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讲通练透】高考物理一轮重点热点难点练习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 专题18 板块模型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 专题18 板块模型,文件包含专题18板块模型教师版docx、专题18板块模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首先,要学会听课: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其次,要学会记忆:1、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2、合理用脑。3、借助高效工具。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最后,要学会总结: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1.摸透主干知识 2.能力驾驭高考 3.科技领跑生活 202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重点热点难点专题特训专题18 板块模型特训目标特训内容目标1无外力板块模型(1T—4T)目标2无外力板块图像问题(5T—8T)目标3有外力板块模型(9T—12T)目标4有外力板块图像问题(13T—16T)【特训典例】一、无外力板块模型1.作图能力是高中物理学习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对于解决涉及复杂过程的力学综合问题,我们往往可以通过画状态图或图将物理过程展现出来,帮助我们进行过程分析、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足够长的木板M,一小木块m(可视为质点)从左端以某一初速度向右侧运动.若固定木板,最终小木块停在距左侧处(如图所示).若不固定木板,最终小木块也会相对木板停止滑动,这种情形下,木块刚相对木板停止滑动时的状态图可能正确的是图中的( ) A.B.C.
D.2.长为的平板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相等、长度也为的长木板并齐地放在平板车上,如图所示,开始二者以共同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已知长木板与平板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之间没有发生相对滑动,平板车刹车的加速度可能大于B.为了避免二者之间存在相对滑动,平板车刹车的距离最小为C.如果平板车突然以的加速度匀加速,则经长木板从平板车上掉下D.如果平板车突然以的加速度匀加速,长木板从平板车上掉下时,平板车的速度为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A以速度v,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匀速运动,质量为m的小滑块B轻放在木板左端,经过一段时间恰好从木板的右端滑出,小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只增大m,则小滑块不能滑离木板B.若只增大M,则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变短C.若只增大v0,则小滑块离开木板的速度变大D.若只减小μ,则小滑块滑离木板过程中小滑块对地的位移变大4.如图所示,质量长为的木板停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不计长度、质量的木块以某一速度从右端滑上木板,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若要使木板获得的速度不大于2 m/s,木块的初速度应满足的条件为(g取)( )
A. B. C. D.二、无外力板块图像问题5.一足够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小物块轻放到木板的右端,之后木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小物块运动的v-t图象可能是( ) A. B.C. D.6.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初速度v0从木板的左端向右滑上木板。滑块和木板的水平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某同学根据图像作出如下一些判断,正确的是( )
A.滑块和木板始终存在相对运动B.滑块始终未离开木板C.滑块的质量大于木板的质量D.木板的长度一定为7.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1的薄木板(厚度不计)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2的滑块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v0,从木板的左端开始向木板的右端滑行,滑块和木板的水平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可知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滑块始终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B.滑块未能滑出木板C.滑块的质量m2大于木板的质量m1D.在t1时刻,滑块从木板上滑出8.如图甲所示,质量为2kg的木板B静止在水平面上.某时刻物块A(可视为质点)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上表面滑上木板,初速度此后A和B运动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设A与B上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则( )
A., B.,C.A的质量为4kg D.A的质量为6kg三、有外力板块模型9.如图所示,将一盒未开封的香皂置于桌面上的一张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香皂盒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香皂盒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若本实验中,,,,香皂盒与纸板左端的距离,若香皂盒移动的距离超过,人眼就能感知,忽略香皂盒的体积因素影响,g取10m/s2;为确保香皂盒移动不被人感知,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是( )A.0.72N B.0.92N C.1.22N D.1.42N10.质量为和的甲、乙两本书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甲、乙间动摩擦因数,乙书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为。推力F作用在甲书上,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只要,甲书就能相对乙书运动
B.若,只要,乙书就能运动C.若,只要,甲书就能相对乙书运动D.若,只要,乙书仍可能静止不动11.如图所示,质量mA=1kg足够长的长板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mB=2kg的小滑块置于长板A的左端,A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3,B与A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5,对B施加一大小为F=20N方向与水平面成37°的恒力。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B.B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C.若力F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力F,A的加速度大小增大D.若力F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力F,B相对A静止12.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足够长的轻质木板C,C上放有质量分别为2m、m的物块A和B,AB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均为μ(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如图所示,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逐渐增大作用在A上的水平拉力F,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A与C将发生相对滑动B.当时,A与C将发生相对滑动C.当时,B与C将发生相对滑动D.无论F为多大,B与C都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四、有外力板块图像问题13.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2的长木板,木板的右端上方有一质量为m1的物块,如图1所示。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长木板上,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F1、F2分别为t1、t2时刻F的大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f1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假设最大静摩擦力均与相应的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F1 =μ2m2gB.F2=(μ1+2μ2)(m1 +m2)gC.F=2F2时,木板的加速度为 D.在0~t2时间内物块与木板加速度相等14.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木板B,其上叠放木块A。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B,A、B的加速度与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质量为1kg B.B的质量为1kgC.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D.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15.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滑块A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滑块A的加速度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像,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
A.滑块A的质量为4kgB.木板B的质量为2kgC.当F=10N时滑块A加速度为6m/s2D.滑块A与木板B间动摩擦因数为0.216.如图甲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块长木板P,小滑块Q放置于长木板上的最右端。现将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在长木板的右端,让长木板从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力F的作用。滑块、长木板的速度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物块与长木板的质量相等,滑块Q始终没有从长木板P上滑下。重力加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长木板P停下来B.长木板P的长度至少是16.5mC.滑块Q与长木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05D.滑块Q在长木板P上滑行的相对路程为12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模型07板块模型-2024高考物理备考专题,文件包含模型07板块模型原卷版-2024高考物理备考专题pdf、模型07板块模型解析版-2024备考专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板块模型-【鼎力高考】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夯练与提升,共10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分层练习专题19 板块模型(含解析),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