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宋史专题练习—李沆传(含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0089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宋史专题练习—李沆传(含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0089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宋史专题练习—李沆传(含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0089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宋史专题练习—李沆传(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宋史专题练习—李沆传(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宋史专题练习—李沆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李沆,字太初,沼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迁右赞善大夫。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雍熙三年,太宗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时李继迁久叛,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帝访于沆,沆曰:“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未即从沆言,灵州陷。沆为相,王旦参政事。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遂封岱、祠汾,靡有暇日。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景德元年七月薨,年五十八。赠太尉。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庙庭沆性直谅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节选自《宋史·李沆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庙庭/沆性直谅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B.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庙庭/沆性直谅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C.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庙庭/沆性直谅/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D.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庙庭/沆性直/谅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岱,即封禅泰山。“岱”是中国泰山的别称,又称“岱宗”“岱岳”。B.古代定谥号有法:肇敏行成曰真,贵贤亲亲曰仁。文中真宗、仁宗都是谥号。C.古代儒教将供祀祖先的地方称“庙”,官宦的和帝王的对应称家庙和太庙。D.“赠”某官职:指朝廷授予已故官员或现职官员的已故直系亲属荣誉职衔。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李沆为人光明磊落,不弄虚作假,遮遮掩掩,即使自己因为焚烧了皇帝想册封刘氏为贵妃的手诏而犯了罪,也不愿意用秘密的方式上奏,坚持公事就公开说明。B.李沆入职不久,即得到赏识提拔。他应宰相之召,负责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太宗十分满意;后来,他又被太宗提名,不仅加官晋爵.还获得了特别跃升。C.李沆料事如神,经常有先见之明。他准确地预见到了宋军在强敌面前难以坚守灵州,他也曾担忧真宗在太平年间会渐生奢侈之心,但参知政事王旦并不重视这些论断。D.李沆备受重视,影响力持久不衰。宋仁宗登皇位,诏令李沆的灵位在宋真宗的庙庭中附带享受祭祀。他对梅询的评价,多年后仍被皇帝看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2)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沆,字太初,沼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迁右赞善大夫。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雍熙三年,太宗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时李继迁久叛,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帝访于沆,沆曰:“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未即从沆言,灵州陷。沆为相,王旦参政事。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遂封岱、祠汾,靡有暇日。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流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景德元年七月薨,年五十八。赠太尉。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庙庭。沆性直谅,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节选自《宋史·李沆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B.