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须用蓝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卷前将试卷和答题纸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第一部分(1~5题 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当我们看到浪费粮食的一幕,一连串的惊人数字,让人毛骨悚然,可谓是(bù hán ér lì),心中掀起巨大波澜,久久难以平息……粮食浸润着劳动者的汗水,不是用金钱随意可以(dì zào)出来的东西。浪费粮食是对食物的亵渎,是罪过。(1)给加点字注音。(2分)毛骨悚然___________ 亵渎___________(2)根据拼音,写出空缺的词语。(2分)bù hán ér lì( ) dì zào(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7分)(1)___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木兰诗》)(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4)陆游的《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物描写中蘊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5)孟母三迁的故事突出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影响,而《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现了与之不同的观点。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国女足逆转韩国女足夺得冠军,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荡气回肠。B.小明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是值得每位同学学习的。C.这件案子案情扑朔迷离,让当大队长的舅舅忙得焦头烂额。D.期末考试小明成绩进步明显,班主任王老师盛赞小明是吴下阿蒙。4.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木兰诗》是清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讲述了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B.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两人同列“唐宋八大家”。C.“铭”和“说”都是现代文体名称。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D.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宋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商隐合称“李杜”。5.口语交际:(3分)居家防疫期间,尤显自律的艰难和可贵。小明的爸爸近来体重猛增,体态臃肿。妈妈多次劝说无果,家里气氛紧张,可爸爸依旧我行我素,拒不参加健身运动。请根据下面语境完成问题。如果你是小明,应该怎样劝说父亲加强锻炼,增强自律性呢?(6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6~21题 5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7题。(5分)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6.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幽州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____________所建。(2分)7.请描绘一下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展示的画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阅读,回答8~11题。(共14分)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抚摩。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数讨山越 数___________ (2)君宜顾之 宜___________(3)计安可不豫定 安___________ (4)肃于是越席就之 就___________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不探虎穴,安得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的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5题。(共12分)陕北柳①走进陕北,随处可见一种伞状的柳树。柳树树身短粗,顶端一根根笔直的椽(chuán)子像伞架般张着,一头的翠绿盖在这些椽子上。②陕北柳是极普通的树。陕北的河道渠沟山坡崖畔便处处是她的身影。她不似江南垂柳般婀娜,不像塞外白杨般挺拔,不及黄山松之长青,不如曲阜柏之长寿。然而,她是一棵母亲树。她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儿女出力流汗耗费心血,直到老朽成一桩枯木,也要再挣扎出一丝绿……③带着妈妈的血肉和体温,她出嫁了。她从母亲的身上被直接砍割下来,削剥得只剩一根直杆时,嫁给了河边的泥土。她就这样赤条条地安家,光溜溜地奋斗,从滴血的伤口上生根,从裸露的肌肤上萌芽,在第一个冬天来临之前,努力地长成了树形。④摇摇摆摆度过冬春,她开始第一次梳妆。她将几支倔强的小辫冲天扎起,辫梢的绿就如花般散开。那冲天的小辫,完全是一位女性为了一生的繁衍而孕育出的生命的胚胎。长到五岁时,冲天的小辫儿变成了硕壮的椽子,浓密的绿已经在为怕晒的懒狗和反刍的老牛遮阳。毛驴靠在她身上蹭痒她不恼,山羊抵在她身上磨角她不烦,她早已成熟得像陕北的母亲们那样,过早地开始履行生育的天职,开始承受生活的苦累。她努力将树枝向上竖起,为的是让阳光更近地温暖每一片叶;她拼命把树根向下扎去,为的是让水分更近地滋润每一丝须。她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很快就用阳光雨露喂养出第一茬茁壮的孩子。⑤送子出征或送女出嫁是激动人心的。第一批椽子成熟了,她颤抖得摇落了一树黄叶。那个季节,主人已收获了当年的所有谷禾豆薯,正等着用这些粗壮的椽子,给他第三个儿子的新窑洞制作雕花的窗棂和添置待客的炕桌。她为自己孩子成材而自豪,为能给主人带来幸福而骄傲。她时时都在想着报答主人的养育之恩,她面对利斧颤抖,是分娩前的阵痛和离别时的酸楚,但她的心里是甜的。⑥从献出第一茬椽子开始,陕北柳再也没有停歇过。每隔三五年,她就几根、十几根、几十根地将椽子呈奉给主人。于是,主人家房里屋外门前院后便处处是柳制的家什——门窗箱柜、米仓面囤、扁担水桶,甚至于黄牛的犁杖、绵羊的圈栏、猪娃的食槽……年轻的主人变成耄耋老人时,陕北柳再也无法计算出在自己的身体上,究竟砍割了多少椽子。她忘光了多少个夏,炸雷在头顶霹响,洪水在脚下吼叫;她记不起多少个冬,狂风从身上抽过,大雪向肩头压来。炸雷烧焦了她的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她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但她始终坚持着。因为在她的早已老朽的身体上,正擎托着几十个嫩绿而茁壮的孩子……⑦陕北柳终于老去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她的树身甚至枯朽得不能成为引火的劈柴,只能慢慢腐朽成一块泥土,最终融入陕北的黄土地。黄土地上的陕北柳,她就像我们黄土地上的母亲们一样,养育了那块黄土地的一切,却唯独没有养育她自己……12.本文形象地描绘了“陕北柳”生命成长历程,根据文意完成填空。