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经济与社会生活 综合测试寒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答案
      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综合测试卷(30选择题+2非选择题)参考答案.docx
    • 试卷
      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综合测试卷(30选择题+2非选择题).docx
    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综合测试卷(30选择题+2非选择题)参考答案第1页
    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综合测试卷(30选择题+2非选择题)参考答案第2页
    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综合测试卷(30选择题+2非选择题)参考答案第3页
    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综合测试卷(30选择题+2非选择题)第1页
    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综合测试卷(30选择题+2非选择题)第2页
    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综合测试卷(30选择题+2非选择题)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经济与社会生活 综合测试寒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展开

    这是一份经济与社会生活 综合测试寒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文件包含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综合测试卷30选择题+2非选择题参考答案docx、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综合测试卷30选择题+2非选择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综合测试卷参考答案考查章节:   选必二全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575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BABBBA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BCCBCBD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CBDACDA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253113分)(1)原因:航空技术的进步;商贸及人员往来的需要;维护世界殖民体系的需要;两次世界大战的刺激;政府的支持;国际民航组织的成立促进了机场的标准化。(6分)(2)变迁:从军队管理到民航直接管理,再到地方管理(从军用到军民合用,再到民用);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化;由国内航线扩展到国际航线;面积扩大,通航区域增多。(3分)国内背景:新中国成立,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对外开放的深入。(4分)  3212分)[示例]论题:灌溉技术的进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2分)阐述:中国古代文明是农耕文明,农耕之本是水。为了发展农耕,古代修筑了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如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了众多灌溉工具以满足农田对水的需求。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被用于灌溉;唐朝时,人们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了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出现了风力水车。这些灌溉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体现了古代中国在农业发展中投入了较多的技术,并进行了细致的土地耕作,这体现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色。这些灌溉工具在变迁的过程中,使用的动力发生了变化,从人力到畜力,再到水力(风力),节省了人力资源,利用了自然力,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9分)总之,古老的灌溉技术、灌溉机械折射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1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客观题答案详解:                                     1.据考古发现,裴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磁山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和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出土了大量的石质工具,即石磨盘和石磨棒,石磨盘不但制作精良,而且形制也规整多样,同时发现的还有一定数量的谷物粟、稷及油菜籽等。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黄河中上游地区(  )A.经济文明一体化发展               B.农作物种植种类繁多C.已出现粮食加工技术               D.家庭手工业较为发达【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裴李岗遗址、磁山遗址和大地湾遗址中出土大量石磨工具和谷物,说明当地已出现粮食加工技术,故选C项;材料可知黄河中上游地区出现粮食加工技术,“一体化”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仅能看到粟、稷和油菜籽,看不到其他作物,无法得出农作物种植种类增多的结论,排除B项;有石磨盘和石磨棒能说明出现粮食加工技术,“发达”一词过于绝对,排除D项。2.