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C.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D.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起源于商朝,周朝没有延用庙号制度,汉朝又逐渐恢复庙号制度,文中真宗、仁宗都是庙号,君王死后都会追加庙号。B.“待罪”在文中是传主谦言,表示自己担心因失职而获罪,并非真的有罪。C.“赠”某官职;指朝廷授予已故官员或现职官员的已故直系亲属荣誉职衔。D.古代儒教将供祀祖先的地方称“庙”,官宦的和帝王的对应称家庙和太庙。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沆入职不久,即得到赏识提拔。他应宰相之召,负责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太宗十分满意;后来,他又被太宗提名,不仅加官晋爵,还获得了特别跃升。B.李沆料事如神,经常有先见之明。他准确地预见到了宋军在强敌面前难以坚守灵州;他也曾担忧真宗在太平年问会渐生奢侈之心。这些都不幸被他言中了。C.李沆备受重视,影响力持久不衰。他不赞成皇帝册立刘贵妃,当场烧掉诏书,并附上自己的意见,此议最终作罢;他对梅询的评价,多年后仍被皇帝看重。D.李沆忠良纯厚,居高位仍尚节俭。他为人光明磊落,不喜欢暗中奏报;他总拿一些艰难的国事提醒皇帝要居安思危;他对于厅堂的狭小逼仄,表现得很不介意。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2)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淳化二年,判吏部铨。尝侍曲宴,太宗目送之曰:“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真宗升储,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诏东宫待以师傅礼。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初,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中书侍郎。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帝颇惑之,因访于沆。沆曰:“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方众议各异,未即从沆言,未几而灵州陷,帝由是益重之。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沆为相,接宾客,常寡言。马亮与沆同年生,又与其弟维善,语维曰“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维乘间达亮语,沆曰:“吾非不知也。然今之朝士得升殿言事,上封论奏,了无壅蔽,多下有司,皆见之矣。自余通籍之子,坐起拜揖,尚周章失次,即席必自论功最,以希宠奖,此有何策而与之接语哉?苟屈意妄言,即世所谓笼罩。笼罩之事,仆病未能也。”公退,终日危坐,未尝跛倚。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沆与诸弟友爱,尤器重维,暇日相对宴饮清言,未尝及朝政,亦未尝问家事。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薨,年五十八。(选自《宋史·李沆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B.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成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C.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感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D.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曲宴犹私人饮宴,多指宫廷宴会,参加的人员主要是宗室成员、外国使臣以及近密臣僚。B.太子宾客,是朝廷设置的太子东宫属官,肩负调教辅佐、侍从护卫、规劝进谏等职责。C.通藉指初做官,也指将姓名、年龄、身份等登记在宫门外悬挂的竹制门籍上,以备出入时查对。D.拜揖,两手合抱致敬,弯身行礼,是古时用于恳求他人帮忙时表示恭敬的礼节。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沆深受器重,被委以重任。太宗赞赏他风度端庄稳正,称其是名副其实的显贵的人;真宗时,他升任礼部侍郎,被皇帝以师傅之礼对待,后兼修国史。B.李沆能准确把握时局。众人认为要保灵州,皇帝对此颇为困惑,向他询问。他对时局认识清楚,为皇帝提出解决的方法,但没有被采纳。C.李沆眼光独到,善于识人,寇准多次向他推荐好友丁谓,他从为人处世的角度看出丁谓不能被委以重任;后来寇准果真被丁谓排斥,印证了李沆的判断。D.李沆修身严谨,生活简朴。他办完公事后,整天正襟危坐,未曾斜靠着;在封丘门内建有住宅,大厅前只能容马打转,他认为住宅传给子孙大小合适。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2)苟屈意妄言,即世所谓笼罩。笼罩之事,仆病未能也。13.李沆深知外议他为“无口匏”,但是他却不想为此而做改变,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种做法的? 答案1、C“仁宗”为主语,“即位”为动宾结构,“仁宗即位”主谓宾结构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言无枝叶”中“无枝叶”修饰“言”,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可断开,故在前后断开,排除B、D。原句翻译为:宋仁宗登皇位,诏令李沆的灵位在宋真宗的庙庭中附带享受祭祀。李沆性格直爽诚信,言谈中没有琐碎的空话,任职时谨慎细致,行动上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靠私情去请求他。他在封丘门内建有宅第,大厅前只容许有马打转的地方。2.B“……文中真宗、仁宗都是谥号”错位。真宗和仁宗都是庙号,并非谥号。