为中间性别,其性染色体为XXY,若患者的性染色体异常为父方引起,则是因为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 )A.同源染色体不分离B.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 C.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D.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
第16课 第(8)题P125
该患者的性染色体为XXY,并且患者的性染色体异常由父方引起,即母方提供X染色体,父方提供XY两条染色体,X和Y属于同源染色体,之所以同时出现在一个精子里,是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故A项正确。
第16课 小积累P125
(9)如图所示甲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甲细胞基因组成的原因很 可能是基因突变B.乙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C.丙细胞分裂后最终可以形成4个有性生殖细胞D.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B和aB
第16课 第(9)题P126
甲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A和a基因,而其同源染色体上均具有两个a基因,因此可以排除交叉互换,应该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故A项正确。
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数=染色体总数/染色体形态数),故B项错误。
由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所以分裂后最终可以形成1个有性生殖细胞,故C项错误。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组成,可判断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B和AB,故D项错误。
第16课 小积累P126
(10)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第16课 第(10)题P127
两者前期DNA已复制且着丝点未分裂,所以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故A项错误。两者中期DNA已复制且着丝点未分裂,所以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故B项错误。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减Ⅰ后期染色体数目的2倍,DNA分子数不变,所以二者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故C项正确。两者末期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故D项错误。
第16课 小积累P127
(11)假如如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第16课 第(11)题P127
分析题图可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且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染色体④是其同源染色体,所以其上有基因A或a,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染色体③是其同源染色体,由于形态、大小不同,所以③表示Y染色体,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由于生物体细胞的2n=4,所以有2对同源染色体,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2)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第16课 第(12)题P127
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是体细胞的2倍;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与体细胞相同,故A项错误。
着丝点分裂不会导致DNA数目加倍,但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故B项错误。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子代DNA的两条链一定是一条来自母链,一条来自子链,故C项正确。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故D项错误。
第16课 方法便笺P127
(13)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c表示有丝分裂,b 表示减数分裂 B.BC段和NO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的复制 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GH段,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 组合发生在LM段 D.GH段和OP段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且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第16课 第(13)题P127
(13)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c表示有丝分裂,b 表示减数分裂 B.BC段和NO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的复制
分析题图可知,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阶段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其中LM表示受精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M点之后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分析选项,图中a、c表示有丝分裂,b表示减数分裂,故A项正确。
(13)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BC段和NO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的复制 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GH 段,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LM段
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NO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故B项错误。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GH段,基因的自由组合也发生在GH段,故C项错误。
(13)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GH段和OP段含有的染色 体数目相同,且都含有同 源染色体
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而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故D项错误。
第16课 方法便笺P128
分析题图可知,在正常人体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为1;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为2;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bc时期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含量加倍,所以DNA复制发生在bc时期,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4)如图为人体内的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发生在bc段B.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de 段C.ef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达到92条D.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cd段
第16课 第(14)题P128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开后的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仍然为2,所以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人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46条,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变为92条,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则ef段表示后期和末期,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此时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为2,所以发生在cd段,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5)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精巢中某个细胞染色体和DNA数量比值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据图不能判断该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还 是减数分裂B.bc段表示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间期C.若图示代表有丝分裂,b点和e点对应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若图示代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cd段
第16课 第(15)题P129
(15)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精巢中某个细胞染色体和DNA数量比值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据图不能判断该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还 是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开后的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仍然为2,所以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人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46条,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变为92条,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则ef段表示后期和末期,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此时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为2,所以发生在cd段,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5)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精巢中某个细胞染色体和DNA数量比值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bc段表示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间期C.若图示代表有丝分裂,b点和e点对应的 染色体数目相同D.若图示代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cd段
