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8 送东阳马生序(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8 送东阳马生序(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共35页。
送东阳马生序
(一)(2022·湖南郴州·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①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②后,俸③去书来,落落④大满,素蟫⑤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释】①切:迫切。②通籍:做官,出仕。③俸:官薪。④落落:堆积的样子。⑤素蟫(yín):指书里的蠹(dù)虫。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A.送给 B.情趣 C.得到 D.细密
2.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D.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3.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
(1)余因得遍观群书。
(2)故有所览辄省记。
4.甲乙两文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C
2.A
3.(1)我于是(因而)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2)因此凡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
4.(1)爱好读书。“余幼时即嗜学”“余幼好书”,他们都因家贫只能借书以读,甲文借书于藏书之家,乙文借书于张氏。
(2)克服困难努力读书的精神。宋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袁枚读书迫切,不能借到书在梦里也想着这件事。
【解析】
1.句意: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致:得到;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往借”省略主语“我”,是“我”想到的看书的办法;
“不与”省略主语“他”,是“往借”的结果;
“归而形诸梦”,写梦中借书,形容看书的迫切;故应在“不与”前后各断一处;
故断为: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余:我;遍观群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2)故:因此;所览:指看过的书;辄:就;省记:记忆、记在心里。
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乙】文“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可知,甲乙两文主人公幼时都因为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都选择了借书来读;甲文主人公借书于藏书之家,乙文主人公借书于张氏;据此可知他们都爱好读书;
根据【甲】文“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知,甲文主人公刻苦抄书,即便是天气严寒,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时,也不放松抄录书;根据【乙】文“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可知,乙文主人公梦中都在想着借书的事,足见其看书的欲望强烈;据此可概括为:都具有克服困难努力读书的精神。
【参考译文】
【甲】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因而)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乙】参考译文: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因此凡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我)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啊!
(二)(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甲】
与人书(六)①
顾炎武
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十居七八。赤豹②,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③之叹乎?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④,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注释]①选自《亭林文集》。《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札。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②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③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④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复书曰________
②未尝一日忘天下也________
③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
(2)小嘉与小舟在理解《与人书》中“拙诗”一词时有了困惑,请你参与讨论。
小嘉:“得拙诗”的意思是“赤豹读了一首拙劣的诗”。
小舟,我感觉不对,“拙诗”在这里不应该这样理解。
你:是的,“拙诗”不是指“拙劣的诗”,理由是_______。
(3)[甲][乙]两文主旨都是劝学,两文劝说方式各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4)文化需要传承,读了[甲][乙]两文,你汲取了那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体验,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答案】5.(1)书信 没有,不曾 热水
(2)史可程读的是顾炎武的诗。是顾炎武自谦的说法,就是让大家看自己的诗的时候,说自己的诗不太好。
(3)[甲]顾炎武用孔子晚年不忘学习的例子,来劝说人们年龄大了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乙】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4)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要勤奋、刻苦、专注。
【解析】
5.(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句意:给我回信说。书:书信。
②句意:没有一天忘记关心天下大事。未尝:没有,不曾。
③句意:仆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汤:热水。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根据【甲】文“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可知,过去在泽州的时候,是史可程得到作者(顾炎武)的一首诗,“拙诗”意为拙劣、不好的诗,在这里是作者自谦的说法。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根据“‘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可知,这里是用孔子晚年对学习的态度,来劝说人年龄大了也要学习。
【乙】文:根据“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可知,作者在这里描述了自己过去在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要利用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4)本题考查谈启示和感悟。
根据【甲】文“‘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可知,作者非常认可孔子晚年对学习的态度,并以此来劝说人年龄大了也要学习。由此受到的启示是: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很有必要。
【乙】文宋濂用自己勤奋读书的经历来勉励马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作者告诉马生要刻苦学习,精神的富足才是最重要的。由此受到的启示是:学习贵在勤奋,要不断用知识来充实自己。
阅读感悟:根据【甲】文“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可知顾炎武劝说友人要终身学习,这让我想到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也应要有好学的精神,不光是学习书本知识,还应该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根据【乙】文“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只要内心想要学习,就不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这也适用于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不应和其他人在物质上进行攀比,物质的富足不是真正的富足,只有精神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参考译文】
