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浙江专用)专题多套(Word版附解析)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浙江专用)专题02 地质作用规律(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浙江专用)专题02 地质作用规律(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四幅照片,属于此次拍摄的是,三清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下列关于平行岭谷的表述正确的是,山脉的顶部常形成“槽”,是由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浙江·高三开学考试)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分别是( )
A.生长边界海岭B.消亡边界海沟C.消亡边界海岭D.生长边界海沟
2.下列关于甲岛主要植被特征的描述可信的是( )
A.季相变化显著B.叶片多蜡质层C.常见滴水叶尖D.垂直结构简单
【答案】1.B 2.C
【解析】1.图示板块边界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为挤压碰撞边界,即消亡边界,海底地形为海沟。海岭主要发育在板块的生长边界,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甲岛横跨赤道,为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植被为热带雨林,无明显的季节变化,A错误;叶片多蜡质属于耐旱植被的特征,B错误;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植被常见滴水叶尖,C正确;植被的垂直结构复杂,D错误。故选C。
【点睛】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暑假期间,我县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老师前往三清山进行学习考察、欣赏壮美的花岗岩造型石,并拍摄了许多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四幅照片,属于此次拍摄的是( )
A.B.
C.D.
4.三清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 )
A.火山喷发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D.岩浆侵入
【答案】3.B 4.D
【解析】3.A图为雪山景观,而三清山所在的浙江省以低山丘陵为主,没有雪山景观,A错误;B图为花岗岩形成的低山,B正确;C图为黄土地貌,C错误;D图为喀斯特地貌,岩石类型为石灰岩,D错误。故选B。
4.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到周围岩层中形成,D正确;火山喷发形成的是喷出岩,A错误;沉积作用形成的是沉积岩,C错误;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变质岩,C错误。故选D。
【点睛】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并据此将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喷出岩是由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岩石,质地疏松多孔,包括玄武岩、安山岩等。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到周围岩层中形成,冷凝速度慢,内部晶体结构致密,质地坚硬,比如闪长岩、花岗岩等。
(2022·浙江台州·模拟预测)某地理研学小组利用某地区地质地形图,对当地进行野外考察。虚线为等高线(m),实线为地层界线。完成问题。
5.在甲处垂直向下钻探取样可能发现的岩层是( )
A.O3B.S2C.S3D.D
6.研学小组对该地区所作推测可信的是( )
A.甲处为地垒B.断层形成于S3时期之前C.乙处为向斜D.河流沿断层线发育
【答案】5.A 6.C
【解析】5.由图可知,甲处岩层为S1,O3岩层比S1老,O3应该形成在S1形成之前,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故O3岩层在S1岩层下方,在甲处垂直向下钻探取样可能发现的岩层是O3,A正确;S2、S3、D岩层都比S1岩层新,应该在S1岩层的上方,从S1岩层垂直向下钻探不可能发现S2、S3、D岩层,B、C、D错误,故选A。
6.甲处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A错误;从图上看,断层破坏了S3岩层,应该S3岩层先形成,断层形成于S3时期之后,B错误;乙处中间为岩层C,岩层较新,从乙处向两侧岩层越来越老,呈现中间新、两侧老的特点,故为向斜,C正确;读图中等高线,没有沿断层处形成谷地,故河流没有沿断层线发育,D错误,故选C。
【点睛】背斜处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向斜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
(2022·浙江金华·模拟预测)读某半岛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半岛所处板块、板块边界类型分别为( )
A.美洲板块 消亡边界B.亚欧板块 消亡边界C.美洲板块 生长边界D.亚欧板块 生长边界
8.该半岛南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①生物演化速度缓慢②人类活动干扰微弱③地域空间面积较大④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7.A 8.B
【解析】7.由题可知,此处是俄罗斯东部的堪察加半岛,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该半岛属于美洲板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南部地区为季风气候,带来大量降水,水资源丰富,④正确;并且半岛地区南部面积较大,可供生物生存的环境很大,多山,垂直方向环境差异大,③正确;此处很早就与大陆相连,与其他生物共同生存进化,生物演化较快,①错误。此处由于纬度较高, 温度较低,并且多山,平原面积小,多火山地震,威胁生存安全,此处人口数量较少,人类干扰不属于自然原因,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堪察加半岛位于亚洲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现属于堪察加边疆区 。西临鄂霍次克海,东邻太平洋和白令海。长1250公里,面积372300平方公里,是俄罗斯第二大半岛。
