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五四学制)
    一、文言文(35分)
    1.(16分)默写。
    (1)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3)夜久语声绝,   。(杜甫《石壕吏》)
    (4)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典故抒发诗人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诗句是:“   ,   。”
    2.(4分)阅读诗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但愿”表达的情感是    。
    3.(15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醉翁亭记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乙】
    始在滁洲,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②,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都,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玩,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选自《宋史》)
    【注释】①阱:为防御或捕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坑。②润身:修身养性。③便:安逸、安适。
    (1)【甲】【乙】中的“醉翁”是指    (朝代)的    (人名)。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晚更号:   
    ②未尝及文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4)【甲】文中侧重“醉翁”   的为官理念;【乙】文中侧重“醉翁”“   ”的为官理念。
    二、现代文(35分)
    4.(15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激发古典诗词的时代魅力
    ①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创新,古典诗词从文献与书本中走上荧屏,以生动新颖的方式走向大众,最近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便是其中代表。
    ②古人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重要载体,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一扇窗口。如何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让古典诗词与时代同行,对赓续文化根脉有重要意义。
    ③激发古典诗词的生命力在于挖掘常读常新的文化内涵以及真切动人的情感体验,利用这份共情可以有效助推古诗词传播。“中国诗词大会”选取“少年”“出发”等节目主题词,搭建出一个个思接千载、沟通古今的通道,让古典诗词的美学内涵走进当代人的审美世界。诗词节目中选取作品的题材非常广泛,自然山川、田国边塞、爱情婚烟、思亲怀乡、家国情怀……都流露着抒情主体真实丰厚的胸襟和性情。诗人们真诚地拥抱生活,坚韧面对多舛的命运,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再加上康震、郦波、蒙曼等专家学者的解读,使我们这些听者得到一种生生不已的力量。
    ④“中国诗词大会”邀请的非遗传承人、空军飞行员、缉毒警察、搜救犬训导员等时代传诵者,用自己的故事诠释古人的诗意、诠释古典诗词的力量。由贵州支教老师梁俊改编的清朝诗人袁枚的《苔》,以对原作的点化改写为主。袁枚的《若》本是一首咏物诗,经贵州山区的孩子们翻新流唱后,阐发出新的价值,成为对平凡而卓越的生命的祝福。“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所有黑暗,为天亮铺排”,新作给予山区孩子对抗卑微的勇气,深化了原作的内涵,感动了亿万国人。借助传诵者的风采,增强古典诗词的感染力,助推了古诗词的时代传播。
    ⑤当前,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媒体融合的环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多元的展示路径、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互联网时代,这种传播成为身边常事。随着微信被大众广泛使用,很多致力于古诗词创作、传播、研究的微信公众号也不断涌现。吟诵、赏析、推介诗歌,开展诗歌创作培训,力求打造高品质的古诗词微信公众号,让人们在繁忙xuān xiāo的生活之余,感受文字的魅力,探寻诗意生活。在古典诗词传播与立体沉浸影像互动等视听技术的结合方面,期待看到更多节目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具新意的探索,让古典诗词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⑥文化传承必须注重与时俱进,如何在充分挖掘古典诗词生命力、感染力的基础上,用好传媒技术,准确生动地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需要在传播实践中持续探讨的话题。希望有更多优质的内容、精彩的创意、活化的手段被应用到文化记忆赓续传播之中,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
    xuān xiāo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根据第②~⑤段,完成下列填空。
    a.第②~⑤段围绕“   ”展开论述,首先第②段阐述了    ,接着第③④⑤段论述了激发古典诗词时代魅力的策略。
    b.③④⑤段不能调换顺序的理由是    
    5.(20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艾草,香如故
    肖朵朵
    ①每当院子里那丛野生的迎春花爆出第一朵灿黄的小花时,我就知道,采艾叶的时节到了。在那个几乎没有零食的童年,当我的上下牙齿终于可以沉溺在柔软、香甜的艾草米果中,那些柔软中丝丝缕缕牵扯出的艾叶会在我的口腔里跳舞,让我因冬天阴寒而凝滞的血液开始温暖地奔腾起来。妈妈说过:“艾草米果是养胃的。”
    ②阳春三月,妈妈带着我们三姐妹走五里路去城郊采艾叶。【甲】直到现在,闭上眼睛,我仍能想起城郊那马尾松林拂过的松香,那时天上有一两只飞鸟掠过。我们把细嫩的艾草叶尖掐下以备做米果,绿色汁液染上我们的指尖。一路上,懂中医的妈妈轻声念叨着:“艾,在《尔雅》里叫冰台、艾嵩,在《名医别录》里叫医草,在《中药大辞典》里叫艾蓬、香艾……”这些富有草木气息的名字美得如此纯净,就像此时天空里大朵大朵的绵软白云。
    ③艾的气息萦绕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夜晚,我把双脚浸入艾草水中,让热气沿着穴位一路上扬。我在氤氲的热气中,走进艾草编织的大千世界。《诗经》中记载:“a._____”道出古人对艾的炽热依恋;屈原在《离骚》里说:“b._____”讲述古人将艾缠绕于腰际,甚至比高洁的幽兰还惹人亲近;孟子更是直接宣扬艾叶的治病疗效:“c._____”妈妈的这些叙述,总像轻灵的夏夜萤火虫一样在我的脑子里飞舞。