【乙】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在他们之间,对他们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
(三)(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吾)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①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②晨起,即科头③,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④,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窥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⑤,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⑥睡地上矣。
(郑日奎《醉书斋记》,有删改)
【注】①泊如:淡泊无欲望。②甫:才,刚。③科头:不戴帽子,光着头。④帙(zhì):原意是包书的套子,因谓一套书为一帙。⑤漏:古代计时器,此指时间。午:午夜,半夜。⑥烂漫:坦率自然貌。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故:故意
C.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左右:旁边
D.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间隙、空隙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余之从师也 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B.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 中轩敞者为舱
C.假诸人而后见也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
D.以中有足乐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B.【乙】文通篇极力渲染一个“醉”字,把书斋主人陶醉于书的痴态、狂态、废寝忘食乃至忘乎所以的情状刻画得惟妙惟肖。
C.【甲】文多用对比手法,不仅有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这样的正比,而且也有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这样的反比。
D.【乙】文通过描绘书斋朴素雅洁,藏书丰富的环境特点和家中妻子、仆人的言行,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潜心读书的形象。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2)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
10.梁启超说:“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作为一个社会人,角色身份不同,责任也不同,那么作为中学生的你应尽的责任是什么呢?请联系【甲】【乙】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6.B
7.D
8.C
9.(1)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
(2)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
10.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的职责是好好学习,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都不能将学习放下,应该像宋濂学习,遇到任何艰苦的环境仍然可以坚持学习;也要像乙文的作者那样读书时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热爱读书。
【解析】
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B.有误,“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意为“我特地将⾃⼰治学的艰难告诉他”;“故”意为“特意”,所以选项错误。故选B。
7.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
A.之: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这;
B.为:作为/是;
C.而:顺承关系/修饰关系;
D.以:同为“因为”;
故选D。
8.本题考查文言文章的理解。
C.有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太学生”是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作者求学是艰辛的,所以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应该是反比,而不是正比;同样作者和马生同为刻苦学习之人,由“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可知如此,所以是想类似的情况,应该为正比,而非反比。所以选项错误。故选C。
9.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注意以下字词的含义即可:
(1)谒:拜访;贽:礼物;辞:文辞;
(2)或:有时;箸:筷子;
10.本题考查拓展应用能力。
梁启超的话告诉我们应该什么样的身份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根据题目可知作为中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同时还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回答。
示例:作为中学生,我们阅读完甲乙两篇文章,有了刻苦学习的动力,虽然我们现在只是学生的身份,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更好地为未来承担社会责任做准备。好好学习,才可以更好地承担责任。
【参考译文】
【乙】 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竿。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榻,用来躺卧。还摆放了书架和书筒各四个,古今的书籍都存放在里边。琴、磬和麈尾等各种什物,也都交错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将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提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家人看见这些情景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
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后来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通过过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出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坐着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
(四)(2021·辽宁盘锦·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①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甚奇之,亲为之冠。在?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②布衣,徒行于路。?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
【注】①刘?(瓛)(huán):南朝齐人。②芒屩(juē):草鞋。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所欲有甚于生者
B.不敢出一言以复/而复问妻妾
C.恒芒屩布衣/人恒过
D.事母孝谨/事无大小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甚奇之,亲为之冠。
1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年未弱冠闻沛国刘?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
1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1)甲文中宋濂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求书之难和__________之难。
