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构成物质的微粒-《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二轮专题重整合(原卷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7629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8 构成物质的微粒-《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二轮专题重整合(原卷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7629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8 构成物质的微粒-《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二轮专题重整合(原卷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7629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8 构成物质的微粒-《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二轮专题重整合(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762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8 构成物质的微粒-《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二轮专题重整合(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762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8 构成物质的微粒-《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二轮专题重整合(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07629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8 构成物质的微粒-《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二轮专题重整合
展开
专题08 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
3年考频
常考题型分析
微粒的基本性质
★★★
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用微粒的基本性质解释生产生活中某些现象分子、原子和离子
分子、原子和离子
★★★
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考查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排布;分子、原子、离子的表示方法等
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氢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等。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硫酸铜等。
2.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不同
分子
原子
概念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构成
由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构成
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相同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有间隔;不断运动。
②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不同点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关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应用
①物理变化只是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②化学变化是生成了新的物质;
③混合物是不同分子或不同原子或不同分子与原子构成的;
④纯净物是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3. 用微粒的性质解释常见现象
微观粒子的性质
实例
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个水分子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等
微粒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微粒运动得越剧烈
远处闻到气味;物质的溶解;蒸发、沸腾;晴天晾衣服干得快等
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体积变化;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等;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4. 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1)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a.Ⅱ无明显现象。 b.ⅢA烧杯中溶液变红。
(3)实验分析:a.大烧杯的作用是防止氨气污染空气(或使氨气在小范围空间内运动,增大该空间内氨气的浓度,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b.产生Ⅲ中现象的原因是B烧杯中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A烧杯中,使A烧杯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
(4)实验结论: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5.物质变化的微观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图① 水蒸气液化 图② 水通电分解
(1)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如图1,水蒸气液化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如图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
1. 原子结构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特别提醒】①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②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 原子质量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的质量约等于该原子核内质子的质量和中子的质量之和。
(2)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特别提醒】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
3. 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认识
①通常用电子层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第一层最多排布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布8个电子(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电子层数)。
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说明:圆圈表示原子核,里面的数字表示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上面的数字表示每一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②元素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8个( He为2个)
一般<4个
一般≥4个
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
不易得失电子
易失电子
易得电子
化学性质
稳定
较活泼
较活泼
规律
稀8稳
金少失
非多得
【特别提醒】对于原子而言,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氢、氦除外。
1.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2.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3.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用“+”或“-”表示离子的电性,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当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如Na+、Cl-。
4. 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
结构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答案】C
【解析】
A、③是水蒸气状态,②是液体状态,故水分子间的间隔:③>②,说法错误;
B、③状态温度比①状态温度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说法错误;
C、分子质量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说法正确;
D、②→③的过程中水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水未发生分解,说法错误。
故选:C。
3.(湖南省郴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下列现象从分子的角度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固体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很小
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二氧化碳能溶解在水中是因为分子很小
【答案】D
【解析】
A、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故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香味,不符合题意;
B、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小,很难被压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气体受热膨胀,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溶解在水中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在不断运动,与水分子混合在一起,符合题意。
故选D。
4.(湖北省荆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大小
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答案】C
【解析】
A、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间隔大小,A错。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粒子,B错。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C正确。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D错。
故选:C。
5.(安徽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甲醇(CH3OH)制氢具有工艺简单、节能环保等优点。其中一种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3种分子 B.属于复分解反应
C.丙为CO D.催化剂不断减少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醇在催化剂和250~300℃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OHCO+2H2。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丙为CO,符合题意;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贵州省铜仁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相同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D.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纵行,18个横行
【答案】A
【解析】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不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7.(吉林省长春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水蒸气
C.氯化钠 D.碳酸钠
【答案】A
【解析】
A、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符合题意。
B、水蒸气是由水分子直接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8.(湖南省永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B.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C.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A
【解析】
A、在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例如钠原子,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故A不正确;
B、气体分子间隔大于液体,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间隔变大,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故B正确;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花香分子运动到鼻孔被闻到,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C正确;
D、化学变化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D正确。故选A。
9.(山东省泰安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常见化合价为+1价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4
D.③④为稳定结构
【答案】C
【解析】
A、①③的原子序数都是17,都是氯元素,属于同种元素,正确;
B、②表示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因此常见化合价为+1价,正确;
C、硒元素的原子序数是34,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错误;
D、③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正确。
10.(甘肃省金昌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①④均表示离子
C.③④化学性质相似 D.②和③可形成化合物AlCl3
【答案】C
【解析】
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③④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B、①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④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均表示离子,不符合题意;
C、③④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符合题意;
D、质子数=原子序数,13号元素是铝元素,通常显+3价,17号元素是氯元素,通常显-1价,故②和③可形成化合物AlCl3,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江苏省无锡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5G时代已经来临,高纯度单质硅(Si)是制作芯片的材料,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硅属于金属元素 B.硅原子中的质子数是14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 D.硅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是14
【答案】A
【解析】
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符合题意;
B.由图片知:硅原子中的质子数是14,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片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不符合题意;
D.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也是14,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湖北省孝感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
A.3H表示三个氢元素
B.2Na+表示两个钠离子
C.表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可知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
【答案】B
【解析】
A、3H表示三个氢原子,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选项错误;
B、2Na+表示两个钠离子,选项正确;
C、图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原子序数为25,选项错误。
故选B。
13.(贵州省遵义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D.镁原子易得到电子变为Mg2+
【答案】B
【解析】
A、镁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B、根据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其核外有3个电子层,说法正确;
C、根据镁的元素周期表信息,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单位是“1”,不是“g”,说法错误
D、根据镁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为2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