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3月期初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3月期初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3月期初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3月期初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3月期初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3月期初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期初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很多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撞击产生了大量的碎片、尘埃,遮蔽天空,使温度骤降,植物大量死亡,恐龙随之灭绝。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恐龙灭绝的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中生代早期 D.新生代早期
    2.小行星撞击导致温度骤降的主要原因是
    A.到达地面的长波辐射减弱 B.大气吸收的短波辐射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下图为辽宁省鸭绿江上游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图中地理事物,属于岩石圈的有(  )
    A.瀑布、森林 B.峡谷、山脉 C.蓝天、峡谷 D.瀑布、山脉
    4.图示景观说明了(  )
    A.图中涉及的圈层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B.图示岩石圈连续不规则,与其他圈层互不联系
    C.图示圈层受重力能、太阳辐射能作用
    D.图示景观只涉及地球内部圈层无外部圈层
    读我国某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下左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下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
    A.E→F→H→G→E B.G→E→F→H→G
    C.G→E→H→F→G D.G→H→F→E→G
    6.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属实的是(  )
    A.EF 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
    C.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
    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7.乙处对应的近地面的风向为(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021 年 9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安全返回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从距离地面 35-80 公里的太空穿越大气,成为“回家”途中最凶险的路程。至此,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飞船经过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飞船返回地球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着陆地区年太阳辐射比北京强
    B.经过高层大气时由于气温高被燃烧
    C.自上而下经过臭氧层——电离层
    D.经过对流层时像一颗流星划过天空
    2021 年 11 月初,我国北方多地出现能见度不足 200 米的强浓雾,局地出现能见度不足 50 米的特强浓雾,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下面图 1 为“浓雾中交警指挥道路交通”,图 2 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大雾中红色交通信号灯最显眼,是因为红光(  )
    A.波长较长,不易被散射 B.波长较长,不易被反射
    C.波长较短,不易被吸收 D.波长较短,不易被散射
    11.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推测浓雾天气可能产生的影响(  )
    A.①变大 B.②减小 C.③不变 D.④减小
    璧南河发源于重庆市璧山区大路街道,贯穿璧山区全境,为长江左岸支流之一。下左图为璧南河景观图,下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 下列小题。

    12.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璧南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A.河流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海上内循环
    13.璧南河对应水循环示意图中的环节为(  )
    A.② B.③ C.⑤ D.⑥
    14.与其他城市建设扩张较快的城区相比,璧山“儒雅璧山,田园都市”的发展理念,最可能使(  )
    A.③增加 B.⑤减少 C.⑥增加 D.⑦减少
    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区域示意图,图中 M、O、P、Q 四地分别存在着不同的地貌形态,O 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地貌最可能在图中 M 地看见的是
    A. B.
    C. D.
    16.图中 O、P、Q 三地河谷横剖面分布对应(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17.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主要是为了(  )
    A.抵御洪灾 B.获取燃料 C.便于耕作 D.方便取水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 1 年、第 6 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 6 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 1 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 1 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D.第 6 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19.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20.该河流域植被覆盖率恢复后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图中⑥和⑦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
    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
    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
    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2.上图中的数字与下图景观照片相对应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23.以上地貌多分布在我国(  )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珠江入海口
    24.右图中所示地貌(  )
    A.迎风坡为东北坡 B.该地盛行风是西北风
    C.植被覆盖较好 D.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地理信息技术为干旱区划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下图为山东省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干旱等级分区分布图,其中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5.山东省干旱等级相对较低的两个区是(  )
    A.a、d B.b、e C.a、b D.c、f
    26.干旱将导致农作物减产,要想及时获取农作物的受灾程度情况和受灾地点,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虚拟技术和遥感技术
    C.遥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和遥感技术
    自救和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自救和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前准备的重要手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7.我国已建有 10 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 B.泥石流 C.洪涝 D.寒潮
    28.东港市政府广场是东港市现有的最大“广场类应急避难场所”,该类应急避难场所(  )
    A.专为市民提供地震灾害避难空间
    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救生衣
    C.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
    D.可作大型停车场及露天仓库使用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简称土壤微生物量碳)指土壤中体积小于 5000 立方微米的微生物体内碳的总和。下图为内蒙古温带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造成内蒙古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在水平地域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温度 C.降水量 D.耕作制度
    30.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垂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因为越往深处土壤(  )
    A.有机质含量越少 B.通气状况越好
    C.环境作用越大 D.根系越发达
    二、综合题(共 40 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采用黑、白(透明)条带地膜覆盖法繁殖山葡萄,即在垄中间用透明塑料薄膜,垄两侧用黑色塑料薄膜,以提高葡萄植株成活率和葡萄品质。

