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密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七次段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密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七次段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新密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七次段考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图为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点代表不同发展时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排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时期城市化水平可能最高
B.乙时期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C.丙时期环境质量比乙时期更佳
D.丙—乙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
【答案】1.B 2.D
【解析】1.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产业结构角度来讲,由第一产业占主导,逐渐转变为第二产业占为主导,当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以后,以第三产业为主。读图可知,甲第一产业所占比值最高,丙以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高,乙第三产业比重最高,所以一般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应当是甲丙乙,故选B。
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时期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A错,乙时期第三产业发达,以服务业为主体,B错。丙时期为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而乙以服务业为主,所以丙时期的环境质量比乙时期要差,C错。区域发展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丙-乙时期可能会使部分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向外迁移,D对。故选D。
下图为我国东北某林区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目前的生产结构图,虚线框内为该城市过去的工业生产结构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甲工厂最可能是( )
A.造纸厂 B.化肥厂
C.发电厂 D.污水处理厂
4.导致该城市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诱因最可能是 ( )
A.用材料资源的枯竭 B.城市发展的需要
C.环境污染的加剧 D.人口数量的增加
5.与过去的生产结构相比,目前的生产结构 ( )
A.更利于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B.经济效益更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C.有利于改善园区工人生活水平
D.工业分散突出,减轻了环境的压力
【答案】3.A 4.A 5.B
【解析】3.从图中看,甲工厂以原木、秸秆为原料,同时利用锯材加工、人造板厂和家具厂的废料作为原料投入,则推断为造纸厂,A对;化肥厂、发电厂、污水处理厂都和原木、秸秆之间没有关系,BCD不对。答案选A。
4.该产业园原来的产业以原木为主要原料,则用材料资源的枯竭可能是调整产业结构的诱因,A对; 城市发展、人口数量变化与图示工业生产结构调整关系不大,BD不对;造纸厂也产生较严重的水等污染,因此环境污染的加剧不是诱因,C不对。故选A。
5.从图中,现在的工业结构能促进种植业等的发展,因此不利于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A不对;现在的工业结构多样化,和第一、三产业等有机结合,经济效益更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B对;产业结构的变化无法改善园区工人生活水平,C不对;从图中看,工业集聚更加明显,环境的压力加大,D不对。故选B。
下图为2006-2015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与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2006-2015年,我国( )
A.工业化水平一直较高 B.工业比重不断上升 C.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 D.第三产业比重降低
7.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可以( )
A.减少地域联系 B.推动城镇化进程 C.降低消费水平 D.消除城乡间差距
8.影响我国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储量增加 B.政策调整与技术创新 C.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D.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9.现阶段,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可行措施是( )
A.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B.扩大产品进口,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快矿产开发,提高钢铁产能
【答案】6.C 7.B 8.B 9.A
【解析】6.图中显示,我国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说明过去我国工业化水平不高,A错误;图中没有信息表明我国工业比重不断上升,B错误;图中显示,2006~2015年,我国工业增长率一直呈正值,说明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C正确;图中没有显示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D错误。故选C。
7.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地域分工更加显著,生产要素流动更加频繁,增加地域联系,A错误;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会加快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B正确;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居民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提高,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C错误;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可能加剧城乡差距,D错误。故选B。
8.科学技术发展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政策调整与技术创新,我国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目前我国是世界工业生产量最大的国家,但我国的工业竞争力并不很强,因此要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A正确;扩大产品进口,替代国内生产,不利于提高工业竞争能力,不利于劳动力就业,B错误;目前我国许多工业产能过剩,经济效益低下,不适宜再扩大生产规模,C错误;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不适宜再提高钢铁产能,D错误。故选A。
