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仿真卷 02 Word版含解析 859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仿真卷 02 Word版含解析 859,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它是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诗歌的含蓄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内容上的含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另一种是手法上的含蓄,诗人采用借代、暗示或象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读者从中获得无穷之意蕴。
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如《诗经·蒹葭》,那种“宛在水中央”的朦胧,“所谓伊人”的隐约,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在先秦至六朝的典籍中,虽未具体提及“含蓄”一词,但已推许类似的手法,《文心雕龙》有《隐秀》篇,认为“情在词外曰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这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含蓄”成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大致起于中唐皎然的《诗式》,他在解释“辨体有一十九字”时,在诗学领域第一次提到“含蓄”。晚唐的王睿将含蓄正式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刘禹锡就深为“言不尽意”而苦恼。他说:“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认为诗人应该在诗歌中营造“象外之象”,这样才会“言有尽而意无穷”。晚唐司空图的含蓄理论可以说是“言外之意”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具体的“象”“景”“味”“韵”是有限的,要获得无限的意蕴,就要从中超脱出去,在“象外”“景外”“味外”“韵外”的更大的空间作无待的逍遥之游,以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到了两宋,含蓄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梅尧臣的话可说是对司空图的一种补充。之后,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至南宋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含蓄之美推至极致,还提出了“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说法。
及至明清,以含蓄评诗文更成为惯则。清代“神韵”领袖人物王士祯直承了严羽“得意忘言”的含蓄说。他盛赞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认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认为诗要“神寄形中”,所以须“脱形写形”,说谢灵运诗就是“多取象外,不失环中”。明人胡翰认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唯有“象外”“言外”才会“四表无穷”。
以上论述,说明不同的时代都在强调含蓄所具有的笔墨寥寥、意溢千里的美学价值。崇尚深情绵邈、含蓄蕴藉,富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神韵天然之佳作,便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至今不衰。
(选自《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显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含蓄表现在诗歌内容上是指诗人把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的旨意说得隐约模糊,让人捉摸不透。
B.手法上的含蓄,是指诗人采用借代、暗示、象征等手法,造成弦外之音,使读者从有限的描述中获得无穷的意蕴。
C.虽然先秦六朝典籍中没有提及“含蓄”一词,但朦胧隐约手法的运用却受到推崇赞许,这也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早在先秦诗歌中,含蓄手法就有运用,但“含蓄”一词真正作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应该源于中唐时期的诗歌理论专著《诗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但朦胧隐约手法的运用却受到推崇赞许,这也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理解错误,原文是“《文心雕龙》有《隐秀》篇,认为……这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引刘禹锡的“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来证明,在唐代营造“象外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风格已成为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
B.司空图倡导在有限的“象”“景”之外营造更大的空间,来传达“不尽之意”,这与梅尧臣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主张是相同的。
C.两宋时期,含蓄已经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到文学批评中了,这种评价诗文的标准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
D.严羽提出了“得鱼而忘筌”“羚羊挂角”等说法,可见他更强调诗歌深妙的义理,对于诗歌的语言表达则不必过于深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可见他更强调诗歌深妙的义理,对于诗歌的语言表达则不必过于深究”错,该项对“得鱼而忘筌”“羚羊挂角”的理解有误,从原文的意思来看,他强调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含蓄之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以时间为序,具体论述了“含蓄”作为一种美学追求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这也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B.先秦诗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运用,例如《诗经·蒹葭》中就有“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朦胧之美,但这种手法的运用仍然是无意识、不自觉的。
C.含蓄美不仅是诗歌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说含蓄美是诸多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
D.王士祯认为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王夫之说谢灵运诗“多取象外,不失环中”,说明在含蓄理论出现之前,诗人们对含蓄手法的运用已较成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但这种手法的运用仍然是无意识、不自觉的”于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南墙根儿北墙根儿
袁省梅
保斤抓着麻绳要闪出门楼时,儿子的话硬邦邦的追撵了过来,嚷嚷:“戏园子门口不让你坐啊,哪个欠你拾那点柴?”
