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功、功率及能量转化-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命题点详解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第7讲 功、功率及能量转化-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命题点详解复习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导航,命题点梳理,命题点1判断是否做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2022年版)
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2.1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互相转化。
3.2.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命题点2功和功率简单计算
命题点3动能和势能影响因素
命题点4机械能及其转化
命题点1:判断是否做功
题1. (2022乐山)下列四幅图中,力有对物体做功是( ) A. 推车未推动 B. 提着滑板水平前行 C. 搬石未搬起 D. 用绳子提升物体
解题技巧:三类情况不做功:①有力无距离,如A和C;②有距离无力,如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坪上滚动过程中,脚对足球不做功;③力和距离垂直,如B,移动距离在水平方向,但对滑板的拉力与重力相反竖直向上,二者垂直,故拉力不做功。
命题点2:功和功率简单计算
题2.(2022兰州)如图所示,斜面长10m,高4m。用平行于斜面F=50N的拉力,将重100N的物体,从斜面的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此装置既可以省力,也可以省功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50N C. 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为500J D. 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
解: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因为使用机械不可避免会有摩擦力参与,反而会由于克服摩擦力多做额外功,使用机械主要是为了省力,或者省距离;斜面模型,千万注意,此时是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四力平衡,摩擦力不等于拉力大小;故w总=F拉L斜=50N×10m=500J;w有=G物h竖=100N×4m=400J;效率用有用功除以总功,η=w有/w总=80%;w额=w总-w有=500J-400J=100J=f拉L斜;解出摩擦力为10N。
题3.(2022包头)如图所示,5G智能机器人安装有超声波雾化器自动喷枪,工作时,将消毒液均匀雾化到空气中进行消毒。下表为智能机器人的部分参数,其中额定雾化量是指雾化器工作1h能够雾化消毒液的体积。未装消毒液,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以0.5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10min,机器人受到的阻力为自身重力的0.1倍,求牵引力做的功(g取10N/kg)。
解:f=0.1G=0.1×500N=50N;物体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故牵引力F=f=50N;s=vt=0.5m/s×600s=300m;wF=Fs=50N×300m=1.5×104J。
题4.(2022内江)如图所示是有减速带的斜坡示意图,在倾角为的斜坡上有7个减速带,相邻两个减速带间的距离均为50m。现有一辆质量为1.2t的小汽车,从斜坡上离减速带有一定距离的某处开始下滑,由于减速带、小汽车制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小汽车通过相邻减速带间的平均速度均为10m/s。(小汽车的长度不计,减速带的宽度不计,g=10N/kg)则:(1)小汽车从第1个减速带行驶到第7个减速带所用的时间是多少?(2)小汽车从第1个减速带行驶到第7个减速带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多少?
解:(1)t=s/v=50m×6÷10m/s=30s;(2)由三角形的数学长度关系得斜面高度h=L/2=150m;wG=G物h竖=1.2×104N×150m=1.8×106J。注意:1号到7号减速带之间,只有6个距离间隔。
题5.(2022丹东)如图所示,某工人师傅用平行于斜面向上、大小为500N的推力,把木箱从长4m的斜面底端推到顶端用时10s,整个过程木箱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推力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__W。
解:法一:v=s/t=4m÷10s=0.4m/s;wF=F推L斜=500N×4m=2000J;功率表示做功快慢,指单位时间做功多少,P=wF/t=2000J÷10s=200W;法二:根据功率定义推导出P=wF/t=F推L斜/t=F推v斜;即可以结合推力和沿斜面的平均速度求出P=F推v斜=500N×0.4m/s=200W。
题6.(2022安徽)在一次跳伞表演中,运动员在5s的时间内竖直向下匀速降落了30m。若运动员和降落伞作为整体受到的重力为1000N,求这个整体在该过程中: (1)所受阻力的大小; (2)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
命题点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解:(1)物体匀速下降,处于平衡状态,故阻力f=G=1000N;(2)s=vt=0.5m/s×600s=300m;wF=Fs=50N×300m=1.5×104J。法一:wG=Gh=1000N×30m=30000J;P=wG/t=30000J÷5s=6000W;法二:v=s/t=30m÷5s=6m/s;P=Fv=Gv=1000N×6m/s=6000W。
命题点3:动能和势能影响因素
题7.(2022宜昌)小明和小红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钢球从斜槽上一定高度的位置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碰上木块C并将C推动一段距离,通过推动距离的大小来判断动能大小。(1)实验中探究动能是指( )A.钢球撞击木块时动能 B.钢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C.木块被钢球撞击后的动能(2)如图甲、乙为小明两次实验的示意图,钢球A、B的质量mA>mB,高度hA>hB,距离sA>sB。他得出“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结论,他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质量关系时,未控制速度相同。
题7.(2022宜昌)小明和小红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钢球从斜槽上一定高度的位置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碰上木块C并将C推动一段距离,通过推动距离的大小来判断动能大小。(3)小红让钢球A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自由滚下,撞击木块,这是为了探究物体动能与___________的关系。
解题技巧:该实验主要用到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钢球动能的影响因素;将钢球碰撞木块瞬间的动能转化为木块的移动距离,距离越远,动能越大;钢球静止释放的高度越高,重力做功后到达平面的速度越大,钢球的动能越大。
题8.(2022北京)如图所示的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时的情境。打开降落伞后,若返回舱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可看作是竖直向下的匀速运动,则关于返回舱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返回舱的动能不变 B. 返回舱的重力势能不变 C. 返回舱的机械能不变D. 返回舱所受重力不做功
解题技巧:动能与物体的速度、质量有关,速度越大或质量越大时动能越大,故A对;重力势能与物体的高度、质量有关,高度越高或质量越大时重力势能越大,故B错;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为机械能,情境中弹性势能不涉及,同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故机械能减小,C错。注意:当不计摩擦时,只有弹力或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物体匀速故还受到空气阻力。
命题点4:机械能及其转化
题9. (2022乐山)2022年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17岁中国小将苏翊鸣摘得金牌,成为冬奥历史上该项目最年轻的金牌获得者。比赛场地简化如图所示,AC为助滑道,B为AC的最低点。运动员某次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B点的过程中(不考虑一切阻力),重力势能转化___________能,机械能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题10. (2022吉林)高山滑雪运动员沿雪道加速下滑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__________,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的鞋是___________的。
