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0605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新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0605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新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0605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新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新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友情提示:昨天,你既然经历了艰苦的学习,今天,你必将赢得可喜的收获!
祝你:诚实守信,沉着冷静,细致踏实,自信自强,去迎接胜利!
相对原子质量:-1;-12;-14;-16;-23;-32;-64;-127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以下成语本意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刻舟求剑B.木已成舟C.百炼成钢D.暗香浮动
2.《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吐血不止,用黄连一两,捣碎,加豉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该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
A.加热B.称量C.过滤D.分液
3.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时气错逆,霾雾蔽日”,雾所形成的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溃,绞取汁”,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北宋沈括用胆矾炼铜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
D.“强烧之,紫青烟起”,南北朝陶弘景对硝酸钾的鉴定过程中利用了焰色反应。
4.对物质进行分类,有利于我们的学习。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化合物B.稀硝酸——强电解质
C.——混合物D.次氯酸——弱电解质
5.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A.①单质、③化合物
B.②碱、⑤氧化物
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
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
6.下列物质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
A.B.C.D.
7.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原子电子层数增大B.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C.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8.最近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中微量的能有效预防心脏病、阿尔兹海默症等,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电解质B.人体内可由含硫蛋白质降解产生
C.吸入少量对人体无害D.只有还原性
9.下列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B.
C.D.
10.下列各组物质反应时,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盐酸与氨水B.硝酸与氢氧化镁溶液
C.氢碘酸与氢氧化钠溶液D.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氯气通入冷水中:
B.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
D.澄清石灰水与盐酸反应:
12.实验室需用480毫升0.1摩/升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毫升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克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B.称取12.0克胆矾配成500毫升溶液
C.称取8.0克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D.称取12.5克胆矾配成500毫升溶液
13.要制取并用其氧化含废液,回收提纯。相应的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
14.和都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等物质的量的和混合后,再通入品红与的混合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溶液很快褪色;②溶液不褪色;③出现沉淀;④不出现沉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5.有首歌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即是铜锈,它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中氧元素和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C.该反应中铜得电子,失电子,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变价的只有两种元素
16.规定每升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碘酸盐含量不得超过,而原来矿泉水生产企业就会运用臭氧来对矿泉水消毒,降低菌落总数,但是经过消毒后的矿泉水中会产生臭氧的副产物——碘酸盐”。矿泉水中碘酸盐的生成:,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还原产物B.只是氧化产物
C.每消耗转移电子D.和互为同位素
17.如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A是一种酸式盐,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当x为一种强酸时,有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A、B、C、D、E,F中均含有硫元素B.物质D可以使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物质C可在纯氧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D.可用铁制容器盛放F
18.短周期主族元素W、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分别占三个不同的周期。W与X同主族,R与Z同主族,R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X是金属元素
B.原子半径: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D.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19.某氢氧化钠固体已经置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取样品,加入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泡。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可以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
A.B.C.D.
20.在硫酸钠和硫酸钾的混和溶液中,当,,时,则x和y的关系是:( )
A.B.C.D.
二、综合分析题
(一)(本题共16分)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借助“价类二维图”来梳理学习内容。请结合下图,完成相关的问题:
21.氯的价氢化物的水溶液的化学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图中过程②是氯气溶于水的过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其滴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其滴于蓝色石蕊试纸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可以检出该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某温度下,将通入溶液中,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经测定与的浓度之比为1:3,则与溶液反应时参加反应的与被氧化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图中过程④是制备漂白粉的原理,该反应的原料是氯气和______________;(写物质的名称);漂白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快变质,写出该过程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溶液是一种弱电解质B.的酸性比碳酸弱
C.的化学名是氯酸D.溶液是浅黄绿色的
E.具有强氧化性F.具有稳定性
(二)(本题共19分)
硫是生命的必需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26.硫磺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主要成分,写出黑火药燃烧爆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火药中起氧化剂作用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7.硫易溶于、等有机溶剂。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土壤中的黄铁矿(主要成分为)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转化,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并配平
是无色有窒息性臭味的有毒气体,是一种主要的气态污染物,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备并对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29.同学们先利用右图装置制备气体,大家设计实验、利用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证明价硫具有氧化性;可将A中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___溶液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证明价硫具有氧化性。
30.同学们继续设计实验探究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
甲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因此设计了实验方案为:将通入漂白粉溶液中,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发生反应,则证明亚硫酸性强于次氯酸
乙同学分为甲同学方案的反应原理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于是大家调整思路,选用下面的装置和药品重新设计了实验方案
装置连接顺序为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即可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
(三)(本题共11分)
四氯化锡可用作媒染剂和有机合成的氯化催化剂。实验室可按下图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制备。
已知:①和的部分物理性质:
②能与反应生成,无水遇水易水解生成
③与加热条件下生成和
回答下列问题:
32.A装置中带有玻璃管a的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_;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B中的试剂:____________。E中球形冷凝管的进水口是____________(填“c”或“d”)。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当D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再点燃酒精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若无C装置,可观察到E中试管内有白雾产生,试解释产生该现象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E中收集的产品因混有氯气而呈黄绿色。欲得到较纯的,可再加入几片锡薄片,加热蒸馏,收集温度范围为___________(填标号)的馏分,得到无水成品。
A.B.C.
(四)(本题共14分)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局部示意图),其中a、b、c、d、e、f为元素代号。
36.写出a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画出b的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
37.b和e两元素的原子以____________(填化学键类型)形成化合物;
38.b、c、d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_(用其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离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_(用离子的电子式表示);
39.举一实验事实来比较说明c与d的金属性强弱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位于金属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金属的某些性质,又表现非金属的某些性质。
B.人们在金属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催化剂。
C.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最强的。
D.在的七种元素中,f的金属性最强。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测试60分钟内完成,总分100分,试后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C 2.D 3.B 4.D 5.C 6.C 7.C 8.B 9.D 10.C
11.D 12.D 13.D 14.C 15.D 16.C 17.B 18.D 19.B 20.C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一)(本题共16分)
21.氢氯酸(1分)
22.(2分) (2分)
试纸先变红后变白,(2分)、(2分)
23.5:1(2分)
24.石灰乳(1分), (2分)
25.BE(2分)
(二)(本题共19分)
26.(2分)
氧化剂:S、(2分,缺1全扣)
27.(2分),共价键(1分);
28.(2分)
29.溶液(1分);有淡黄色沉淀生成(2分)
30.被氧化成,不能生成(2分)
31.B;E;D;(2分) 除去气体(1分);
D中品红溶液不褪色,F中出现白色沉淀(2分)
(三)(本题共11分)
32.恒压滴液漏斗(或恒压滴液器),(1分)
作用:连通漏斗上部与蒸馏烧瓶,平衡气压,使分液漏斗内液体顺利流下(1分)、饱和食盐水(1分)、c(1分)
(2分,条件写Δ倒扣1分)
33.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和水蒸气对反应的影响(2分)
34.参照已知条件②无水遇水易水解,水解产生气体遇水蒸气形成白雾。或结合以下方程式解释:
(2分)
35.B(1分)
(四)(本题共14分)
36.(2分)、(2分)
37.共价键(2分)
38. (2分)、(2分)
39.的金属性强于,与水反应更剧烈/的碱性强于等(合理即可)(2分)
40.BC(2分)A.制取氯气
B.氧化碘离子
C.萃取碘并分离
D.升华提纯碘
物质
颜色、状态
无色晶体
无色液体
熔点
246
沸点
652
11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反应者都伴随能量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8ml/L•min 7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