魏晋时期,大量的流亡农民投靠了封建主以求得庇护,大量农民沦为私家的佃客,从而脱离了国家户籍的羁绊,成为“私属”。这一时期世家大地主占有了大量土地和不完全占有土地上的依附农民——部曲、佃客。这一社会现象(  )A.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B.激化了社会的阶级矛盾C.造成了政局的动荡不安             D.妨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大量流民丧失土地依附于封建主,加剧了土地兼并,自耕农沦为部曲、佃客意味着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呈现地主对依附农的剥削,没有对比则无法体现“加重负担”,排除A项;据材料“大量的流亡农民投靠了封建主以求得庇护”可知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阶级矛盾,排除B项;魏晋时期政局动荡是流民依附地主的原因而非结果,排除C项。3.唐朝许浑《汉水伤稼》诗云:“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廒空。”白居易《杜陵叟》诗云:“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这两首唐诗反映了(  )A.农民对良好年景倍加期盼           B.农业经济抗灾能力的欠缺C.封建政府对农民赈济缺失           D.水利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涝灾、旱灾和早寒都会让农业生产遭受沉重损失,体现了古代农业抗灾能力的欠缺,故选B项;材料强调旱涝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而非农民对良好年景倍加期盼,排除A项;材料强调农业面对涝灾、旱灾和早寒等自然灾害的无力,与封建政府对农民赈济缺失无关,排除C项;“九月霜降秋早寒”即早寒,不是通过水利设施的建设能解决的,排除D项。4.唐朝时,农民可以帛、粟、麦等为抵押向柜坊借钱,到期未赎取的抵押品,柜坊即将其出售变现。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下令,不得复利计息;728年,玄宗也因“公私举放,取利颇深,有损贫下”而下诏限制高利贷。这些现象说明了唐代(  )A.民间信贷活跃  B.政府以农为本   C.经济纠纷较多  D.长途贸易发达【答案】A【解析】信贷指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形式,通常包括银行存款、贷款等信用活动,与题干中农民与柜坊存在借贷关系,政府对高利贷进行限制相合,可知唐朝民间借贷较为普遍,以至于政府对不合理的借贷进行规范,故选A项;“政府以农为本”与题干逻辑不匹配,“以农为本”是政府的农业政策,而题干提及的是农民与柜坊的金融借贷活动,排除B项;“经济纠纷”与题意不相符,题干未见农民对柜坊的行为不满的信息,排除C项;“长途贸易发达”不合时空,其存在于明清时期,排除D项。5.历史学家根据敦煌文书考证出唐代敦煌县城内建有儒风坊、永宁坊 、修文坊 、定难坊、政教坊、钦贤坊 、怀安坊 、释教坊等,由此可知唐代(  )A.长安城的坊市规划最早超源于敦煌地区B.除长安城外,也有其他地方实行坊市制C.所有城市依照坊市制进行规划和管理D.长安城的坊市制对各地城市的规划影响巨大【答案】B【解析】据材料“唐代敦煌县城内建有儒风坊、永宁坊 、修文坊 、定难坊、政教坊、钦贤坊 、怀安坊 、释教坊等”可知,敦煌县城内的坊的设置与长安坊市设置相似,故选B项;要考证敦煌县城是否是最早进行坊市规划的地区,还需要提供其他地区坊市设立的相关史料,排除A项;根据敦煌文书的史料仅能得出敦煌县城有坊市规划,不能推断其他城市的情况,排除C项;如果想得出D项结论则需要唐朝时期各地城市规划的史料作为支撑,排除D项。6.下表所示为唐代规定的官员和百姓可拥有的堂舍数量。这一现象反映出唐代三品以上官员四至五品官员六至七品官员庶民百姓不得过五间九架不得过五间七架不得过三间五架不得过三间四架  A.尚俭的社会风尚 B.等级观念的影响C.各级官吏的清廉 D.民众生活水平高【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居住标准可知,等级观念影响堂舍的建造规模,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7.《唐律疏议》卷二十六“城内街巷走车马”条规定:“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以故杀伤人者,减斗杀伤一等。”这表明唐代A.城市交通等级色彩浓厚 B.交通法规注重保护人身安全C.陆路交通注重提升效率 D.政府对交通进行专业化管理【答案】B【解析】由材料“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以故杀伤人者,减斗杀伤一等”可知,唐政府规定闹市区不得随意行车、不得快速行车,相当于今天交通规则中常见的部分路段“限速”“禁行”规定。由此可见,唐代交通法规对行车危及人身安全事故的防范,这体现了交通法规注重保护人身安全,故选B项。材料体现不出法律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规定,因而体现不出城市交通等级色彩浓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安全,而非效率,排除C项;这一时期唐代对交通的管理称不上专业化,排除D项。8.晚唐著作《耒耜经》记载,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南宋江南地区创制的犁刀、踏犁、铁搭、秧马、耘荡等新式农具,主要用于江南水网沼泽地区开发和耕作。这反映出唐宋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 B.冶铁技术水平的发展C.完整农耕生产分工的形成 D.耕地种植面积的扩大【答案】A【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新式农具的改进与发明体现了江南地区生产力水平的进步,这反映出江南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势头强劲,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领域的进步而不是手工业领域的进步,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完整农耕生产分工的形成,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耕地种植面积的扩大,排除D项。9.在东汉末年的70多年中,疫病流行事件被记载了17次,且多数疫病为连年的大疫病;唐初的60年间,仅有5次疫病记载,蔓延范围较小;安史之乱后,疫病接连发生,一些地区甚至发生了“死者太半”的大疫病。由此推知A.疫病流行与否与国家组织能力相关 B.地理条件影响疫病传播速度C.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疫病频繁发生 D.