【点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转型”,其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业。转行业与转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转了行业未必就能转型,要转型未必就要转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升级”,既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如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也包括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技术集约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只有正确理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这些内涵,才能在实中避免出现偏差。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广东的九个城市,总面积5.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地区不断深化合作领域,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健康、有序发展。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下列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础的是( )
①矿产资源优势明显②经济实力雄厚③国际化水平领先④重化工业基础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是( )
A.香港第三产业不发达,经济缺乏稳固支撑
B.澳门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发展潜力大
C.广东劳动力不足,资源、能源紧张
D.粤、港、澳分属不同关税区,互联互通性差
【答案】10.B 11.D
【解析】10.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务院于2019年初规划建设的国家级新区,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大湾区位于香港、澳门和广东,该地区矿产资源匮乏,①错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产业体系完整,经济实力雄厚,②正确;香港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国际化水平领先,③正确;该地区以轻工业为主,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香港第三产业发达,经济基础稳固,A错误;澳门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发展潜力大,B错误;广东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C错误;受“一国两制”影响,粤、港、澳分属不同关税区,区域间互联互通性差,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面临的挑战,D正确。故选D。
【点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多来,科技协同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正加速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经济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将使( )
A.北京城市智能减少,工业全部迁至河北 B.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差距加大
C.天津以海空两港为核心,扩大服务范围 D.河北农业人口大幅度增加
13.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省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 B.保定等京津周边城市等级大幅提升
C.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D.促进河北人口大量向京津地区迁移
【答案】12.C 13.C
【解析】12.京津冀协同发展,会使得北京以重点发展城市智能为主,而不会将全部工业迁至河北,A项错误;在协调发展中,京津冀的经济差距会缩小,B项错误;天津以海空港为核心,扩大服务范围,C项正确;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减少,D项错误。故选C。
13.区域协同发展,会使得河北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而环境污染不一定加重,城市的等级不会大幅提升,河北人口向京津迁移的趋势会缓解。故选C。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而新的比较优势逐渐凸显,其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优化升级。下图示意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主导产业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推动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政策 C.技术 D.产业基础
15.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水平发展缓慢 B.土地价格上升幅度大
C.政策支持力度减弱 D.劳动力价格大幅上升
【答案】14.C 15.D
【分析】14.技术创新导致新的产业产生,故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所以这道题选C。
15.根据材料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而新的比较优势逐渐凸显,其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优化升级”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所占工业产值比重逐渐降低。所以,本题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相关知识。
2019年,随着茅台酒的价格上涨,茅台股价也持续增长,茅台集团市值突破一万亿人民币。2018年茅台酒生产仅6000余万瓶,缺口明显。201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十年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茅台集团借助“一带一路”也积极布局“走出去”海外战略,但是茅台酒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依然很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当前,茅台酒布局海外战略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海外销售量 B.提高海外影响力
C.完成政府任务要求 D.利用海外生产技术
17.茅台酒出口额占比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外价格低 B.国内产量低
C.茅台酒品质低 D.贸易壁垒的限制
18.茅台酒出口欧洲国家受阻的直接原因是茅台酒在欧洲
A.监管较严 B.价格较高
C.产量较少 D.运输困难
【答案】16.B 17.B 18.A
【分析】本题以中国茅台酒海外战略布局为背景资料,考查学生审读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答本组题时要注意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茅台酒生产仅6000余万瓶、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依然很低等,善于利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判断。
16.根据材料,茅台酒的产量很低,缺口很大,且在实行战略布局后,茅台酒的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依然较低,说明此战略的主要目的不是增加海外销售量,A不对;贵州省政府提出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说明战略布局的目的主要是打造品牌,提高影响力,B对;茅台酒海外战略布局是为企业自身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不是为了完成政府任务,C不对;茅台酒利用自身技术,打造自己的品牌,D不对。故答案为B。