保斤听出儿子的话头话脑里满是埋怨,可他没停下脚,心说,我晓得你不欠,做饭有电磁炉,取暖有小锅炉,可拾拾捡捡个柴,不是能省个电吗?电又不是不要钱。
儿子看保斤没停下脚,就追了出去,喊:“今儿个大嘎子对象来哩,你就不能少去一天地里?”
保斤只好转身回来。
儿子又撵着保斤说:“戏园子门口堆子爸能坐二孬爸能坐,你就不能坐?就那二亩地能打几颗粮?还老去老去,让村里人都笑话我养不起你,孙子都要娶媳妇了,还让你去地里。”
保斤想说他胳膊腿好好的,坐戏园子门口才是受罪哩。张开嘴时,却只吐出了一团烟雾,灰白白的罩住了他的脸。
儿子看保斤不言语,嘴软了些,还是劝他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说:“有我和大嘎子挣钱哩,咱这光景也好过了,那二亩地能收多少算多少,我和娃一月工资就买咱一年口粮哩,不值顾在庄稼上费心思。”
保斤黑着脸,心想挣钱再多,哪能丢了地?南门前下牛坡那两块地,可都是好地,种啥收啥,分地时多少人眼红哩,现在就都让撂荒了?保斤没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保斤和儿子在一起,只有儿子一个人说话。
儿子催保斤换上干净衣服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儿子说:“堆子爸不到六十就啥活儿也不干了,一天坐在戏园子门口。二孬爸不也是?他都坐个啥意思?不就是给羊凹岭人看哩嘛?不就是显摆他娃的光景好过哩嘛?你也去坐嘛,热了坐南墙根儿,冷了咱挪北墙根儿,让人都瞅瞅,咱这光景也好过哩。”
保斤还是不言语,心说大嘎子对象要来,不能灰头土脸的见人家娃,地是去不成了,那就去戏园子门口踅踅去。
戏园子门口坐了好多人,二孬爸堆子爸果然在。每个人的神情都像这深秋的阳光般慵懒,松散,苍老。就是二孬爸也是这种模样。二孬在地里养了几十头猪,整天忙得顾了东顾不了西,却非要叫他爸坐戏园子门口去。
有人扔过来一个硬纸板,保斤挤着坐了。
他们就说老东西你可舍得闲坐啊?说准备给娃干到死啊你?说你挣多少是个够啊?人家娃光景好过了,咱冷了坐这北墙根儿热了坐那南墙根儿,娃脸上光彩了,咱也享了福了,多好的事。
保斤讪讪笑着,可屁股下的硬纸板还没暖热,他就坐不住了。这么好的天,能拾一大捆柴哩。前几天说的浇地,也该看看排上了没?快霜降了,柿子萝卜都该收了。保斤一下子想起来一大堆活儿,屁股下就觉得烤着火般,坐得难受。抬屁股要走时,二孬爸说:“猴屁股坐不住金銮殿,受苦的命!”保斤嘎嘎笑笑,一晃一晃地走了。
保斤背着一捆柴从地里回来时,媒人领着给大嘎子介绍的女孩儿刚好也进了门。
儿子把保斤堵在门口,叫他去外面避一避,不耐烦地说:“你瞅你你瞅你,叫你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你又去地里了,看你这一身土人家女娃见了不笑话我?”
