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 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3 社会定型期 —— 秦汉 试卷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 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3 社会定型期 —— 秦汉(教师版).docx
    • 【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 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3 社会定型期 —— 秦汉(学生版).docx
    【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 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3 社会定型期 —— 秦汉(教师版)第1页
    【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 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3 社会定型期 —— 秦汉(教师版)第2页
    【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 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3 社会定型期 —— 秦汉(教师版)第3页
    【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 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3 社会定型期 —— 秦汉(学生版)第1页
    【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 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3 社会定型期 —— 秦汉(学生版)第2页
    【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 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3 社会定型期 —— 秦汉(学生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 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3 社会定型期 —— 秦汉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 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3 社会定型期 —— 秦汉,文件包含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3社会定型期秦汉学生版docx、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3社会定型期秦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时空坐标】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公元前221—前207年)
    两汉的兴衰(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先秦至两汉政治制度归纳
    【知识梳理】
    秦半两钱
    秦三十六郡
    小篆、隶书
    (一)秦汉政治
    1.社会定型的表现: 经济:小农经济的确立期
    政治: ①专制集权确立期;
    ②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期;
    ③汉民族形成期和多民族国家的出现期
    思想:思想统一(秦:法家;汉初:道家;汉武帝:儒家)
    2.秦朝(前221年):
    政治:专制集权体制的确立期
    中央制度:①皇帝制 (皇帝核心;皇权至上;人治色彩强)
    ②三公九卿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地方制度:
    行政区划设置:郡县(中央集权确立的标志)
    社会基层组织:乡、里、亭的设置;
    选官制度:军功爵
    (4) 监察制度: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监郡御史
    三公九卿之九卿:
    秦汉时期的卿,不一定是九个人,九卿言其官职完备。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九卿之首;
    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治粟内史:掌租税钱谷财政收支;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
    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秦制
    【知识拓展】
    (1)“使黔首自实田”
    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秦政府颁发“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这是由于统一战争过程中,土地占有情况变更较大,尤其是东方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秦国很难掌握。这次登记,在于承认现实土地的占有状况,以稳定赋税收入。这样,也就以国家统一法令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2)上农除末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实行“上农除末”的政策。他曾下令不断把农民迁到农业劳动力不足的地方去,用定期免除遥役的办法来加以奖励。迁徒农民的目的在于充实边地郡县的户籍,开垦荒地,发展生产。与此同时,秦始皇又采取打击不法商人的政策。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的琅琊台刻石上有“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记载。这里反映出秦始皇确实是实行着打击非生产性活动,鼓励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政策。这一措施对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经济无疑起着重要作用。
    (3)迁徒豪富
    秦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于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将全国各地的豪富之家12万户迁到咸阳。秦始皇迁徒豪富的目的,是在政治上对豪富进行打击。这些豪富虽然在社会大变动中丧失了政治特权,但经济上和宗法上还有很强的实力,他们是同中央王朝闹分裂的潜在力量,采取迁豪政策是为了从根本上使他们不能“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二是促进首都咸阳经济的发展。散居全国各地的豪富,都有大笔财富,也有丰富的经营之道,把他们集中到咸阳,对促进咸阳经济发展和增加秦王朝的剥削收人也是有利的。
    (4)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秦始皇统一后以秦国货币为标准,统一全国货币。具体措施是:规定货币为两等,上等为黄金,以锰(旧说20两或24两)为单位,下等为铜币,圆形,重半两,上有“半两”二字。
    统一度量衡制度是秦始皇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具体内容是:以秦国原来的度量衡为基础,制定了新的度量衡制度,废除六国的旧制。新的度和量都以10进位。在秦以后的2000多年中,各种度量衡单位的数值,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很多变化,但各种基本单位及其相互的比值等制度都长期继续下来,而且基本保持着全国范围的统一;
    秦始皇统一文字,使小篆和隶书成为全国通用的字体,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对于中国两千多年来汉语书面语言的统一,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文化古籍的保存和流传,尤其是对于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幅员辽阔,在秦之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文字发展有演变,但文字却始终是相对统一的,而文字的统一对经济、政治的统一和发展又起着重要的作用。
    (5)收天下之兵器,通川防,修驰道
    秦统一的当年,秦始皇下令将缴获的六国武器和没收的民间所藏的兵器运到咸阳,加以销毁,铸成12个各重千石的铜人。还下令拆除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阻碍交通的关塞、堡垒和长城,决通川防,并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驰道。这些措施,对于消除分裂割据,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6)焚书坑儒
    为了加强皇权,维护秦皇朝的政治体制及其统治秩序,在文化意识领域,秦始皇也采取过加强思想控制,反对是古非今,打击异己势力的严厉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史籍经常提到的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古非今,打击方士荒诞不经的怪谈异说,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焚书坑儒的残暴做法,给民族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汉朝:郡国并行
    党锢之祸
    中国古代东汉汉桓帝、汉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东汉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凤求凰》(节选)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3.汉朝(前202年):
    政治:专制集权体制的确立期
    ①品级低
    (1)中央制度:皇帝制 三公九卿 中朝 ②亲信
    ③参与决策
    ①郡县制 ——强化中央集权
    地方制度:
    ②郡国并行 ——巩固皇权
    嫡子 (爵位)
    ③推恩令 ——郡县制符合时代主题
    其余子(财产)
    ①选官权在地方
    (3)选官制度:察举 ②举孝廉;考试(太学)
    ③被豪强士族垄断(魏晋:门阀士族)
    官员考核:上计制度(标准:垦荒、赋税、社会治安)——奖惩免
    (4) 监察制度: 中央:御史大夫;御史台 (东汉-元朝)
    地方:刺史(独立监察权)(13个监察区)——东汉:刺史职能扩大
    【基础知识汇总】秦朝政治制度
    1.背景
    (1)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军功爵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2.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特点:皇权至上,皇权世袭,人治色彩浓厚
    (2)三公九卿
    ①职责: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
    3.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郡县制
    ①内容: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 另设监御史掌监察。郡下设县或道,根据户数的多少,置县令(长)、县丞、县尉。郡县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4.重视文书: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秦朝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基础知识汇总】秦汉政治制度

