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简答题、推断题
展开
安徽省各地区 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简答题、推断题 一、简答题1.(2022·安徽·模拟预测)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为研究石灰石的分解,取三块形状大小相近的石灰石,一块不加热,另两块分别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的火焰上加热 2min(假设杂质加热时不发生变化)。探究过程如图所示,下表为实验现象。 实验组别实验条件试管 A 中的现象试管 B 中的现象甲未加热固体无变化无明显现象乙酒精灯加热固体部分溶解呈浅红色丙酒精喷灯加热固体部分溶解呈红色 (1)实验乙、丙中,试管 B 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乙组实验加热石灰石时,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此实验能否推断石灰石煅烧产生二氧化碳______(填“能”或“不能”)(3)丙组实验完成后,向试管 B 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轻轻晃动试管,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在下图中画出红色恰好褪去和重新变红时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种类______(粒子数目不作要求:水分子不必画出)。 (4)为检验丙组实验中的石灰石只有部分分解,设计实验:取研细后的粉末少许于试管中,_____(补充完整操作和现象)。(5)通过甲、乙、丙三组对比实验,得出影响石灰石分解的因素是________。2.(2022·安徽滁州·统考一模)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中,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晶而成,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当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时,会立即分解释放出可燃性气体---甲烷。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热值高等优点。如果在开采过程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1)可燃冰属于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开采海底的可燃冰,利用了金刚石________的性质。(3)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4)室温下,充分燃烧1g可燃冰和1g煤,产生的CO2的质量及释放的热量的对比如上图所示。据图分析,与煤相比,用可燃冰作燃料的优点有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3.(2022·安徽·模拟预测)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1)下图为实验室炼铁的装置图,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装置B和C,收集较纯净的CO并循环使用,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________ 浓溶液。(2)工业上可用酸清洗锈蚀的金属。将生锈的铁片和生锈的铜片[铜锈的成分Cu2(OH)2CO3]同时放入一定量盐酸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铜锈溶解:Cu2(OH)2CO3+ 4HCl= 2CuCl2 + 3X + CO2↑,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 ;②铁锈溶解: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③有金属单质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3)某化学小组欲测定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反应时间t0t1t2t3烧杯和药品质量/g55.755.655.555.5 ①经计算,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是 _______ % (精确到0.1%)。②有同学提出,灼烧可使钢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钢样品质量会减轻。但是他们将一定量的钢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 ________ 。 二、推断题4.(2022·安徽·模拟预测)粗盐中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泥沙),还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Na2SO4、CaC12、MgC12),现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生产过程如图。(1)写出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3)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4)加入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______(填化学式),过量稀盐酸对最终制得的精盐的纯度______(填“有”或“无”)影响。5.(2022·安徽·模拟预测)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物质之间能发生一步转化)。其中A是世界上年产量最大的金属,C为气体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E溶液中溶质是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E的名称是_____。(2)C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是_____。(3)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_____,A→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4)已知A+DX+C,X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X的化学式为_____。6.(2022·安徽·模拟预测)现有A~F六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澄清石灰水、硫酸铁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0%的氢氧化钾溶液。已知硫酸钠、硫酸钾溶液呈中性。某同学进行实验如下:(1)从外观上观察,F呈黄色,则F为_______________。(2)从剩余的五瓶溶液中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D→白色沉淀,C+D→无色气体,其余无明显现象。则这五种溶液两两混合可发生_______________个反应,C为____________,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未鉴别出的B、E溶液各20g于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再分别加入10%的稀硫酸17.5g(如图所示),并不断搅拌。观察到B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E溶液仍为红色。则E为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4)将六瓶溶液贴上标签。7.(2022·安徽·模拟预测)A﹣F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E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B、E均为氧化物,B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D、F均为碳酸盐,且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1)写出化学式:A_____,B_____。(2)E→A的转化在自然界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_____来实现。(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4)该转化的化学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8.(2022·安徽·模拟预测)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B的重要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注:“→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例如①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可以表示为S→SO2等②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可以表示为HgO→Hg(1)B属于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2)若E为一种白色的固体,则E物质的名称为_____(3)若B→C转化过程找那个出现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的现象,则C的化学式_____。(4)A→B转化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写文字或符号表达式皆可)(5)有关实现B→D转化的化学反应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①该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②该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③该反应一定放热9.(2022·安徽滁州·校考模拟预测)A、B、C、D、E、F均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B、C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1)若黑色固体单质A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则A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2)B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C和无色气体D,C和D都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B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D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3)如下图所示将固体E放入大烧杯中的水里,试管中溶液变浑浊。则E物质可能为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1.