(2022·浙江·模拟预测)川东平行岭谷,由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谷地组成,是世界上最显著的褶皱山地带。在山脉顶部常有槽分布,形成一山二岭一槽的形态。下左图为平行岭谷局部卫星遥感影像,下右图为山脉横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平行岭谷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受到水平挤压后形成一系列岭谷B.谷地是由地壳断裂后的地堑形成的
C.流水侵蚀是形成平行岭谷的主要作用D.山脉是储油构造适宜大量开采石油
10.山脉的顶部常形成“槽”,是由于( )
A.向斜槽部岩石较坚硬不容易被侵蚀B.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C.冬、夏季风强盛风力侵蚀作用强烈D.大冰期气候寒冷冰川侵蚀作用强烈
【答案】9.A 10.B
【解析】9.根据材料“川东平行岭谷,由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谷地组成,是世界上最显著的褶皱山地带”,结合所学,地壳受到水平挤压形成一系列褶皱,背斜部分形成了山脉,向斜部分形成了谷地,A正确,B错误。内力作用是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流水侵蚀,C错误。该地山脉是背斜,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储油的背斜需在地质时期曾为石油生成的理想沉积环境,该地无法判断,D错误。故选A。
10.结合上题分析,山脉是背斜构造形成的,A错误。背斜的岩层向上弯曲,顶部受张力影响岩层断裂后易受外力侵蚀,B正确。结合所学,四川盆地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作用更加显著,而风力侵蚀作用主要作用于干旱地区,C错误。冰川侵蚀常形成“U”型谷,从剖面图看“槽”并不是“U”型谷,并且资料中也没有信息判断此处受曾受到过冰川侵蚀,D错误。故选B。
【点睛】地壳受到水平挤压形成一系列褶皱,岩层向上弯曲的地质构造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地质构造是向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岩层断裂后易受外力侵蚀成谷地。冰川侵蚀常形成“U”型谷。
(2022·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模拟预测)四川省邛海-泸山地区位于西昌市中部,泸山主峰最高海拔约2320米,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下图为邛海-泸山地区地质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邛海-泸山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山脉、水系呈东西向延伸B.邛海形成原因与北美五大湖相似
C.邛海主要补给来源为冰川融水D.邛海由地质构造运动断陷形成
12.A-A’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
A.B.
C.D.
【答案】11.D 12.C
【解析】11.根据材料信息:邛海附近有断层分布,结合泸山成因,表明其是地质构造运动断裂下陷积水形成,D正确;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侵蚀形成,B错误;邛海-泸山地区山脉、水系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向,A错误;邛海位于四川省,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C错误;故选D。
12.结合图可知:A-A’两地之间经过了三个断层面,A、D错误;A-A’两地第1个断层面到第2个断层面之间,中间岩层为KE,两侧岩层为K2,中心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C正确,B错误;故选C。
【点睛】背斜、向斜的判读:(1)看岩层弯曲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2)看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中心老,两翼新,向斜—中心新,两翼老;(3)看地貌: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022·浙江·杭州高级中学模拟预测)下图为云贵高原上的Y集镇附近的岩层分布图,下方的曲线为甲乙沿线的地形起伏状况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13.Y集镇区域( )
A.地处背斜顶部,地表侵蚀明显B.地表有石灰岩出露,表明岩层较年轻
C.地处向斜槽部,出露岩石坚硬D.地表平坦,表明地壳没经历褶皱作用
14.下列四地中,开采地下水最合适的钻井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3.A 14.D
【解析】13.由地形剖面和岩层新老关系可以判断,Y集镇所在地的岩层较东西两侧老,位于一个背斜的顶部,同时又比较平坦,说明背斜形成后又经历了侵蚀作用,A正确,CD错;依据图例信息,Y集镇地表出露的石灰岩属于较为古老的岩层,B错。故本题选A。
14.由所学知识可知,向斜构造可能有地下水,由地形剖面和岩层新老关系可以判断,②和④所在地的岩层较东西两侧新,属于向斜构造,因此②和④地下可能有水,据此可排除AC;但②地形为山,深度大,钻井成本高,因此,开采地下水最合适的钻井点是④处。故排除B项,选D。
【点睛】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利用断层找水。因为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由于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有利于地表水汇集,故断层处常为泉水、湖泊分布地,有河谷发育。