第16课 方法便笺P129
(16)(多选)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曲线只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 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B.DE段和GH段的变化都是细胞一分 为二的结果C.FG段可发生交叉互换和基因自由组合D.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BC段和GH段E.HI段,细胞中染色体数一定是体细胞的一半F.处于AB段所对应分裂期的细胞中DNA数目可能是体细胞的2倍
第16课 第(16)题P129
(16)(多选)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曲线只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 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B.DE段和GH段的变化都是细胞一分 为二的结果
该图是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分析题图可知,虚线之前AF段为有丝分裂,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加倍;虚线之后FI段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该图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DE段和GH段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减半的原因都是由于细胞一分为二,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FG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该过程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图中的BC段和HI段,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6)(多选)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FG段可发生交叉互换和基因自由 组合D.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BC段和 GH段
HI段,着丝点没有分裂时,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着丝点分裂后,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等,故E项错误,符合题意。AB段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和中期,前期和中期时细胞中DNA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故F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6)(多选)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E.HI段,细胞中染色体数一定是体 细胞的一半F.处于AB段所对应分裂期的细胞中 DNA数目可能是体细胞的2倍
第16课 小积累P129
(17)如图表示雄果蝇(2n=8)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Ⅱ所处阶段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B.Ⅲ代表次级精母细胞C.②代表染色体D.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
第16课 第(17)题P130
根据图示分裂结果可知,该分裂为减数分裂,②有数目为0的时候,表示染色单体,然后根据三者关系得出①为染色体,③为DNA。Ⅰ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精原细胞或减Ⅱ后期到细胞分裂为有性生殖细胞之前;
Ⅱ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Ⅲ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表示减数分裂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
Ⅱ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A项错误。Ⅲ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因此可以代表次级精母细胞,故B项正确。图中②为染色单体,故C项错误。图中③代表DNA分子,结合图可知Ⅰ~Ⅳ中的数量比是2∶4∶2∶1,故D项错误。
第16课 方法便笺P130
(18)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第16课 第(18)题P130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均可发生染色体不分离或不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故A项错误。都可能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但基因重组仅在减数分裂中出现,故B项错误,D项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都进行染色体复制,可出现基因突变,故C项错误。
第16课 小积累P130
(19)精子内的顶体由溶酶体特化而来。精卵识别后,顶体膜与精子细胞膜融合,释放溶酶体酶使卵子外层形成孔洞,以利于精卵融合形成受精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顶体内储存的溶酶体酶是在精子的溶酶体中合成的B.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第16课 第(19)题P130
顶体内储存的溶酶体酶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故A项错误。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故B项正确。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故C项错误。受精卵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故D项错误。
第16课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普查讲 16Ⅱ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20)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①蚕豆的雄蕊 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 ④小鼠的卵巢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16课 第(20)题P132
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选材标准是易获得且能够观察到全部的分裂时期。高等植物的卵细胞形成过程比较复杂,且不易获取;哺乳动物(小鼠)卵巢内细胞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才能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因此若要完成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像,一般不选择雌性个体的生殖器官。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数量,因此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如动物精巢、植物花药,因此应该选择蚕豆的雄蕊和蝗虫的精巢,故C项正确。
第16课 小积累P132
(21)小鼠是常被用于观察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根据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Ⅲ染液、龙胆紫溶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①取材:用________作实验材料。
第16课 第(21)题P133
①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是在动物的性腺中进行的,所以用小鼠的睾丸作实验材料。
②制片: a.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解离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b.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__________。c.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②减数分裂过程中装片制作的步骤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因此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解离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染色时用碱性染料染色,即材料中的龙胆紫溶液;经过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并压片,使其成为均匀的单层细胞层,便于观察。
③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3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该同学发现3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表明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分别是精原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精原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第16课 小积累P133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高考生物(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0课-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酶的本质,RNA,蛋白质,核糖核苷酸,氨基酸,酶的作用原理,酶的特性,一种或一类,专一性,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高考生物(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2课-呼吸作用,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细胞呼吸,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不产生能量,大量能量,ATP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高考生物(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课-蛋白,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组成元素,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结构通式,侧链基团,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易错提醒,EFG,小提示,小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