17.根据材料,茅台酒生产仅6000万余瓶,缺口大,因此出口少,B对。茅台酒品质好,独特,海外价格不会低,AC不对;茅台酒出口借助一带一路,一般不会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D不对。故答案为B。
18.此题可利用排除法来做。欧洲经济发达,不会因为茅台酒价格较高而受阻,B不对;根据材料,目前茅台酒在国内生产,然后出口,是在国内的产量较少,C描述不对;欧洲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不会运输困难,D不对;因此可能是因为酒类在欧洲受到监管导致出口到欧洲受阻,答案选A。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难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发展投资少、耗能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20.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A.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答案】19.B 20.D
【解析】19.在目前的能源供需状况下,禁止开采煤炭和石油尚不实际,应合理、适度开采煤炭和石油资源,同时积极开发绿色新能源,B错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因地制宜,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投资少、耗能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等措施,都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有效措施。ACD正确,不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20.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如果做到合理、及时的转型,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不一定会下降,A错误;经济转型不一定主要转向第三产业,应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故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一定上升,B错误;经济转型中,新的产业发展起来后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不一定会引起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C错误;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会降低对资源的依赖,D正确。故选D。
【点睛】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新产业的选择必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新的产业必须是劳动密集型的,不能是简单的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因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的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发展问题,同时要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第二,选择的产业必须是内生外向型的。因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如同羸弱的病人经不住大补。如果简单发展内向型经济,必然受到内需不足的严重制约。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产业必须是既能拉动内部人员就业,又能为销往外部地区的产品提供服务。第三,新产业必须符合新的发展观。新产业的选择必须是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全面发展的产业,即必须是关联程度高的产业,通过一个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一系列产业的综合发展。第四,新的产业必须是符合新的市场需求的产业。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还只是一个毛皮贸易之地。尽管匹兹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没有工业。19世纪中叶,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凿和铁路的通达,以及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入苏必利尔的铁矿石,使匹兹堡逐渐成为钢铁中心,后来有了“钢都”的美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据材料分析,美国建国初期,其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是( )
A.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B.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大
C.区域内已形成便捷的交通网 D.区域内已出现众多的城镇
22.“钢都”匹兹堡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丰富的铁矿资源 B.便利的水陆交通 C.众多的技术人才 D.丰富的水能资源
23.类似匹兹堡这样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
A.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 B.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并大量输出
C.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答案】21.A 22.B 23.C
【分析】21.由材料可知,美国建国初期,几乎没有工业,人口、城市稀少,对资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故选A。
22.由材料“19世纪中叶,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凿和铁路的通达,以及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入苏必利尔的铁矿石,使匹兹堡逐渐成为钢铁中心”可知,匹兹堡早期发展得益于便利的水陆交通,B正确;匹兹堡煤炭资源丰富,但是缺乏铁矿石,A错误;匹兹堡兴起之初并不具备技术人才的优势,C错误;匹兹堡地形平坦,水运便利,水能资源不丰富,D错误。故选B。
23.匹兹堡属于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比较单一,因此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当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C正确;资源型城市不适合继续扩大城市规模、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及发展传统产业,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区域发展阶段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难度不大。
图中阴影示意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目前( )
A.国生态脆弱区都位于内流区
B.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类型较单一
C.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生态脆弱
D.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生态稳定
25.图中序号所示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人为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B.②地——围湖造田打坝淤地