(2022·浙江绍兴·二模)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区域地质构造平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区域最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6.下列关于该区域地表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岩层挤压形成坡度较缓的背斜B.②处岩层顶部因挤压易被侵蚀成谷
C.③处阴影由石灰岩经高温变质而成D.④处因火山活动岩浆喷发冷凝形成
【答案】15.B 16.C
【解析】15.泥石流发生地势陡峻的沟谷地带,由图中等高线可看出,四地中,仅有②地位于沟谷地带,B正确;而①④位于山脊、③位于山坡,ACD错误。故选B。
16.由图可知,③处阴影位于岩层T1与T4的交界处,T1为石灰岩、T4为花岗岩即岩浆岩,故阴影处可能由石灰岩经高温变质而成,C正确;①处由中间向两侧岩层顺序为由T2至T1,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A错误;②处岩层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易被侵蚀成谷,B错误;④处岩层为花岗岩,为岩浆侵入地壳薄弱地带冷凝形成,D错误。故选C。
【点睛】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分布有规模不等、形态各异、成因多样的瀑布及瀑布群。该地瀑布形成主要与构造运动、岩性差异、水动力条件、岩溶及人工作用等因素有关。下图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青龙峡园区中叠翠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关于图示岩层叙述正确的是( )
A.白云岩为变质岩B.泥灰岩比较坚硬
C.图示岩层形成时沉积环境稳定D.图示岩层形成时沉积环境周期性变化
18.关于图中瀑布形成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瀑布将不断向上游移动B.图中瀑布的形成和断层有关
C.瀑布形成时期地壳持续抬升D.瀑布分布区侧蚀下蚀强烈
【答案】17.D 18.A
【解析】17.白云岩是沉积碳酸盐岩,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泥灰岩的抗侵蚀能力较差,说明较疏松,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白云岩与泥灰岩相间分布,说明该地岩层形成时沉积环境发生了周期性的变化,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18.瀑布的位置会因为悬崖或者陡坎被水流冲刷,而向上游方向消退,A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瀑布的形成主要与构造运动、岩性差异、水动力条件、岩溶及人工作用等因素有关,图中没有断层发育,瀑布的形成与断层无关,B错误;图中有两个瀑布发育,说明瀑布形成时期该地地壳发生了间歇性抬升,C错误;瀑布分布区下蚀作用强烈,侧蚀作用微弱,D错误。所以选A。
【点睛】瀑布,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由于受瀑布的落差、水量、岩石的种类和结构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它最终会消失。有瀑布的地方,河流总是会向上游方向侵蚀,力图把高处削平,让河道趋于平缓。水流速越快,对河道、河岸的侵蚀力也就越强。河流不断瓦解瀑布的上部,让岩层破碎、跌落,于是瀑布的位置就逐渐向上游方向退缩,瀑布的落差也随之减小了。
(2022·浙江金华·模拟预测)嘉陵江青居曲流因呈359°的“Ω”型而闻名。这里有着许多传说,如“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生活富足太平,如同生活在平安坝”、“岸上一袋烟,行船一整天”、“坐船去青居镇赶场,去也可以顺水,回也可以顺水”等。下图为青居曲流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青居曲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壳抬升,河流的下切侵蚀强②烟山阻挡,迫使河流流向改变
③凹岸的水流速度明显快于凸岸④凹岸不断沉积,凸岸不断侵蚀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下列传说流传的地区,最有可能的是( )
A.甲地,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
B.乙地,生活富足太平,如同生活在平安坝
C.上码头到丙地,岸上一袋烟,行船一整天
D.曲水乡坐船去青居镇赶场,去也可以顺水,回也可以顺水
【答案】19.B 20.D
【解析】19.曲流形成是地壳相对稳定的时期,河流落差较小。这时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凹岸不断得蚀,凸岸不断堆积,使河道弯曲,形成曲流,①④错误。弯曲河道,由于水流惯性冲刷凹岸,因此凹岸流速快于凸岸,对河岸的侵蚀作用更强,③正确。由图可见,嘉陵江流至上码头附近,受到烟山阻挡,河流被迫向西侧拐弯、变得更弯曲,②正确。故选B。
20.甲地为凸岸,河流沉积作用强,河水深度小,不宜建码头发展水运交通,A错误;乙地虽然位于河流凸岸,受沉积作用,但等高线密地形起伏较大,平地较少,难以种植充足的农作物使“生活富足”,B错误;“岸上一袋烟,行船一整天”是指两地之间如果走陆路很快,走水路却很慢,说明两地陆上距离很短,而连接的河流很长,如图中上、下码头之间。而上码头到丙地,陆上距离并没有显著短于连接两地的河流长度,且乘船从上码头至丙地,顺流而下速度较快,C错;曲水乡位丁“Ω”河道的顶部,青居镇位于“Ω”河道的颈部。去时可以从曲水乡到下码头上岸,回时可以从上码头到曲水乡上岸,往返均可以顺水,D正确。故选D。
【点睛】凹岸易受河流侵蚀,河岸易坍塌,影响住宅安全,但凹岸水深,适宜建码头。凸岸受流水的沉积,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利于人们生产、生活,也适宜建住宅。
二、综合题
21.(2022·浙江·镇海中学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沙输移根据其携带沙粒的粒径大小主要有蠕移、跃移和悬移(即沿地表移动、跳跃式移动及悬浮移动)三种方式。毛乌素沙地盛行西北风,粒径>100μm的沙粒以蠕移为主。无定河流域(下左图所示)地处干湿气候过渡带,其上游干支流对毛乌素沙地的推进起显著阻截作用,使河道两岸从沙地向沙黄土转变。河道宽度与走向不同,风沙阻截效果存在差异。下右图示意无定河干流南北两岸地表沉积物粒径特征。
