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七议论文写作第1讲结构思路课件 133 40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七议论文写作第1讲结构思路课件 133 40,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十七议论文写作,第1讲结构思路,议论文的基本知识,基本模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议论文的“三段论”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常在写作中阐释为: 提出问题:提出作文的中心观点。分析问题:分析中心观点的正确性。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之后得出结论。
这种“三段论”作文结构在中学写作中一般处理成如下结构谋篇。即:
如2016年全国卷Ⅱ(考题见本专题“真题体验”T4)的中心话题是“语文学习的三条途径”,由此,可以将本文的总体结构列出:
当然,应试的800字的作文中,不必将上面的四个问题都完整地分析到位,只要分析一两个问题就可以构成一篇完整的议论文。至于选择哪一两个问题,可以根据相应的作文试题或个人喜好,灵活变通即可。
一、并列式(分论点式)结构基本模式:
第一部分:(引论)提出中心论点(解说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本论)提出分论点一(解说分论点一)——举例或引理论论据——分析事例或解说理论论据。 提出分论点二(解说分论点二)——举例或引理论论据——分析事例或解说理论论据。第三部分:(结论)重申全文中心论点,提出怎么办。
说明:第二部分的分论点一般情况下设置二至三个,最多四个,可以是并列式的,可以是正反对比式的。分论点的句子一般放置在段落的开头或单独一段。这样层次清晰,观点鲜明。注意:并列式是面的展开,用的是横向思维,其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没有严格的顺序。
如《谈骨气》的结构提纲:1.提出论点(引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分析:(1)什么叫有“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骨气”是有阶级性的。2.从不同角度论述(本论):(1)文天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2)古代穷人“贫贱不能移”的典型事例。(3)闻一多“威武不能屈”的典型事例。
3.总结全文,重申论点(结论):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照应开头)
(2016·天津卷)(考题见本专题“真题体验”T4)请用并列式结构,写出你的作文提纲。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标题:阅读的三重境界中心论点:在阅读中充实自己,在阅读中提升自己。分论点一:境界之一重——消遣式阅读(电子阅读),让自己惬意,快乐每一天。分论点二:境界之二重——充电式阅读(多媒体阅读,进修业务,提升能力),让自己跟进时代,跟进知识。分论点三:境界之三重——养心式阅读(传统阅读),让自己修养身心、陶冶性情,寻找精神的栖息地。结论:阅读让人快乐,阅读让人增长见识,阅读让人进入美丽的人生大境界。
二、层进式结构层进式结构,顾名思义,就是要层层递进,一般说来,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层次。写作时,先亮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次进行论证,或者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分论点进行论证,最后总结论点,这就是“层进式结构”。这种结构较并列式结构更易于深入论述论点,符合人们由浅入深认识问题的规律。这种结构模式要求文章各段落、各层次之间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论述观点,次序不能颠倒。
(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答题。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然。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用层进式结构,写出你的作文提纲。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给出两则材料,前面一则侧重于从审美角度谈人与文的关系,突出人的性格对文风的影响,认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后面一则更侧重于从道德层面讨论文与人的关系,认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具体立意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种角度:①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相符合的,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作品意境与内涵深远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学识与涵养的多少。人的思想跃然纸上形成作品的格调,而人的思想付诸实践形成人品。
②文不如其人。文章和人品没有必然的联系,文章写得好,并不意味着人品一定好;文章写得不好,也并不意味着人品一定不好。一个人的人品建立在他的言行之上,其文章仅是一个参考。③文章与人品关系复杂,不可一概而论。因为文章和人品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人好文好、人好文差、人差文好、人差文差等各种情况都会存在,所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答案 (示例)中心论点: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是什么:作品表现生活。为什么:作品如其人,也未必如其人。怎么办:重作品,回归文章本体——道。总结:用作品传递力量。
优秀作文 且以作品论英雄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模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因此,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开篇先抑后扬,提出中心论点。)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即作品反映作者人品。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怎会发出这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映在文学上,必然是伟人的作品。(正面论证:以杜甫为例,点明“言为心声”,揭示作品反映人品。)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的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我们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能够认清作品中的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明白人不能被金钱奴役,要追求人性上的美与善良——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一直为钱财奔波,他拼命敛财,甚至放高利贷,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钱款而气急败坏,与这家人对簿公堂。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且引人深思了:从高雅的作品中并不能看出创作它的人的人品如何。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从所弹的曲子中推断出创作这首曲子的人是文王呢?(反面论证:以莎士比亚为例,论证高尚的作品背后不一定是脱俗之人。)
