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燕山地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燕山地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6分)在认识自强不息内涵的环节,一组同学整理了下面的材料。
ㅤㅤ清华园内,历史风物随处可见。一座雕塑、一片树林、一栋建筑如粒粒明珠散落,又如星晨璀璨生辉。意味悠长的风景旧物,见证了清华园的变迁与发展。
ㅤㅤ1914年11月的一天,梁启超先生来到清华大学,以“论君子”为题发表演讲。演讲过程中,他借用《周易》中的两个象辞激励学子 ① 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们的意思是:“天”的运行康泰良好,有德行的君子应像上天一样,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 ②“地”的形势取法坤相,君子应该效仿大地,厚实和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自那时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为了清华校训。这一校训激励广大学子以宽厚的道德担负历史重任,用不屈的意志力求自我进步。
(1)有同学对文段①②两处标点符号的使用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2)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星晨”应写为“星辰”
B.“见证”应写为“鉴证”
C.“载”应读“zài”
D.“卓”应读“zhu”
(3)根据语境,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修改为:
2.(2分)在分享环节,同学们介绍了有关“自强不息”的古诗词。在文字横线处填入内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ㅤㅤ)
ㅤㅤ同学们介绍了唐代诗人①的诗,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就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同学们还分享了王安石的②,诗中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也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陆游 ②《登幽州台歌》B.①杜甫 ②《登幽州台歌》
C.①杜甫 ②《登飞来峰》D.①陆游 ②《登飞来峰》
3.(2分)在介绍自强不息的人物环节,下面四位同学的介绍都使用了成语或修辞手法,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斗人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速度”,展现“中国精度”,彰显“中国气度”。
B.跳水小将全红婵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化身水花精灵,勇夺东京奥运会冠军。
C.青年祖逖立志报效国家,一改少时顽劣,鸡鸣即起,持之以恒地读书,练剑。
D.越王勾践在兵败之后,决心报仇雪耻,一意孤行,最终成为了春秋霸主之一。
4.(2分)某小组为大家提供了清华大学校训图片,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清华大学石刻校训是采用的① 字体,这种字体具有② 特点。
5.(4分)下面是某位同学“青少年要自强不息”主题演讲稿中的一段文字,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______。一个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食其力,得以生存和发展,面临挫折,不自卑,不自弃,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这是自强不息。一个国家民族,一个家庭、家族,一个企业、学校,任何一个社会组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遭遇困难,不灰心,不懈怠,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也是自强不息。我国自强不息的人比比皆是,正是如戚继光、林则徐、詹天佑等个人的自强自立,才有国家的不断发展。也正是如“两弹一星”科学家团队,中国飞天的航天中心团队,蛟龙号入海的各位英雄等社会共同体经历无数挫折,克服一次次困难,才有祖国今日的辉煌。正是这种精神,正是从个人到各社会团体的不断努力,才是我们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受磨难而更强,豪迈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学们,自强不息是对困难的蔑视,是对挫折的回应,是对成功的向往和渴望。让我们一起努力,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1)填入上文开头划直线处最恰当的语句是
A.我们青少年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为自己积蓄成长的力量。
B.自强不息精神,既可以就一个人而言,也可以就民族国家等社会共同体而言。
C.自强不息精神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2)仿照这位同学演讲稿的结尾,写一句激励大家自强不息的话。(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仿写: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努力,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6.(4分)在横线处补充相应的句子。
(1)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2)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里,既点明酬答之意,又包含共勉之情的一联是: , 。”
7.(6分)欣赏下面两首苏轼的作品,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中秋月》写于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后。
(1)《水调歌头》句句扣“月”。上阕对月问青天,在“ ”与“人间”的矛盾中,选择了“人间”。下阕对月抒怀,从恼月照人,表达 之情,到由月及人,表达旷达胸襟和深挚祝愿。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2)对上面两首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首作品都以中秋月为题材,“婵娟”“玉盘”都指月亮,作品都有对中秋月的生动描绘和由此产生的人生感怀。
B.《水调歌头》写在苏轼与苏辙久别之后,《中秋月》写在苏轼与苏辙重逢之时,两首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亲情。
C.《水调歌头》中的“转朱阁”写的是诗人转过朱红的楼阁;《中秋月》中的“转玉盘”写的是明月升入中天,遍洒清辉。
D.“何事长向别时圆”“此生此夜不长好”两句,一句用疑问,一句用否定,两句表达的情感有相近之处。
(3)下列引用诗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学校,他常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为他诚实守信,所以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周围很多同学都愿意和他交往。
B.中秋晚会上,民歌《月柔柔》、魔术表演《嫦娥穿“月”》等节目,都寄托了人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C.面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现实,中国人总是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共享一轮明月,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憾。
D.正是因为人生有久别,有痛苦,有无奈,才更要珍惜眼前难得的相聚,毕竟“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范仲淹)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中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欧阳修)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感,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啊!