(1)判断无定河干流南北两岸沉积物平均粒径大小差异,并说明其成因。
(2)研究显示,无定河流域东南部沙地难以连片发育,请分析原因。
(3)与雷龙湾乡至鱼河镇河段相比,萨拉乌苏河段对风沙阻截作用较弱,请给出合理解释。
【答案】(1)无定河干流北岸沉积物平均粒径大于南岸。原因:无定河北侧大部分沙粒粒径>100μm;风沙推进以蠕移为主,易受河道拦截(蠕移及部分跃移沙粒落入河中);粒径较小的沙粒以悬移为主,受河道影响小,能到达河南侧。
(2)流域东南(受河道阻截)沙源较少;气候较湿润,降水(增)多,抑制风沙;受流水侵蚀,地形破碎(起伏大),阻碍沙地连续推进。
(3)(与雷龙湾乡至鱼河镇河段相比)萨拉乌苏河段地处上游,河道相对较窄:且河道走向转为西南一东北向,与盛行(西北)风向近于垂直:沙粒跃移距离短,(河流对风沙),阻截作用相对减弱。
【分析】本题以无定河干流南北两岸地表沉积物粒径特征为背景情境,考查风成地貌与外力作用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特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无定河干流北岸沉积粒径0—l00um累计百分数为20%,大于100μm以上的沉积粒径占80%,而南岸沉积粒径0—100um累计百分数为70%,大于100um以 上的沉积粒径占30%,说明无定河干流北岸沉积物平均粒径大于南岸。形成原因是由材料“毛乌素沙地盛行西北风,粒径>100um的沙粒以蠕移为主。”可知,无定河北侧大部分沙粒粒径>100μm占比较大,风沙推进以蠕移为主,受河道拦截作用的影响,蠕移及部分跃移沙粒落入河中,粒径大的沉积物不能到达河流的南岸;粒径较小的沙粒以悬移为主,受河道影响小,能到达河南侧,使河流南侧粒径较小的沙粒增多。因此北岸沉积物平均粒径大于南岸。
(2)读图可知,流域东南部为河流的下游,上游支流众多,来水量大,使东南部地区河流流量大,河面宽阔,并且该毛乌素沙地位于流域北部,东南部地区距离沙源地较远,并且流域东南受河道阻截沙源较少;该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季风东南风能够沿河谷上行,给东南部地区带来较充沛的水汽,加上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因此东南部地区气候较湿润,抑制风沙;东南部河流流量大,地势落差较大,受流水侵蚀,地形破碎,东南部为破碎面分布区,地势起伏大,阻碍沙地连续推进。
(3)读图可知,与雷龙湾乡至鱼河镇河段相比,萨拉乌苏河段地处上游,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河道相对较窄,对风沙跃移影响较小;萨拉乌苏河段为西南—东北向,与盛行西北风向近于垂直,沙粒跃移距离短,河流对风沙阻截作用相对减弱;萨拉乌苏河段大部分处于I区,起伏较小,对风沙阻截作用也较弱。相反雷龙湾乡至鱼河镇河段位于相对的下游区,注入水量大,河道相对宽阔,且走向为东西走向,沙粒跃移距离长,对风沙跃移影响较大;且河段大部分处于Ⅲ区,地表起伏较大,对风沙阻挡作用较强。
22.(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发展,一直走到今天。新时代,我们要把保护治理母亲河这篇文章继续做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直很重视、一直在思考。三江源头,反复叮嘱要保护好“中华水塔”;秦岭深处,强调保护“中央水塔”是“国之大者”;在甘肃,首次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对宁夏,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要任务……
材料二近于环型的弯曲河流多分布在平坦的地方。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交界地区,近似环形的河床则深深嵌入岩层之中。下图为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
(1)推测乾坤湾的形成原因。
(2)黄河乾坤湾虽河道弯曲但没有实施裁弯取直工程。请分析原因。
(3)说明我国水资源的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答案】(1)在地质抬升运动下,河流两端形成了不同方向的裂隙,原本平直流过的河水,侵入这些裂隙,河水不断侧蚀凹岸的岩壁,使河流逐渐形成了弧形的弯曲。
(2)该区域人口较少,周围耕地较少,洪水造成损失少,航运价值低;流经黄土高原,落差会变大,水土流失加剧。地势较高,裁弯取直工程成本高。
(3)问题:时空分布不均,缺水问题突出;水污染问题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对策:兴修水利,优化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构建节水型社会;通过法制,管理,科技等手段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监管。
【分析】本题以黄河流域的开发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流域开发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1)乾坤湾是河曲地貌,其形成过程从河曲地貌形成的角度分析,结合该地地质构造、河流曲流凹、凸岸的形成分析。该地太行山、吕梁山等山脉多次隆起形成的断裂带中,由于地壳运动,使部分河岸地带出现了很多不同方向的裂隙;裂隙处岩层软弱,使原本平直流过的河水直接侵入这些裂隙,河水在侵入的裂隙中不断侧向侵蚀,形成了明显的凹岸岩壁;经过长时间的流水侵蚀,凹岸越来越凹;河对岸的凸岸不断堆积,越来越凸,最终形成了近于环形的弧形弯曲(乾坤湾)。
(2)裁弯取直一般情况下是针对洪涝灾害多发区采取的措施,而乾坤湾处在峡谷之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裁弯取直的工程难度,工程量都较大,成本极高;该地聚落、人口稀少,经济较为落后,洪水造成的危害较小,没有裁弯取的必要;黄河径流量较小且季节变化较大,加上很多河段落差较大,基本上没有航运价值,所以也没有截弯取直的必要;裁弯取直后,该河段水流速度加快,侵蚀能力增强,会加剧水土流失,原来河道废弃,长期形成的生态环境将会发生改变,生物多样性会受到影响。