(2)乙文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写法,使范缜的形象更丰满。
(3)请分析甲乙两文中的宋濂和范缜品质的异同。___________
【答案】11.C
12.①抄写(抄录)完毕,跑着把书(它)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
②刘?认为他很奇特(认为他很不同寻常或对他感到非常奇特),亲自为他举行加冠礼。
13.年未弱冠/闻沛国刘?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
14. 求师。 对比。 共同点:勤奋(刻苦) 不同点:宋濂诚信,尊师(恭敬、谦卑);范缜孝顺,内心强大(精神强大、不攀比、独得其乐、苦中作乐、意志坚定)。
【解析】
1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
A.于:介词,向/介词,比;
B.复:动词,回复/副词,再;
C.恒:副词,常常,经常/副词,经常,常常;
D.事,动词,侍奉/名词,事情;
故选C。
12.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要词语有:录,抄写;毕,完;走,跑;稍,稍稍;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2)重要词语有:甚,很,非常;奇,对……感到惊奇;亲,亲自;之,指代范缜;冠,加冠礼,表示男子已经二十岁。
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句意为:他不满二十岁时,听说沛国刘?招集徒众讲授学问,于是前去跟随他学习。品格优秀突出、不同一般并且勤奋好学。断句为:年未弱冠/闻沛国刘?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
14.①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宋濂在求学过程中,除了求书之难,还有求师之难。
②本题考查写作手法。范缜不管是上学还是回家,始终穿布衣、草鞋,步行走路,而刘瓛的学生中很多是大乘坐车马的子弟。范缜和其他弟子的作为形成对比,但范缜并不感到羞耻惭愧,突出了一心向学。
③本题考查比较性阅读。由文中句子“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卓越不群而勤学”可以看出,宋濂和范缜的共同点是勤学;再由(甲)“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句子可以看出,宋濂讲诚信、尊师;另由“事母孝谨”“恒芒屩布衣,徒行于路。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等句子可以看出孝顺、内心强大、苦中作乐、意志坚定。
【参考译文】
(乙)范缜字子真,是南乡舞阴人。范缜小的时候,没有父亲,家中贫困,他对母亲很孝顺。他不满二十岁时,听说沛国刘?招集徒众讲授学问,于是前去跟随他学习。品格优秀突出、不同一般并且勤奋好学。刘?特别赏识他,并亲自为他举行冠礼。在刘?门下多年,无论是上学还是回家,始终穿布衣、草鞋,步行走路。刘瓛的学生中很多是乘坐车马的子弟。范缜在他们中间根本不感到耻辱羞愧。成年后,范缜通晓经学,尤其精通《周礼》《仪礼》和《礼记》。
(五)(2021·辽宁大连·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①。(2)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②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③,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为尉于剑浦④。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
(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有删减)
[注]①官声数引:几首乐曲。宫,与下文中的“羽”同为古代五音之一。②写:宣泄。③杨君:即杨寘(zhì)。 ④剑浦:今福建南平。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负:__________
(2)以衾拥覆 以:__________
(3)为尉于剑浦 为:__________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穷冬烈风 悲守穷庐(《诫子书》)
B.无鲜肥滋味之享 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C.予尝有幽忧之疾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D.且少又多疾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17.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B.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
C.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
D.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19.甲、乙两文同为赠序,都是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劝勉他人,但目的不同:甲文劝勉马生(1)______________,乙文劝勉杨君(2)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案】15.(1)背(背着) (2)用 (3)做,担任
16.C
17.B
18.(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2)长时间之后,我感受到了弹琴的快乐,不觉得身体有疾病。
19.(1)勤奋刻苦、专心学习 (2)通过弹琴平和心态、调养身体
【解析】
1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负,本义,背,背着。以,介词,用。为,动词,做,担任。
16.A.极\穷困;
B.鲜美\很少;
C.曾经\曾经;
D.况且\将近;
故选C。
17.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按着琴弦迅急弹奏,曲调也突然随之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故断句为: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故选B。
1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 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处其间,生活在他们中间。(2)久,长时间。其,这。体,身体。
19.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作才记叙了自己外出从师学习的经历,表现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勤奋刻苦,自己从学习当中获得了快乐,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用意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马生要专心学习,勤奋刻苦。
乙文:作者首段记叙了自己因为弹琴而治好了身体之疾的事件,第二段中的“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点明了作者赠序的原因,希望杨君能像自己一样,通过弹琴来平和心态,治愈疾病。
【参考译文】
乙: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几支宫声曲子,时间一久就感到很快乐,浑然不觉自己还有病在身上呢。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发出的声调)大的是(浑厚较浊的)宫声,小的是(圆清急畅激愤或高昂的)羽声,按着琴弦迅急弹奏,曲调也突然随之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
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考中,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在这种情况下,他是确实有不平的地方。并且从小又多疾病,可是南方缺少名医良药,风俗饮食与中原两样。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思,却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收到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弹琴当做临别的纪念。
(六)(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乙】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20.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录毕,走送之(行走)
B.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
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持,拿着)
D.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诧异,对……感到惊讶)