C.③地——过度开采地下水
D.④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答案】24.C 25.D
【分析】24.目前,我国生态脆弱区内流区、外流区均有,故A错误;据图分析,我国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生态脆弱区类型复杂,故B错误;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人类活动不合理,加剧生态破坏,加上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天山南侧山麓是荒漠,北侧山麓降水较少,但仍属于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严重,故C正确;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山高坡陡、降水多,滑坡、泥石流多发,生态不稳定,故D错误。故选C。
25.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是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故A错误。②地突出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人为原因导致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故B错误。③地突出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破坏植被,故C错误。④地位于云贵高原,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26.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A.光照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27.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土壤 D.地形
28.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太阳能、水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水能、天然气
29.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C.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答案】26.C 27.D 28.A 29.B
【解析】26.观察图可知①位于西北地区,为河套平原,靠近黄河,发展农业水源充足,C正确。光照、地形、土壤不是该地农业布局的主导因素,ABD错误。故选C。
27.②位于青藏高原,光照充足,海拔高,气温低;④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光照不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D正确。水源、海陆位置、土壤不是两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28.青藏高原为大江大河发源地,且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因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A正确。石油较少,天然气较少,BCD错误。故选A。
29.读图可知,图中③位于横断山区,属于我国西南林区,为我国的第二大林区,仅次于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纬度更低,山麓热量更充足,相对高差更大,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更大。B正确,ACD不是影响树种种类丰富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示意图。
30.深圳和喀什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A.河流众多 B.科技发达 C.交通发达 D.地理位置优越
31.甲图所示区域风电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A.工、农业生产规模大,能源缺口大 B.风能资源丰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C.该地区位于边疆地区,电力出口量大 D.风力发电成本低,地区适应性强
32.甲图所示区域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中,最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
A.水土流失 B.次生盐渍化 C.土地荒漠化 D.湿地萎缩
【答案】30.D 31.B 32.C
【解析】30.深圳位于东南沿海,临近香港;喀什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沿边地区,所以两地地理位置优越。喀什气候干旱,河流稀少,经济不发达,科技力量不强,交通不发达。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1.甲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新疆,当地地处西北内陆,地广人稀,工、农业生产规模不大,能源资源丰富,A错;当地地处西北风的上风口,风能资源丰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发展风电,B对;该地区位于边疆地区,经济不发达,电力出口量小,C错;风力发电成本低,但多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布局,地区适应性不强,D错。
32.西北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晴天多,降水少,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极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化主要是农业不合理灌溉导致的,故选C。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3.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
B.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分界线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与其他区域不发生联系
D.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4.图中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
A.区域面积的大小 B.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
C.区域年降水量的多少 D.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33.D 34.B
【解析】33.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D正确。据区域的含义和特征可知,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但不是所有的区域大小、形状都相同,A错误。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边界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B错误。区域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C错误。故选D。
34.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综合地形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划分成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B正确。三大自然区的面积、降水量、经济发展水平都不是划分的依据,ACD错误。故本题选择B。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的含义及特征。可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000米。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35.荒漠化的实质是( )