理解:洞庭湖的阴风苦雨更加触发了迁客骚人原本就难以释怀的悲情愁绪。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战?
翻译: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理解:作者想探求古仁人的思想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是否不同,但一直没有答案。
C.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翻译: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老小小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情形,是滁州人出游。
理解:因滁州山多林密,山路峰岖难行,游山百姓为防止迷路,相互呼唤搀扶。
(3)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意思是说,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请根据两篇选文及下面材料,说说“以百姓心为心”在范仲淹、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苏轼)既至杭,大早,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①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②,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③,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美缗得二千④,复发橐中⑤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
软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注】①上供米:给朝廷供奉上缴的粮食。②赐度僧牒: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③粜常平米:出售常平仓的米。④裒(póu) 羡缗(mín) 得二千: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⑤发橐(tu6):拿出自己囊中的东西。
三、名著阅读。(共5分)
9.(5分)写一段你和某位名著人物的对话,交流你和该人物就名著中某个话题或某个事件的意见看法。 (字数120字以内)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10.(7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①_____站在哪个点上,眼前②_____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材料二】
扬州“个园”如同其他中国古典园林一样,亦是集建筑、山水、花木等于一身的园林。是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结合体,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统一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个园”讲求生命意趣。四季时节不同,不同的植物也会呈现不同的姿态变化或色彩变化,这正是自然界生命气象的展现。“个园”园名即以竹命名,旨在突出该园的主题与园主的雅好品味。绿竹在“个园”中既作绿化,又作营构主题之用。园内有刚竹、紫竹等六十多种。绿竹在“个园”中或散植、或丛植、或孤植。“个园”北区是最佳赏竹处,有“竹西佳处”匾额点题。此外,“个园”中还植有枫、桂、松、桐、梧、柳、荷、腊梅、天竺、紫藤等植物。以落叶树木点缀园中,衬托常绿之松竹。园内绿竹苍翠欲滴、与松柳碧水相互辉映,冉冉绿色浸粉墙,仅是这满园的翠绿就足以让人沉思内省、神思飞扬,此乃自然之色给人带来的心理共振,亦即生命与生命的碰撞。
【材料三】
颐和园,也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颐和园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造园匠师在前山建筑群体的布局上相应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从湖岸直到山顶,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住,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后者就其体量而言是园内最大的建筑物,阁高约40米,雄踞于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攒尖顶的形象在园内园外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轩昂,凌驾群伦,成为整个前山和昆明湖的总览全局的构图中心。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筑体量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镶嵌在葱茏的苍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庄、典丽的中央建筑群。
(1)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2)阅读【材料二】,说一说“个园”的独特之处。
(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南北方园林在整体布局上的异同。
11.(8分)阅读《老人与狐》,完成小题。
老人与狐
ㅤㅤ德四爷听说大山里出了一只白狐狸,起初还有些不信。这些年,莫说白狐狸,山里连跟土疙瘩差不多颜色的土狐狸都难见了,扯玄吧。但后来听人说得多了,一个个信誓旦旦的,比如时间、地点,白狐的身子多长尾巴多大,长着啥样的嘴脸儿,谁谁亲眼见了,又谁谁可以作证,就不能不犯些琢磨了。
ㅤㅤ也不是德四爷见钱眼开,家里实在太需要钱了。德四爷的儿子上山打石头,被滚石砸死了,扔下一个孙子。孙子脑子好使,书念得好,正在县高中读高三呢,来年夏天就考大学。儿媳妇一次次带孙子来跟老人商量,说这孩子还考不?一年光学费就得好几千呢。
ㅤㅤ下了第一场雪后,德四爷在夜里带家里的黑子上山。狐狸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多在夜里捕食野鸡山兔或田鼠,他还知道狐狸爱在什么地方选穴藏身,雪地里狐狸只要出来打食,则必留痕迹。那天夜里,他正在一片荒草掩映的乱石滩中搜寻着,便见黑子耳朵支棱起来,神情变得格外警觉。德四爷估计狐穴就在附近,开始琢磨该在哪里下套设夹了。
ㅤㅤ突然间,一道白光从石丛中闪出,直向山梁上奔去。黑子汪汪叫着,腾身飞快追奔。
ㅤㅤ但很快,黑子就回来了,一副垂头丧气又很惭愧的样子。德四爷摩掌摩挲狗脑袋,算是安慰它。黑子也老了,又多年没跟他出来狩猎,已远不如狐狸敏捷,怪不得它了。没曾想,黑子又叫起来,腾身又追,眼见不远高岗处,那白狐竟立着身子往这边张望,直到黑子到了身边,才又一闪而去。黑子再回来,白狐也回来,如是三番。德四爷陡然醒悟,没等黑子再追,便喝了一声,“黑子,回来!”