战争是导致疫病发生的根源【答案】A【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安史之乱后,唐朝处于战乱与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衰弱,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减弱,疫病大流行;唐初国家统一,政治清明,中央集权强化,国家对地方控制强,可以调集资源对抗疫情,因而出现材料中所述“蔓延范围较小”的情况。可见,疫病流行与否与国家组织能力相关,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地理因素的信息,排除B项;唐初政治清明,人口应该是增多的,但疫病反而减少,排除C项;疫病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等引起的,“根源”这一说法错误,排除D项。10.南宋吴泳在《鹤林集》中指出,“吴中厥(其)壤沃,厥田腴,稻一岁再熟,蚕一年八育……吴中之民,开荒垦洼,种粳稻,又种菜、麦、麻、豆,耕无废圩,刈无遗陇……故谚曰:‘苏湖熟,天下足’,勤所致也”。这反映出南宋吴中地区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B.人地矛盾十分尖锐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D.耕作注重顺应农时【答案】C【解析】由材料“稻一岁再熟”“耕无废圩,刈无遗陇”可知,吴中地区的农民注重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行一年两熟制,这反映出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故选C项。材料体现不出这些农产品用于出售,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农民勤劳,利用肥沃的土地生产更多的农产品,这体现不出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耕作与农时的关系,排除D项。11.敦煌莫高窟曾出土近千枚回鹘文木活字,每枚大小约3cm2,其年代约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上半叶。这批回鹘文木活字,可用于(  )A.确证活字印刷的发明时间           B.考察元朝对西域因地制宜的治理策略C.研究两宋治下的民族交融           D.探讨丝绸之路与古代科技传播的关系【答案】D【解析】活字印刷术是11世纪北宋毕昇发明的,而回鹘文木活字大量出土于甘肃敦煌,时间晚于毕昇活字印刷术100多年,可知北宋活字印刷术经丝绸之路传到了甘肃敦煌,故选D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生活于约970—1051年,排除A项;元朝建立于1260年,是13世纪下半叶,排除B项;两宋时期,今甘肃敦煌隶属于西夏,排除C项。12.福建、浙江附近海上发生的一些抢劫船只案件,存在“船不刊书、人照不符”的现象。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官府下令通饬各属,要求“务将船只照例刊刻书写,送辖道及附近海防丞倅查验结报,方准出口贸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清政府注重维护海洋贸易秩序 B.对外贸易政策受到了基层的质疑C.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边疆危机 D.闽浙被允许有条件多口对外贸易【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清政府为了避免抢劫船只案件,采取了一些措施,这说明清政府注重维护海洋贸易秩序,故选A项。材料体现不出基层质疑对外贸易政策,排除B项;材料“发生的一些抢劫船只案件”不足以说明边疆出现了危机,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后,清朝只保留了粤海关一口贸易,排除D项。13.下图为清朝《武昌汉口鸟瞰图》(1739~1862年)。此图可直接用于研究A.城市坊市分离制度的瓦解      B.长江流域商业巨镇的繁盛C.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特色    D.大运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答案】B【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口位于长江流域,《武昌汉口鸟瞰图》反映的是商业巨镇汉口镇的情况,故选B项。宋代城市已经坊市分离,排除A项;《武昌汉口鸟瞰图》属于风俗画,不具备“以形写神”的特色,排除C项;大运河没有经过汉口,排除D项。14下图所示为1874~1904年中国旧土布(用土纱手工织成的布)与新土布(用机纱手工织成的布)价格情况(单位:文/尺)由此可推知,此时期中国(  ) A.经济结构发生质变                 B.民众的购买力提升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逐渐沦为原料产地【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近代旧土布价格逐渐高于新土布,即用机纱的土布的价格,这种现象会使用土纱的土布进一步丧失市场竞争力,纺织分离,继而耕织分离,即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故选C项;近代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动,“质变”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只能看出新旧土布价格的变化,不能得出民众购买力提升或下降的结论,排除B项;不论是旧土布还是新土布,都是中国人生产的土布,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15.外资航运业是最早侵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受到顽固派阻挠时,理直气壮地说:“然以中国内洋任人横行,独不令华商展足耶!”这反映出,近代早期(  )A.洋务运动以抵制外国侵略为根本目的 B.洋务活动首先在航运领域取得成果C.列强侵略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经济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难以获得发展【答案】C【解析】由材料“外资航运业是最早侵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受到顽固派阻挠时,理直气壮地说”可知李鸿章利用外资航运业在中国的影响,抵制顽固派的阻挠,创办轮船招商局,促进了经济的近代化转型,故选C项;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排除A项;洋务运动首先在军事工业取得成果,航运业属于民用工业,排除B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虽历程艰难,但仍有发展,排除D项。