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
36.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37.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 )
①干旱②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③过度放牧④气候异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8.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区域,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碱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区——沙漠化 D.华北平原——石漠化
【答案】35.C 36.B 37.D 38.C
【分析】35.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即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的过程,C项正确;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仅是土地退化的类型之一,故A、B、D三项错。所以本题C项正确。
36.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沙漠广布,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B项正确;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危害和荒漠化较轻,故A、C、D三项错误。所以本题B项正确。
37.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干旱,①对。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导致土地退化,是人为因素,②错。过度放牧,是人为因素,③错。气候异常,是自然因素,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故本题D项正确。
38.江南丘陵的地带性土壤为红壤,显酸性,黏重贫瘠,一旦植被破坏,侵蚀强烈,就会形成寸草不生的类似荒漠的景观,被称为“红色沙漠”,故A错;喀斯特地区为石质山地,崎岖不平,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地面,石漠化现象突出,故B错;华北平原地处半湿润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春季干旱,蒸发旺盛,假如灌溉不当,很容易出现土地次生盐渍化,故D错;西北干旱地区存在着许多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若人类活动不当,极易产生土地沙漠化。综合上述分析,本题C项正确。
【点睛】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的成因:1自然原因(荒漠化的基础和潜在原因):(1)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盛。(2)地面多沙质沉积物,风沙危害严重。(3)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4)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5)气候异常。2.人为原因(荒漠化的主导因素):(1)过度放牧;(2)过度樵采;(3)过度开垦;(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2021年1月7日19时15分,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成为全国冬季用电负荷最高的省份。读图下图“江苏部分城市分布图”及“江苏省2017年电力生产及消费情况表”,完成下面小题。
电力占全国比重
本省电力生产构成
生产量
消费量
火电
太阳能发电
风电
水电
核电
7.5%
9.2%
82.2%
7.9%
5.7%
2.3%
1.8%
39.下列关于江苏省2017年电力生产及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燃料丰富,核电潜力巨大 B.能源消费结构多样,较为合理
C.电力消费量已居全国前列 D.水系众多,宜大力发展水电
40.下列关于今年年初,江苏成为全国用电量最高省份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发达,电力需求旺盛 B.没有暖气,只能用电取暖
C.遭遇寒潮天气,大幅降温 D.电力生产量大,无法储存
41.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盐城濒临黄海,冬季风能资源更丰富 B.连云港长期担负晋煤外运的主要任务
C.南京为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第一级城市 D.徐州地处淮北,冬季有条件集中供暖
【答案】39.C 40.D 41.D
【分析】39.该省经济发达,电力需求大,消费量大,占全国9.2%,居前列,C正确;该省因电力需求大,经济发达,沿海,有核电发展条件,并非因当地核燃料丰富,A错;该省电力生产以火电为主,清洁能源生产及消费占比较少,排除B;该省地势低平,水能开发条件差,排除D。故选C。
40.江苏大部分地区处于我国秦淮线以南,不在国家集中供暖区,冬季广大居民只能用电取暖;今年初遭遇寒潮天气,大幅降温,用电量大增;江苏工业发达,电力生产量大,需求大也大,排除A、B、C;江苏省以火电为主,不存在因电力生产量大,无法储存,所以要大量消耗。D符合要求。故选D。
41.盐城濒临黄海,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夏季风能资源更丰富,A错;连云港并非晋煤外运的主要港口,B错;上海是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的第一级城市,C错;徐州地处淮北,为冬季集中供暖区,煤炭资源丰富,有条件供暖,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江苏能源构成及能源的使用情况,考查对表格信息的阅读及提取能力,解题要充分利用信息分析。
“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经济增长的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在全球经济增速低速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南非、沙特阿拉伯等资源型国家仍在艰难地探索转型道路,以破解资源依赖引发的国内经济社会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2.推断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资源过度开采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B.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
C.有足够资金投资于人力资源和技术 D.资源开发成本较高,国际竞争力弱
43.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的措施是( )
A.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 B.扩大资源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C.优化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污染 D.保护本国资源,从国外进口
【答案】42.B 43.A
【解析】42.“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 B对。资源过度开采会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不能体现过度依赖, A错。投资于人力资源的资金不足,资金都去投入到与资源有关的产业, C错。资源开发成本不能体现过度依赖资源, D错。故选B。
43.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的措施是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 A 合理。扩大资源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会加重相关问题, B不合理。优化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本国资源,从国外进口,不能改变对资源的依赖特点, C 、 D 不合理。故选A。
