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9 城镇和乡村(原卷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7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9 城镇和乡村(原卷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7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9 城镇和乡村(原卷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7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9 城镇和乡村(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9 城镇和乡村(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9 城镇和乡村(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7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9城镇和乡村(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9城镇和乡村(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9城镇和乡村解析版docx、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9城镇和乡村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题典题专题训练09城镇和乡村近年来,儿童友好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为了计算北京城区社区各类儿童相关设施的空间可达性,以揭示北京城区儿童服务设施的供需匹配关系格局,某地理小组绘制了四类儿童服务设施(幼儿园、小学、公园、医院)空间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四图中,表示医院空间分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为改善二环以内儿童服务设施的供需匹配关系,可以( )A.增设街角绿地及社区娱乐设施 B.完善普惠性幼儿园管理措施C.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儿童医院 D.完善公共交通设施【答案】1.B 2.A【解析】1.幼儿园、小学、公园、医院四类儿童服务设施中,幼儿园数量是最多的,分布广泛,丙为幼儿园,比幼儿园数量较少的是小学,分布广泛,甲为小学,数量最少的是公园,而且不是整个城区都满足大型公园的条件,丁为公园,数量比公园多而且分布较为均匀的是医院,乙为医院。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2.丁图代表公园,二环以内分布比较少,需要增设街角绿地及社区娱乐设施,A正确;丙图代表幼儿园,二环以内数量多,幼儿园管理措施与供需关系不大,B错误;乙图代表医院,二环以内数量较多,应该鼓励外环创办儿童医院,C错误;北京二环以内公共交通设施已经完善,D错误。故选A。某省会城市的第一条地铁1号线大致呈南北走向纵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下图示意1号线建设期和试运营期沿线各站点周边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区域拥有的城市公共服务最完善的是( )A.①站点 B.②站点 C.③站点 D.④站点4.在1号线试运营期,中段地铁站周边住宅价格涨幅总体低于南、北两段,主要是因为中段附近( )①商业活动活跃②房价基数较大③公共交通密度较大④环境质量更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该统计低估了地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忽略了( )A.地铁站周边噪声及震动的影响 B.地铁对公共设施带动的正面影响C.地铁开通后对房地产的长期效应 D.地铁规划期到建设期的房价涨幅【答案】3.B 4.B 5.D【解析】3.据所学知识可知,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站点周边的住宅平均价格最高,可见该区域距离市中心越近,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越高,城市公共服务较完善,B正确,排除ACD。故选B。4.读图可知,中段地铁站周边住宅平均价格一直较高,即房价基数较大,由此可以看出该区域在城市中心区,公共交通密度大,人们可选择的出形方式多样,因此地铁线路的修建对该区域房价影响不大,②③符合题意,B正确;地铁线修建改善了边缘区的交通条件,会增强边缘区的商业活动,对于地铁线中段的城市中心区来说就相对减弱了,①错误;中段在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比边缘差,④错误。B正确,排除ACD。故选B。5.地铁噪音及振动的负面影响以及地铁对公共设施带动的正面影响,都能够综合反映在实际的增幅当中,AB错误;地铁开通对房价的影响主要是在规划提出及开通运营初期,开通运营一段时间后条件已经稳定,C错误;图中只比较了运营期相对于建设期的涨幅,忽视了建设期与地铁规划前相比的涨幅,一个区域规划地铁时,由于发展前景等因素,房价已经开始上涨,D正确。2021年12月起,埃及政府决定迁往位于开罗以东45公里荒漠中的新行政首都办公。新都的政府区总体设计具有明显的法老风格,由34座政府大楼组成,容纳32个部委以及其他两个国家机关。毗邻的CBD中心矗立着非洲第一高楼。完成下面小题。6.有关埃及新首都城市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功能分区互不联系,减少互相干扰 B.空间结构主要受历史文化价值制约C.能够促进其与周边地区的和谐发展 D.城市建设更加趋向立体,用地集约7.地域文化对新政府区的总体设计影响深刻,主要体现在( )A.民居特色 B.城市格局 C.建筑风格 D.城乡景观【答案】6.D 7.B【解析】6.“由34座政府大楼组成,毗邻的CBD中心矗立着非洲第一高楼。”可得知城市建设更加趋向立体,用地集约,D正确;功能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可能互不联系,A错误;历史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空间结构,但不是主要因素,B错误;城市空间结构主要是内部,周围地区主要是沙漠,C错误。故选D。7.