解题技巧:当不计摩擦时,只有弹力或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该情境中不涉及弹性势能,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
题11. (2022临沂)东京奥运会上,14岁的全红婵获得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冠军。如图所示,正在比赛中的全红婵( ) A. 起跳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B. 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 下落过程中动能保持不变 D. 入水过程中所受水的浮力逐渐增大
题12.(2022上海)瀑布从高峰倾泻而下,驱动发动机转动发电,在此过程中,能量转化的顺序为( ) A. 动能→重力势能→电能 B. 重力势能→动能→电能 C. 电能→重力势能→动能 D. 重力势能→电能→动能
解题技巧: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速度改变,故运动状态改变,动能改变;入水过程排开液体体积逐渐增大,故浮力逐渐增大。
题13.(2022临沂)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的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飞船的机械能___________。题14.(2022北部湾)2022年5月3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首飞成功。返航时,飞机在减速下降过程中( ) A.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B. 动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C.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D. 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解:动能变大且重力势能变大,故机械能变大;燃料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减速过程,速度变小,动能减小;下降过程,高度变低,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减小,故机械能减小。
题15. (2022大庆)雨滴从高空沿直线竖直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雨滴先加速后匀速运动,可认为雨滴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不变。关于雨滴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匀速下落时,质量大的雨滴速度比质量小的雨滴速度大 B. 雨滴一直处于平衡状态 C. 雨滴下落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D. 雨滴只有在加速下落过程中才有力对它做功
解:加速过程,雨滴处于非平衡态,B错;受到阻力,机械能不守恒,C错;受重力且向下运动,重力一直做功,D错;质量大的雨滴重力大,匀速时阻力等于重力故阻力也大,据题意,f=kV2,故速度更大。
题16.(2022娄底) 2022年5月10日1时56分,由“长征七号”火箭助推发射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顺升空,8时54分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舟四号”离开地面后就不受重力作用 B. “天舟四号”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对接后,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四号”向前运动 D. 对接后,“天和”核心舱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机械能守恒
解: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故离开地面后,依旧受到重力,A错;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错;对接后二者保持相对静止,C错;从近地点到远地点运动时,高度变高,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不计摩擦机械能守恒。
题17.(2022天门)苏翊鸣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夺得金牌,如图所示为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图中a、c两处等高,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从a处到b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 运动员在a处和c处重力势能相等 C. 运动员在b处时机械能最大 D. 运动员从b处到d处速度逐渐减小
解:a到b点高度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A错;ac两点高度相同,且运动物体质量不变,故这两个位置重力势能相同,B对;全程不计摩擦力,只有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C错;b到d期间,只有重力做功,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大,速度增大,D错。
7. 掷实心球是南充中考体育项目之一,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O点是实心球刚离开手的位置,A点是实心球运动到最高点的位置,B点是实心球落地前瞬间的位置,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心球离开手后受到重力和惯性力的作用B. 实心球在最高点A时处于平衡状态C. 实心球从O运动到B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D. 实心球在O点的机械能大于在B点的机械能
题18.(2022南充)掷实心球是南充中考体育项目之一,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O点是实心球刚离开手的位置,A点是实心球运动到最高点的位置,B点是实心球落地前瞬间的位置,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心球离开手后受到重力和惯性力的作用 B. 实心球在最高点A时处于平衡状态 C. 实心球从O运动到B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D. 实心球在O点的机械能大于在B点的机械能
解:离开手后只受重力,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但惯性不是力,A错;最高点速度为零,动能为零,只受重力,受到非平衡力,故处于非平衡状态,B错;全程不计摩擦力,只有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D错;O到B点重力势能先变大后变小,故动能先变小后变大,C对。
题19. (2022凉山州) 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球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球从A点自由释放后所能达到的最低点,不考虑空气阻力,关于小球从A点到C点运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 小球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C. 小球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速度一直减小 D. 小球在B点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解:该情境比较复杂,难度较大,涉及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和动能三种能量,但过程中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故机械能依旧守恒。B点是自然长度对应位置,C点为最低点,二者间还有一个点也很特殊,即重力等于弹力的点,称为O点;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2.2讲 密度的测量-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命题点详解复习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导航,命题点梳理,水平桌面,和田玉,调平时未将游码归零,烧杯和盐水,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向右移动游码,松开细线让吊坠沉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2.4讲 串并联电路中功率范围专题-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命题点详解复习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点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2.3讲 测量小灯泡的功率-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命题点详解复习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导航,命题点梳理,电压表,符合规格,单次实验具有偶然性,灯泡断路,不合理,I-I额R0I额,U额I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