(3)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且集中在夏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随着我国人口增加与经济蓬勃发展,缺水问题日见突出;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我国水污染和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对策:针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应注意兴修水利,优化水资源配置:通过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通过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针对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污染和浪费,应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节约用水,构建节水型社会;应加强监管,预防水污染;应加强技术攻关,净化污水,对水资源循环利用。
B组 提升练
(2022·浙江·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二模)下图为某盆地内部地质图。该地地表平坦,图中等值线为该区域沉积物等厚度线。完成下面小题。
1.断裂发生时,断层东侧最有可能( )
A.北移B.南移C.下陷D.抬升
2.沿甲、乙一线沉积物底部海拔的变化趋势是( )
A.B.
C.D.
【答案】1.C 2.B
【解析】1.根据图文信息可知,该盆地地表平坦,断裂发生后该地出现断层,东侧沉积物厚度较西侧厚,可说明断层发生后,东侧下沉,并进一步在东侧接受沉积,而后海拔才与西侧持平,因此断层东侧最有可能下陷,C选项正确,故选C。
2.甲、乙一线经过了断层东部,在发生下沉后,该地发生沉积作用,而根据图文可知,该地地表平坦,厚度大的沉积物底部海拔低,厚度小的沉积物底部海拔高,因此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甲、乙一线沉积物最厚在中间,因此沉积物底部海拔最低应该在中间,A选项错误。并且根据等厚度线的分布规律,海拔应该由中间向两侧递增,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是地壳的最重要构造之一。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
(2023·浙江·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沿115°E局部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甲处的宏观地形及其南侧板块分别是( )
A.海沟-太平洋板块B.海沟-印度洋板块C.海岭-印度洋板块D.海岭-太平洋板块
4.①位于大陆西岸,若某季节该地温和多雨,则( )
A.②地高温多雨B.③地盛行东南风C.④地草木枯黄D.⑤地盛行东北风
【答案】3.B 4.B
【解析】3.根据地形剖面图,甲处海拔在海平面以下且较深,可以判断其宏观地形为海沟,根据位置定位,甲地位于澳大利亚以西,因此可以判断其南侧板块应为印度洋板块,选项B正确;同时排除A、C、D。故选B。
4.①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可以判读①地为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若某季节该地温和多雨,故为南半球冬季,②地低温少雨、③地盛行东南风,④地草木茂盛,⑤地盛行西南风,因此选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形成的地貌:①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深邃的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②大陆板块受挤压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和纵贯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
(2022·浙江·模拟预测)雅鲁藏布江河谷加查-米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平均海拔3800m,年均降水量514mm。下图示意该段河谷沙丘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加查—米林段河谷沙滩面积最大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6.该河段挡沙墙主要是减弱( )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答案】5.D 6.A
【解析】5.雅鲁藏布江位于我国西藏南部地区,本段河流主要补给方式为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夏季大气降水多且温度高,冰川融水多,此时河流流量最大,水位较高,加查-米林段河谷的沙滩大部被河水淹没,面积最小,B选项错误。春、秋季节仍有一部分冰雪在融化,且相对降水虽不如夏季多,但比冬季仍较多,此时沙滩的面积相对与夏季较大,排除A、C选项。冬季大气降水最少,且由于温度过低,冰雪已很难融化,此时河流流量最小,水位最低,故沙滩面积裸露最大,D选项正确。故选D。
6.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挡沙墙呈西北-东南走向,对西北风和东南风难以起到阻挡的作用,排除 B、C选项。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雅鲁藏布江与挡沙墙之间存在大面积沙滩,挡沙墙的目的应为减少此段沙滩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故风向应该由沙滩方向吹来,排除西南风,排除D选项,A选项东北风正确。故选A。
【点睛】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下游补给差异及原因:上游地区海拔高,受高山阻挡,降水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下游西南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降水较多,且周围多高大山脉,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
(2023·浙江·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云贵高原乌蒙山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 )
