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A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A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A卷)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到达新家园。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中的日地距离 C.适宜的温度条件 D.稳定的太阳光照2.有人称木星为“地球的盾牌”,保护地球生命。你认为较合理的解释是( )A.体积、质量巨大,吸引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B.距离太阳更近,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辐射C.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构成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D.公转轨道在地球与小行星带之间,阻挡小行星撞击3.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A. B. C. D.4.恐龙盛行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太古代5.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9月19日10时07分在台湾花莲县的陆地上(北纬23.42度,东经121.35度)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回答下题。下列关于此次地震震源所在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B.与上地幔一起构成岩石圈C.一般海拔越高地壳也越厚 D.硅是含量最高的化学元素6.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 )
A.始终在对流层 B.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7.沉降的沙尘会加速积雪消融,其主要是受下图中哪一影响增大而引起的( )A.① B.② C.③ D.④泾惠渠灌区是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引水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我国典型的渠井结合多水源灌区。读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关于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只参与陆地内循环②参与海陆间循环③降水量等于蒸发(腾)量④使灌区地表总体趋于平坦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9.泾惠渠灌区引泾河水进行灌溉,对泾河的最主要影响是( )A.降水量减小 B.径流量减小 C.蒸发量增加 D.下渗量增加10.关于海洋表层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低纬到高纬,海水盐度逐渐降低B.海水盐度最低的海域是北冰洋C.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域是死海D.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河川径流等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甲洋流( )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12.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 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13.北京和伦敦的自然带同属于(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叶林带下图为“某流域河流干支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4.该流域的洪水危害最易发生的河段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15.下列行为中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发生特大洪灾的是( )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B.加强全流域的绿化,提高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能力C.修筑河堤,提高防洪标准D.围湖造田,发展壮大农牧业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降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一中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知识上的准备工作。(1)考察名称: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1分)(2)考察工具准备:____。(2分)(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4分)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较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代。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____环境。(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至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3分)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环境向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17.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北魏时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关于霜的描述:“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材料二:现在地球不仅面临着温室效应的困扰,还面临着一个新现象——全球变暗,即日益增多的空气污染物使晴日能见度不断下降的现象。(1)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和直接热源分别是_____(填序号)和______(填序号)。(2分)(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题)。(2分)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使地面辐射增强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3)“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试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与温室效应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___(填序号),请列举一项在减缓温室效应可以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5)“全球变暗”现象可以使( )(单项选择题)。(1分)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不变 D.④增强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2021年7月20日至7月21日,河南省中北部出现大暴雨。降雨造成郑州市区严重内涝,局部地区出现了洪水灾害。材料二: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1)按照空间范围,图示水循环的类型为____;水循环环节②、⑥分别是____、____。(6分)(2)在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____(填序号)增加,____(填序号)减少,导致城市低洼处积水(城市内涝),严重时还会产生____灾害。(6分)(3)请试着为图示地区缓解城市内涝提出建议:可以通过提高坡面植被的覆盖面积,减缓____的流速,增加____量;还可以用____材料铺设路面;完善城市____设施,加快排出地面积水,从而缓解城市内涝。(8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材料二: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1)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吹________风(填风向),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4分)(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_______。(3分)(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 )(1分)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河流(4)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4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自转停止,地球的公转以及轨道没有发生变化,日地距离也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其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并没有改变,A、B、D错误;地球不自转,因为公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周期变为一年,地表温度在白昼期过高,黑夜期过低,昼夜温差变大,温度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C正确。故选C。2.答案:A解析:木星体积、质量巨大,可吸引部分可能撞上地球的小天体,保护地球不被撞击,被称为“地球的盾牌”,A正确。木星是地外行星,距离太阳较远,B错误;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但这与木星为“地球的盾牌”的关系不大,八大行星都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C错误;公转轨道在小行星带之外,不能阻挡小行星撞击,D错误;故选A。3.答案:D解析: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等。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图中太阳能电池板是直接利用太阳辐射,燃油汽车、煤球炉是利用地质历史时期太阳能转化的石油、煤,也来自太阳辐射。ABC不符合题意。西藏羊八井地热来自地球内部,不来自太阳辐射,D符合题意。故选D。4.