ㅤㅤ德四爷带黑子在附近石丛里找,果然找到一处洞穴,推开石块,就见一只长有尺余的小东西跳出来。黑子腾身一蹿,将小东西按在爪下。嘴,奇了,小狐崽子竟也是通体雪白,稀罕啊!德四爷脱下身上的褂子,将小白狐罩住,用褂袖绾了绾,便提在了手里,转身往家走。他心里得意,不禁又叨念了一句戏词,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啊!刚才,白狐一次次返回,就是想把它和黑子引到别处去,目的是掩护这只小狐崽儿,这回好,狐崽儿到了我手,就等于让我牵住了白狐的鼻子,你逃不出我手掌心啦!
ㅤㅤ德四爷回到家里,从兔笼里揪出家兔,将小狐放进去,又用铁丝将笼门牢牢拴死,然后拍拍黑子的头,就回屋睡觉了。他知道,那只白狐一定会远远地跟在后面,但今夜它只会在村外转,不会追到家门口来。明夜,母狐就会不顾生死地跟过来了,那时再在院子四周下套子夹子。
ㅤㅤ天亮时开门再看,笼子前竟有三只野鸡两只山兔。这是想讨好德四爷呢,还是乞求德四爷替它喂喂饥饿的小狐?
ㅤㅤ德四爷却偏让小狐饿着,也不给它水喝。小狐饥渴难耐的叫声是牵制白狐的最大诱饵,只有让狡猾的白狐彻底乱了心智,才有可能最后将其擒获。饿了两天加一夜的小狐的叫声果然渐渐弱下去,当夜幕再一次降临时,已是偶尔挣扎着嘶叫一两声了。这一夜,月色又不错,德四爷眼见白狐闪进了院子,在院心焦躁地转了一阵后,让他做梦也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白狐突然正对着房门的方向,伏下了身子,两只前爪平伸着,脑袋就伏在那两爪间。它这是干什么?德四爷怔了一会儿神,提了棒子轻轻拉开房门,那白狐竟仍伏在那里不动。是它没有察觉动静吗?不会,绝不会的。德四爷蹑手蹑脚,一步步走向白狐,清晰地看到白狐大瞪着一双黑葡萄样的眼睛,正无所畏惧地迎望着他。德四爷举起了棒子,看到白狐身子微微抖颤了一下,却仍不躲也不动,只是把眼皮轻轻地合上了。德四爷大惊,也顿时明白,白狐引颈受戮,是想以此乞求德四爷放掉它的孩子。可怜的白狐,它再没有别的办法,只求一死啦!德四爷高举的双臂不由软下来,长长叹息一声,就把棒子丢下了。天地之间,人与兽,都是血肉之躯,同情同理。那一时刻,他想起儿子刚死时,老两口悲恸欲绝的情景,老伴儿叨念足有上万遍:老天爷,让我死了吧,只求换回我的儿子……
ㅤㅤ德四爷从菜窖下提出兔笼,打开笼门,小狐蹿出来,就往白狐身上扑,那种绝处逢生、母子重聚的情景看了让人心热。白狐护定小狐,一直牢牢望着德四爷,那神情说不出是感恩戴德还是不相信眼前的事实。德四爷摆摆手,说:“走吧,远点儿走,别再让那些人摸着你们啦。”
ㅤㅤ白狐低叫了一声,小狐便跳上了母亲的脊背。白狐跳到院门口时,又转了几个圈子,然后立起身,合起两只前爪对德四爷作了个揖,便驮着小狐钻进夜色中去了。
ㅤㅤ老人唏嘘着回了房里。已隔窗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老伴儿说,放得好,多少钱值这一片心啊!德四爷没有分辨老伴儿这话是在赞白狐还是夸自己,这一夜他睡得格外香甜。
(作者:孙春平文字有改动)
(1)小说中的德四爷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文中有两处插叙内容,请找出其中一处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3)结尾处,老伴儿说“放得好,多少钱值这一片心啊!”这句话是在赞白狐还是夸德四爷呢?对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12.(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ㅤㅤ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培根《谈读书》节录)
(1)对这个文段按照文意进行分层,你会怎样划分?用起讫句格式表示出来。
(2)围绕读书,作者主要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思考一下如果作为文段的论据材料补充进文段中,哪一则材料更恰当?说说你的理由。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B.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C.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
五、作文。(共40分)
13.(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ㅤㅤ因为疫情,同学们又开始了居家线上学习。似乎有规律作息的时间之弦断了,束缚少了,自由多了。自主控制的时间多了,是成了一个脱缰的野马任性地放飞自我,还是成了一个坚持自律的好少年?亦或是……,生活需要反思。
ㅤㅤ(1)以“我的居家学习”为题,完成一篇作文。