A.断层F1较玄武岩形成时间晚B.甲地为向斜形成的谷地
C.丙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D.乙处有可能挖掘出化石
8.甲所在谷地水循环的特点是( )
A.属于陆地内循环B.地表径流丰富,下渗量少C.水资源更新较慢D.a处断层发育可能有泉水
【答案】7.A 8.D
【解析】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断层F1将玄武岩切断,所以其形成时间晚于玄武岩,A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处岩层发生断裂,应为断层形成的谷地,B错误;丙为石灰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C错误;乙岩层为玄武岩,玄武岩为火成岩,没有化石,D错误。所以选A。
8.乌蒙山区属于外流区,甲处谷地的水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A错误;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易渗漏,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B错误;云贵高原降水量较多,甲处水资源更新较快,C错误;a处有断层发育,地下水沿裂隙上涌,可能有泉水,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流,遇侵入岩体阻挡,承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
(2022·浙江·模拟预测)下图为里海及周边区域略图。一般认为,石油和天然气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储存在有空隙的岩石中,埋藏深度一般为1000米至几千米不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里海矿物质浓度最低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0.巴库附近油气资源形成的地质过程主要是( )
A.地壳下沉——沉积——固结成岩B.地壳抬升——固结成岩——沉积
C.沉积——地壳抬升——固结成岩D.沉积——地壳下沉——固结成岩
【答案】9.A 10.D
【解析】9.结合题干里海矿物质浓度最低的季节应为湖水水位最高的季节,根据经纬度进行判断,里海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量大,加上受西风的影响带来大气降水,此时入湖水量最大,里海的矿物质浓度最低,A项正确。夏季,虽然有降水较大,但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且几乎没有积雪融水汇入,故里海矿物质浓度高于春季,而秋季降水少,蒸发旺盛,矿物质的浓度较高,B、C错误;冬季由于气温低,湖面结冰,内外的水体交换弱,盐度低于秋季,高于春季,D错误,故选A。
10.结合石油和天然气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储存在有空隙的岩石中进行分析。具体过程:生物遗体被沉积物掩埋,随沉积物一起经历地壳下沉,被压实固结在岩层之中,经历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故D项正确。
【点睛】里海位于辽阔平坦的中亚西部和欧洲东南端,高加索山脉以东,制约着中亚巨大、平坦的土地。西面为高加索山脉,东北为哈萨克斯坦,东南为土库曼斯坦, 西南为阿塞拜疆,西北为俄罗斯,南岸在伊朗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属海迹湖。里海表面约低于海平面27米。靠近南面,最大深度为1025米。
(2023·浙江·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①②发生了岩浆活动,⑥表示地质构造。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大理岩成因相同的岩石是( )
A.①B.③C.④D.⑤
12.①~⑥地理事项按照形成由新到老顺序依次排序可能正确的是( )
A.①⑥③②⑤④B.②③④⑤⑥①C.②③①④⑤⑥D.①⑥⑤④③②
【答案】11.B 12.D
【解析】11.大理岩属于变质岩,①为喷出型岩浆岩,④⑤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②表示侵入型岩浆岩,③岩石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了变质,属于变质岩。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2.④⑤均属于沉积岩,⑥为断层,使两侧岩层发生了错位,根据岩层上下关系可知,④在⑤之前,且早于⑤;该地先发生岩浆活动②,接着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变质岩③;之后上部接受沉积形成先后形成岩层④和⑤,之后发生断层⑥;岩浆活动①将所有岩层切穿,其形成最晚,所以由新到老的顺序依次为①⑥⑤④③②。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沉积岩:位置越靠下,岩层越老;2、看断层:断层形成晚于被断裂的岩层;3、看岩浆岩:岩浆岩(侵入岩和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4、看变质岩:变质岩受岩浆岩影响而形成,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2022·浙江·模拟预测)下图为小明在贵州格凸河景区拍摄的照片:一束阳光穿过位于山腰的穿洞,继而投射出耀眼的光柱。小明咨询景区管理人员得知,打卡此景观需在9月至次年3月的清晨时段,而且还得把握时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小明的咨询结果说明,打卡此景观需要关注( )
①当地天气状况②穿洞内植被长势③穿洞形状变化④太阳方位和高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小明对图示穿洞的形成过程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
A.流水溶蚀—溶洞形成一地壳抬升B.波浪侵蚀一海蚀拱桥一地壳抬升
C.流水溶蚀一溶洞形成一顶板崩落D.岩浆活动一火山通道一地壳抬升
【答案】13.B 14.A