孙子对象没说成,儿子绷起一张黑脸,埋怨保斤,说都是他闹的。说他一天到晚往地里跑,影响了一家人的名声。最后恼恼地撂下一句话,说:“老人就该有个老人样,热了坐南墙根儿冷了坐北墙根儿,叫人都看着多好,娃娃孙子脸上也都跟着光彩。”
保斤不明白孙子的对象没说成,咋跟他有关系?他胳膊腿好好的咋就不能去地里了?坐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等死咋就给娃娃孙子脸上添了光彩了?想是这么想的,可保斤没有问儿子。
第二天,又是个好天气,羊凹岭的人都看见保斤早早地就坐在戏园子门口的北墙根儿下,袖着手,眯着眼,跟个秃鹫般一动不动。时间久了,保斤身后的墙上竟磨出了一块黑黑的影子。
细细看去,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的墙脚下有好多黑影子,一团一团的。
(选自《21世纪中国最佳小小说
(2000—2011)》,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的语言质朴而传神,如“儿子的话硬邦邦的追撵了过来”用通俗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对保斤的强烈不满和急于劝阻保斤出门去地里的情状。
B.文中二孬爸嘲笑坐不住墙根儿的保斤是“猴屁股坐不住金銮殿,受苦的命!”,这说明他很享受这种冷了坐北墙根儿热了坐南墙根儿的闲适生活。
C.保斤原本是不愿意去坐墙根儿的,但孙子没有说成对象一事让他内心深感愧疚,因此他最终顺从儿子的要求,成了戏园子门口南北墙根儿的常客。
D.保斤是个惯于劳作的老农,虽然家里并不需要他去干活儿挣钱,但他仍然坚持拾柴种地,保持着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和对土地、对劳动的热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用通俗的比喻”理解错误,该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这说明他很享受这种冷了坐北墙根儿热了坐南墙根儿的闲适生活”理解错误,从文中看,老人们坐在这里表面是享清福,实则是活受罪;C项,“让他内心深感愧疚”理解错误,从文中“保斤不明白孙子的对象没说成,咋跟他有关系?”来看,保斤并没有为此深感愧疚。
5.小说中多次写到儿子的话,也写了其他人的话,唯独让保斤始终“不言语”,这样安排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更能体现保斤内心的孤独。保斤始终“不言语”,并不是他没有话说,而是他没法与儿子以及其他人交流,他们不理解,也没考虑他的想法和感受。②有助于表现保斤沉默内敛的性格。将外部的语言转化为“心想”“心说”等心理活动,更有助于表现其思想观念和心理感受,也表现了他沉默的性格。③有助于突出保斤的无奈和苦闷。让保斤的不言不语与儿子的不断催促、唠叨、埋怨和其他人的善意嘲讽形成鲜明对比,在不说与说的对比之间突显其无奈与苦闷。④增添了小说的悲凉意味。保斤的“不言语”是一种无声的坚持和抗议,也是一种无奈的隐忍和妥协。一个只是不想闲坐等死,只是不想荒废土地,只是想以自己的方式为家庭尽一份力的老人,面对儿子的“孝顺”,能说什么呢?(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意图”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分析作者安排保斤不说话的意图,可从人物形象入手。从文章来看,在那样的环境中,保斤与儿子及其他人没法交流,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孤独的,不说话更体现了他的苦闷和无奈。文章中主要通过心理活动表现保斤,如“心想”“心说”等,由此可知,他是一个内敛而沉默的人。面对儿子的“孝顺”,他无话可说,他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抗议,这样使得小说的悲凉气氛更为浓郁。
6.小说以“南墙根儿北墙根儿”为题目,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地点。戏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是羊凹岭的老人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墙根儿闲坐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②是行文的线索。父与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围绕着去不去戏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坐着展开的,儿子的要求和责备、保斤的抵触和最后的妥协,都离不开墙根儿。③象征着一种孤独落寞、了无生机的老年生活。羊凹岭的老人们为了成全孩子们的“孝心”,彰显家庭的富足,年纪并不算老就不得不到南墙根儿北墙根儿去闲坐养老、打发时日,过着慵懒而毫无生气的生活,看似享清福,实则活受罪。④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小说的内容和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和谐一致,相得益彰。⑤设置悬念,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妙处”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标题的能力。从文章的内容来看,羊凹岭的老人们在戏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闲坐着,这里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但从文中“每个人的神情都像这深秋的阳光般慵懒,松散,苍老”可以看出,这里其实是孤独落寞的老年生活的象征。从结构上来看,儿子让保斤去墙根儿坐着,但保斤不想去,父子的矛盾围绕此展开,墙根儿贯穿始终,是行文的线索。