    (1)新疆繁殖山葡萄使用塑料膜保温的原理是减弱了右图中的   散失(填序号);黑色塑料膜保温作用差的原因是削弱了右图中的   (填序号),所以垄侧铺黑色塑料膜的作用主要是   。
    A.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土壤湿度 B.保持水分,抑制杂草滋生
    C.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膜内温度 D.降低温度,促进作物光合作用
    (2)利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分析新疆葡萄品质高的原因。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水温差发电是指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度差来进行发电,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图 1 为太平洋沿某条经线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随纬度分布图;图 2 为该经线上甲、乙、丙三处海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图;
    材料二:北部湾位于南海西北部,是中越两国陆地和中国海南岛所环绕的一个半封闭海湾。图 3 为 7 月份北部湾表层盐度(单位:‰)分布示意图。

    (1)判断图 1 中的甲、乙、丙与图 2 中①②③的对应关系   。 根据海水温差发电原理,甲、乙、丙三处海域最适宜海水温差发电的是   三处中盐度最高的是   
    (2)图 3 中,比较 A、B 两地的盐度高低并分析其原因。
    (3)分析我国莺歌海盐场形成的原因。
    33.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 A、B 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分布特点,并描述该地貌景观的特点。
    (2)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该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学者研究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 试分析其原因。
    (3)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冲积平原为古城形成和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解析】【点评】中生代以陆生裸子植物、爬行类(尤其是恐龙)和海生菊石类的繁盛为特征,故有“裸子植物时代”、“恐龙时代”或“菊石时代”之称。中生代末出现地史中著名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尤其是恐龙类绝灭事件,除地内自然地理环境急速变革因素外,有人认为与地外小天体撞击地球的灾变事件有关。
    1.恐龙灭绝是出现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是指中生代末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B正确,故答案为:B。
    2.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了大量的碎片、尘埃,遮蔽天空,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温度降低,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3.B
    4.C
    【解析】【点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
    ①构成: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②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3.图中的瀑布属于水圈,森林属于生物圈,蓝天属于大气圈,山脉、峡谷属于岩石圈。B正确,故答案为:B。
    4.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图中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四大圈层受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影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是岩石圈,所以该景观既有内部圈层也有外部圈层。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5.D
    6.C
    7.D
    【解析】【点评】等压面图的判读

    (1)判断气压大小
    ①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图,PA>PC,PB>PD。
    ②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如图,PC>PD,PB>PA。
    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若近地面为高压,则高空为低压。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大小
    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如上图中甲地;等压面上凸处,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如上图中乙地。
    5.读图可知,G、E位于近地面,且气压E>G,而郊区相对于城市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故E为郊
    区;城市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所以G为城市, 因此近地面空气从E流向G;F为郊区的上空,气压较低,H为城市的上空,气压较高,所以高空气流从H流向F。垂直方向,城市近地面空气上升,空气由G流向H;郊区空气下沉,空气从F流向E ,由此判断环流的方向为G→H→F→E→G。D正确,故答案为:D。
    6.由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城市的温度高于郊区,所以城市近地面形成低压,而图中E的气压较高,对
    应的为郊区, EF代表郊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无论昼夜,近地面温度都是城市大于郊区,因此热力环流的方向没有昼夜的变化;由图中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丙处等压面向上拱起可知,甲处气压小于丙处气压,而郊区空气下沉,高空为低压,所以甲处为郊区的高空,气流下沉,;乙、丙之间的气流应该由高压流向低压,不会沿等压面流动, C正确,故答案为:C。
    7.根据上题的分析,甲处气压低于丙处,故在高空气流由丙处流向甲处,近地面气流运动方向与高空相反,甲处位于丙处的西方,故 乙处对应的近地面气流运动方向大致是由甲处对应的地面流动丙处对应的地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和摩擦力的影响下乙处对应的近地面的风向应该是西北风。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8.B
    9.A
    【解析】【点评】大气垂直分层

