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八斗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9724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八斗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9724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八斗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97247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八斗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八斗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12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累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
(3)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将羁旅漂泊的游子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李商隐《夜雨寄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思里;它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牵挂中。
2.阅读语段,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文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一髻儿”一词中,“髻”字的读音是_____ ___。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把“___ ____”改成“___ ____”
(3)“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句中,“镶”的词性是____ ___。
(4)B句中“秀气”一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5)“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这句话中的“好像”是比喻词,这种说法是( )的。
A.正确 B.错误
(6)A句“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 __。
3.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6分)
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仔细地看。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座位来了,甲要乙坐在这位子,乙要丙去坐,做揖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座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自己不注意,也许又摇了摇头。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而我都茫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徐伯荪虽然和他们同船来,却不在这车上,因为他在神户就和他的夫人坐车走了陆路了。
(1)“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中“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2)选文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各是因为什么?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范爱农是个怎样的人?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学校举行“阅读点亮人生”系列活动,请你也积极参与其中。(13分)
【调查分析】有同学从网上搜集到一组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数据,请阅读下面的数据,按要求回答问题。
(1)关于纸质媒介阅读时长,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_____。
(2)关于数字化媒介阅读时长,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将纸质媒介阅读情况与数字化媒介阅读情况对比,你的结论是______ _______。
【广告宣传】
(4)你的同学李明为本次读书活动拟写了一条宣传语:“读经典,如春风拂面;品味诗歌文章,好似甘甜的泉水滋润我们的心灵。”你看了这条标语,觉得句式不够整齐、美观,请对后半句作一些改动,使前后句字数相同、句式一致。
读经典如春风拂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21分)
【甲】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A】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B】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乙】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了,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子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7.甲文第③段中的“别有一番风情”具体指哪些内容?
8.说说甲文画线句标注的重音和停顿,在朗读时有什么表达效果。
【A】小草v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v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B】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v改变了姿容。
9.乙文开头为什么要插叙故园赏莲的有关往事?
10.甲乙两文都有关于夏雨的描写,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两者在表达主旨方面分别有什么作用?
【二】父亲的雨(17分)
谢宗玉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垄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儿,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起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感。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滴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儿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儿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选自《青春美文》)
11.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为什么挨了骂父亲也不在意,仿佛是件快乐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山塘给“吹胀了”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任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3.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哪些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认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三】(17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
【注】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舆:手推的小车。④凶:不吉利。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___ 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 ___
③谏父曰 __ ____
④是负义也 __ ____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 _ _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何以收此凶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55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一个晴朗的傍晚,放学了,爸爸在校门口等着接我回家,我扑进爸爸怀里,说:“我都一天没见到太阳了!”爸爸说:“阳光一直都在呀……”
我国国民各类媒介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手机
20.4
12.0
6.9
60.7
80.4
A.捐祖于野
皆以美于徐公
B.下车引之
欲捐之
C.乃载祖归养
去后乃至
D.尊君在不
父不从,作舆
参考答案
(1)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5)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1)jì (2) “文” “纹” (3)动词
(4)“秀气”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冬天济南小山的秀美小巧)流露出作者的爱怜之情。
(5)B
(6)拟人(比拟)
3.范爱农的老师被害,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写文章悼念。但是范爱农反对。“我们”认为他冷酷,懦弱。
4.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等人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火车上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5.范爱农是一个孤傲、倔强、正直、追求革命的爱国者。如徐锡麟事件、同乡会争执、初识范爱农,还表现他的冷静、深刻。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6.(1)我国国民图书阅读时间长(多),期刊阅读时间最短(少) (2)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时长超过互联网阅读时长 (3)我国国民纸质媒介阅读时长远远不及数字化媒介阅读时长,(我国国民数字化媒介阅读时长远远超过纸质媒介阅读时长;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时间最长,期刊阅读时间最短;人们更喜欢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人们最喜欢用手机阅读。) (4)示例:品诗文 似甘泉润心
7.①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②光头浇、洗个澡更有滋味;③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④暑气被吸收;⑤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夏雨的交响曲。(写出4点即可)
8.【A】在“小草”和“春天”后停顿,并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小草比作蚯蚓,重读“蚯蚓”“春天”,读来仿佛能让人闻到春雨后新草生发的清新味道。
【B】“完全”表范围,“改变”强调动作,同时在“世界”后停顿,读来把春雨使世界改变姿容,让万物生机焕发的神奇凸显了出来。
9.“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喻人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10.甲文:写夏雨是要突出夏雨热烈、粗犷、奔放的特点,表达对雨的喜爱之情。
乙文:写夏雨是渲染一种风雨交加的恶劣气候环境,为下文写荷叶护莲、揭示母爱主旨做铺垫,表达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11.(1)因为父亲还沉浸在为村民拦到水的快乐与满足中。(或因为叨唠是母亲对父亲的心疼表现)
(2)意思是山塘涨满了水。(或山塘一下子水灵丰活起来)
12.①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雨水比作珠子,生动形象地描摹了雨水的形态;②运用了动作描写,“跑”“拾”“甩”,表现出父亲的快乐(不畏风雨);③动词使用生动,如“飘”字,形象写出了斗笠在空中旋转的样子;
④用“四射”“溅”,形象写出了雨水四散、纷纷点点洒落在身上的动态过程;
⑤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侧面写出风大的特点,从而衬托出父亲不畏风雨的精神。
13.①“雨”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或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兴趣。②表现文章主要内容(揭示主题),写的是关于父亲与雨的故事(内容作用1分)
③透露情感主旨,表达了父亲对雨的深厚感情,形象地借“雨”来表现父亲的精神品质。
14.(1)责任心强:来雨时,村人都乐得什么都忘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意思对即可)(2)甘于奉献:风雨越大,父亲越快乐,因为可以为村民储蓄更多的水(3)顾全大局:面对村人天旱时拼命往自己家的田里放水,不懂节约的自私行为,父亲虽然想撒手不管给他们一个教训,但为了大伙的利益还是忍不住又冲了出去拦水。
15.①玩耍 ②回头看 ③规劝 ④这
16,。B
17.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②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
18.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继而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乙文“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的做法。间接告诉父亲要善待老人,要给儿孙做表率。
19.甲文中的元方身上表现出了中华民族“讲礼守信的”的传统美德;乙文中的原谷身上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我则继承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每次吃饭时都不浪费一粒粮食,写字时不浪费一张纸等。
20.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新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你拿到的试卷满分是1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