故事发生在乡村,这样的标题也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从表达效果来看,设置悬念,更能吸引读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秒的脉冲激光(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电子束加速到3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另一束皮秒或者相近时间宽度的强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下,就会按照激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束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子在周期性磁场中就会一边以光速向前飞行,一边左右摆动,向前辐射出光线。途中各处发射的光会叠加增强,同时电子自身辐射的光也在调制电子自己的空间分布,从而使得电子更加强烈地辐射光线,适当地选择周期性磁场的强度,就会使得种子激光中的某个谐波成分按照前述方式急剧地自激放大并达到饱和,从而输出极紫外激光。
“‘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灯’,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100亿倍,有最快的‘快门’,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飞秒等于一千亿分之一秒)、皮秒,不但能让分子、原子‘无处遁形’,还能给它们‘拍电影’,将物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动态记录下来。”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明了“大连光源”的大用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
“‘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在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霾、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自“中国经济网”,有删改)
材料三:“大连光源”自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主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纪录。
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赵振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是什么。”
大连化物所的长处是科学研究,而上海应物所团队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两个团队为了相同的梦想走到了长兴岛,合作顺利得出人意料。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大连光源”是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全套装置总长100米,能给分子、原子拍摄视频,记录下物理化学反应的动态全过程。
B.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大连光源”为我国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C.“大连光源”由上海应物所和大连化物所联合研制,前者的科学研究专家与后者的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成功范例。
D.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在建设之前缺乏充分调研,科学目标不够明确,一般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而“大连光源”的研制则改变了这一状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错在“前者”“后者”的颠倒。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先介绍了“大连光源”的构造,然后按照先后顺序详细介绍了“大连光源”输出极紫外激光的过程,这让读者对“大连光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B.材料二第一段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世界科技领域的发展现状,是为了突出我国的“大连光源”在自由电子激光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
C.材料三前两段介绍了“大连光源”项目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不仅用时短,而且技术领先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
D.三则材料因为报道的重点不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力求准确生动;材料二、三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观点鲜明。
E.以上材料引用了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对“大连光源”的相关介绍和评价,这些引用增加了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答案:AE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属主观臆断;C项,“介绍了……过程”错,且强加因果;D项,“描写的表达方式”错。
