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第4讲万有引力与航天讲义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第4讲万有引力与航天讲义 (含解析),共18页。
第4讲 万有引力与航天
真题再现
考情分析
1.(多选)(2019·高考全国卷Ⅰ) 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 )
A.M与N的密度相等
B.Q的质量是P的3倍
C.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
D.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
解析:选AC.设P、Q的质量分别为mP、mQ;M、N的质量分别为M1、M2,半径分别为R1、R2,密度分别为ρ1、ρ2;M、N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1、g2.在星球M上,弹簧压缩量为0时有mPg1=3mPa0,所以g1=3a0=G等,密度ρ1==;在星球N上,弹簧压缩量为0时有mQg2=mQa0,所以g2=a0=G,密度ρ2==;因为R1=3R2,所以有ρ1=ρ2,选项A正确.当物体的加速度为0时有mPg1=3mPa0=kx0,mQg2=mQa0=2kx0,解得mQ=6mP,选项B错误.根据a-x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和质量的乘积表示合外力做的功可知,EkmP=mPa0x0,EkmQ=mQa0x0,所以EkmQ=4EkmP,选项C正确.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可知,Q下落时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4x0,P下落时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2x0,选项D错误.
2.(2019·高考全国卷Ⅱ)2019年1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探测器“奔向”月球的过程中,用h表示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F表示它所受的地球引力,能够描述F随h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
解析:选D. 在嫦娥四号探测器“奔向”月球的过程中,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随着h的增大,探测器所受的地球引力逐渐减小但并不是均匀减小的,故能够描述F随h变化关系的图象是D.
3.(多选)(2018·高考全国卷Ⅰ)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做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
A.质量之积
B.质量之和
C.速率之和
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解析:选BC.由题意可知,合并前两中子星绕连线上某点每秒转动12圈,则两中子星的周期相等,且均为T= s,两中子星的角速度均为ω=,两中子星构成了双星模型,假设两中子星的质量分别为m1,m2,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速率分别为v1、v2,则有:G=m1ω2r1、=m2ω2r2,又r1+r2=L=400 km,解得m1+m2=,A错误,B正确;又由v1=ωr1、v2=ωr2,则v1+v2=ω(r1+r2)=ωL,C正确;由题中的条件不能求解两中子星自转的角速度,D错误.
命题研究
天体运动规律及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考查方向很广泛,从天体质量或密度的计算、行星运动规律的分析,到同步卫星、双星、宇宙速度的求解、变轨问题等均在考查范围之内;在备考中要注重复习解答天体运动的两条思路、开普勒定律等核心知识点,并关注一些天体学中的前沿知识点,近几年中国及世界空间技术和宇宙探索为背景的题目备受青睐,会形成新情景的物理题,像2018年涉及的引力波就属于这类结合
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求解
【高分快攻】
1.自力更生法:利用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天体半径R.
由G=mg得天体质量M=.
天体密度:ρ===.
2.借助外援法: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周期T.
(1)由G=m得天体的质量为M=.
(2)若已知天体的半径R,则天体的密度
ρ===.
(3)若卫星绕天体表面运行时,可认为轨道半径r等于天体半径R,则天体密度ρ=,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行的周期T,就可估算出中心天体的密度.
【典题例析】
(2018·高考全国卷Ⅱ)2018年2月,我国500 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5.19 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 N·m2/kg2.以周期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
A.5×109 kg/m3
B.5×1012 kg/m3
C.5×1015 kg/m3
D.5×1018 kg/m3
[解析] 毫秒脉冲星稳定自转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其表面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根据G=m,M=ρ·πR3,得ρ=,代入数据解得ρ≈5×1015 kg/m3,C正确.
[答案] C
【题组突破】
角度1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理论上已经证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万有引力为零.现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体,O为球心,以O为原点建立坐标轴Ox,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一定的小物体(假设它能够在地球内部移动)在x轴上各位置受到的引力大小用F表示,则选项所示的四个F随x变化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A.因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万有引力为零,则在距离球心x处(x≤R)物体所受的引力为F===Gπρmx∝x,故F-x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当x>R时,F===∝,故选项A正确.