根据材料“新都的政府区总体设计具有明显的法老风格”可以看出,地域文化对新政府区的总体设计影响主要是城市格局,B正确,排除ACD。故选B。城市用地是城市常住人口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承载空间,承载合理的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是衡量城市扩张合理性的重要测度指标。城市扩张人口弹性指数是指研究时间段内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长幅度和区域常住城镇人口增长幅度比值。下图示意1990~2020年不同时段内郑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面积、城市扩张人口弹性指数的变化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由图可判断,1990~2020年郑州市常住人口总量变化为( )A.降-升-降 B.升-降-升 C.持续下降 D.持续上升9.从常住人口变化来看,郑州市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时段是( )A.1990-1995 B.2000-2005 C.2005-2010 D.2015-2020【答案】8.D 9.D【解析】8.城市扩张人口弹性指数是指研究时间段内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长幅度和区域常住城镇人口增长幅度比值,由图可知六个发展阶段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长均为正数,城市扩张人口弹性指数也都为正数,可知人口增长幅度也都为正数,郑州市人口一直正增长,常住人口总量持续上升,D对,故选D。9.城市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高的体现在用少量的土地增长容纳大量的人口增长,城市扩张人口弹性指数越低,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越高。六个时间段里,2015-2020年城市扩张人口弹性指数最低,为0.04,因此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最高,D对,A、B、C错。故选D。夜市指夜间摊贩沿街经营的场所,是城市夜间经济的组成部分。江西省南昌市夜市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已经成为城市的特色名片。夜市经营时间主要考虑对周边交通及居民等的影响。下图示意南昌市A、B和C夜市摊贩的日常作息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调查发现,南昌夜市摊贩一般具有“短距离流动”的特征,主要考虑( )A.人流量多少 B.个人偏好 C.照顾家庭 D.经营便利11.从夜市摊贩日常作息时间可以推测( )A.A夜市靠近主干道 B.B夜市距离居民点近C.C夜市位于城市中心 D.三个夜市均管理严格规范【答案】10.D 11.C【解析】10.短距离范围内人流量差异不大,A错;“短距离流动”与个人喜好无关,B错;“短距离流动”也可以通过减少来回的时间而方便照顾家庭,但不是主要考虑因素,C错;夜市摊贩经营装备和商品往往较多,运输工具相对简单,因此为了经营便利性,一般具有短距离流动”的特征,D确。故选D。11.A夜市经营时间比较早,17点左右开始就差不多进入100%经营状态,说明该夜市离主干道远,A错误;B夜市从18时至次日2时都是100%经营状态,说明离居民点较远,对周边居民点影响小,B错误;C夜市经营时间从18时开始,24时结束, 说明夜市经营能避开交通高峰,又不影响居民生活,管理严格,因此其位置应是城市中心区域,C正确;从图中经营作息时间,可以看出,A经营时间比较宽泛,管理并不严格,D错误。故选C。建筑高度是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的体现,也是构成整体风貌和历史形态的核心要素,伦敦作为英国乃至世界经济中心,在修建高建筑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必要的管控。下图为伦敦市75米以上高层建筑增长趋势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1990年以来,伦敦市建筑高度的变化反映了该市( )A.生态环境改善 B.城市用地紧张C.城市等级提升 D.逆城市化明显13.下列功能区中,应对建筑高度进行限制的是( )A.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C.工业区 D.历史文化区 【答案】12.B 13.D【解析】12.建筑高度是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的体现,可知建筑高度越高,城市土地利用强度越大。据图可知:1990年以来,伦敦市建筑高度整体变高,反映了该市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变大,B正确;城市用地紧张,生态环境可能会变差,A错误;城市等级是以城市人口规模作为划分标准,且伦敦市城市等级已经很高了,建筑高度的变化不能反映该市城市等级提升,C错误;逆城市化明显会使城市人口减少,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变小,与题意不吻合,D错误;故选B。13.历史文化区中多历史建筑物特别是历史标志物,周围建造高层建筑会损害历史环境,或影响历史建筑物的视线,影响观景效果,所以应对建筑高度进行限制,D正确;住宅区人口密集,住房需求大,不会对建筑高度进行限制,A错误;中心商务区地价昂贵,商务活动繁忙,多高大建筑物,B错误;工业区土地利用强度大,不会对建筑高度进行限制,C错误;故选D。2021年7月18日,世界最大的天文馆(下图)在我国某直辖市正式对公众开放。该天文馆教育科普和天文观测功能兼具,其主体建筑圆洞天窗、倒置穹顶和天象厅球幕共同诠释着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为充分发挥教育科普和天文观测功能,该天文馆应布局在( )A.城区商务区内 B.城郊的地铁站附近C.城区学校附近 D.城郊的飞机场附近15.7月18日,在该天文馆观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可再次重现的日期最接近( )A.次年4月18日前后 B.次年5月27日前后C.当年10月18日前后 D.当年11月27日前后【答案】14.B 15.B【解析】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天文馆占地面积广,城区地价高,且城区有灯光干扰天文观测,故排除A、C;飞机场附近的地形、地物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飞机场净空要求,其附近不适宜建设大型建筑,而且飞机起降的噪声会干扰参观效果,D错误;城郊的地价低,地铁站附近,地面光源少,且交通便捷,方便到达观测,B正确。