3.DA项,“……即使自己因为焚烧了皇帝想册封刘氏为贵妃的手诏而犯了罪,也不愿意用秘密的方式上奏,坚持公事就公开说明”错误。“待罪”是谦词,表示自己担心因失职而获罪,并非真的有罪;B项,“……负责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太宗十分满意”错误。由“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可知,李沆参加的是宰相组织的以起草诏书为试题的一场考试,而非实际起草诏书工作。 C项,“……他准确地预见到了宋军在强敌面前难以坚守灵州,他也曾担忧真宗在太平年间会渐生奢侈之心,但参知政事王旦并不重视这些论断”错误。由“未即从沆言,灵州陷”可知,是皇帝没有立即采纳他的意见,不是王旦不重视。由“不以为然”可知,关于皇帝在太平年间生奢侈之心的论断,王旦不认为是正确的,而非不重视。4.(1)李沆当着使者用蜡烛烧掉诏书,附带让使者捎去自己的奏议说:“你只说李沆认为不行。”皇帝的这个主张就此停办了。(2)朝廷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去灵州,那么它周围各州郡都无法守住。译文:李沆,宇太初,沼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中进士,任将作监丞、潭州通判,升任右赞善大夫。宰相府召他考试写约束边将的诏书,李沆的奏章上交后,宋太宗看后很高兴。雍熙三年,太宗说:“李、宋湜,都是有才能的人并授他们右补阙、知制。李职位最低,特别升其职于上。宋真宗即皇位,任命李沆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一天晚上,真宗派人持他的手诏想册封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用蜡烛烧掉诏书,附带让使者捎去自己的奏议:你只说李沆认为不行。皇帝的这个主张就此停办了。真宗因李没有秘密奏折,对他说:别人都有秘密奏折,唯独你没有,为什么?李沆回答说:我蒙受皇恩授以宰相职,公事就公开说明,何必用秘密上奏的方式?当时李继迁反叛朝廷已很久,朝廷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去灵州,那么它周围各州郡都无法守住。皇帝向李沆询问,李沆说:李继迁不死,灵州终将不是朝廷所能拥有的。不如派使者秘密传令给各州将领,让他们各自率领军队和百姓撤出城堡而归集一处,如果这样,那么关右的百姓就能休养生息了。没有立即采纳李沆的建议,灵州陷落了。李沆任宰相,王旦任参知政事。契丹与宋和亲,王旦问这怎么样,李沆说:好当然是好事,然而边疆的忧患平息后,恐怕皇上渐渐产生奢侈放纵的想法。王旦对此不以为然。李沆又每日把各地发生的水、旱、盗贼等事件上真宗李死后,宋真宗认为契丹已经修和,于是封禅泰山、祭祀汾阴,没有闲停下来的时日。寇准与丁谓友好,多次认为丁谓有才而向李流推荐,李不用丁谓。寇准问李沆,李说:“看他为人处事,可以让他的职位居于别人之上吗?寇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宰相总能一直压抑他使他居于别人之下吗?李笑着说:“将来你后悔,就会想起我的话。寇准后来被丁谓排挤,才信服李沆的话。景德元年七月,李流去世,终年五十八岁。朝廷赠李沆太尉。宋仁宗登皇位,诏令李沆的灵位在宋真宗的庙庭中附带享受祭祀。李沆性格直爽诚信,言谈中没有琐碎的空话,任职时谨慎细致,行动上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靠私情去请求他。他在封丘门内建有宅第,大厅前只容许有马打转的地方。有人说这太狭窄,李笑着说:这住宅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官署的大厅确实小了,作为太祝、奉礼官的大厅已经够宽了。李沆死后,有人向朝廷推荐梅询说他可用,宋真宗说:李沆流曾说他不是君子。5、D句子的翻译是:寇准与丁谓交好,多次认为丁谓有才而向李沆推荐,李沆不用丁谓。寇准问李沆,李沆说:“看他为人处事,可以让他的职位居于别人之上吗?”寇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宰相总能一直压抑他使他居于别人之下吗?”从句子结构上看,“不用”与“准问之”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句子,“不用”是“准问之”的原因,中间要断开,排除BC;“终”是副词,修饰“抑”,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6.A“君王死后都会追加庙号”错误,商朝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会特别追上庙号。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力慎重,不少皇帝因此没有庙号。7.A“负责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理解错误。依据原文,李沆参加的是宰相组织的以起草诏书为试题的一场考试,而非实际起草诏书工作。8.(1)不如派使者秘密传令给各州将领,让他们各自率领军队和百姓撤出城堡而归集一处,如果这样,那么关右的百姓就能休养生息了。(2)言谈中没有琐碎的空话,任职时谨慎细致,行动上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靠私情去请求他。参考译文:李沆,字太初,治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中进士,任将作监丞、潭州通判,升任右赞善大夫。宰相府召他考试写约束边将的诏书,呈奏御览,宋太宗看后很高兴。雍熙三年,太宗说:“李沆、宋湜,都是有才能的人。”一并授他们右补阙、知制诰。李沆职位最低,特别升其职于上。宋真宗即皇位,任命李沆为户部侍郎、参知改事。一天晚上,真宗派人持他的手诏想册封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用蜡烛烧掉诏书。附带让使者捎去自己的奏议:“你只说李沆认为不行。”皇帝的这个主张就此停办了。真宗因李沆没有秘密奏折,对他说:“别人都有秘密奏折,唯独你没有,为什么?"李沆回答说:“我蒙皇恩授以宰相职,公事就公开说明,何必用秘密上奏的方式?”当时李继迁反叛朝廷已很久,朝廷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去灵州,那么它周围各州郡都无法守住。