2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B.门人弟子填其室 暮归,忘其牛
C.足肤皲裂而不知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父怒,挞之
22.下面对以上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①段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
B.甲文第②段中,“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充实与强大。
C.乙文中,王冕因为“听书忘牛”遭到了他父亲的鞭打,后来变得有些痴呆。
D.乙文中,王冕“僧寺夜读”,表现了他专心致志、好学不倦的可贵品质。
2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答案】20.A
21.B
22.C
23.(我)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解析】
20.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录毕,走送之”的意思是: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走”是“跑”,不是“行走”。故选A。
21.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以:连词,因为/连词,于是;
B.其:都是“代词,他,他的”;
C.而:表转折,却/表顺承,并且;
D.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
故选B。
2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的意思是:这孩子想读书这样痴迷,为何不由着他呢。这里的“痴”是“痴迷”,并不是“痴呆”。故选项C中“王冕因为‘听书忘牛’遭到了他父亲的鞭打,后来变得有些痴呆”的理解是错误的。
23.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假(借)、于(从)、以(来)”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
【乙】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使他成了精通儒学的人。
(七)(2021·甘肃兰州·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
【注】①奉议:官名。
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_____________
(2)非天质之卑 卑:_____________
(3)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 诚:_____________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B.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C.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D.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
27.【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结合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关键信息
学习建议
前提条件
【甲】
业精德成
①_________
热衷于学习
【乙】
养心探道
第一条建议:②_____
第二条建议:③_____
全身心投入学习
【答案】24.(1)给予,赠送 (2)低下 (3)确实,的确
25.D
26.(1)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
(2)读书时先要将房间打扫干净,点上香,使精神(注意力)不分散。
27. ①专心致志地学习 ②要主动独立思考,解决疑难问题。 ③要排除外界的各种诱惑,静心学习。
【解析】
2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句意: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遗:给予,赠送。
(2)句意: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卑:低下。
(3)句意:我每每对此赞叹不已,真要能这样。诚:确实,的确。
25.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意“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气刚强,若能经常如此,只要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可知应该断句为: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故选D。
2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若:像。手录:亲手抄写。假:借。
(2)净室:将房间打扫干净。驰走:跑。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①从“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可概括出,作者提倡要专心致志地学习;
②从“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可概括出,作者提倡要独立思考,解决疑难问题;
③从“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和“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可概括出,作者提倡要要排除外界的各种诱惑,静心学习。
【参考译文】
乙:师川外甥奉议郎:别后没有一天不在思念。春风和煦,暖意融融,想你在侍奉双亲的余暇,一定能够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说:“自己应当用功十年,修养心性,研讨学问。”我每每对此赞叹不已。真要能这样,那就足以追赶上古人的造诣了。然而学习要有恰当的方法,读书必须一字一句地仔细琢磨,自己去寻求答案,才可以体会到古人的良苦用心所在,这样就不会白用功。要想进一步地深入钻研,就得抛开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读书时要先把居室打扫干净,点燃盘香,使精神不分散,方可对书中之言心领神会。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气刚强,若能经常如此,只要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我外甥天资聪颖,一定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故此详细地说了这些。
(八)(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①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书③,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
注: ①范阳遒:范阳郡道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③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
2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 色愈恭,礼愈至______
② 或遇其叱咄________
29.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策之不以其道
B.弗之怠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十二为中书学生 不足为外人道也
D.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故外户而不闭
3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31.【乙】文中写祖莹父母、亲属和中书监有何作用?
32.【甲】【乙】两文中宋濂和祖莹的成功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28.周到 有时
29.D
30.(1)抄写完毕后,(我)便马上跑着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2)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
31.侧面衬托,突出了祖莹勤奋刻苦、才能出众。
32.只有勤奋刻苦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解析】
2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①色愈恭,礼愈至: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至:周到;
②或遇其叱咄: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或:有时。
2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以:连词,来/按照;
B.之:代词,指抄书/助词,的;
C.为:成为/介词,对,向;
D.故:都是连词,因此,所以的意思;
故选D。