故选B。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两天应是关于夏至日(6月22日)对称的日期,已知7月18日约为夏至日(6月22日)之后26天,夏至日(6月22日)之前26天约为5月27日前后。因此在该天文馆观测到的正午太阳高度可再次相同的日期最近的是次年5月27日前后,B正确,A、C、D错误。故选B。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古代称堪舆术,将古代天文、气候、地形、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构建环境的艺术之中。四川阆中古城被称作“风水第一城”,旅游业发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下列对阆中城区所在地的叙述,最可能的是( )A.河岸坡度大 B.土层深厚,颗粒大 C.地下水埋藏较深 D.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17.下列有关阆中城区布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是沿江防洪堤最厚最高区域 B.乙地建筑较为高大密集C.丙地为重工业区 D.古城区布局因受行政规划影响而成18.从传统风水学说来看,阆中城所在地是一个风水宝地。下列对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A.二面环水,调节小气候,气候要素年较差大B.四面环山,城区风力较小,热量不易散失C.北方山地阻挡寒冷的西北风,冬季相对温暖D.植被丰富,水源充足,环境优良【答案】16.D 17.B 18.A【解析】16.据等高线数值可知,阆中城区所在地地形较平坦,水流缓慢,河岸坡度小,A错误;阆中城区主要位于河流堆积岸,流速慢,沉积物颗粒物较小,B错误;位于四川盆地,湿润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浅,C错误;该地是河流泥沙沉积形成,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D正确。故选D。17.阆中城区布局中,甲地位于凸岩,左岸,是沿江防洪堤较薄区域,A错误;乙地位于城市中心,建筑较为高大密集,B正确;丙地在城区内,不可能为重工业区,C错误;古城区布局因受地形影响而成,D错误。故选B。18.阆中城区三面环水,水体对气候调节作用较为明显,气温年较差较小,A不合理,符合题意;阆中城区四面环山,受地形阻挡,风力较小,热量不易散失,B合理,不符合题意;因北方山地的阻挡,城区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较小,冬季气候相对温暖,C合理,不符合题意;阆中城区水源充足,植被丰富,环境较好,D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综合题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位于五大湖区东侧,阿巴拉契亚山脉北侧,城市中心位于45030,N、73040'W,2016年人口约410万。蒙特利尔市拥有庞大的地下交通网络,并与大量复杂建筑物、商店相连。材料二为配合1967年世界博览会在蒙特利尔市举行,该市于1962年开始建设地铁,蒙特利尔城市中心区进入地下城萌芽阶段,主要由地下店铺和步行街组成01976年夏季奥运会在蒙特利尔举行。目前蒙特利尔地下城建筑面积超过360万I112,办公和商业面积约占该市中心商务区的80%和35%0材料三图为“蒙特利尔地下城空间演变示意图”(1)说出蒙特利尔地下城空间演变的特点。(2)分析蒙特利尔地下城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3)借鉴蒙特利尔市的经验,请为我国大城市地下城建设提出建议。【答案】(1)分布范围扩大,面积增加;主要沿地铁线延伸扩展;由斑块状逐渐连接成网。(2)纬度高,冬季寒冷,白昼时间短;风力大降雪多;地下交通线建设的推动作用;世界博览会和奥运会等大型活动带动作用。(3)加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整合地上和地下空间完善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空间利用相结合合理规划地下城空间的功能用途。【分析】本题以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城市的演变过程、城市形成的因素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蒙特利尔地下城随着时间的演变,分布范围不断扩大,面积不断增加;主要沿地下交通线路延伸扩展;由斑块状逐渐演变为网状。(2)蒙特利尔地处高纬度,冬季寒冷而漫长,白昼时间较短;受来自于极地地区的冷气团影响,风力大,降雪多;而地下相对温暖,温度恒定;地下交通线发达,地下交通建设的推动作用明显;由材料可知世界博览会和奥运会等大型活动,带动地下城的建设。(3)借鉴蒙特利尔市的经验,我国大城市地下城建设需要加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整合地上和地下空间,合理布局地下城市建设;完善地铁、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地上城市空间利用相结合,合理布局规划地下城空间的功能与用途。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常州市地处长三角腹地,20世纪60、70年代,“老常州”沿沪宁铁路呈东西向发展。改革开放后,武进、新北迅速崛起,城市向南、向北拉开框架。近年来,随着溧阳、金坛快速发展,常溧一体化、常金同城化加快推进。材料二 2022年5月,常州市公布了“两湖”创新区概念规划,“两湖”创新区位于滆湖与长荡湖之间,跨金坛区、武进区、钟楼区和溧阳市,是常州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的新方向。常州在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先进地区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打造“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创新区的发展定位于“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远景规划常住人口230万,打造成为生态之城、秀美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青年之城、未来之城。材料三 图为“两湖”创新区“两湖四带八组团”规划示意图。(1)说明常州规划建设“两湖”创新区的主要原因。