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师板书课题,师板书第一个故事,师板书第二个故事,师板书:当作饰品,师板书第三个故事,师板书第四个故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成绩 教案设计课 题《“贝”的故事》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使用教材部编版教材分析《“贝”的故事》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文,识字与写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讲述了有关于贝的四个故事,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共有两个自然段。课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贝”字的由来,并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字做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妙趣横生,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构字规律,感受识字的乐趣。学情分析首先,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在建立音形义的有机联系上仍需教师进行引导帮助。教师可设置多重识字语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语境中增进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对生字音形义间的联系。其次,二年级的学生对汉字的构字规律已有初步的了解,但还未形成较明确的认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与课文插图等,向学生直观地展现汉字的演变过程,进一步引导理解汉字偏旁与汉字意思之间的联系,感受识字的乐趣。教学目标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认“甲”“骨”等8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讲述有关“贝”的4个故事。能发现汉字偏旁与汉字意思之间的联系,发现汉字的奥妙。教学重点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认“甲”“骨”等8个生字教学难点能讲述有关“贝”的4个故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教具:PPT、生字板帖、图片板贴、视频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意图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本课课题(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教师出示各个国家的文字,谈话导入汉字。2.教师设疑,导入课题。(我们每天都写汉字,那汉字是怎么来的呢?它生来就是这个样子吗?今天我们就走进“贝”的故事,探索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师板书课题】(二)解释课题,初读课文1.师设问,解释课题。【题目为什么要给“贝”字打上双引号?】(表强调,这是专门讲“贝”这个字的故事的课文)2.过渡:那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来看看“贝”到底有什么故事。请学生读课文,边读边将本课的生字在文中圈画出来。以各国有不同文字导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国家意识与文化认同感。板块二:联系插图,初解“贝”的故事 请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出示蛤蜊、海蚌、赤贝的图片,请学生猜测裹在外面那层坚硬的外壳有什么作用。2.请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用课文的第一句话来说出贝壳的作用,引出“贝”的第一个故事。【师板书第一个故事】3.教师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对比贝壳的图片与“贝”的甲骨文,总结:字形像一个打开了壳的贝。得出“贝”的第二个故事。【师板书第二个故事】4.师出示“甲”“骨”两字的字理图与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建立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请学生自由思考如何识记这两个字。5.师点明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之一,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6.请学生再齐读第一自然段。7.教师展示“贝”字的字理图与演变过程,请学生说说从最初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体,“贝”字的演变有何特点。8.联系生活实际,请学生说说在哪里见到过“贝”字。9.请学生练习书写“贝”字,完成学习单。以课文内容为载体进行随文识字。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识字教学,如解析字理图识字、观看演变过程识字、课文语境识字、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学习单练习识字等方式使学生建立起对生字音形义间的有机联系。板块三:深入学习,感受汉字构字规律(一)任务驱动,了解贝壳特点1.教师请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当小老师,讲讲如何记住本段里的生字。如:
加一加:品、易、漂(此处教师提示读音,并请学生完成学习单)、币联系实际生活识字:随2.请学生同桌合作完成学习单第二题。3.教师归纳第一个特点与作用,得出“贝”的第三个故事,并出示贝壳饰品的图片。【师板书:当作饰品】4.教师归纳第二个特点与作用,播放古人用贝壳来进行商品交易的视频。【师板书第三个故事】(二)观察特点,总结构字规律1.请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教师出示“财”“赚”“赔”“贫”“货”五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些字有何特点。2.教师总结,引出第四个故事。(因为这些字都跟钱财有关,古时候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所以这些字都有个贝,我们可以根据这一规律来识记这些字。)【师板书第四个故事】(三)联系旧知,加深理解1.教师出示二年级上册课文《树之歌》的部分生字“树”“杨”“枫”,请学生观察这些字有何特点。2.教师归纳。【汉字中有很多字有这样的特点:字的偏旁与这个字的意思有关】3.出示课后习题第三题,师生共同完成。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找出贝壳的特点与其作用,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字的偏旁与这个字的意思有关”的汉字构字规律,并运用联系旧知和课后习题练习来加深学生理解。板块四:总结归纳,讲述汉字故事(一)搭建支架,讲述“贝”的故事 请学生完成学习单第四题。
请学生根据图片向同桌讲述“贝”的故事。3.撤去图片,请学生独立讲述“贝”的故事。(二)课堂总结,“我是汉字宣传官”1.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2.教师出示汉字小报,点明每个汉字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请学生当“汉字宣传官”,课后小组合作,选一个感兴趣的汉字来完成汉字小报,说说它的故事。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以图片为支架,请学生尝试讲述“贝” 的故事,并进行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汉字故事、发现更多汉字奥妙、讲好汉字故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3“贝”的故事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3“贝”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3“贝”的故事表格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引入,授新,学习新字,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