9.三则材料对“大连光源”的报道,其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共同点:都报道了“大连光源”项目的成就。(2分)侧重点:①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的构造及原理;②材料二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③材料三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项目成功的原因在于科学家的密切合作。(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3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几则报道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其实就是比较三则报道在内容上的异同。分别分析三则报道:第一则报道分三段,第一段说“大连光源”的先进,第二段主要说“大连光源”的构造和原理,第三段说“大连光源”的作用;第二则报道分两段,第一段介绍自由电子激光的应用前景,第二段强调“大连光源”的重要意义;第三则报道分四段,第一段说“大连光源”创纪录,后三段分析“大连光源”成功的原因。由此总结概括三则报道的异同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注字岩夫,临江新喻人。磊落有大志,尤喜言兵。举进士,摄广州番禺令。侬智高围州数月,方舟数百攻城南,势危甚。注自围中出,募海滨壮士,得二千人,乘大舶集上流,因飓风起,纵火焚贼舟,破其众。即日发县门纳援兵,民持牛酒、刍粮相继入,城中人始有生意。自是每战以胜归。蒋偕上其功,擢礼宾副使、广南驻泊都监。贼还据邕管,余靖患其啸诱诸洞,以属注。注挺身入蛮中,施结恩信。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居邕数年,阴以利啖广源群蛮,密缮兵甲,乃上疏曰:“交阯①虽奉朝贡,实包祸心,常以蚕食王土为事。今不取,异日必为中国忧。愿驰至京师,面陈方略。”未报,而甲洞申绍泰犯西平,五将被害。谏官论注不法致寇,李师中又劾其沮威嗜利,略智高阉民为奴,发洞丁采黄金无帐籍可考。中使按验颇有实,贬泰州团练副使。近臣有讼注广州功者,起为右监门将军、邠州都监。熙宁初,以礼宾使知宁州。环庆败,列城皆坚壁,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时有言“交人挫于占城,众不满万,可取也”。遂以注知桂州。入觐,神宗问攻取之策,对曰:“昔者臣有是言,是时溪洞之兵,一可当十;器甲坚利,亲信之人皆可指呼而使。今两者不如昔,交人生聚教训十五年矣,谓之‘兵不满万’,妄也。”既至桂,种酋皆来谒。注延访山川曲折,老幼安否,均得其欢心,故李乾德②动息必知之。然有献征南策者,辄不听。会沈起以平蛮自任,帝使代注而罢。注归,卒于道,年六十一。
(选自《宋史·萧注传》,有删改)
【注】 ①交阯:古地名,主要指越南北部。②李乾德:交阯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
B.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
C.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
D.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观察四个选项,通过比较选项可以看出,选项的区别主要在两处,“召会诸将疑注”和“托为游辞不肯往”。第一处,“注”指传主,“疑”是怀疑的意思,那么是谁怀疑传主呢?从句意来看,应该是狄青怀疑传主,而非“诸将”,故“疑注”前应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第二处,根据句意来看,传主发现狄青想杀自己,不愿去会见,“托……辞”是“以……为托词”的意思,“托为游辞”语意完整,据此排除B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牛酒”指牛和酒,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
B.“朝贡”古时谓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见君主,敬献礼物。
C.“报”指古代臣子用奏章等书面形式向君主陈述对政事的意见。
D.“觐”指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后用来泛指朝见天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在此处,“报”特指皇帝对臣下奏章的批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萧注智勇双全。广州被围困数月,他只身逃出,并招募海边二千名勇士,趁着飓风火烧敌军船只,打败敌军,从此每战都得胜而回。
B.萧注运筹帷幄。他任职邕州期间,一面利诱广源各洞蛮人,一面秘密整治军队和装备,并上奏章陈述攻打交阯的具体方略,请求朝廷除患。
C.萧注安边有策。他接管邕州事务,对蛮人施行恩惠,结以信义;担任桂州知州,接待酋长,问候老幼,既得其欢心,又暗知边情。
D.萧注审时度势。他曾经积极主张攻取交阯,认为它会成为忧患,但看到交阯实力日渐强盛,便不再主张征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上奏章陈述攻打交阯的具体方略”错误,原文是“愿驰至京师,面陈方略”,萧注在奏章中还未陈述攻打交阯的具体方略,他请求到京城后当面向皇帝陈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砚代汉语。(10分)
(1)环庆败,列城皆坚壁,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两者不如昔,交人生聚教训十五年矣,谓之“兵不满万”,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环庆路战败,各城都加强巩固壁垒,只有萧注开着城门像平时一样在夜间宴请宾客。