(2)分析“两湖”创新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3)指出规划建设的“湖链生态带”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贡献。(4)简述契合“两湖”创新区“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发展定位的主要措施。【答案】(1)创新区将成为常州市未来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基地;成为培育新产业的摇篮;创造税收的重要阵地;成为高技术人才的聚集地。(2)地理位置优越;长三角示范区的经验借鉴;生态环境优良;交通便捷;人才集聚;创新环境;政策优势。(3)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调节气候,为创新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容量降低经济开发的环境压力。(4)对重大功能性项目、重要标志性建筑设计方案精雕细琢,重视城市色彩、视线廊道和天际线规划建设,打造极具冲击力、辨识度的最美滨湖天际线,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滨湖可游憩;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周边大学及科研院所合作;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便利的条件。【分析】本大题以常州市“两湖”创新区“两湖四带八组团”规划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创新区建设的目的、优势区位条件、两湖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现有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详解】(1)说明规划建设“两湖”创新区的主要原因,即建设创新区带来的城市未来定位。常州市要打造成为生态之城、秀美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青年之城、未来之城。所以依赖创新区成为常州市未来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提供未来发展的机遇;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基地,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成为培育新产业的摇篮,为新产业的出现提供助力;创造税收的重要阵地,为财政收入提供保障;成为高技术人才的聚集地,成为人才吸引地。(2)两湖创新区位于长三角腹地,地理位置优越;常州在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先进地区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打造“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借助两湖的良好生态基础,生态环境优良;本地区依托沪宁铁路等现代化的道路网,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周边大学、科研院所众多,人才众多;常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造成优良的创新环境。(3)两湖的存在,可以提供充沛的水资源,有利于保障生态用水;湖泊具有强大的净化功能;湖泊储热能力较强,可以缓解热岛效应,增加湿度,调节温差;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景色优美;湖泊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湖泊可以降解污染物,提供该地区环境容量降低经济开发的环境压力。(4)契合“两湖”创新区“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发展定位的主要措施可从政策、生态、科技等方面阐述;对重大功能性项目、重要标志性建筑设计方案精雕细琢,重视城市色彩、视线廊道和天际线规划建设,新城市体现在打造极具冲击力、辨识度的最美滨湖天际线,诸如滨湖景区等,创造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滨湖可游憩,成为宜居之城;新产业体现在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对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新人才体现在积极利用周边众多的大学及科研院所,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便利的条件,成为吸引人才之城。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下图为同学们根据数据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1)依据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说出该城市7时、17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的异同。(2)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原因。(3)同学们了解到该城市同时受日周期海陆风的影响,且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解释其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原因。(4)同学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热岛效应可能导致城市能耗加大、大气污染加剧等问题。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合理措施。【答案】(1)风向相同,由郊区吹向城区;风速不同,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2)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人工制热较多,气温降幅较小;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加大,因而城市热岛强度加大。(3)原因:白天受海风影响,海风从气温较低的海洋吹来,对城区具有降温作用,从而降低城市热岛强度。(4)从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及城市发展等角度提出措施,如增加城市绿地、水体面积,建设城市绿色通风廊道;分散城市中心人口、产业等。