【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以资源开发加工为主导产业,但城市发展所依托的主体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仅能维持开采时间五年之内的城市,就会被界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下图)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4.“红旗河”采取平原开明渠的好处是( )
①减少工程量②运水比较节约③调节沿途气候④减少水污染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45.“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
A.资金相对欠缺 B.技术水平较低
C.地质环境复杂 D.气候条件恶劣
【答案】44.A 45.C
【分析】44.平原开明渠,可减少工程量(暗渠的工程量更大),①正确;明渠蒸发量大,运水消耗较多,但能调节沿途气候,②错误,③正确;明渠受人类活动、沙尘天气以及大气降水等影响,不利于减少水污染,④错误。故选A。
45.读图可知,“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从雅鲁藏布江取水,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到西北地区,沿途经过山区和地势阶梯交界地带,地形、地质环境复杂,C项正确;我国资金充足,工程建设技术水平高,A、B项错误;相比于地质环境而言,气候条件恶劣对调水工程建设影响不是最大,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对于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一是明确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必要性,二是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调配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三是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调入区以及沿线地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下图为赞比西河水系分布和该流域内的一些地理要素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46.关于图中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建设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A.建设大坝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发展交通和旅游
B.能够调节径流,拦蓄洪水,确保下游免遭洪水威胁
C.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水侵蚀,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后退缩
D.水坝工程保障了中下游的航运,利于淡水渔业的发展
47.关于赞比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积极发展航运业
B.中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积极发展旅游业
C.下游重点利用水资源,积极发展灌溉农业
D.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
【答案】46.C 47.B
【解析】46.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位于奠桑比克境内赞比西河中游,电站具有发电、灌溉、航运、防洪等多种效益,A错误。由于中下游气候类型不同,大坝并不能起到确保下游免遭洪水威胁,B错误。卡布拉巴萨水坝建成后,对上游泥沙大量拦截,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水侵蚀,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后退缩,C对。赞比西由于许多天然的障碍,如河口的沙洲、河水浅、以及许多湍流和瀑布,大坝并不能保障了中下游的航运,D错误。故选C。
47.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游河段的支流较长,且沼泽广布,流速不会太快,水能资源不丰富,马拉维湖是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上游水量小、落差大、多沼泽,不适宜发展航运,A错误。中游多湖泊,河道宽窄变化大,野生生物资源丰富,适于发展旅游业,B对。下游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最主要的农业部门是畜牧业,虽然水资源丰富,也不适宜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C错。三角洲地区多沼泽,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应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D错。故选B。
奥兰治河是非洲南部的一条河流,以奥赫拉比斯瀑布为界分为中上游和下游,上游多峡谷瀑布,下游穿越沙漠地带,冬季常干枯见底。下图为奥兰治河及流域上、下游两地各月降水量分配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8.奥兰治河上、下游河段应重点开发的方向分别是
A.发电、航运 B.发电、供水
C.航运、灌溉 D.供水、航运
49.如果在奥兰治河中上游地区截取大量河水,对下游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A.流域面积减小 B.流域蒸发增强
C.出现海水倒灌 D.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48.B 49.C
【解析】48.奥兰治河上游发源于山区,落差大,上游降水多,可以建坝发电;下游降水较少,下游穿越沙漠地带,河流冬季常干枯见底,应重点开发河流的供水功能,B正确。下游降水少,水量少,季节变化大,不适合发展航运,AD错误。上游落差大,不适合发展航运,C错误。故选B。
49.如果在奥兰治河中上游地区截取大量河水,会导致下游出现断流的时间变长,河口水位下降,会出现海水倒灌,C正确。流域面积有分水岭决定,流域面积不变,A错误。水量减少,流域蒸发较少,B错误。径流量季节变化受降水季节变化影响,人类对降水季节变化影响小,D错误。故选C。
2018年开始,中国就陆续有不少外资企业关厂裁员,并将企业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其中又属越南最受资本青昧。这与“中国制造”崛起的初期十分相似,甚至有外媒称越南或将成为中国之后的下一个“世界工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0.外资企业将工厂转移到越南,主要是为了节约( )
A.运输成本 B.研发成本
C.营销成本 D.用工成本
51.企业选择转移到越南,对越南的直接影响是( )
A.增加就业机会 B.降低产品售价
C.促进产业升级 D.改善环境质量
52.某汽车公司在越南建立了整车组装厂,但零部件供应商分散在世界各地,其主要原因是( )
A.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 B.带动各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C.整合各地技术优势,降低成本 D.为各地提供就业,促进各地经济发展
【答案】50.D 51.A 52.C
【分析】50.外资企业将工厂转移到越南主要考查劳动力成本,越南相对中国,经济落后,劳动力廉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1.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直接影响是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A正确,产品售价不会改变,B错误。促进产业升级是间接影响,C错误。可能加重环境压力,D错误,故选A。