(2)现在这两点都比不上以前,交阯人繁殖人口,积聚物力,教导训诫士兵已经十五年了,说他们“兵不满万”,是没有根据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评分标准:(1)关键词“坚壁”(坚,加固;壁,壁垒)“夜”(名词作状语)“启关”(打开城门),各1分,介宾短语后置句式“夜宴如平时”(应调整为“如平时夜宴”)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生”(繁殖人口)“聚”(积聚物力)“教训”(教导训诫)“妄”(没有根据)各1分,句子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萧注字岩夫,是临江新喻人。胸怀坦荡有大志,尤其喜欢谈论军事。考中进士,代理广州番禺县令。侬智高围困广州几个月,聚集几百艘船进攻城南,形势非常危急。萧注从围困中出来,招募海边的勇士,得到二千人,乘着大船在上游聚集,趁着飓风刮起,放火烧贼军船只,打败了贼人的军队。当天就打开县城城门迎接援军,百姓拿着牛酒、粮草相继入城,城里的人才开始有生气。从此每次出战都得胜而回。蒋偕上奏他的功劳,他被提拔为礼宾副使、广南路驻泊都监。贼兵退还占据邕管,余靖担心贼兵引诱各洞蛮人作乱,就把邕州事务交给萧注去办。萧注毫不畏缩进入蛮人中,施行恩惠结以信义。狄青的军队驻扎宾州,召请各位将领相见,怀疑萧注靠贼军声势作奸谋利,想杀他。萧注觉察了,以出游为托词,不肯去。贼人被打败后,狄青才听说萧注以前的功劳,让他担任邕州知州。萧注任职邕州几年,暗中用利引诱广源的各洞蛮人,并秘密整治军队和装备,于是上奏章说:“交阯虽然表面上交纳朝贡,实际上包藏祸乱之心,常常侵吞我国土地。现在不攻取,日后必然成为我国的忧患。希望让我赶到京城,当面陈奏策略。”皇帝还没有批复,而甲洞的申绍泰侵犯西平,五名将领被杀害。谏官评定萧注不法招致寇乱,李师中又弹劾萧注丧威图利,掠夺侬智高的阉人做家奴,调发各部落壮丁去开采黄金没有账簿可以查考。宫中派出使者去查验,事实很充分,将他贬为泰州团练副使。近臣中有人为萧注申辩在广州的功劳,他被起用为右监门将军、邠州都监。熙宁初年,萧注凭借礼宾使的身份任宁州知州。环庆路战败,各城都加强巩固壁垒,只有萧注开着城门像平时一样在夜间宴请宾客。当时有人说“交阯人在占城战败,兵力不足一万,可以攻取”。于是让萧注担任桂州知州。萧注入朝拜见皇帝,神宗问他攻取交阯的策略,他回答说:“从前我说过这样的话,但那时溪洞的士兵,一个人可抵挡十个人;兵器锋利铠甲坚固,亲信的人都可以指派召唤来使用。现在这两点都比不上以前,交阯人繁殖人口,积聚物力,教导训诫士兵已经十五年了,说他们‘兵不满万’,是没有根据的。”萧注到桂州之后,各部落酋长都来拜谒。萧注邀请并询问他们当地山川道路曲折的情况,老幼是否平安,都得到他们的欢心,所以李乾德的动静他一定能知道。但有人进献征讨南方的策略,他常常不听。适逢沈起自告奋勇要平定蛮人,皇帝派沈起代替萧注而罢免了萧注。萧注回家,在路上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南乡子·和杨元素
苏'轼
东武望余杭①。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②。堕泪羊公③却姓杨。
【注】 ①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余杭:杭州。②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是当时较繁华的地方。③堕泪羊公:《晋书·羊祜传》记载,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阳有德政,他死后,襄阳百姓在岘山为之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东武望余杭”一句,写词人要从杭州到密州任职,与友人分别之后只能两地相望。
B.“云海天涯两杳茫”以空间的辽远和阻隔,表达了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惆怅。
C.“功成名遂”表明词人是有志于济苍生、安社稷的,“何日”表明这是词人的一种期望。
D.“醉笑陪公三万场”运用虚实结合、夸张的手法,写日后词人与友人相聚宴饮的欢快。
E.“不用诉离觞”两句,写劝友人痛饮,不必像世俗之人一样伤感,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
答案:D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D项,“虚实结合”错误,“醉笑陪公三万场”只是虚写,这是词人想象的他日功成名就还乡后的场景;E项,“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错误,表现的是词人的一种豁达之情。
15.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角度赏析“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借景抒情,通过写灯火稀疏、河塘寥落,烘托词人内心的凄凉,表现词人的留恋之情;(3分)②用典,运用“堕泪碑”的典故,将友人杨元素比作羊祜,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表现了词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鉴赏:东武是密州,余杭是杭州,两地相隔“云海天涯”,词人以空间的辽远和阻隔,表达了朋友相见无期的惆怅。“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笔锋一转,写日后宴游的欢快。思念却无可奈何,因心中还存了一点对功名的渴望,他日功成名遂再还乡,坐下来好好把酒言欢,细数这些年来的如意不如意。“不用诉离殇”是词人对为其饯行的杨元素说的,“痛饮从来别有肠”是豪迈还是离愁百转千回,自不必费神分辨。“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夜晚送归图,灯火已残,河塘寥落,着一“冷”字而境界全出。“堕泪羊公却姓杨”,此处将杨元素比作羊祜,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表现了词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诗经·氓》中,女子感叹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小石潭附近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