16.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通车,原本是荒僻渔村的青岛成为胶济铁路的起点。1905年胶州关报云“查历年出口货物,本属寥寥,惟本年忽然甚多,实因火车通行,海口利便”。随后,青岛出口贸易额超过了山东半岛传统贸易港口的烟台,发展成为山东首要商埠、华北第二大港。由此可见(  )A.铁路改变山东的经济格局           B.新式交通影响城镇发展C.山东交通运输实现近代化           D.山东外贸实现转型升级【答案】B【解析】据材料“原本是荒僻渔村的青岛成为胶济铁路的起点……青岛……发展成为山东首要商埠、华北第二大港”可知,青岛的发展得益于胶济铁路的修筑,可见新式交通影响城镇发展,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铁路发展对青岛的影响,而非对山东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了胶济铁路,不能说明山东交通运输的整体发展状况,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了青岛的外贸增长,不能说明山东外贸实现转型升级,排除D项。17.1933年,我国工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农业占到了60%。另据估计,1933年全国商业人员约1171万人,是当时工厂职工人数的24倍,商业资本约为工业资本的10倍。这可说明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极为不平衡               B.工商业的殖民化倾向C.城市化动力存在缺陷               D.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工业化程度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城市的经济功能还是多以商业贸易为主,而工业化是当时推动城市化的最大影响因素,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城市化动力的缺陷,故选C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工业和商业资本的比重,未反映工业结构,由材料得不出工业发展极不平衡的结论,排除A项;工商业的殖民化不会直接影响中国近代工厂职工总体人数和商业资本比重,排除B项;西方经济危机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18.民国 25年,国民政府铁道部决定修筑平汉铁路老河口支线,计划由花园和广水经随县、枣阳、樊城至老河口。经过 2个月的经济调查和勘测,正当年底准备动工时却停止下来。民国 35年,省参议会曾提出恢复修筑这条铁路的议案,虽获得通过,但这项议案也没能付诸实行。这表明(  )A.政府迫于财政危机无力修建         B.政治形势影响国内建设C.西方列强阻碍中国铁路修建         D.铁路建设技术力量不足【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民国25年”“民国35年”分别代指1936年、1946年,当时全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相继爆发,导致国家的铁路修建被迫中止,体现了国家政治形势影响国内建设,故选B项;战争导致的是社会动荡是导致铁路修建计划终止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并未具体说明列强对中国修建铁路计划的态度,而且国内因素是导致铁路修建计划终止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国民政府铁道部决定修筑平汉铁路老河口支线”“省参议会曾提出恢复修筑这条铁路的议案,虽获得通过”说明当时中国的铁路修建技术完全满足要求,得到了铁路部门和国家立法部门的支持,排除D项。19.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广州市公、私立医院赠医时间表。由此可知,当时的广州(  )A.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     B.医疗慈善救助成为政府应尽的责任C.社会力量是医疗慈善事业的主力     D.医院服务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广州市公、私立医院在固定时间开展赠医活动,药费从廉,兼顾了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故选D项;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医疗资源(医疗机构数目、床位数和卫生人力等)和医疗服务(门诊服务、住院服务和医疗质量等),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只是公、私立赠医活动的安排,不涉及政府的责任,排除B项;社会力量指能够参与、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包括自然人、法人(社会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党群社团、非营利机构、企业等等),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20.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中国的发展注定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主线。下列关于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三线建设是推动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步骤C.农村承包地的“三权”分置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D.以高科技为主的设施农业成为主要生产经营模式【答案】C【解析】农村承包地的“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故选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而非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步骤,排除B项;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排除D项。