【分析】13.根据材料可知,打卡此景观需在9月至次年3月的清晨时段,因此需要关注太阳方位和高度,④正确;而且得把握时机,需要晴天才能看到阳光照射,因此要关注当地天气状况,①正确。贵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不会过于茂密和高大,对于阳光的阻挡作用相对较小,②错误。穿洞性形状稳定,一年中不会随意变化,因此不需要把握时机,③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A、C、D错误。
14.贵州省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穿洞的形成主要是当地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而后形成了地下溶洞,后经过地壳抬升,使地下溶洞成为了地表的穿洞,A选项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与海浪侵蚀、重力、岩浆活动无关,B、C、D选项错误。
【点睛】旅游景观的观赏需要了解景观特点、精选观赏点位、把握观赏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提高审美素质。
(2022·浙江·模拟预测)河流流经平坦地形时常形成千回百转的曲流景观。下图为“北美大草原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决定该地林地分布的生态因子是( )
A.气温B.水分C.光照D.风向
16.在河流变迁过程中,河道景观的演化过程是( )
A.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B.牛轭湖→曲流→草地→林地
C.林地→草地→曲流→牛轭湖D.草地→林地→牛轭湖→曲流
【答案】15.B 16.A
【解析】15.由材料可知,在大草原上形成了林地,一般草原上降水较少,在温度带一样的情况下形成林地的主导因素是水分,且该地林地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
16.曲流形成后,河水仍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此时牛轭湖周围水分条件好,故林木生长较好,形成林地,随着泥沙淤积,牛轭湖最终变小直至消亡,所以水分逐渐减少,变成草地。故河道的演化过程是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所以 A选项正确,BCD错误。
【点睛】牛轭湖的形成过程:1、河流摆动形成弯曲。2、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3、河曲愈来愈弯。4、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5、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6、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
(2021·浙江绍兴·二模)下图为太平洋中“希尔绍夫海岭地质构造剖面图”,两侧覆盖了中新世以来未变形的沉积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7.图中地层由新到老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⑤④③⑥①②B.②①⑥③④⑤C.⑥③④⑤②①D.③②①⑤⑥
18.有关该海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年代晚于中新世B.洋壳碰撞挤压抬升形成C.属地堑构造D.呈东北-西南走向
【答案】17.A 18.D
【解析】17.根据沉积岩层的分布规律可知,岩层自下向上形成年份越来越老,所以据图可知②在①的下面,②比①老;①在③的下面,①比③老;③在④的下面,③比④老;⑥在③的下面,⑥比③老;⑥在④的下面,⑥比④老;①在⑥的下面,①比⑥老;④在⑤的下面,④比⑤老,⑤是最新。因此,由新到老排列顺序⑤④③⑥①②,A选项正确,故选A。
18.材料中只是提到其两侧覆盖了中新世以来未变形的沉积岩,并不说明它晚于中新世形成,A错误;据图可知,该地区断层发育明显,希尔绍夫海岭应该是地垒构造,洋壳断裂抬升形成,BC错误;这是该海岭的横截面图,两侧分别是西北和东南,也就是说该海岭是东北-西南走向,D正确。故选D。
【点睛】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沉积岩:位置越靠下,岩层越老;2、看断层:断层形成晚于被断裂的岩层;3、看岩浆岩:岩浆岩(侵入岩和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4、看变质岩:变质岩受岩浆岩影响而形成,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2023·浙江·高三专题练习)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A.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平原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洪积一冲积平原
C.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D.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20.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
①地形平坦,岔流较少②海浪作用明显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④多沙洲沙岛发育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19.D 20.B
【解析】1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河流出山口,由于地势变平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会在山前沉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在河流下游地区会形成河漫滩平原;在入海口处受海水的顶托作用及地势变缓,形成河口三角洲。故选D。
20.冲积扇和三角洲地区都具有地形平坦、岔流多的特征,①错误;三角洲临近海洋,三角洲顶端经常受到海浪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冲积扇多居内陆,一般海浪作用不明显,②正确;冲积扇和三角洲地区土壤都比较肥沃,但不同地区的三角洲气候特征不同,不一定气候温和,③错误;冲积扇位于出山口,一般沙洲、沙岛少,而很多三角洲主要由沙洲和沙岛演变而来,多沙洲沙岛发育,④正确。故选B。
