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与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与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第1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与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第2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与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第3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与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第4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与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第5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与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第6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与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第7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与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第8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与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与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类文明的产生,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神权与王权结合,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大一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分工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2.标志: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国家的形成 文字的出现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特点:分布广泛,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大汶口八角星纹彩陶豆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曙光初现——以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为例
    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贵族墓葬分布在祭祀遗迹附近,墓中心有石椁、随葬玉器等贵重物品
    生产力发展,出现社会分工,出现了私有制
    氏族间联系趋向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阶级分化明显,部落出现权贵阶层
    公天下 家天下
    母亲主导集体劳动成果共享
    父亲主导私有制产生贫富差距阶级分化
    时间:前2070年夏传子家天下—前1600 年商汤灭夏政治:①夏王是最高统治者 王位世袭制 ②中央官制:设有主管行政、军事等机构与职官 地方管理:聚族而居,直接统治夏部,间接统治他部经济:土地国有制文化:《夏小正》
    时间:前1600 年商汤灭夏 ~ 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政治: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 ②中央官制:尹及事务官 地方管理:内外服制经济:土地国有制、青铜铸造、工商食官文化:甲骨文、殷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 《左传》 殷人尊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时间: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 ~ 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政治: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经济:井田制(土地国有制)、青铜铸造、工商食官文化:礼乐制、青铜铭文(青铜时代)
    含义: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使其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力:世袭侯位、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影响: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规定相对的大小宗关系,大小宗既是家族血缘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形成家国同构的格局。
    木石并用青铜鼎盛土地国有集体劳作
    贵族政治家国同构神权王权尚未集权
    象形文字礼乐文化祖先崇拜
    知识小结: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西周的制度:分封制:权力的分配——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姬);宗法制:权力的继承——家庭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嫡);礼乐制:权力的认同——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序(心);井田制------------------------------天下归王。
    第2 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通过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一、政治大动荡: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二、经济大发展: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三、文化大繁荣:诸子纷出,百家争鸣四、民族大融合:民族融合,华夏认同
    春秋战国时期: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室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这一阶段的历史大体与孔子所修订的《春秋》年代(前722-前481年)相当,所以历史上叫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历史上成为战国时期。战国”一词本指当时参与战争的强国,自汉刘向编《战国策》后,才作为时代名称。
    你知道春秋战国时代这个名称怎么来的吗?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战国策〉书录》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 —《左传·桓公五年》
    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逐至于雒(今河南有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五霸)
    列国纷争兼并剧烈(七雄)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政治大动荡)
    根据上述材料社会秩序发生了怎样的变动,春秋战国形势图又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礼崩乐坏
    华夏认同----民族交融
    华夏:农耕民族 讲礼乐、服饰、重礼仪蛮夷:游牧部族 “披发左衽”融入方式: 1. 内迁融入华夏(接受农耕、礼仪) 2. 被兼并融入华夏(秦穆公并国十二,遂霸西戎) 3. 主动认同华夏(如楚国、吴、越)楚子(楚庄王) ……,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都江堰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社会秩序会出现急剧变动?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大发展)
    井田制(奴隶土地国有制)
    小农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士的活跃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富国强兵
    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政治主张:为政以德、恢复周礼教育思想:首创私人教学,提倡“有教无类”天命观:先人后鬼,敬鬼神而远之
    政治主张:仁政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伦理观:性本善
    政治主张:仁义、王道,隆礼重法、礼法并用民本思想:君舟民水伦理观:性本恶天命观:“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三、百家争鸣(文化大繁荣)
    经济: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变法图强,礼贤下士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的活跃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
    世界观:“道”是万物的本源 朴素的辨证法思想辩证法: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相互依存政治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世界观:齐物论。即万物齐一,任何事物在本质上相同崇尚自然,追求逍遥自由政治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以法治国、以权术驾驭大臣、以威势臣民(法、术、势)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②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儒家: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时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风——民间歌谣,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 情,是精华部分 雅——贵族饮宴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特色:以四言为主,采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影响:①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吸收南方民歌精华,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①浪漫主义(诗经:现实主义)②句式较为灵活,句子有长有短,有方言。(诗经:四言诗体)
    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涌现大批思想家、哲学家,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归纳:东周时期历史阶段特征
    ——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以铁农具和牛耕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分封制瓦解;建立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
    1.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包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2.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3.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以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观点论证的形式进行呈现。

    相关课件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考什么,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高考怎么考,年辽宁高考题,历史主要分期,古代近代现代,原始社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从部落到国家,部落联盟,商和西周,拓展西周分封制,拓展西周宗法制,拓展西周礼乐制度,2农业,3手工业,商周时期的文化,青铜时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高考备考,阶段特征,时空坐标,基础知识点梳理,能力素养突破,重难点突破,思维导图,高考考法探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