ㅤㅤ(2)设想有这样一本书,他会告诉你一个神奇的学习语文的本领。以“一本神奇的书”为题,发挥想象,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1(1)A
(2)B
(3)这一校训激励广大学子用不屈的意志力求自我进步,以宽厚的道德担负历史重任。
2.C
3.D
4.隶书 结体较扁,笔画方折平直、粗细有致,有波磔
5.(1)B
(2)示例:自强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力量源泉,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6.(1)停杯投箸不能食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7.(1)天上 思念(或:惆怅)
(2)C
(3)A
8.(1)B
(2)A
(3)范仲淹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政治抱负:欧阳修虽然被贬,依然能够与民同乐;苏轼被贬杭州时,帮助百姓对抗饥荒和疫病。
9.我在空城上见到诸葛亮,问道:“诸葛亮先生,请问您有把握吗?”只见诸葛亮神定自若地说:“你放心,虽然司马懿的兵多将广,但他自认为精通兵法,看我这打开城门,他一定会以为有埋伏而不敢过来,我诸葛亮一向谨慎,如今打开城门,必定让那司马懿疑惑。”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10.(1)B
(2)“个园”园名即以竹命名,旨在突出该园的主题与园主的雅好品味。
(3)示例:相同点: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不同点:南方园林不讲究对称,讲究自然之趣;北方园林讲究对称,如颐和园,在居中部位建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构成纵向中轴线。
11.(1)德四爷是一个虽遭丧子之痛、生活艰难但是依然拥有博大胸怀的普通人,有深沉强烈的父爱;聪明机智,艺高胆大;足智多谋,做事周详;心存善念,关爱生灵。
(2)第一处插叙的内容是:“德四爷的儿子上山打石头……一年光学费就得好几千呢。”写出了德四爷的艰难处境,为下文德四爷费尽心思捕捉白狐的情节作铺垫;与后文抓了白狐又放了白狐的情节相呼应,体现他内心的矛盾及博大善良的胸怀;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
第二处插叙的内容是:“那一时刻,他想起儿子刚死时……只求换回我的儿子”与上一处插叙内容呼应,写出德四爷老两口失去儿子的痛苦;写出人与狐心灵的交融,升华了主题,使人的思想接受了爱的洗礼,让人与狐的精神境界都得到了升华。
(3)示例一:这句话是在赞白狐。“这一片心”的含义是指白狐舍己救子的行为体现的爱子深情。感受:天下所有生灵都有其情爱与善念,动物如此,人更亦然,父母深情自是永恒不变,让人永怀赞美与感恩之情。
示例二:这句话是在夸德四爷“这一片心”的含义是指德四爷放了白狐的博大善良的胸怀。感受:这个世界的大家庭是由人类与非人类共同构成,任何一个组成部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彼此应相互关爱,而人类更应该学会关爱其他生灵。
12.(1)第一,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材料C。材料C论述了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既论述了读书的方法,又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所以材料C能够作为文章的论据。
13.略A.①,
②;
B.①——
②。
C.①,
②。
D.①——
②;
A.薄暮冥冥
日薄西山
义薄云天
势单力薄
B.浮光跃金
欢呼雀跃
鱼跃龙门
龙腾虎跃
C.杂然前陈
推陈出新
慷慨陈词
新陈代谢
D.述以前文
不以物喜
以身作则
拭目以待
A.①尽管
②都
B.①无论
②总
C.①因为
②所以
D.①如果
②那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燕山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3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燕山地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地区中考试题猜想语文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用课文原句填空,名著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