角度2 天体质量的计算
2.(多选)(2019·大连模拟) 宇航员抵达一半径为R的星球后,做了如下的实验:取一根细绳穿过光滑的细直管,细绳的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砝码,另一端连接在一固定的拉力传感器上,手捏细直管抡动砝码,使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若该星球表面没有空气,不计阻力,停止抡动细直管,砝码可继续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此时拉力传感器显示砝码运动到最低点与最高点两位置时读数差的绝对值为ΔF.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和测量结果,可知( )
A.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B.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C.该星球的质量为
D.该星球的质量为
解析:选BC.设砝码在最高点的速率为v1,受到的弹力为F1,在最低点的速率为v2,受到的弹力为F2,则有
F1+mg=m,F2-mg=m
砝码由最高点到最低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2R+mv=mv
拉力传感器读数差为ΔF=F2-F1=6mg
故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A错误,B正确;
在星球表面附近有:
G=mg,则M=,故C正确,D错误.
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
【高分快攻】
1.在讨论有关卫星的运动规律时,关键要明确向心力、轨道半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向心加速度,彼此影响、互相联系,只要其中一个量确定了,其他的量也就不变了;只要一个量发生了变化,其他的量也随之变化.
2.不管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计算,必须抓住卫星运动的特点.万有引力提供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根据G=m=mω2r=mr =ma求出相应物理量的表达式即可讨论或求解,需要注意的是a、v、ω、T均与卫星质量无关.
3.两种卫星的特点
(1)近地卫星
①轨道半径=地球半径.
②卫星所受万有引力=mg.
③卫星向心加速度=g.
(2)同步卫星
①同步卫星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
②所有同步卫星都在赤道上空相同的高度上.
【典题例析】
(2019·高考天津卷)2018年12月8日,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探月飞天梦想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已知月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探测器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嫦娥四号探测器围绕月球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时,探测器的( )
A.周期为
B.动能为
C.角速度为
D.向心加速度为
解析:选A.嫦娥四号探测器环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mω2r=m=mr=ma,解得ω=、v=、T=、a=,则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动能为Ek=mv2=,由以上可知A正确,B、C、D错误.
[答案] A
【题组突破】
角度1 卫星轨道上物理参量的比较
1.(2019·高考全国卷Ⅲ)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金、a地、a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金、v地、v火.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金a火
B.a火>a地>a金
C.v地>v火>v金
D.v火>v地>v金
解析:选A.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公转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ma,解得a=G,结合题中R金a火,选项A正确,B错误;同理,有G=m,解得v=,再结合题中R金v火,选项C、D均错误.
角度2 三种宇宙速度及其应用
2.使物体脱离星球的引力束缚,不再绕星球运行,从星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2与第一宇宙速度v1的关系是v2=v1.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地球半径R的4倍,质量为地球质量M的2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
A. B.
C. D.
解析:选C.设在地球表面飞行的卫星质量为m,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又由G=mg,解得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1= =;设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1,根据题意,有=×=;由题意知第二宇宙速度v2=v1,联立得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v′2=,故A、B、D错误,C正确.
角度3 同步卫星的特点
3.(2019·高考北京卷)2019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该卫星( )
A.入轨后可以位于北京正上方
B.入轨后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D.若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能量较少
解析:选D.同步卫星只能位于赤道正上方,A项错误;由=知,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越小,因此入轨后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近地卫星的速度),B项错误;同步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C项错误;若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发射速度较小,所需能量较小,D项正确.
命题角度
解决方法
易错辨析
天体运行参量分析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解
分清做哪种圆周运动来确定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来计算还是作为整体来计算
宇宙速度的计算
由万有引力定律结合“黄金代换”联立求解
一定是针对圆周运动而言
同步卫星的特点
从周期入手分析其他运动参量
掌握几个定量关系的数值
卫星变轨与对接问题
【高分快攻】
人造卫星变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分析比较
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过程简图如图所示.
1.变轨原理:卫星绕中心天体稳定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G=m.当由于某种原因卫星速度v突然增大时,有G<m,卫星将偏离圆轨道做离心运动;当v突然减小时,有G>m,卫星将做向心运动.