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所谓“文以载道”,“道”是作品的根本。我们不妨说,如果一部作品传递了真善美,读之令人动容、发人深省,那它就已经达到了作品所应达到的目的,至于作者本人如何——你无法从作品中推知作者人品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作者或许可以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保存的是“不朽的作品”,不是“不朽的文人”。(深入论证,全面阐述“作品重于人品,应看重作品,忽略人品”的观点。)
所以我认为,面对一部作品,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力量。作者终将逝去,其人品也会随之消失,但若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品为重,道为重,应以作品论英雄!(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三、对照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性质、特征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来讲清道理,阐明观点。正反对照式有“纵比”和“横比”之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的比较,叫作“横比”;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的比较,叫作“纵比”。文章运用正反对照式的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对坏的事物予以否定,对好的事物予以肯定。运用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深化观点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墨子)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曾国藩)知利之止,知欲之止,为知人生之成局!(李嘉诚)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用对照式结构,写出你的作文提纲。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面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面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面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面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名言类材料作文题。题目提供的是墨子、曾国藩、李嘉诚三人的名言,写作时要关注提示语“综合上述材料”。三则名言所谈的话题都是“止”,整体上阐明了各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清人曾国藩一生的作为和成就,处处都有“止”的烙印;李嘉诚将“知止”二字高悬于办公室的醒目之处,最终成为商界传奇人物。他们均是“知止”的典范。当然也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对名利贪得无厌,没有丝毫收敛,这既毁了自己又害了别人。
写作时,可以从正面着眼,阐明“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可以从反面着笔,论述“不止”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可以立意为:①知止者智;②为“止”喝彩;③生活需要“止”;④懂“止”行“止”;⑤不止与止;⑥不止乃亡。具体构思行文时,要以“止”字为突破口,立足生活,联系社会现实,写出广度和深度来。
答案 (示例)中心论点:适可而止与永不止步正面论证:“适可而止,无贪心也”。朱熹语,理论论证。反面论证:生活中有些时候需要“永不止步”。事例论证。正面论证:心如止水,淡泊明志。孔明语,理论论证。反面论证:生活中的奢侈与攀比,害人不浅。事例论证。总结:善于止,勇于不止。
优秀作文 止与不止有一本谋略学著作,叫作“止学”。你可能会生出疑问:“止”能有什么学问呢?其实,“止”字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止”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成与败、荣与辱、高尚与平凡。(由远及近,从“止学”谈到“止”,切入话题。)
“适可而止,无贪心也。”朱熹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再好的蔬菜熟过了也会老,再甜的果子熟过了也会烂,再美的花儿开得久了也会枯。人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欲望,为了欲望去努力奋斗,目标达成后便可停止了,如果一味地想要得到更多,反而可能会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揭示论点,强调“适可而止”的重要性。)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对待不同的事情要有不同的态度,所以我们既要适可而止,又要永不止步。当然,是对人生信念与梦想的追求永不止步。说到永不止步,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永不止步》这本书的作者——尼克·胡哲。他生来没有四肢,小时候他多次想到过自杀。但是当他十岁时,他第一次意识到人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于是他重拾信心,以演讲师的身份踏上了辉煌的人生旅程。他的身影出现在各个校园,他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挫折、成长、爱情、心理等话题,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叫永不止步,以及如何做一位心灵强大的强者。(反向提出“永不止步”的观点,论述在生活中有些时候需要“永不止步”。)
心如止水也是“止”的重要内容,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便提示我们要心如止水。只有心如止水,才能脱离焦躁,才能理清思路,做任何事都有条不紊。心如止水,并不是说要对任何事都不闻不问,而是指一份淡泊心境,是如今翻出原来耿耿于怀的人或事,一笑置之;是如今看待曾经放不下的情愫,学会释怀。这样才能真正心如止水。(阐释“心如止水”的观点,介绍另一种人生境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止”:记仇需要“止”,嫉妒需要“止”,浪费需要“止”,奢侈需要“止”,攀比需要“止”,污染环境需要“止”,假冒伪劣需要“止”,造谣惑众需要“止”,贪污腐化需要“止”……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也需要“不止”:助人为乐、救死扶伤、孝顺感恩、团结友爱、学习探索等都需要“不止”。“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人生之善“不止”,可开掘美丽前景。(结合生活实际,阐明哪些该“止”,哪些不该“止”,对比鲜明,令人深思。)