52.整车组装与零部件生产存在工业分散关系,目的是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C正确,加强企业问的信息交流与协作是工业集聚的目的,A错误。带动各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为各地提供就业,促进各地经济发展不是目的,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工业分散等知识,考查对知识的应用与迁移能力。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3.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54.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D.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55.下列关于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
A.源头地区以水产养殖为主 B.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C.河套平原以旱作农业为主 D.下游地区重点开采煤炭、铝土
【答案】53.C 54.D 55.C
【解析】53.“大量脱发”,黄河源头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天然草场沙化越来越严重,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A错误。“动脉阻塞”黄河宁夏平原河段,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且河流冬季结冰,故春秋季节容易发生凌汛,阻塞河道加高、加固堤坝,B错误。“腹泻”“黄高原地表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C正确。“脚肿“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下游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部分河段成为地上河-中游植树种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下游修筑黄河大堤,D错误。故选C。
54.黄河上游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A错误。黄河上游梯级开发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区域,降水量较小,B错误。黄河上游地处北方且由于海拔较高,年均气温较低,蒸发不旺盛,C错误。黄河上游梯级开发区域位于第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D正确。故选D。
55.源头地区是水源地,发展水产养殖容易造成水污染,A错。中游地区流经黄高原,落差大,河流流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故不利于发展航运,B错。河套平原农业生产以灌溉农业的旱作农业为主,C正确。黄河下游为华北平原,铝土矿产资源少,故D错。故选C。
【点睛】本题组考查了黄河流域各个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水文特征,包括上游的荒漠化、凌汛,中游的水土流失,下游的地上河,并需要学生分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最后考查了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解题的主要技巧在于要结合区域地形图和气候图进行整体分析,易错点在于各个河段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分析,学生容易把次要成因当初主要成因。
作为对外投资的新方式,海外园区已成为探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海外园区建设一般采用共商共建模式,但建设高水平海外园区仍面临诸多困境。下图示意高水平海外园区具备的关键优势。完成下列小题。
56.建设高水平海外园区面临的最大困境是( )
A.产业规划不合理 B.融资渠道不畅通 C.人才培养不到位 D.政治经济风险
57.中国海外园区建设采用共商共建模式,有利于( )
①均摊投资建设成本②构建多方协调机制③降低投资外部风险④消除文化制度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8.引导入园企业快速融入当地生产经营环境的关键优势是( )
A.政策协调机制 B.信息和资源共享 C.投资软硬环境 D.集聚经济效应
【答案】56.D 57.C 58.B
【解析】56.根据材料信息,海外园区的关键优势在于政策支持、良好的投资环境、共享信息和资源及集聚经济效应,中国海外园区建设采用的是共商共建模式,产业规划合理,A项错误;园区实行信息和资源贡献,得益于集聚经济效应,融资渠道畅通,B项错误;人才培养属于投资软环境,是海外园区的优势,C项错误;对外投资面临着制度和文化的差异,所以建设高水平海外园区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政治经济风险大,D项正确。故选D。
57.海外园区建设属中国在外投资建厂,中国出资,外国提供优惠政策、便利设施和专业服务等,故中国建设海外园区不可能与东道国均摊投资建设成本,①项错误;东道国与我国(母国)存在的制度和文化差异不可能通过共商共建模式消除,④项错误;共商共建模式有利于构建多方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投资外部风险,②③正确。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58.根据材料可知,园区建设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双方制度和文化的差异,入园企业要想快速融入当地生产环境,应加强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加强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方面交流,B符合题意;政策协调机制无法减轻文化上的差异,排除A;投资软硬环境影响企业入园的决策,但对快速融入不是关键优势,排除C;集聚经济效益是指由于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集中所产生的高效益,主要作用于减少生产成本和促进生产分工合作,与融入当地生产经营环境无关,排除D。故选B。
【点睛】海外园区是我国对外投资的新方式,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有效的协调区域间政策机制,创造了良性的投资环境,共享信息和资源,有效地减少区域间制度和文化差异导致的投资阻碍。
二、综合题
5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河口镇和孟津将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段穿行在峡谷之中,两岸山势陡峻,水流湍急,落差集中,峡谷与盆地相间,河水含沙量小,这一段有支流洮河和湟水等汇入,水量逐渐增加到黄河总水量的70%。
材料二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自河口镇站至三门峡站含沙量陡增。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我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它的修建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重要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推测黄河上游开发建设的核心,并说出理由。
(2)黄河中游含沙量大,分析其产生的自然原因。
(3)简述自河口镇站至三门峡站黄河含沙量陡增,对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并说明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修建对下游的重要作用。
【答案】(1)核心:水能开发(或梯级开发)理由:上游水量丰富;地势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
(2)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易被侵蚀;缺少植被覆盖;地表起伏较大。