2.熟记变轨现象
3.各物理量的比较
(1)两个不同轨道的“切点”处线速度v不相等.图中vⅢ>vⅡB,vⅡA>vⅠ.
(2)同一个椭圆轨道上近地点和远地点线速度v大小不相等.从远地点到近地点万有引力对卫星做正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图中vⅡA>vⅡB,EkⅡA>EkⅡB,EpⅡA<EpⅡB.
(3)两个不同圆轨道上线速度v大小不相等.轨道半径越大,v越小,图中vⅠ>vⅢ.
(4)不同轨道上运行周期T不相等.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k,内侧轨道的运行周期小于外侧轨道的运行周期.图中TⅠ<TⅡ<TⅢ.
(5)卫星在不同轨道上的机械能E不相等,“高轨高能,低轨低能”.卫星变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图中EⅠ<EⅡ<EⅢ.
(6)在分析卫星运行的加速度时,只要卫星与中心天体的距离不变,其加速度大小(由万有引力提供)就一定与轨道形状无关,图中aⅢ=aⅡB,aⅡA=aⅠ.
【典题例析】
(多选)(2017·高考全国卷Ⅱ)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为近日点,Q为远日点,M、N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T0.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经M、Q到N的运动过程中( )
A.从P到M所用的时间等于
B.从Q到N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
C.从P到Q阶段,速率逐渐变小
D.从M到N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解析] 在海王星从P到Q的运动过程中,引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速度越来越小,C项正确;海王星从P到M的时间小于从M到Q的时间,因此从P到M的时间小于,A项错误;由于海王星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太阳引力作用,引力做功不改变海王星的机械能,即从Q到N的运动过程中海王星的机械能守恒,B项错误;从M到Q的运动过程中引力与速度的夹角大于90°,因此引力做负功,从Q到N的过程中,引力与速度的夹角小于90°,因此引力做正功,即海王星从M到N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D项正确.
[答案] CD
(多选)在发射一颗质量为m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其发射到贴近地球表面的圆轨道Ⅰ上(离地面高度忽略不计),再通过一椭圆轨道Ⅱ变轨后到达距地面高为h的预定圆轨道Ⅲ上.已知卫星在圆形轨道Ⅰ上运行的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卫星在变轨过程中质量不变,则( )
A.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的加速度大小为g
B.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为
C.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时经过P点的速率大于在轨道Ⅱ上运行时经过P点的速率
D.卫星在轨道Ⅲ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动能大于在轨道Ⅰ上的动能
解析:选BC.设地球质量为M,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在轨道Ⅰ上有G=mg,在轨道Ⅲ上有G=ma,所以a=g,A错误;又因a=,所以v=,B正确;卫星由轨道Ⅱ变轨到轨道Ⅲ需要加速做离心运动,所以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时经过P点的速率大于在轨道Ⅱ上运行时经过P点的速率,C正确;尽管卫星从轨道Ⅰ变轨到轨道Ⅲ要在P、Q点各加速一次,但在圆形轨道上稳定运行时的速度v=,由动能表达式知卫星在轨道Ⅲ上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的动能,D错误.
双星与多星问题
【高分快攻】
1.宇宙双星模型
(1)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m1ωr1,=m2ωr2.
(2)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 T1 = T2, ω1=ω2.
(3)两颗星的运行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1+r2=L.
(4)两颗星到圆心的距离r1、r2 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
(5)双星的运动周期 T=2π.
(6)双星的总质量公式 m1+m2=.
2.宇宙三星模型
(1)如图1所示,三颗质量相等的行星,一颗行星位于中心位置不动, 另外两颗行星围绕它做圆周运动.这三颗行星始终位于同一直线上,中心行星受力平衡,运转的行星由其余两颗行星的引力提供向心力:+= ma向.两行星运行的方向相同,周期、角速度、线速度的大小相等.