答案:(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3)其岸势犬牙差互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1)根据“有一定的限制”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得出要填写的句子;(2)根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依据”这些关键信息可以得出要填写的句子;(3)根据“岸势参差不齐”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得出要填写的句子。注意易错字“淇”“隰”等。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假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答案:D
解析:①使用正确。“行之有效”的意思是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②张冠李戴。“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该成语只能形容“书籍”,此处用来形容“模型”,明显对象错误。③使用正确。“等而下之”的意思是由这一等再往下,指比这一等差。④使用正确。“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⑤不合语境。“滥竽充数”借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⑥张冠李戴。“滔滔不绝”形容话多,说起来没完没了。该成语多用于人,此处用于“脏空气”,明显对象错误。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就是全民既有获得感,又有参与感,因此,在全民阅读活动中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B.自石峁遗址重见天日后,一直是考古界关注的焦点,其陆续出土的文物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
C.媒体调查结果显示,76.0%的受访者在用微信聊天的过程中会频繁运用表情符号,在最受欢迎的表情符号排行中,“微笑”高居榜首。
D.近年来,为充分调动一些流域上下游地区开展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中央财政对跨省份的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语序不当,应为“既有参与感,又有获得感”;B.介词位置不当导致成分残缺,“自”应放在主语“石峁遗址”后;D.成分残缺,“补偿”后面加“机制”。
19.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一定要爱岗敬业。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爱岗敬业能帮你培养一技之长。如果你没有一技之长,你就不能生存下去。因为没有“一技”就不能养家。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爱岗敬业,你就能够成为这一行业的“状元”。
①没有一技之长不一定不能生存下去。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②没有“一技”不一定不能养家 ③不是只要爱岗敬业就能够成为这一行业的“状元”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通读语段,厘清句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常识作答。由生活常理可以推知,没有“一技”也是能够“养家”的,“没有‘一技’就不能养家”的推理违背现实。“只要你爱岗敬业”,你就有可能在这一行业做出成绩,但不一定能够成为这一行业的“状元”,因为成为某一行业的“状元”还需要天分、努力、机遇等要素。
20.阅读下面文段,仔细揣摩上下文内容,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 任何过度的爱与保护,都只会使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更弱,而不是更强。因为爱一旦过度就成了溺爱,①________________。溺爱和袒护只会阻碍生命成长。所以,要勇敢地割舍或放弃那些看似可以永久依赖的东西,让生命②________________,在磨砺中自由,在自由中怒放。
答案:①保护一旦过度就成了袒护'②在独立中磨砺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通读文段,第一句为文段的主题句,①处所在句子是对第一句的解释,对应第一句分别论证过度的爱和过度的保护,另外,联系①后的“溺爱和袒护”,可知①处应填与“保护一旦过度就成了袒护”类似的话。第四句根据最后的两个分句来看,应是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因此②处应该有关键词“磨砺”,再结合②处前要求“割舍或放弃”依赖的东西,可以推断其目的是让生命保持独立,因而②处应填与“在独立中磨砺”类似的话。
21.下面一则请假条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尊敬的教务主任:
我是高三(1)班的学生,想当一名民航飞行员,家父家母也十分支持。我现在要参加蓝天航空公司组织的“招飞”体检,由于路途较远,需请假五天(从3月20日—3月24日),请务必批准!