    【知识梳理】
    (二)秦汉经济和思想文化
    1.秦汉经济 :小农经济的确立期;严格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时期

    (1)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买卖频繁,土地兼并日趋明显,租佃发展
    (2)汉代田庄经济: A性质:大地主土地私有制
    B特点: ①土地兼并的产物
    ②规模大(自耕小农vs地主),合作分工,自给自足
    ③具有宗族色彩,具有等级性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私人武装
    C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但也易形成地方割据力量,后发展为豪强地主
    2.思想:思想统一
    = 1 \* ROMAN \* MERGEFORMAT I秦:法
    (1)法家治国,严刑峻法(连坐、诛连)
    (2)大一统: ①疆域一统、政治制度一统;(郡县,统一多民族国家由此确立)
    ②经济制度一统(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思想文化的一统(车同文,书同轨)
    = 2 \* ROMAN \* MERGEFORMAT II汉初:道家治国 —— 强调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以秦末农民起义为背景)
    = 3 \* ROMAN \* MERGEFORMAT III西汉武帝: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儒为核心,吸收多家思想,体现传统文化融合、创新性
    (1)内容: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主体地位(官学化)
    ②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目的是服务专制体制
    ③大一统;目的是服务集权体制,服务统一多民族国家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礼法并施;三纲五常;体现文化的融合性和儒学的教化作用
    (2)实质:为适应专制集权体制,从而调整执政思想
    【阶段总结】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基础知识汇总】秦汉经济——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
    领域
    基本范畴
    历史特征
    主要史实
    国家制度
    中央
    地方
    政治
    制度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建立巩固
    秦朝建立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⑴确立皇帝制度
    ⑵建立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
    ⑶全国推广郡县制;
    西汉:
    ⑴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朝。
    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⑵中央集权:平定七国之乱,颁“推恩令”,基本解决诸侯王问题;
    东汉:刘秀加强皇权,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
    受到削弱;
    汉朝地方行政制度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汉初还包括王国和
    侯国),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
    成州、郡、县三级制
    官员
    选拔

    管理
    制度
    官员选拔和考核逐渐制度化,并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体系
    秦统一全国后,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
    西汉(武帝)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官吏选拔制度;
    3.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
    4.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实行刺史制度
    法律

    教化
    秦汉“改法为律”,以“律”和“令”为主
    1.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把秦律推行全国;
    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
    3.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
    社会治理
    秦“以法为教”
    汉:教化以儒家纲常伦理为主要内容
    秦汉县下设乡和里。
    乡设三老,掌教化,导民风
    户籍
    制度

    基层
    治理
    建立起严格控制人口的户籍制度和沿袭后代的乡里制度
    户籍制度:
    ⑴秦朝的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户籍划分为百姓户籍、宗室籍、
    宦籍、市籍等;
    ⑵西汉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基层治理:
    秦汉时期,县下设乡、里、亭,并在乡里建立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政治
    (1)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期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期
    经济
    (1)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期,小农经济初步发展期,黄河流域尤其是中西部成为封建经济重心
    (2)手工业和商业获得发展同时奉行抑商政策
    (3)国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思想文化
    (1)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2)奠定了我国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
    领域
    基本范畴
    历史
    特征
    主要
    史实
    经济政策
    秦汉重视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西汉前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秦朝:⑴统一车轨、货币和度量衡;
    ⑵修驰道和直道;
    2.西汉高祖至武帝初,采取“与民休养”的政策;
    3.汉武帝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加强经济集权;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
    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等
    农业
    经营方式
    ⑴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秦汉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⑵随着土地集中,西汉中期以后逐渐出现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庄园)经济,农民在田庄里集体劳作
    手工业
    生产组织方式
    ⑴官营手工业发达,遍及全国各地和各主要工业部门;
    ⑵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重要副业,民营手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商业
    贸易
    商业发展
    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以及驰道的修建,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但秦汉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私营商业发展比较艰难;
    ⑵两汉时期,官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货币和商业契约
    (1)货币统一:秦统一后,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秦半两钱);
    (2)汉武帝再次改革和统一货币(汉五铢钱);
    (3)商业契约:汉朝以后,凡是涉及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
    乎都要订立契约
    对外贸易
    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经济重心
    秦汉时期,关中平原、关东地区和成都平原地区是全国主要的农业区,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湿,……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治国思想
    封建统治的主流思想逐渐形成
    1.秦朝:焚书坑儒,以法为尊;
    2.西汉: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道),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
    (实质是外儒内法);
    3.东汉:光武帝重视儒学(以“柔道”治天下)

    相关试卷

    【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 统编版高一历史-专项测试03 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含答案及解析):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 统编版高一历史-专项测试03 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含答案及解析),共13页。

    【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 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7 明清时期: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 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7 明清时期,文件包含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7明清时期教师版docx、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7明清时期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 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6 宋元时期: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 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6 宋元时期,文件包含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6宋元时期教师版docx、期末综合备考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一历史-复习笔记06宋元时期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