(2)如图2所示,三颗质量相等的行星位于一正三角形的顶点处,都绕三角形的中心做圆周运动.每颗行星运行所需向心力都由其余两颗行星对其万有引力的合力来提供,即×2×cos 30°=ma向,其中L= 2rcos 30°. 三颗行星运行的方向相同,周期、角速度、线速度的大小相等.
3.双星与多星问题的解题思路
(1)记忆口诀:N 星系统周期同,受力源自其他星;几何关系找半径,第二定律列方程.
(2)思维导图
【典题例析】
2018年12月7日是我国发射“悟空”探测卫星三周年的日子,该卫星的发射为人类对暗物质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假设两颗质量相等的星球绕其球心连线中点转动,理论计算的周期与实际观测的周期有出入,且=(n>1),科学家推测,在以两星球球心连线为直径的球体空间中均匀分布着暗物质,设两星球球心连线长度为L,质量均为m,据此推测,暗物质的质量为( )
A.(n-1)m B.nm
C.m D.m
[解析] 双星均绕它们的连线的中点做圆周运动,理论上,由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m·,解得:T理论=πL.根据观测结果,=(n>1),这种差异是由双星内均匀分布的暗物质引起的,均匀分布在球体内的暗物质对双星系统的作用与一质量等于球内暗物质的总质量m′,位于中点O处的质点的作用相同.则有:G+=m·,解得:T观测=πL,联立解得:m′=m.
[答案] D
(2019·青岛模拟) 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的发现将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新视角,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在如图所示的双星系统中,A、B两个恒星靠着相互之间的引力正在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恒星A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29倍,恒星B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36倍,两星之间的距离L=2×105m,太阳质量M=2×1030kg,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π2=10.若两星在环绕过程中会辐射出引力波,该引力波的频率与两星做圆周运动的频率具有相同的数量级,则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估算该引力波频率的数量级是( )
A.102Hz B.104Hz
C.106Hz D.108Hz
解析:选A.A、B的周期相同,角速度相等,靠相互之间的引力提供向心力
有G=MArA ①
G=MBrB ②
有MArA=MBrB,rA+rB=L
解得rA=L=L.
由①得T=
则f==
=Hz≈1.6×102Hz.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高考北京卷)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
A.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
B.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
C.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
D.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
解析:选B.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则应满足G=ma,即加速度a与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由题中数据知,选项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为了测量某行星的质量和半径,宇航员记录了登陆舱在该行星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登陆舱在行星表面着陆后,用弹簧测力计称量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读数为F.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行量的质量为
B.该行星的半径为
C.该行星的密度为
D.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解析:选B.据F=mg0=mR,得R=,B错误;由G=mR,得M=,又R=,则M=,A正确;密度ρ==,C正确;第一宇宙速度v==,D正确.
3.(2018·高考全国卷Ⅲ)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 )
A.2∶1 B.4∶1
C.8∶1 D.16∶1
解析:选C.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k,故===,C正确.
4.“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中轨道卫星和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组成.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中轨道卫星都在圆轨道上运行,它们距地面的高度分别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和3.4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轨道卫星的周期约为中轨道卫星的2倍
B.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小约为中轨道卫星的2倍
C.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大小约为中轨道卫星的
D.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约为中轨道卫星的
解析:选A.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r, 解得卫星周期公式 T=2π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中轨道卫星距地面的高度分别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和3.4倍,即轨道半径分别约为地球半径的7倍和4.4倍,所以静止轨道卫星的周期约为中轨道卫星的2倍,故 A 正确;由 G= m可得 v=,所以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小小于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小,故B错误;由G=mrω2可得ω=,由此可知,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大小约为中轨道卫星的0.5,故C错误;由G=ma得a=,所以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约为中轨道卫星的0.4,故D错误.
5.(2017·高考全国卷Ⅲ)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
A.周期变大 B.速率变大
C.动能变大 D.向心加速度变大
解析:选C.组合体比天宫二号质量大,轨道半径R不变,根据=m,可得v=,可知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速率不变,B项错误;又T=,则周期T不变,A项错误;质量变大、速率不变,动能变大,C项正确;向心加速度a=,不变,D项错误.