(2分)插杆生根——______________——奉献椽子——______________13.文章第二段为什么把柳树和其它树木一起写(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赏析词句。(4分)(1)“她时时都在想着报答主人的养育之恩,她面对利斧颤抖,是分娩前的阵痛和离别时的酸楚,但她的心里是甜的。”分析“甜”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赏析第六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炸雷烧焦了她的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地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但她始终坚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通读全文,说说陕北柳有什么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9题。(共13分)我所见的叶圣陶①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③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④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⑤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的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⑥十六年一月,我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他自己也能“作达”,所以仍然——也许格外——是可亲的。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门了。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另一文中说。(选自朱自清散文集《背影》,有删改。)16.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说说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文章第①②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略写这两部分内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为什么本文的标题是“我所见的叶圣陶”,而不是“我所知道的叶圣陶”?(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20~21题。(共6分)20.如果将《红岩》改编成课本剧,你最想呈现原著中的那一个片段?说说你的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乙: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22、作文。(50分)流水带走落花,却冲不淡对过往的记忆。打开记忆的闸门,多少身影涌入脑海,他(她)伴我成长,是我学习和生活的榜样;多少往事萦绕心头,或酸、或甜、或苦、或辣,带给我无尽的回味。擦亮记忆中的“珍宝”,自拟题目,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要求:①内容积极向上;②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答案1.(1)sǒng rán xiè dú (2)不寒而栗 缔造2.(1)策勋十二转 (2)无案牍之劳形 (3)吟鞭东指即天涯(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C4.B5.示例:爸爸,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最大保障,也是家庭幸福的基础。请您多参加健身运动,注意饮食,相信您会严格自律,成为我和妈妈的榜样。6.陈子昂 招贤纳士(本空意思对即可)7.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不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8.(1)屡次 (2)应当 (3)怎么 (4)接近,靠近9.(1)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2)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10.原先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11.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12.长枝成椽(茁壮成长);腐烂入泥(枯朽老去)13.将陕北柳与其进行对比(1分),烘托出陕北柳的普通平常(1分);更突出陕北柳一生都在生儿育女,不断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特点(1分)。14.(1)甜指的是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的甘甜。(2分)(2)运用排比,多方面表现了陕北柳经历了无数磨难(1分),“始终坚持”更表现柳的顽强不屈(1分)。15.一是树身短粗,伞状翠绿;二是普通平凡辛勤劳碌(繁衍后代);三是顽强,任劳任怨;四是不计自己得失,乐于奉献。(答出陕北柳特点,一点1分)16.大家聚谈时他总是在听;不参与辩论;大家喝酒发议论时,他照例沉默;朋友和他开玩笑,他仍微笑沉默。(答出三点即可满分。)17.挂号比平信更保险一些,他坚持平信邮寄,体现出对邮局的信任(1分);他心里有决定,但又不愿直接拒绝朋友的建议,因而用了较为委婉的语气(1分);表现出他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1分)。18.第①段交代了我与叶圣陶见面的时间(1分),表达叶圣陶留给作者的印象深刻(1分);第②段写出叶圣陶是一位寡言的人(1分),表达作者对他的赞颂之情(1分)。(结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19.因为本文始终都在写作者亲眼所见、亲自接触的叶圣陶(2分),“见”比“知道”更直接,因而作者笔下的叶圣陶更真实客观(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可信)(1分)。(结合文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示例:我最想呈现的是“小萝卜头”在狱中学习文化知识的片段。(1分)因为这个片段中,聪明可爱的“小萝卜头”在恶劣环境中刻苦学习,特别能触动我们,让我们懂得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同时,“小萝卜头”的学习过程一波三折,具有戏剧效果,适于以课本剧的方式呈现。(2分)(是小说中的精彩片段,理由恰当即可。)21.示例①:我认同甲的看法。大兵抢走样子的车,刘四爷害怕祥子会继承自己的财产而赶走祥子,虎妞骗婚和小福子的死等,都加速了祥子的沉沦和堕落落。祥子正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示例②:我认同乙的看法。祥子其实也很狭隘,有着小市民的封闭思维,例如从军营逃出来的时候,顺手牵走了几匹骆驼,反映出祥子的自私。小福子死后,祥子逐渐走向堕落,甚至不惜出卖他人,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示例③:我认为把祥子变成“野兽”的,是“不让好人有出路”的旧社会。大兵横行霸道,刘四爷肆意盘剥,孙侦探敲诈,虎妞骗婚,正是这黑暗的社会现实造成了祥子的沉沦。示例④:我认为,当时的社会与祥子自身的因素,共同把祥子驱赶到“野兽”中去。祥子经历了孙侦探骗钱、虎妞骗婚、小福子的死等变故,再加上他自私利己、偭弱妥协等性格缺陷,决定了祥子的悲惨命运。22.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