(3)不利影响: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不利于防汛。重要作用:防洪;减少泥沙淤积,减缓河床抬高速度;减轻凌汛危害。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黄河的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含沙量大小由植被覆盖情况、土质状况、地形、降水特征和人类活动决定。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的区域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影响地表植被覆盖情况而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总之,我国南方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小;黄士高原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大;东北(除辽河流域外)河流含沙量都较小。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上游河段穿行在峡谷之中,两岸山势陡峻,水流湍急,落差集中,峡谷与盆地相间,河水含沙量小"分析可知,上游河段地形复杂,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急,水能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小,泥沙不易淤积;峡谷与盆地相间,筑坝条件好,所以开发建设的核心是水能开发。
(2)黄河中游含沙量大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从降水、土质、植被、地形等方面分析。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黄土土层深厚疏松,遇水则散,易被侵蚀;当地植被破坏,因此易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表起伏较大;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流经的黄河含沙量大。
(3)河流含沙量增加对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河床变化、防洪、通航、供水等。泥沙淤积,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防洪难度加大;影响供水质量。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修建对下游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拦截泥沙、调节径流、供水等,减少泥沙淤积,减缓河床抬高速度;减轻凌汛危害;蓄洪补枯,利于供水等。
60.下图为环黄海经济圈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半岛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以平原、丘陵地形为主,交通便利,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纺织、食品加工、石油加工等传统工业基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近年来成为我国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1)山东半岛食品加工业发达,简述其优势区位条件。
(2)指出日、韩向山东半岛转移的主要工业部门,并分析原因。
(3)说明产业转移给山东半岛带来的影响。
【答案】(1)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原料丰富;石油等能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食品市场广大;劳动力丰富;政策支持等。
(2)日、韩向山东半岛转移的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和电子电器工业等。原因:山东半岛与日、韩隔海相望,距离较近,交通便利;山东半岛比日、韩土地租金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中国消费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3)促进山东半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山东半岛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增加就业机会;也使得山东半岛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需要重视污染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分析】本大题以环黄海经济圈相关图文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产业区位条件、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山东半岛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读图可知,水产、果蔬等原料丰富,可以为食品加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石油等能源资源丰富;以平原、丘陵地形为主且为沿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且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消费水平提高,食品市场广大;山东半岛人口密度高,劳动力丰富;山东半岛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传统工业基地,有政策支持等。
(2)读环黄海经济圈示意图可以看出,山东半岛承接了日、韩的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和电子电器工业等。这些工业产品在山东半岛主要进行组装和加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山东半岛与日、韩比土地租金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吸引其产业转移。读图,从地理位置上看,山东半岛与日、韩隔海相望,距离较近,交通便利;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消费水平高,消费市场广阔;山东半岛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传统工业基地,近年来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有利于山东半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有政策支持。
(3)产业转移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从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角度的影响来回答。有利影响:经济效益角度:山东半岛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传统工业基地,近年来承接日、韩的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和电子电器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促进山东半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山东半岛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社会效益角度:山东半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不利影响:生态效益角度:承接产业转移也使得山东半岛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需要重视污染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云南省下关一中教育集团高二上学期段考(二)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资源型城市的共性特点是,关于图中各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汾河入黄口湿地退化会导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辽源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网课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