皇帝向李沆询问,李沆说:“李继迁不死。灵州终将不是朝廷所能拥有的。不如派使者秘密传令给各州将领,让他们各自率领军队和百姓撤出域堡而归集一处,如果这样,那么关右的百姓就能休养生息了。”没有立即采纳李流的建议,灵州陷落了。李沆任宰相。王旦任参知政事。契丹与宋和亲。王旦问这怎么样,李沆说:“好当然是好事,然而边疆的忧患平息后,恐怕皇上渐渐产生奢侈放纵的想法。”王旦对此不以为然。李沆又每日把各地发生的水、早、盗贼等事件上奏真宗。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契丹已经修和,于是封禅泰山、祭祀汾阴,没有闲停下来的时日。寇准与丁谓友好。多次认为丁谓有才而向李沆推荐,李沆不用丁谓。寇准问李沆,李沆说:“看他为人处事,可以让他的职位居于别人之上吗?”寇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宰相您能一直压抑他使他居于别人之下吗?”李沆笑着说:“将来你后悔,就会想起我的话。”寇准后来被丁谓排挤,才信服李沆的话。景德元年七月,李沆去世,终年五十八岁。朝廷追赠李沆太尉。宋仁宗登皇位,诏令李沆的灵位在宋真宗的庙庭中附带享受祭祀。李沆性格直爽诚信,言谈中没有琐碎的空话,任职时谨慎细致,行动上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靠私情去请求他。他在封丘门内建有宅第,大厅前只容许有马打转的地方。有人说这太狭窄。李沆笑着说:“这住宅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官署的大厅确实小了,作为太祝、奉礼官的大厅已经够宽了。”有人向朝廷推荐梅询说他可用,真宗说:“李沆曾说他不是君子。”9、B划线句的翻译是:当时李继迁反叛已很久,兵力日益强盛,有图谋夺取朔方的意图。朝廷难以迅速运送粮食,朝廷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去灵州,那么周围各州都不能保住。“久叛”是长时间叛乱,文中指“李继迁”叛乱,而不是背叛兵众,因此应在“判”后断开,排除AD;“中外”是朝内外的人,才能“咸以为”,由此可以判断“中外”不能断开,排除AC。10.D“是古时用于恳求他人帮忙时表示恭敬的礼节”解说错误,拜揖是古时表示恭敬的礼节。11.A“真宗时,他升任礼部侍郎,被皇帝以师傅之礼对待”分析错误,原文是“真宗升储,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诏东宫待以师傅礼”。意思是:真宗被立为太子时,李沆升任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太宗诏令太子于以师傅之礼对待李沆。是“真宗被立为太子时”,不是“即位后”。12.(1)不如派使者秘密诏令各州将领,让他们分别统领军队和百姓都撤出城堡而归到一处,若这样,那么关右的百姓就可得到休养生息了。(2)如果委屈自己的意愿乱说,就是世人所说的笼络。笼络之事,是我怨恨不能做的。13.李沆的做法是正确的。李沆洞察时事﹖懂得进退,能把握时局。针对外人议论“他是没嘴的葫芦”一事,他并不想做出改变,这表明他是一个不受舆论影响,做事有主见,能坚守原则,有底线,有操守的人。参考译文: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淳化二年,李沆判吏部铨。他曾侍奉宫中宴会,太宗用目光看着他说:“李沆风度端庄稳正,确实是显贵的人。”真宗被立为太子时,李沆升任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太宗诏令太子于以师傅之礼对待李沆。真宗即位,任命李沆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初年,李沆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任中书侍郎。当时李继迁反叛已很久,兵力日益强盛,有图谋夺取朔方的意图。朝廷难以迅速运送粮食,朝廷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去灵州,那么周围各州都不能保住。皇帝对此颇为困惑,就向李沆询问。李沆说:“李继迁不死,灵州就不能为朝廷所占有。不如派使者秘密诏今各州将领,分别统领军队和百姓都撤出城堡而归到一处,若这样,那么关右的百姓就可得到休养生息了。”此时众人的意见各不相网,没有立即采李沆的建议,没多久灵州就陷落了,真宗从此更加看重李沈。寇准与丁谓友好,多次以丁谓有才能向李沆推荐,李沆不用丁谓。寇准问李沆,李沆说:“看他为人处事,怎么可以让他职位居于别人之上?”寇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宰相你一直能压抑他使他居于别人之下吗?”李沆笑着说:“将来后悔,就会想起我的话。”寇准后来被丁谓排斥,才信服李沆的话,李沆任宰相,接待宾客,经常很少说话。马亮与李沆同年考中进士,又与他的弟弟李维交好,他对李维说:“外面议论说你大哥是没口的葫芦。”李维趁机把马亮的话告诉了哥哥,李沆说:“我不是不知道,然而现在的朝士得以入殿议事,上密书论政事,全无遮蔽,多下选到各级部门,大家都可看见它。通过我的新进仕宦之人,他们坐起拜揖,尚且乱了典章顺序,入席必定自论功劳最多,以希求得到宠爱奖赏,如此有什么策划值得与他们交谈呢?如果委屈自己的意愿乱说,就是世人所说的笼络。笼络之事,是我怨恨不能做的。”李沆性格直爽诚信,家居时修身严谨,言谈没有琐碎的空话,识大体,任职时谨慎细微,不追求名声荣誉,行动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徇私办事。李沆公事办完后,整天正襟危坐,未曾斜靠着。在封丘门内建有住宅,大厅前只容马打转。有人说这太狭窄,李沆笑说:“这住宅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官署大厅确实小了,作为太祝、奉礼官的大厅已经够宽了。”李沆与几个弟弟友爱,尤其器重李维,闲暇之日相对宴饮清谈,未曾谈及朝政,也未曾问起家事。景德元年七月,李沆疾病发作去世,五十八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宋史专题练习—张载传(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宋史专题练习—沈括传(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宋史专题练习—李迪传(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