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3 醉翁亭记-2020年中考语文之名句默写失分点清零(古文)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3 醉翁亭记-2020年中考语文之名句默写失分点清零(古文),共4页。
醉翁亭记欧阳修【原文解读】环①滁皆②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③尤④美。望之蔚然⑤而深秀者,琅琊也【1】。山⑥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2】。峰回⑦路转⑧,有亭翼然⑨临⑩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11之者谁?太守自谓12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13曰醉翁也【4】。醉翁之意14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5】。山水之乐,得15之心而寓16之酒也。【6】【7】(①环:环绕。②皆:都是。③壑:山谷。④尤:特别。⑤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⑥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⑦回:回环,曲折环绕。⑧路转:路也跟着拐弯。⑨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⑩临:靠近。1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12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22. 辄(zhé):就,总是。13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14意:这里指情趣。15得:领会。16寓:寄托。)段解:交代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及得名的缘由。若夫①日出而林霏②开③,云归④而岩穴暝⑤【8】,晦⑥明⑦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⑧发⑨而幽香,佳木秀⑩而繁阴11【9】,风霜高洁12,水落而石出者【10】,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1】【12】(①若夫:像那。②林霏:树林中的雾气。③开:消散,散开。④归:聚拢。⑤暝:昏暗。⑥晦:昏暗。⑦明:天气晴朗。⑧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⑨发:开放。⑩秀: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11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12风霜高洁: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段解:早晚的景象变化和四季的不同景色。至于负者①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②提携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13】。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④野蔌⑤,杂然⑥而前陈⑦者,太守宴也。宴酣⑧之乐,非丝非竹,射⑨者中,弈⑩者胜,觥筹11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14】。苍颜白发,颓然12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①负者:背着东西的人。②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③提携:小孩子被大人领着走,这里指小孩子。④山肴: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⑤野蔌:野菜。蔌,菜蔬的总称。⑥杂然: 杂乱的样子。⑦陈:摆开,陈列。⑧酣:尽情地喝酒。⑨射:这里指投壶。⑩弈:下棋。11觥筹:酒杯和酒筹。12颓然: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段解:滁人的游山之乐和太守的宴游之乐。已而①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②,鸣声上下③,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④也【1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⑤,太守也。太守谓⑥谁?庐陵欧阳修也。(①已而:随后,不久。②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③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④乐其乐:第一个“乐”是:以…为乐。第二个“乐”是:乐事。⑤述以文者:即“以文述者”。⑥谓:为,是。)段解:作者日暮醉归,在议论中含蓄点明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1】从草木茂盛的角度介绍琅琊山。【2】从听觉的角度介绍酿泉。【3】交代醉翁亭座落在山清水秀的位置。【4】交代“醉翁亭”名称的由来。【5】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情趣,即不在于饮酒,而在于游山玩水。这句话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而“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所以山林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最后都统一在太守之乐中,“乐”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6】表现了作者对山水之乐的体验。【7】第一段从远山落笔,立足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强调琅琊;接着动点观察,点明醉翁亭,写出了亭的环境,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写完景过后层层设问,引出了命名之意,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8】描写山间的“晦明变化”。【9】描写了山间的春夏景色。【10】描写了山间秋冬的景色。【11】表现醉翁亭周围四季的景色不同带来的快乐也是不同的。【12】第二段描写醉翁亭早晚和四季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的快乐之情。【13】描写了滁州之人扶老携幼出外游玩。【然而……人之乐】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14】到醉翁亭游览时的各种快乐:捕鱼、酿酒、宴饮等。【15】表现了人们只知道随从太守的快乐而不知道太守的快乐体现的状态。【易错点拨】①蔚:上边是“艹”,不要写错为“慰”等。②繁阴:这个词语中的“阴”不要写错。③伛偻:两个字的左边都是“亻”,不要写错。④蔌:上边是“艹”,不要写成“簌”等。⑤弈:上边是“亦”、下边是“廾”,不要写错。【参考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那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座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像那太阳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欢乐的宾客们。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影散乱一地,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茂密荫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着。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游人的快乐。而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情景型默写】1.《醉翁亭记》的主线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4.表明“醉”与“乐”之间关系的画龙点睛之笔句子是:醉能同其乐。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感情基调。6.点明醉翁雅号由来的两句话是: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两句话将游玩观赏的乐趣融于宴饮之中。8.描写“太守醉”的场面的三句话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9.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0.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1.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3.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4.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15.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晦明变化”的两句话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16.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景色的两句话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17.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表现人们只知道随从太守的快乐而不知道太守的快乐体现在哪里的两句话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8.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描写“游人去而禽鸟乐”的两句话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4 爱莲说-2020年中考语文之名句默写失分点清零(古文),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1 小石潭记-2020年中考语文之名句默写失分点清零(古文),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09 杂说(四)-2020年中考语文之名句默写失分点清零(古文),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