21.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18世纪的英国享乐主义盛行。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的抢劫。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B.社会问题亟待解决C.经济危机影响广泛                 D.人类活动蓬勃发展【答案】B【解析】据材料“18世纪的英国享乐主义盛行”“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的抢劫”,可知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社会治安不稳定,所以一系列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亟需解决,故选B项;当时的阶级矛盾主要体现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材料中的乞讨和抢劫并非完全针对资产阶级,而是一个具有普遍化的社会问题,排除A项;乞丐和抢劫现象的出现是贫富分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所导致的,属于特殊群体现象,而经济危机的影响具有普遍性,排除C项;享乐主义、乞丐和抢劫是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不是普遍人类活动蓬勃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22.1791年年初,麦康内尔与肯尼迪合伙开办了一家生产“走锭精纺机”(骡机)的作坊。1795年,两人中止合作,各分到816英镑6先令的利润。1795年,他们将这些利润凑成初始资本,开始新的创业。5年后,企业的资本暴增为21 838镑。材料可用于说明18世纪A.企业生产管理制度革新频率 B.工业革命推动工厂制度建立C.利润反哺促进企业资本积累 D.工厂制度是创业成功的根源【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麦康内尔与肯尼迪这两位企业家,将企业利润反哺回投到新的企业生产,新企业的资本暴增,可见,利润反哺促进企业资本积累,故选C项。材料不涉及生产管理制度革新,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根源”这一说法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23.近代欧洲国家中对马铃薯依赖程度最高的非爱尔兰莫属,马铃薯适应了爱尔兰的环境,养活了大量的人口,但是在19世纪爱尔兰也因马铃薯枯萎病发生了“爱尔兰大饥荒”。这说明A.粮食安全依赖于耕地面积的扩大 B.实现粮食结构多元化的必要性C.美洲物种传播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D.人口增长导致了粮食短缺问题【答案】B【解析】由材料“对马铃薯依赖程度最高的非爱尔兰莫属”“爱尔兰也因马铃薯枯萎病发生了‘爱尔兰大饥荒’”可知,爱尔兰人过度依赖马铃薯,粮食结构单一化,一旦发生马铃薯枯萎病,就会发生大饥荒,这说明实现粮食结构多元化十分必要,故选B项。“爱尔兰大饥荒”不是因为耕地面积不足,而是因为主粮结构单一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自然环境对物种传播的影响,且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粮食结构单一化造成的人口危机,而不是人口增长导致了粮食短缺问题,排除D项。24.虽然巴黎下水道修建于19世纪中期,但就算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些高大、宽敞如隧道般的下水道实在是不同凡响,聪明的巴黎人就利用这些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下水道建成了下水道博物馆。这说明巴黎A.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水资源利用技术的进步C.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完备 D.重视对环境的改造利用【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虽然巴黎下水道修建于19世纪中期,但就算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些高大、宽敞如隧道般的下水道实在是不同凡响”“建成了下水道博物馆”等信息可知,巴黎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特别重视下水道的建设,这说明巴黎重视对环境的改造利用,但材料无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D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水资源利用技术”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巴黎在下水道建设方面的情况,难以得出“基础设施完备”的结论,排除C项。25.1892年7月15日—8月24日,德国不来梅参议院连续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如建立霍乱专门医院,向市民宣传霍乱预防知识,关闭市场和舞会等,霍乱基本没有给不来梅带来冲击;德国汉堡市政当局则拒绝公开承认汉堡爆发了霍乱,最终共有16944例霍乱病例,死亡8594人。这反映了(  )A.帝国防疫制度有待完善             B.两地疫情程度不同C.州政府权力高于联邦政府           D.疫情造成巨大损失【答案】A【解析】据材料“德国不来梅参议院连续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霍乱基本没有给不来梅带来冲击;德国汉堡市政当局则拒绝公开承认汉堡爆发了霍乱,最终共有16944例霍乱病例,死亡8594人”可知,不来梅与汉堡采取的措施不同,导致防疫结果大相径庭,说明帝国防疫制度有待完善,故选A项;材料并未说明不来梅的疫情程度,排除B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可知,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高于州政府,排除C项;D项说法与“霍乱基本没有给不来梅带来冲击”的说法不符,排除D项。26.“一个人抽铁丝,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针尖,一个人磨圆另一端以便装上针头。仅装针头一项,就包括两三道工序,装针头,把针涂白。甚至外包装,都成为专门的职业。如此一来,制针的流程就包含了大约18项操作。……平均下来每人每天生产4800枚针。”