【点睛】河流地貌的上游为冲积扇、中下游为冲积平原、入海口为三角洲。
二、综合题
21.(2023·浙江·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埃及的黑白沙漠位于拜哈里耶绿洲附近,4000万年前为海洋,形成石灰岩。该地在地质时期曾有火山爆发,火山灰和岩浆多呈黑色,在白色沙漠中分布着众多白色的“蘑菇石”。埃及不允许外国游客私自驾车进入撒哈拉任何一片沙漠旅行。下图示意埃及黑白沙漠的位置和景观。
(1)分别分析埃及黑色沙漠和白色沙漠的成因。
(2)从外力作用和岩性角度,分析白色沙漠中,“蘑菇石”呈蘑菇状的原因。
(3)推测埃及不允许外国游客私自驾车进入撒哈拉任何一片沙漠旅行的原因。
【答案】(1)黑色沙漠的成因:地质时期该地附近多火山活动;受黑色火山灰和火山岩浆的影响,地表多黑色砂石分布。白色沙漠的成因:地质时期该地为海洋,海底生物沉积形成白色的石灰岩;地壳抬升后,石灰岩风化作用形成
(2)该地降水少,多大风,风力侵蚀作用强;距地面一定高度的气流含沙量少,磨蚀作用弱,近地面的气流含沙量多,磨蚀作用强,凸出地表的岩石下部被磨蚀得越来越细小;凸出地表的岩石上部较下部坚硬,上部不易被磨蚀,从而形成蘑菇石。
(3)撒哈拉沙漠水资源短缺;沙漠面积广,易迷路;多高温、风沙天气;人烟稀少,距离较远,补给少。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沙漠的形成、风力侵蚀、外力作用、区域自然环境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漠为岩石风化物风力堆积形成,黑色沙漠是因为在地质时期,该地附近多火山活动,形成黑色岩浆岩,受黑色火山灰和火山岩浆的影响,地表多黑色砂石分布,砂岩风化物受风力搬运堆积形成黑色沙漠。白色沙漠是因为在地质时期,该地为海洋,海底生物沉积形成白色的石灰岩;后随地壳抬升后,由白色石灰岩受风化,风化物堆积形成白色沙漠。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该地位于沙漠腹地,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沙尘被风力搬运,距地面一定高度的气流含沙量少,磨蚀作用弱,而近地面的气流含沙量多,磨蚀作用强,不同高度气流的磨蚀强度不同。因此凸出地表的岩石下部被磨蚀得越来越细小;凸出地表的岩石上部受磨蚀破坏速度慢或较下部坚硬,上部不易被磨蚀,从而形成“蘑菇石”。
(3)根据题意,结合常识和所学知识,撒哈拉沙漠水资源短缺,水源稀少;沙漠面积广,标志物少,易迷路;多高温、风沙天气;外国游客不熟悉环境,进入后安全隐患较大,所以出于安全考虑,禁止外国游客私自驾车进入。
22.(2023·浙江·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岸类型有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基岩海岸是由岩石组成的海岸,深水逼岸,经过海水的长期作用,加上基岩海岸本身的地质作用及岩石性质、结构特征,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由海蚀拱桥演化而来)等各种形态的海蚀地貌。下图为我国青岛市沿海基岩海岸景观示意图。
(1)指出基岩海岸线的进退趋势,并说明原因。
(2)据图文材料说明海蚀柱形成的过程。
(3)简述基岩海岸形成的海蚀柱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答案】(1)趋势:朝陆地方向退缩。原因:基岩海岸的海浪侵蚀速度大于沿岸河流泥沙淤积的速度,海岸线附近侵蚀大于淤积,导致海岸线后退。
(2)突向海洋的基岩,因岩性、结构不同而受海水侵蚀,两侧形成海蚀穴;由于进一步侵蚀,两侧海蚀穴被贯穿,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风化崩塌,形成残留于海洋中的柱状凸起,成为海蚀柱。
(3)阻隔海洋运输路线;影响海洋养殖,不利于养殖操作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青岛基岩海岸景观为载体,考查海岸地貌形成及影响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趋势:基岩海岸线会朝着陆地方向退缩。原因是基岩海岸地区主要的作用力是风化作用和海浪侵蚀作用。由于海浪侵蚀速度大于沿岸河流泥沙淤积的速度,使得海岸线附近侵蚀大于淤积,形成各种海蚀地貌,使基岩海岸处岩石不断被风化、侵蚀破坏,不断被海水搬走,导致海岸线后退。
(2)首先基岩海岸地区存在有突向海洋的基岩岬角,因岩性、结构不同而受海水长期侵蚀,两侧形成海蚀穴;其次,由于进一步侵蚀,两侧海蚀穴被海水贯穿,形成海蚀拱桥;第三,随着时间的流逝,海蚀拱桥顶部风化崩塌,形成残留于海洋中的柱状凸起,成为海蚀柱。
(3)不利影响可以从海洋运输、海水养殖、旅游景观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海洋运输看,阻隔海洋运输路线,影响船只通行;从海洋水产养殖看,影响海洋养殖作业的展开;从旅游景观看,由海蚀桥变为海蚀柱,破坏原有的旅游自然景观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2 地质作用规律(讲义)——【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全面复习汇编(浙江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2地质作用规律讲义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全面复习汇编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02地质作用规律讲义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全面复习汇编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地质作用规律(分层训练)——【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全面复习汇编(浙江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浙江专用)专题06 地域分异规律(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发展“光伏+养羊、养鸡”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