答案:B解析:地质年代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故选B。5.答案:C解析: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此次地震在台湾花莲县的陆地上震源深度10千米,因此在地壳中,高山、高原地区海拔高,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干米;平原、盆地海拔较低,地壳相对较薄,C正确。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在软流层,A错误;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一起构成岩石圈,B错误;在地壳中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它占总重量的48.6%;其次是硅,占26.3%,D错误。故选C。6.答案:D解析:由于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而不同地理纬度的地面受热不均匀,因此对流层的高度也不均匀。低纬度空气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可达17~18千米,而高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仅8~9千米。7.答案:C解析:①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若①增大会导致气温降低,不利于积雪消融,A错误;②指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④指大气逆辐射,②增强会使气温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有利于积雪消融,但要注意材料中强调沉降的沙尘,则主要指对地面性质的改变,BD错误;沉降的沙尘覆盖在积雪表面,使积雪对地面的反射减少,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温度升高,导致积雪融化,③正确,C正确。8.答案:B解析:泾河位于陕西,为外流河,据此可判断灌区内的水循环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中,降水量为蒸发(腾)量与径流量之和;灌区水循环过程中流水不断侵蚀、搬运和沉积,使地表总体趋于平坦。故选B。9.答案:B解析:泾惠渠灌区通过引水工程使泾河水进人灌区,使泾河径流量减小,但对河流降水量、蒸发量与下渗量的影响不大;灌区的蒸发量与下渗量都会有所增加。故选B。10.答案:D解析:受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影响,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从副热带海区分别两侧逐渐降低,A错误;海水盐度最低的海域是波罗的海,不是北冰洋,B错误;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域是红海,死海不是海域,是湖泊,C错误;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是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同时河川径流、洋流及海域的封闭程度等对盐度也有明显的影响,D正确。故选D。11.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洋流是西风漂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在性质上属于寒流,D项正确;西风漂流在南半球没有构成副极地环流圈,A项错误;受西风影响,西风漂流向东流动,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C两项错误。12.答案:C解析:西风带位于中纬度,南北温差大,且海洋摩擦力小,风力大,因此,在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C项正确;①处位于温带,且有寒流经过,夏季少雨,A项错误;峡湾地貌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不是洋流作用形成的,B项错误;④处纬度高,鱼类少,不会形成世界著名渔场,D项错误。1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气温类型不同,但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不属于亚寒带针叶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叶林带,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14.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d位于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该处汇集了大量来自上、中游的河水,再加上平原地区排水不畅,故最易发生洪水危害,故D正确,ABC错误。
15.答案:B解析:治理措施应从原因分析,导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加重主要为人为原因,即中游地区的围湖造田和流域内的植被破坏,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加大,则中下游泥沙淤积严重,故“根本性”的治理措施应从退田还湖和植树造林,缓解水土流失分析。A.用水管理与洪灾无关,故A错误;B.加强绿化,退田还湖,减轻水土流失,提高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能从根本上减轻,故B正确。C.加重洪灾,修筑河堤只能被动抵御洪水,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故C错误。D.围湖造田,会降低湖泊的调节能力,故D错误。
16.(1)答案:生物化石解析:由材料可知,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命名时应突出生物化石这一关键主题。(2)答案: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纸、笔等解析:野外考察应有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该区岩层等资料等。(3)答案:①沉积岩;古生代;②海洋;陆地解析:①、含有化石为沉积岩的特征。图中最古老的生物化石为三叶虫化石,三叶虫繁盛的时代为古生代。②、三叶虫生活在海洋环境中;恐龙主要生活在陆地环境中;恐龙繁盛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4)答案:①海洋;陆地;②抬升解析:三叶虫生活在远古海洋中,因此三叶虫化石的存在说明青藏高原地区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地壳经历了抬升运动。17.(1)答案:①;④解析:太阳辐射使地面升温,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部分的地面辐射能够被大气吸收,故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根本热源为太阳辐射,对应的是①和④。(2)答案:B解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低,B正确。(3)答案:烟气中气体成分以及烟尘吸附的水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还给地面热量,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解析:烟气可以增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故夜晚温度较高。(4)答案:③;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矿物燃料燃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植树造林等解析:与温室效应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③,破坏植被和燃烧矿产能源,会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较多,温室气体能够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故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增强光合作用来减少温室气体。(5)答案:B解析: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会导致地球变暗。18.(1)答案:海陆间循环;水汽输送;地下径流解析:读图,海洋水经蒸发①到达海洋上空,经水汽输送②到达陆地上空,经降水③到达陆地表面,然后经地表径流⑤)和地下径流⑥再返回海洋,故判断该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环节②发生在陆地及海洋上空,应为水汽输送;⑥是地表径流经下渗形成的地下径流。(2)答案:⑤;④;洪水(洪涝)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在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地表径流⑤增加,导致下渗④减少,从而使地表积水增加,可能导致城市内涝,严重时还会产生洪涝灾害。(3)答案:地表径流;下渗;渗水(透水);排水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缓解城市内涝可以通过提高坡面植被的覆盖面积,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增加下渗量;还可以用透水材料铺设路面;完善城市排水设施,加快排出地面积水,从而缓解城市内涝。19.(1)答案:西北;戈壁;沙漠;黄土解析:中亚、蒙古等地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因此该地区主要受西北风的影响。风的搬运能力与风速成正相关,因此从上风向至下风向沉积物的颗粒逐渐变小,故图中字母A代表戈壁,B代表沙漠,C代表黄土。(2)答案: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解析: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因此从西北到东南风速逐渐减弱,黄土颗粒越来越小。(3)答案:D解析:鹅卵石多出现在河床中。(4)答案:风力沉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解析:黄土高原是因风的沉积而成,因此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风力沉积作用。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当地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夏季,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全国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A卷)(word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全国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A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B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