6.2017年10月16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对外发布一项重大发现,我国南极巡天望远镜追踪探测到首例引力波事件光学信号.关于引力波,早在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其存在.1974年拉塞尔赫尔斯和约瑟夫泰勒发现赫尔斯—泰勒脉冲双星,这双星系统在互相公转时,由于不断发射引力波而失去能量,逐渐相互靠近,此现象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首个间接证据.科学家们猜测该双星系统中体积较小的星球能“吸食”另一颗体积较大的星球表面的物质,达到质量转移的目的,则关于赫尔斯—泰勒脉冲双星周期T随双星之间的距离L变化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解析:选B.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m1R1=m2R2,由几何关系得:R1+R2=L,解得:=·,已知此双星系统中体积较小的星球能“吸食”另一颗体积较大的星体表面的物质,达到质量转移的目的,每个星球的质量变化,但质量之和不变,所以∝,故B正确,A、C、D错误.
7. 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 km,远地点高度约为2 060 km;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 786 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3,则a1、a2、a3的大小关系为( )
A.a2>a1>a3 B.a3>a2>a1
C.a3>a1>a2 D.a1>a2>a3
解析:选D.固定在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周期与同步卫星运行的周期相等,同步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大,由a=r可知,同步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即a2>a3,B、C项错误;由于东方红二号与东方红一号在各自轨道上运行时受到万有引力,因此有G=ma,即a=G,由于东方红二号的轨道半径比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时距地高度大,因此有a1>a2,A项错误,D项正确.
8.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信.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
A.1 h B.4 h
C.8 h D.16 h
解析:选B.设地球半径为R,画出仅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信时同步卫星的最小轨道半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同步卫星的最小轨道半径r=2R.设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为T,则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解得T≈4 h,选项B正确.
9.2017年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慧眼”的成功发射将显著提升我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填补我国X射线探测卫星的空白,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超越.“慧眼”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黑洞、中子星和射线暴等致密天体和爆发现象.在利用“慧眼”观测美丽的银河系时,若发现某双黑洞间的距离为L,只在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双黑洞总质量为( )
A. B.
C. D.
解析:选A.双黑洞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1r1,G=m2r2,解得:m2=,m1=,又因为r1+r2=L,则双黑洞总质量为:m总=m2+m1=,故选A.
10.由三个星体构成的系统,叫做三星系统.有这样一种简单的三星系统,质量刚好都相同的三个星体甲、乙、丙在三者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绕某一共同的圆心O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做相同周期的圆周运动.若三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三角形的边长为a,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均为a
B.三个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均为2πa
C.三个星体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均为
D.三个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均为
解析:选B.质量相等的三星系统的位置关系构成一等边三角形,其中心O即为它们的共同圆心,由几何关系可知三个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a,故选项A错误;每个星体受到的另外两星体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其大小F=·,则=mr,得T=2πa,故选项B正确;由线速度v=得v=,故选项C错误;向心加速度a==,故选项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11. (2018·高考天津卷)2018年2月2日,我国成功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通过观测可以得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并已知地球的半径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若将卫星绕地球的运动看做是匀速圆周运动,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卫星的( )
A.密度 B.向心力的大小
C.离地高度 D.线速度的大小
解析:选CD.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则有G=m()2(R+h),无法计算得到卫星的质量,更无法确定其密度及向心力大小,A、B项错误;又G=m0g,联立两式可得h=-R,C项正确;由v=(R+h),可计算出卫星的线速度的大小,D项正确.
12.2019年1月5日,又有两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通过“一箭双星”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两颗卫星绕地球的运动均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两颗卫星的质量均为M,其中的1号卫星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2号卫星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且h′>h,把地球看做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号卫星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v=R
B.1号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2π(R+h)
C.1号卫星和2号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之比为
D.稳定在轨运行时1号卫星的机械能小于2号卫星的机械能
解析:选AD.根据公式G=M和m0g=G,解得v=R,故A正确;根据公式G=M(R+h)和m0g=G,解得:T=,故B错误;F1=G,F2=G,所以=,故C错误;由于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专题一第3讲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含解析),共20页。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专题一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 (含解析),共20页。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热点排查练 4.万有引力与航天(含解析),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