《国富论》中记述的这一现象(  )A.揭示了资本剥削的秘密             B.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C.反映了机器生产的流程             D.降低了工人的工作效率【答案】C【解析】据材料“制针的流程就包含了大约18项操作”可知,工厂制度下,制针分工很细,反映了机器生产的流程,故选C项;马克思《资本论》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剥削的秘密,排除A项;劳动强度是指劳动的内含量或劳动的密度,材料信息不涉及,排除B项;工厂制下,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排除D项。27.到19世纪末,世界经济体分成了核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三个部分,新兴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国处于生产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高工资产品所在的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则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呈现出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的状况。这反映出当时(  )A.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D.世界各国间的依赖程度加深【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末,世界经济体分为三个部分,新兴工业国、现代工业文明国和传统农业国承担不同的分工,都从属于世界经济体,这体现世界各国间的依赖程度加深,牵一发而动全身,故选D项;材料反映出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是政治发展不平衡,排除A项;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世界经济体的分工,即世界经济结构并未发生巨大变化,是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C项。28.1931年美国四分之三的学校管理委员会拒绝聘请已婚妇女当教师,美国劳工联合会敦促雇主不要雇佣其丈夫仍在工作的妇女,一些媒体舆论也赞同这一做法。当时美国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萧条时期就业竞争激烈             B.社会对家庭观念的重视C.对已婚妇女的严重歧视             D.政府的福利政策的推行【答案】A【解析】已婚妇女和丈夫在工作的妇女被拒绝雇佣是因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大量人口失业,就业竞争激烈,故选A项;该现象发生在1931年,说明受到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对家庭观念的重视”作为一种社会思想,应该是长期发展的结果,不会在1931年突然产生,排除B项;拒绝雇佣丈夫仍在工作的妇女,并不是对已婚女性的歧视,而是把仅有的工作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排除C项;政府福利政策的推行是在罗斯福新政后,拒绝雇佣也不是福利政策,排除D项。29.1953年,美国科学家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分子生物学随后迅速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基因工程工业化的热潮。到1981年,美国就成立了200多家生物工程公司,现代生物工程开始崛起。由此推知,现代科技进步A.促进了电子商务兴起 B.使得美国独霸尖端科技C.推动了新兴产业发展 D.引发了企业管理制度变革【答案】C【解析】由材料“分子生物学随后迅速兴起”“现代生物工程开始崛起”可知,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故选C项。由材料无法得知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电子商务兴起,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美国独霸尖端科技,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企业管理制度变革,排除D项。30.在英国原有医疗体制中,病人必须到某一指定的医院就诊,才能享受免费服务。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推动改革,强调公民有权自行选择医院,选区保健管理局选择多家公立医院,还包括一些医疗水平较高的私人医疗机构,供病人选择。这一改革A.实现了卫生建设的制度化 B.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C.取消了国家对医疗的干预 D.推动了医疗保健市场化【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英国公民看病从指定医院到多家公立医院或一些医疗水平较高的私人医疗机构的转变,扩大了医疗保健领域的市场经济成分,推动了医疗保健市场化,故选D项。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卫生建设的制度化,排除A项;材料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项;“取消了”这一说法错误,排除C项。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综合复习: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综合复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据唐代文献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综合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本册综合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参考答案docx、期末综合测试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综合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本册综合课后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