把握“止”与“不止”的度,善于“止”,勇于“不止”,才能在人生之路上游刃有余,自由而行。(表明观点态度,总结全文。)
四、引议联结式结构引议联结式结构,也是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模式。引,就是用精练的语言引述材料,并根据材料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议,就是对自己提出的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议论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联,就是广泛联系个人、社会、历史、现实等实际情况,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论点进行论证;结,就是总结全文,深化观点。引议联结的过程,本质上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这种结构模式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且严谨的好文章。
(2015·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用引议联结式结构,写出你的作文提纲。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指导 “坚硬”和“柔软”是对立的孪生兄弟,说它们“对立”,是因为它们的性质不一样;说它们“孪生”,是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它们,它们关乎每个人的成熟与成长。可以从两者的统一性来写,主张形成和谐人格,也可以侧重一个方面来写。行文前首先要弄清“坚硬”与“柔软”是什么,如正直、执着、刚毅、勇敢、无畏等都可算是人心中“坚硬”的东西,善良、通达、仁慈、温顺等都可算是人心中“柔软”的东西。参考立意如下:①以柔克刚;②亦刚亦柔成就和谐自我;③把“坚硬”坚持到底;④坚者自坚,柔者自柔。
答案 (示例)中心论点:亦柔亦坚,成就和谐。引:引用老子的话“天下之至柔……”开篇,引出全文中心论点。议:议论“坚”的重要性——守住初心。联①:联系社会实际,论证“亦柔亦坚”的必要性。联②:联系名人轶事,论证“亦柔亦坚、亦刚亦让”的重要性。结:照应开头,总括议论,点题。
优秀作文 亦坚亦柔,成就和谐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便是所谓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时,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引:引用老子名言,紧扣材料和标题,提出论点。)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诚如毕淑敏所言,人心,首先应该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以道德准则为盾牌、以理想信念为防线的我们都是天赋使命的战士,应有勇气也有毅力捍卫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东西,就像英国文豪托尔金在《魔戒》中诠释的那样,“相信这世界并非不可救药,而一定存在某种良善,值得我们奋战到底”。没有人能做到始终无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品质,而常人真正能做到的是,守护坚实稳固的初心,即守护生命耿直不移的态度,这样才能展现生命的伟大力量。(议:扣住材料分析,强化观点,阐明人心坚固的重要性。)
然而,人心的坚硬并不等同于固执,冰冷刚硬到不可触碰更不应成为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让心灵受到温存与爱意的滋养,让心灵由寸草不生的荒漠变为处处繁花的锦绣花园。是啊,在这个正在被冷漠的铁壁铜墙侵占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自我封闭就是坚强,可如果我们连呵护真诚、期许美好、拥抱爱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这种机械冰冷的生活不配称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活过”。我们既然没有理由扼杀美好,何不以最阳光的姿态享受心灵深处的柔软?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软的东西,与坚硬的东西一样,都是构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亦坚亦柔,方能塑造和谐的自我。(联:联系社会现实生活,论证唯有“亦坚亦柔”,才能“塑造和谐的自我”。)
我想,真正洞察了这一道理的人,一定会懂得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下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温存,因为坚强与温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存在;一定会明了HITA在《天命风流》中唱出的“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洒脱,因为豪情满怀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养;一定会欣赏荀夜羽所写的“击鼓动远雷,琵琶脆涟漪”的和谐,因为勇气与温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形态。所以,要想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动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让这方寸之地,亦坚亦柔,亦刚亦让。(联:联系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歌手HITA、荀夜羽等人的事例,纵横拓展,强化观点的表达。)
心寄方寸,所求为何?亦坚亦柔,成就和谐。如此,方能一路携美好同行,方能一生尽光明磊落。(结:总括议论,再次点题,收束全文。)
1.请按照提示,为作文《快与慢》列出相应的提纲。提纲一:并列结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纲二:层进结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纲三:对照结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提纲一:并列结构中心论点:慢一些,我们会看到别样的风景。分论点一:慢是一种智慧。分论点二:慢是一种豁达。分论点三:慢是一种享受。总结:怀着“慢”的心态“快”行动,才是时代对我们的指示。
提纲二:层进结构中心论点:诚然,快,带给了我们更多的物质享受,可生活在这样一个快得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里,压力、烦躁,甚至“过劳死”也成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机体以如此快的节奏运作,是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好,而不是走马观花,风尘仆仆,何必太匆匆?怎么办: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
总结:请停一停,给心灵一个小憩的时间;请停一停,给情感一个宣泄的空间;请停一停,给灵魂一个思索的机会。磨刀不误砍柴工,唯有当我们打点好心情,确定前进坐标之后,我们才能快步前行,所向披靡!