(1)(2) 不能(3)(4)滴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合理即可)(5)温度 【解析】(1)实验乙、丙中,导致试管B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2)乙组实验加热石灰石时,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因为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此实验不能推断石灰石煅烧产生二氧化碳,因为酒精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丙组实验中,向试管B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轻轻晃动试管,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其原因是: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酚酞红色褪去;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晃动,氢氧化钙又继续溶解,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因此:在下图中红色褪去时,溶液中仅存在钙离子和氯离子,重新变红时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是钙离子、氢离子和氯离子如图所示:(4)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为检验丙组实验中的石灰石部分分解,设计实验:取研细后的粉末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5)通过甲、乙、丙三组对比实验,没有加热的石灰石没有分解,酒精灯加热的石灰石部分分解,酒精喷灯加热的石灰石分解率最高,得出影响石灰石分解的因素是温度。2.(1)不可再生(2)硬度大(3)(4)等质量的可燃冰燃烧,释放的热量多(或等质量的可燃冰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少) 【分析】(1)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3)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图示给信息解答。(1)可燃冰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晶而成,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石,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开采海底的可燃冰,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物理性质。(3)甲烷在点燃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由题图可知,等质量的可燃冰与煤燃烧,可燃冰释放的热量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少。【点睛】可燃冰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金刚石硬度大,可做钻头;甲烷在点燃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 3CO + Fe2O33CO2 +2 Fe 氢氧化钠(或NaOH) H2O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CuCl2 + Fe =Cu + FeCl2 98.2% 钢中含碳量少,所以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时增加的质量【详解】(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方程式为:3CO + Fe2O33CO2 +2 Fe;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要吸收二氧化碳,应该使用氢氧化钠浓溶液,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浓溶液。(2)①Cu2(OH)2CO3+4HCl=2CuCl2+3X+CO2↑,反应前含有2个Cu原子,5个O原子,6个H原子,4个Cl原子,1个C原子,反应后含有2个Cu原子,4个Cl原子,2个O原子,1个C原子,故3X中含有6个H原子和3个O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O,;②铁锈是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③铁能置换出氯化铜溶液中的铜,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Cl2 + Fe =Cu + FeCl2;(3)①由题中数据可知,反应停止后共计生成氢气0.2g,设:这种钢样品中铁的质量是x。 x=5.6g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②有同学提出,灼烧可使钢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钢样品质量会减轻。但是他们将一定量的钢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钢中含碳量少,但是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时增加的质量。4.(1)(2)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3)蒸发##蒸发结晶(4) NaOH、Na2CO3 无 【解析】(1)I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粗盐中含硫酸钠、氯化钙和氯化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3)溶液经过操作b变为精盐,故操作b为蒸发;(4)溶液中含氯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加入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NaOH、Na2CO3;稀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过程中,氯化氢会挥发出去,故过量稀盐酸对最终制得的精盐的纯度无影响。5.(1)盐酸(2)冶炼金属(合理即可)(3) Fe+2HCl=FeCl2+H2↑(合理即可) 置换反应(4)Fe3O4 【分析】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世界上年产量最大的金属,所以A是铁,C为气体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D是水,C会与铁、水相互转化,所以C是氢气,E会转化成水、氢气,所以E是酸,铁、氢气都会转化成B,所以B可以是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1)由分析可知,若E溶液中溶质是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E的名称是盐酸;(2)C是氢气,可用于冶炼金属(合理即可);(3)A→C的反应可以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合理即可);A是铁,B可以是铜,A→B可以是铁和可溶性铜盐反应生成铜和亚铁盐,此反应 属于置换反应;(4)A是铁,D是水,C是氢气,已知A+DX+C,X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X的化学式为Fe3O4。6. 硫酸铁溶液 5 稀盐酸 NaOH【详解】(1)硫酸铁溶液呈黄色,是F为硫酸铁溶液,故填:硫酸铁溶液;(2)A+D→白色沉淀,C+D→无色气体,由提供的物质可知,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D为碳酸钠溶液、A为氢氧化钙溶液,C为稀盐酸,除上述两个反应外,盐酸还能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发生反应,所以五种溶液两两混合可发生5个反应;A与D反应,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填:5;稀盐酸;Ca(OH)2+Na2CO3=CaCO3↓+2NaOH;(3)加入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7.5g×10%=1.75g;设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0%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完全,需H2SO4的质量分别为x、y,则有,由计算可知,氢氧化钾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而将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完全需H2SO4的质量2.45g,而实际加入的H2SO4的质量只有1.75g,所以氢氧化钠有剩余,由题意知,E溶液仍为红色,则E为氢氧化钠溶液,B为氢氧化钾溶液,故填:NaOH。7. O2 H2O 光合作用 H2O+CaO═Ca(OH)2 置换反应【详解】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碳酸钙;A、E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B、E均为氧化物,B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则推测B是水,A为氧气,C是氢氧化钙,F为碳酸钠,E为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1)A、B的化学式分别为:O2、H2O;(2)E→A的转化,即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在自然界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3)反应B→C是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4)该转化的化学反应中:A→B,即,B→C,即CaO+H2O=Ca(OH)2,均为化合反应;B→A,即,为分解反应;F→D,即Na2CO3+Ca(OH)2 =CaCO3↓+2NaOH,为复分解反应;所以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8. 单质 氯酸钾 Fe 过氧化氢水+氧气 ①②③【分析】根据题意,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B的重要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所以A是过氧化氢,B是氧气,C可能是一氧化碳,D是水,E可能是氯酸钾。【详解】由分析可知(1)B是氧气,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2)若E为一种白色的固体,则E物质的名称为氯酸钾;(3)若B→C转化过程中个出现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的现象,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则C是铁,它的化学式Fe;(4)A→B转化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5)实现B→D转化的化学反应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9.(1) 化合(2) H2O2 医疗急救(3) 氢氧化钠或生石灰 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有固体析出 【解析】(1)已知,A、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B、C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A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故A为碳;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2)根据B、C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且B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C和无色气体D,C和D都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故确定B为双氧水、C为水、D为氧气;B溶液中的溶质是过氧化氢H2O2,D物质为氧气,氧气支持呼吸,用途是医疗急救、潜水等;(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将固体E放入大烧杯中的水里,试管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温度升高;E为固体化合物,化合物是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E可以是氢氧化钠或生石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有固体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