    8.根据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中Ⅰ、Ⅱ、Ⅲ分别对应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在对流层,气温对海拔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气温大致对海拔升高而升高;在高层大下部,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高层大的上部,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同时,对流层项部的气温不可能达到约-90℃,B正确,故答案为:B。
    9.飞船着陆地区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东风着陆场,纬度与北京相当,但气候干旱,降水少,多晴天,年太阳辐射比北京强,A正确;
    B.高层大气的气温低,不会因为气温高而被燃烧,B错误;
    C.自上而下依次经过电离层—臭氧层,C错误;
    D.经过对流层时速度大大减缓,飞船速度相对较慢,不会产生因摩擦而发光的现象,所以不会像一颗流星划过天空,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0.A
    11.B
    【解析】【点评】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10.红光波长较长,不易被大气中的固体杂质散射,所以比较容易被看到。A正确,故答案为:A。
    11.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图2中①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浓雾天气,①减少,②减少,③增强,④变大。B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12.B
    13.B
    14.C
    【解析】【点评】水循环环节与影响因素
    ①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有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表面积等方面。基本规律是与光照、气温、风速、水域表面积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
    ②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主要就是风。风的强弱、方向都会影响水汽输送的强弱和方向等。
    ③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水汽、大气运动、凝结核等三个方面,大气运动一般表现为上升运动更易形成降水。
    ④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有很多,总而言之包括水的来源与水的流失。
    水的来源方面有大气降水、流域面积等,水的流失有影响下渗的地质、土壤条件等,影响蒸发的大气湿度等因素,另外人类的行为通过影响水循环环节或者直接取水等影响径流量;植被、湖泊等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等。
    ⑤影响下渗的因素有地面性质、坡度、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等。硬化地面下渗弱,沙质土壤下渗强;坡度大、植被稀疏、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短则下渗弱,反之下渗强。
    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改变
    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人类可以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12.根据材料可知,璧南河是长江的支流,因此璧南河的河水可以通过长江注入海洋(东海),故 璧南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B正确,故答案为:B。
    13.璧南河是河流,为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由右图可知,图中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④为蒸发,⑤为下渗,⑥为地下径流。B正确,故答案为:B。
    14.据上题的分析,图中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④为蒸发,⑤为下渗,⑥为地下径流。 璧山“儒雅璧山,田园都市”的发展理念,可使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蒸发和蒸腾增多,即图中水循环化环节③减少,④⑤⑥增多,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15.A
    16.B
    17.A
    【解析】【点评】河流地貌

    15.由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M地地处山区,位于河流的源头地区,且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该山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故M地的地貌为冰川地貌,四个选项中A为山岳冰川地貌,B为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地貌,C为峡谷,属于流水侵蚀地貌,D为海岸地貌,A正确,故答案为:A。
    16.图中显示,O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其河谷为V字形,对应③,P位于河流的中游,河谷类型为U形谷,对应②,Q处于河流的下游地区,河谷较宽,对应①,B正确,故答案为:B。
    17.O地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其河谷地带地势较低,多洪涝灾害,将聚落布局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目的是为了防洪,聚落布局在河谷两侧的山坡上不是为了获取燃料、便于耕作和取水方便,A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18.C
    19.B
    20.B
    【解析】【点评】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
    水文特征要素
    特征描述
    原因分析
    水位
    高或低,变化的大或小
    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①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②分布在干旱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流量
    大或小
    ①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的多少判断;
    ②一般流域面积大,流量大
    含沙量
    大或小
    主要取决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
    结冰期
    有或无,长或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

    相关试卷

    202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答案和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