2017年3月16日
陈小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缺标题,补上“请假条”三字。②“家父家母”改为“父母”。③“从3月20日—3月24日”,删掉“从”或将连接号改为“到”。④“请务必”改为“请”或“恳请”。⑤落款处的时间和署名上下行颠倒。把署名改在上行,把时间改在下行。(每处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这道题,可以从公文格式、语言得体、信息明确、病句等方面分析。请假条是公文(应用文体)的一种,要有表现公文文体的标题,而本题缺少标题。正文部分语言要得体,谦敬辞使用要合理,表达的信息要明确,而本题“家父家母”属于书面语,与请假条语言特点不符。“从3月20日—3月24日”重复赘余。“务必”语气不当。最后要有署名和日期,署名在前,日期在后。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考临近,某中学为鼓励高三学生努力学习,在校园中张贴了大量内容各异的宣传标语,如“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每天增一分,干掉千百人”“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这些标语引发了校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有人认为这些标语的内容简洁有力,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有人认为这些标语的内容过于直白功利,会将学生的思想引入歧途;还有人认为学校教育理念和方法出现了偏差……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探索: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①学校做法值得肯定。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形势下,学校借带有强烈刺激色彩的标语来激励学生,可以有效鼓舞学生学习,有益于学生备战高考。②学校做法应批评。过于功利化的教育培养不出真正优秀的合乎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人才。③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以此立意写作,需要对标语中“干掉千百人”“战胜官二代”等透露出的仇视心理进行分析和批判,指出这种心理是不正确的教育理念。
佳作展台
教育当显正能量
《礼记》有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并通过“传道、受业、解惑”来实现。而学校作为最重要的“传道者”,自然应当做到如《礼记》中所说的那样,教以事,喻诸德。德者,当代之正能量也。
反观材料,“天王盖地虎”的虚假气势背后隐藏着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观;“考过高富帅”的自我激励背后深藏着的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财富观;“干掉千百人”的伪妄警示背后潜藏着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观。显然,校方的这些宣传标语与“喻诸德”背道而驰。
其实,校方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成绩,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仅仅关注成绩而忽视教育正能量的传递,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何为教育的初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要想教人做人,教育就离不开正能量的彰显。
作家柳青说过:“人生之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尤其当人年轻的时候。青年如初春,如朝日,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教育之于青年,好比园丁之于幼苗,此时,只有浇灌以正能量,才能开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美丽花朵,才能结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丰硕果实,才能育出“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写的人。教育只有传递正能量,才能不负青年的大好年华,从而让青年“人生之王”的豪气挥洒得酣畅淋漓,而非让青年沾染“天王盖地虎”的俗气,害人害己。
青年是引领社会的力量,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接受正能量教育的青年则充满正能量。教育传递了正能量,青年发扬了正能量,社会充满了正能量,由此国家终将以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育是正能量的彰显,正能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的天地之心,是高悬于我们头顶的北斗七星和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床前明月。脱离低级趣味,避免利己主义,彰显正能量,培育道德人才,树正气、增骨气、添底气,为实现中国梦积蓄和传递正能量,这是每一位“传道者”都应当有的责任。
名师点评:文章标题“教育当显正能量”明确地点出了主旨,隐含着对功利化教育的批判。全文围绕此观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先引用《礼记》中的话,提出“德者,当代之正能量也”的观点,然后分析材料,一针见血地指出材料励志的本质,紧接着指出教育的真正目的,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最后扣题,指出学校教育应有的做法。本文首尾呼应,论证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周周测 02 Word版含解析 855,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应用,古代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天天练 39 Word版含解析 859,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天天练 34 Word版含解析,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