提纲三:对照结构中心论点:要学会“快与慢”的辩证法正面论证:俗话说:兵贵神速,打仗是要讲究速度的,速度要快,否则就会贻误战机。反面论证:“快”固然有好的一面,但是一味地求快,却可能失去很多的东西,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总结:在该快的时候,请勇敢地向前大步迈进!在该慢的时候,请轻轻地放慢脚步流连一下!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有人说,这是一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要追寻潮流乃至立于潮头之上,如果一个人不能融入现代潮流,那他就会成为落伍者。也有人说,任凭潮流涌动,我只做自己内心的国王,就如“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还有人说,追寻潮流与追寻自我并不矛盾,一方面顺应潮流但保持理性的距离,另一方面顺应内心但不被自我蒙蔽。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用引议联结式结构,写出你的作文提纲。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指导 材料层次分明地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观点:①追寻潮流,做时代的弄潮儿;②遵从内心,做自己内心的国王;③既要追寻潮流,又要遵从内心,二者兼而有之。这三种观点从本质上而言,其实就是在追寻潮流和遵从内心这二者之间作出不同的选择。第一种观点要抓住时代变化的特点,以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残酷淘汰的社会竞争来论说遵循潮流的重要性。此外还要以那些一味遵从内心声音的落伍者为例,反面论证观点。
第二种观点要抓住风可以吹走无助的纸片和吹不走会飞的蝴蝶的比喻的含义。风吹走无助的纸片象征着那些丧失了自己本心的人在时代潮流中随波逐流的状态,而蝴蝶则是喻指那些拥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在潮流中保持定力、气定神闲的状态。两相对比之下,便可明确遵从内心的具体内涵是面对时代洪流的裹挟也要遵从自己的内心。第三种观点告诉我们,一方面要顺应潮流但应保持理性的距离,另一方面顺应内心但不被自我蒙蔽。参考立意如下:①追寻潮流,勇做弄潮儿;②内方外圆,顺势而为;③立定脚跟不放松;④追寻潮流,顺应本心;⑤不要随波逐流;⑥保持定力;等等。
答案 (示例)中心论点:莫让湍流卷走自我引:引述材料——众人对是否追寻潮流各执一词。议:议论材料,提出观点——保持清醒头脑,莫让湍流卷走自我。联:联系现实,证明论点——①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旅行并非洗礼身心;②当下的文化消费,关注明星效应,浮躁之风充斥,迷失自我;③哈珀·李、塞林格在潮流面前,坚守自我;④曼德拉“人可以卑微如尘埃,但不可扭曲如蛆虫”的名言。结:总结全文,深化论点——莫让湍流卷走自我。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第1讲分析散文结构思路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D,续上表,线索的类型,区分三对答题术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七议论文写作总课件 136 936,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十七议论文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语文全复习——第04讲《议论文思路与结构》课件(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04讲,议论文思路与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拟写训练,优秀作业展示,“民族精神”话题导写,二层递式结构,分解论点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