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化学上册笔记

    初中化学上册笔记第1页
    初中化学上册笔记第2页
    初中化学上册笔记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上册笔记

    展开

    一、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加热器皿:酒精灯。 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空气1. 组成:N2 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 0.03%,其它气体与杂质 0.03%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1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2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3 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4 结论:O 2 约占空气体积的1/55 探究: 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 CO2 反应。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3.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铁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 2 ,防止其污染空气。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a. 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b.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熄。c. 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 4. 常见气体的用途:1)氧气: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2)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3)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5. 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2)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3)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 分子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化学变化中可分。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2. 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3)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 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 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 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4. 元素1)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3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注: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5. 化合价和化学式1)化合价a. 写法及意义:MgCl 2  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b. 几种数字的含义:Fe 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 Fe 2+  3个亚铁离子。c.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2)化学式 写法:a. 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 2 H 2 N 2 b. 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 3 CH 4 除外)。 意义:如化学式H 2 O的意义:4点;化学式 Fe的意义:3点。 计算:a.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b.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c.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四、自然界的水1. 1)水的组成测定方法和原理(电解水)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H 2 (负极)与O 2 (正极)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和净化原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活性炭作用:吸附(色素和异味)。区分硬、软水方法:肥皂水。水的两种软化方法:(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2. 物质分类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五、化学方程式1. 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前后质量不变)。2)原因(三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反应前后不变)。3)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 理变化。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2. 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六、碳和碳的氧化物1. 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CO 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2.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 化学性质却相同1)常温下的稳定性。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3)还原性:C+2CuO  2Cu+CO 2 ↑ (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2Fe 2 O 3 +3C ═ 4Fe+3CO 2 ↑3. 二氧化碳的制法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 3 +2HCl  CaCl 2 +H 2 O+CO 2 ↑ 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 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 3  CaO+CO 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 2 O ═Ca(OH) 24. 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 2 +H 2 O ═H 2 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 2 CO 3 ═H 2 O+ CO 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 +Ca(OH) 2  CaCO 3 ↓+H 2 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与灼热的碳反应:C+CO 2  2CO (吸热反应)3)用途:灭火原理:Na2 CO3 +2HCl  2NaCl+H 2 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5. 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3)化学性质:(H 2 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还原性) 可燃性:2CO+O 2  2CO 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H 2 O 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OO 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CH 4 O 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鉴别:H 2 COCH 4 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还原性:CO+CuO Cu+CO 2 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Fe 2 O 3 +3CO  2Fe+3CO 2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除杂:CO[CO 2 ]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CO 2 +2NaOH ═Na 2 CO 3 +H 2 OCO 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u+CO 2CaO[CaCO 3 ]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CaCO 3  CaO+CO 2 ↑注意 :检验CaO是否含CaCO 3 加盐酸 CaCO 3 +2HCl CaCl 2 +H 2 O+CO 2 ↑CO3 2- 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七、燃料及应用1. 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消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2. 化石燃料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CH 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化学性质: 可燃性。CH 4 +2O 2 ═CO 2 +2H 2 O (蓝色火焰)。2)乙醇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 2 H 5 OH化学性质: 可燃性C 2 H 5 OH+ 3O 2 ═2CO 2 +3H 2 O优点:减少环境污染; 节约化石燃料;促进农业发展。3)新能源:氢能源(最清洁的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