3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1)重点词语:走,古今异义,古义为跑;之,代词,指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2)重点词语:恐,害怕,担忧;其,代词,指祖莹;止:停止。
31.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文中写祖莹父母、亲属和中书监,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突出祖莹的形象。结合乙文内容,“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可知,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表现了祖莹勤奋刻苦;“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以及“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中书监高允的赞叹,都从侧面突出祖莹的才能出众。
32.本题考查学生对比理解与分析能力。
结合甲文内容,“余幼时即嗜学”“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可知,甲文讲述了宋濂儿时家境贫寒,求学条件艰苦,求学过程艰难,但其勤奋好学,虚心求教,乐在其中的故事。乙文中祖莹勤奋好学,儿时迷恋读书,甚至瞒着父母,偷偷私下读书,由此,被内外亲属称为“圣小儿”的赞誉。由此,启示我们要珍惜光阴,勤奋刻苦学习,只有努力拼搏,才会学有所成。
【参考译文】
译文乙: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郡遒县人。父亲叫季真,担任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职务。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他迷恋读书,日日夜夜地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灰里藏木炭,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木炭读书,用他的衣服和被子遮盖窗户和门,担心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名声传得更广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还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谈到他都)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是所有学生都比不上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九)(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①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②,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③。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才名拜太学学士。
(选自《北史》)
【注释】①范阳遒:范阳郡遒县。②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③都讲:主讲。
33.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尝趋百里外_______
(2)俟其欣悦___________
(3)生徒悉集___________
(4)不遗一字__________
34.请从“且”“以”“于”三个虚词中选择两个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括号中。
(1)盖余之勤( )艰若此。
(2)( )才名拜太学学士。
35.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A.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B.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C.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D.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3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37.甲乙两文都是介绍人物勤奋学习的事迹,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概括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的共同特点,并联系现实谈谈两篇文章对你的启示。
【答案】33.快步走,跑(到) 等待,等到 全,都 遗漏,漏掉
34.且 以
35.C
36.(1)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2)(高祖)召祖莹入宫,让他背诵《五经》的章句,并且陈述大概意思,皇帝称赞并赏赐了他。
37.共同特点:他们都想方设法刻苦读书;启示:围绕勤奋刻苦读书,结合自身实际即可。启示示例:“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读书需要像宋濂、祖莹一样,狠下功夫,勤奋刻苦,我们应趁青春年少之时,多学知识,为将来打下夯实的基础。
【解析】
3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趋:奔赴,快步走。
(2)句意为:等到他高兴时。俟:等待,等到。
(3)句意为:学生们全部集合。悉:全,都。
(4)句意为:(竟)不漏一字。遗:遗漏,漏掉。
3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及虚词的掌握。
“且”的意思有:(1)连词。①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②表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况且”。③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2)副词。①将要、要。②姑且、暂且。
“以”的意思有:(1)介词。①表示凭借,译为“凭借、依靠、按照”。②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③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2)连词。①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来”。②表示结果,相当于“以致、因而”。③有时相当于连词“而”。(3)动词。译为“认为”。(4)副词。已经。
“于”的意思有:介词。①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向”“对于”“给”等。②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从”“到”等。③表示比较,相当于“比”。④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1)“盖余之勤( )艰若此”句意为“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其中“勤”与“艰”为并列关系,应当填入的是“且”,在这里做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
(2)“( )才名拜太学学士”句意为“祖莹凭借才学名声被任命为太学博士”,说明祖莹的太学博士职位是依靠自身的才名获得的,所以应填入的是“以”,在这里做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借”。
3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需要注意: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句意为“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最终会大有作为的”。其中,“此子才器”为一层意思,位于句首,起强调作用;“非诸生所及”为一层意思,故而“此子才器”与“非诸生所及”之间需要断;“终当远至”为一层意思,且前省略“祖莹”,故“非诸生所及”与“终当远至”之间需要断。故断句为: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故选C。
36.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重点词有:缊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敝衣,破衣;其,代词,指同舍生;略无,毫无;慕艳,羡慕。
(2)句中重点词有:令,让;陈,讲述;嗟,赞叹。
3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结合“余幼时即嗜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等可知,宋濂自幼好学,家境贫寒依旧不放弃学习,勤奋刻苦;向人请教时,虚心认真,不敢稍有不敬;不在意自己家境不如别人,专心致志地学习。
【乙】结合“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俟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可知祖莹好学勤学,专心执着地学习。