【分析】本题以某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为材料,涉及热岛环流、城市风、海陆风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热力环流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由材料“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可知,图中显示的数据大于0,故始终城市温度高于郊区,但7时数值高于17时,说明7时强度更大,由此得出风向都是由郊区吹向城区,但风速7时较强。(2)从图中可知,冬季强降雪后,其数值大于任一时刻的多年平均值,其原因从市区与郊区不同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进行分析。郊区积雪较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积雪的融化还要带走大量热量,造成郊区降温幅度较大;城区积雪会被及时清理,以便人类活动开展,再加上下雪后人工制热更多,造成气温降低的幅度较小。由此造成城区和郊区的气温差值变大,热岛强度加大。(3)海陆风具有日周期,表现为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海风来自海洋,白天时海洋温度较低,海风对城区具有降温作用,从而降低城市热岛强度。(4)城市规划包括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功能区的布局及城市整体发展。城市土地利用方面应增加城市绿地、水体的面积,可以降低温度上升的幅度;可以建设绿色通风走廊,将走廊走向设计成与当地盛行风一致,多连接绿地与水域,从而可以通风散热;分散城市中心人口、产业,将工业区向外迁移,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市人口,可以减少城市热量的排放。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由于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城市下垫面的改变、大气污染以及人工废热的排放,城市地表及大气温度高于周边非城市环境的一种现象。西宁(101.75°E,36.56°N)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当前全省约有40%的人口居住在西宁市,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城市建筑面积迅速扩大。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下图示意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西宁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1)描述西宁城市热岛效应的季节变化特征。(2)指出一天中西宁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的时间段,并分析原因。(3)西宁在秋冬季的北京时间16~17时出现弱的冷岛效应,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答案】(1)全年都可能发生热岛效应,且热岛效应强度季节差异显著;春季和夏季全天均有热岛效应,且热岛效应日变化幅度较小;秋季和冬季一天中大部分时段有热岛效应,且热岛效应日变化幅度较大等。(2)时间段:夜晚(日落~日出前后)。原因:夜晚郊区地面长波辐射强,引起气温迅速下降,而城区大气污染物较多,在城市上空形成一个屏障,地面长波辐射散热较少,地面温度下降缓慢,从而使得城区和郊区气温差大。(3)西宁地处高原,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吸收大量热量,空气质量较好的郊区表现尤为明显,进一步使得郊区气温比城区偏高,导致北京时间16~17时城市热岛效应偏低,进而出现了弱的冷岛效应。【分析】本题以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西宁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城市热岛效应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读图可知,西宁春、夏、秋、冬四季都发生热岛效应;不同季节热岛效应强度不同;春季、夏季全天都发生热岛效应,气温变化幅度较小,夏季最小;秋季、冬季一天中大部分时段会发生热岛效应,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冬季最大。(2)热岛效应明显的时间段是气温较高的时段,读图可知,四个季节均出现在夜晚,以日出前后最大。原因是由于夜晚郊区长波辐射强引起气温迅速下降,而在城区,由于大气降温较慢,且大气污染物较多,在城市上空形成一个屏障,地面长波辐射散热较少,地面温度下降缓慢,因此城区和郊区气温差大,即城市热岛效应明显。(3)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弱,太阳辐射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空气质量较好的郊区吸热更多,使郊区气温略高于城市,导致北京时间16~17时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减弱,甚至出现了弱的冷岛效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9 乡村和城镇-三年(2021-2-20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甲工作日限定的是哪类功能区,2015年后,该城市的建设用地,右图中水闸的主要功能是,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9 乡村和城镇,文件包含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五年2019-2023专题09乡村和城镇解析版docx、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五年2019-2023专题09乡村和城镇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9+乡村与城镇,文件包含专题09乡村与城镇-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解析卷docx、专题09乡村与城镇-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