由此可看出,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的共同特点:他们在读书上都是好学勤学、专心致志地学习,为了学习能克服一切困难。
启示:这两篇文章启示我们读书应向宋濂和祖莹学习,正值青春的我们更应好好把握时间,要勤奋刻苦地学习,要不畏艰难地学习,要专心致志地学习。
【参考译文】
【乙】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人。父亲叫季真担任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职务。
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喜欢学习,迷恋读书,日日夜夜的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但是不能够使他停下来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暗地里藏着蜡烛,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蜡烛读书,用他的衣服遮盖窗户,害怕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声誉更加被传开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授《尚书》,选他为都讲。学生们全部集合,祖莹晚上读书太劳累了,竟不知天亮了。博士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忙乱中祖莹误把同房间学生李孝怡的《礼》拿到讲台上去了。博士十分严厉,祖莹不敢回去换书,于是只好把《礼》放在前面,背诵《尚书》里三篇文章,竟不漏一字。讲完之后,李孝怡感到惊异,向博士说明了原委,学中师生全都大为惊奇。后来高祖听说此事,召他入内宫,要他诵背五经章句,并讲述大义,皇帝赞叹不已。祖莹凭借才学名声被任命为太学博士。
(十)(2022·广西河池·二模)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闻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借指读书勤奋。
3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无从致书以观
C.不敢出一言以复 D.俯身倾耳以请
3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援疑质理 质:询问。
B.尝趋百里外 趋:驱赶
C.众兄弟既成诵 既:已经
D.温公尝言 尝:曾经
40.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乙文中司马光幼时因担心记忆力不如别人,所以比常人更勤奋。
B.甲文的中心句是“余幼时即嗜学”,乙文的中心句是“书不可不成诵”。
C.甲、乙两段文字都以记叙为主,都是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
D.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主人公好学的品性。
41.把甲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42.乙文说“用力多者收功远”,“用力多”在甲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述。
【答案】38.A
39.B
40.B
41.(1)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
(2)(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
42.①克服家贫、天寒等客观困难,诚信借书,勤奋抄书。②渴望结交“硕师名人”,主动“执经叩问”。③善于思考,积极提问,虔诚求教。
【解析】
38.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A.介词,“把”;
B.连词,“来”;
C.连词,“来”;
D.连词,“来”;
故选A。
39.
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B.句意:曾经跑到百里以外。趋:快步走。
故选B。
4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结合【乙】文“患记问不若人”可知司马光幼年时是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不是记忆力不如别人;
C.【乙】文没有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是概括描写;
D.【甲】文没有运用对比手法,【乙】文“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中,把“众兄弟”和“司马光”进行对比;
故选B。
41.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重点字词:无从:没有办法。致:得到。以:表目的,来。
(2)重点字词:下帷绝编:读书专心勤奋。乃:才。止:停止。
42.考查对比阅读。“用力多”的意思是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据此可知,此题需在甲文中找到能体现宋濂读书时下的力气多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结合甲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可知宋濂因家贫没有书看,通过借书手抄的方式来读书,在天气十分寒冷时也不懈怠。并能在约定的时间归还书,由此可看出宋濂服家贫、天寒等客观困难,诚信借书,勤奋抄书;
结合甲文“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可知宋濂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来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结合甲文“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宋濂能善于思考,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并且表情恭顺,礼节周到,虔诚向老师请教;
以上内容皆能体现宋濂的“用力多”,据此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乙】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十一)(2022·安徽·二模)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汪)遵,宣州泾县人。幼为小吏,昼夜读书良苦,人皆不觉。遵初与乡人许棠友善,工为绝句诗而深自晦密①。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棠实不知。一旦辞役就贡②,棠时先在京师,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③,棠讯之曰:“汪都何事来”遵曰:“此来就贡。”棠怒曰:“小吏不忖,而欲与棠同研席④乎!”甚侮慢之。后遵成名五年,棠始及第。
(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释]①晦密:密藏不露。②就贡:进京应举。③索然:此处是简陋之意。④研席:砚台与坐席。亦借指学习。
4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
(2)礼愈至 至:
(3)俟其欣悦 俟:
(4)工为绝句诗而深自晦密 工:
(5)一旦辞役就贡 旦:
4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甚侮慢之。
45.【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汪遵因家贫借书后的读书方式分别是“______”和“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6.【甲】文段中的先达和【乙】文段中的乡人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43.(1)因为 (2)周到 (3)等待 (4)擅长 (5)早晨
44.(1)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2)(许棠)很是轻侮怠慢他。
45.手自笔录(或“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彻夜强记
46.他们都有一定的才识,但在待人接物上都有失谦虚和礼貌。[甲]文中的先达“德隆望尊”,对待学生严格有余,亲和不够;[乙]文中的乡人傲慢自大,对待同学傲慢无礼,骄矜过分,谦逊不足。
【解析】
4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可根据文意推断词义。
(1)句意: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以:因为。
(2)句意:礼节更加周到。至:周到。
(3)句意:等到他高兴了。俟:等待。
(4)句意:擅长做绝句诗,而又密藏不露。工:擅长。
(5)句意:(遵)一天早上刚辞掉小吏的职务就进京应举。旦:早上。
4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句重点词: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益,更加;
(2)句重点词:甚,很,非常;侮,轻侮;慢,怠慢。
45.本题考查理解、筛选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由甲文“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可知,“手自笔录”或“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就是宋濂借书后的读书方式;
由乙段“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可知,“彻夜强记”就是汪遵借书后的读书方式。
4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及概括能力。
相同点:
由甲文“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和乙文“棠始及第”可知,先达和乡人许棠有些学识;
由甲文“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和乙文“棠怒曰”“甚侮慢之”可知,先达和乡人待人态度不够谦虚有礼;
由此概括出先达和乡人的相似处是他们都有一定的才识,但在待人接物上都有失谦虚和礼貌。
不同点:
由甲文“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可知,先达对学生要求很高,只是缺乏些亲和力,所以学生毕恭毕敬,谨小慎微;
由“棠怒”“甚侮慢之”可知,乡人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参考译文】
【乙】汪遵,宣州泾县人。年轻时是一名小吏,日夜读书非常刻苦,人们都没有发觉。汪遵当时与乡人许棠非常交好,汪遵擅长做绝句诗,而又密藏不露。因为家境贫寒,他很难得到书籍,一定会向别人借书,连夜读书强记,连许棠都不知晓。汪遵一天早上刚辞掉小吏的职务就进京应举。许棠当时已经先到了京师,忽然在路上遇到了汪遵,见汪遵的行李简陋,许棠问他说:“你来这里有什么事情?”汪遵说:“这次来是应举。”许棠生气地说:“一个小吏也不思量一下,还想要和我一起学习!”(许棠)很是轻侮怠慢他。在汪遵得功名五年后,许棠才考中。
(十二)(2022·四川广元·一模)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乙】
颜氏家训·勉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盍[hé]:何不;为什么。②迨[dài]:等到;及。
4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寓逆旅 寓:寄居 B.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鲜明
C.吾悉能志之 志:志向 D.冀闻道也 冀:冀州,地名
4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必若余之手录 请铭之坐右
B.足肤皲裂而不知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C.以中有足乐者 而君变色以去
D.今诸生学于太学 假诸人而后见也
49.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B.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C.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D.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50.翻译下列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51.【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各阐明了什么道理?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答案】47.A
48.B
49.D
50.(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
(2)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51.【甲】文阐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勤学不懈,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乙】文阐明了学习要善于思考,遇到不懂的要问,有错就要改的道理。
启示:在学习上既要勤奋、刻苦,要有恒心,还要注意学习方法,这样学习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解析】
47.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B.错误,句意: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C.错误,句意:我都能记住。志:动词,记,记住;
D.错误,句意:希望听到真理啊!冀:希望;
故选A。
48.本题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
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它(你的话);
B.都是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C.介词,因为/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也可省去;
D.形容词,众,许多/代词兼介词,相当于“之于”;
故选B。
49.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句子的主语是“王生”,“惊觉”说的是“王生”,因此“王生惊觉”之后要断开;“曰”是“说”的意思,提示下边“王生”说话的内容,“曰”字之后要断开;“不敏”说的是“余”,因此“余不敏”之后要断开。可推断出正确答案: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故选D。
5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余,我;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乱麻;敝,破;慕艳,羡慕。
②忌,忌讳;厌,满足;逾,越过,超过;盍,何不,为什么。
5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分析理解和阅读感悟。
【甲】文,第①段写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着意突出其“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先写自己求师之难,写虚心好学的必要。百里求师,恭谨小心。虽遇叱咄,终有所获。再写生活条件之难,写自己安于清贫,不慕富贵,因学有所得,故只觉其乐而不觉其苦,强调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由于自己不怕各种艰难,勤苦学习,所以终于学有所成。第②段写当代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反面强调了勤苦学习的必要性。通过生活条件之苦、求师之难、借书之难的对比,很清楚地看出当今太学生在读书、求师、生活等几个方面,都比作者当年的求学条件优越得多。刻苦勤奋学习,才能业精德成。告诉我们: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要勤奋,有恒心,要专心致志,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
【乙】文,文中李生说“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告诉我们:学贵善思,要择善而从之,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可知,王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告诉我们:要像王生一样,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改正。
启示: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上要勤奋刻苦,要把读书作为快乐的事,使自己学业有成。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善于思考,不耻下问,要学习他人的长处。掌握了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
【参考译文】
【乙】王生喜欢学,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自己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擅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吗?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不改正,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用作告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18 送东阳马生序(解析版),共31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8 送东阳马生序(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共17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3 马说(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