    ④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经常帮我悬灸,点燃的艾灸,升起一束笔直的青烟,慢慢弥散,燃烧艾条的热气暖暖地渗透进皮肤。我也这样为我的孩子做艾灸。生命的轮回和传承如此微妙,竟然是这不起眼的艾草,教会了我外婆熏禳毒气、教会了我母亲强身健体、教会了我祛病延年。不知道,我的儿子以后会不会喜欢艾,他生命中还会不会有艾相伴,但我一定会告诉他,艾是这片厚重土地上平淡而执着的存在。而他或许还会记得,年少时艾灸的热气像羽毛划过身体,淡淡的,暖暖的,犹如母爱。一如我边帮他艾灸边念着自己写的小诗:“在袅袅的艾烟中,你睡着了,你不知道,我坐在你身旁守候你的梦话……”
    ⑤那年春天,我们开车回到故乡,回到故乡那片我小时候采艾叶的马尾松林。我们下了车,雨下得又轻又软,墨绿的群山全被雨水濡湿成深青色,青草簌簌地拱动着生长,一层一层绒毛般的艾草已经布满山野。
    ⑥雨过天晴时,我带儿子去那里采艾叶。【乙】笔直的松树树干直指天宇,山风吹拂,鸟语啁啾,如雾如岚的水汽依旧弥漫在林中,阳光透射而过,碎金点点,营造出那个我曾那么熟悉的世界。光阴流转,一户户人家已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播撒四方,好在,我们的根还扎在这故乡的土地上。而那一片片绿茸茸的艾草,总是在那里目送我们、等待我们。
    ⑦云过高天,正引领我们从天的一头走向遥远的另一头。而我们脚下的艾草,静默不动,香如故。
    (有删政)
    (1)在第③段的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诗句:
    a.   
    b.   
    c.   
    A.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B.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C.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2)文中第③段中写到:“艾的气息萦绕在我成长的岁月里。”请概括印证这句话的具体事件:
    ①   
    ②   
    ③   
    (3)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4)对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处是对同一处地方的环境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那片松林的喜爱之情。
    B.甲、乙两处均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恋,但乙处的情感更为丰富。
    C.甲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乙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甲处是回忆中的故乡,是虚写:乙处是回到故乡后看到的景象,是实写。
    (5)说说文章结尾段的含义。
    三、综合运用(20分)
    6.(7分)所在的班级将结合这一学期的必读书目《文青诗选》开展系列活动。
    (1)筹备小组准备设计一些活动,有班刊专栏征稿、诗歌朗诵比赛等,请你也来出出主意,再补充两项活动。
    (2)班刊准备发表一篇介绍《艾青诗选》的文章,细心的编辑发现文中有一处错误的说法:   
    A.艾青的诗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中心意象是士地和太阳,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B.艾青的诗歌创作中明显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C.艾青的诗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整齐划一,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读起来气韵通畅。
    D.艾青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藻饰,也较少生硬的欧化句子,其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命力。
    7.(4分)班级要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需要设计一张评价量表,下列不适合作为评价内容的一项是    ,请再补充一项恰当的评价内容    
    A.朗诵形式
    B.资金投入
    C.仪态动作
    D.感情把握
    8.(3分)如果要编一本《爱与痛的诗行——艾青诗选》,下面四首艾青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哪两首更适合入选?(  )
    A.《鱼化石》《北方》
    B.《鱼化石》《刈草的孩子》
    C.《刈草的孩子》《我爱这土地》
    D.《北方》《我爱这土地》
    9.(6分)读现代诗歌(包括汉译外国诗)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②品味诗歌的语言
    ③把握诗歌的意象
    ④体味诗歌的情感
    ⑤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请就《艾青诗选》中你喜欢的诗歌(一首或多首),选择以上注意点中的①~②点写一段读书方法介绍。(100字左右)
    四、写作(60分)
    10.(60分)有位作家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请以“我记住的日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35分)
    1.(16分)默写。
    (1)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3)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杜甫《石壕吏》)
    (4)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典故抒发诗人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诗句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书写正确,没有错别字。
    【解答】答案:
    (1)但余钟磬音(注意“磬”写法)
    (2)长风破浪会有
    (3)如闻泣幽咽
    (4)阡陌交通
    (5)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注意“柯”写法)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4分)阅读诗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是  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但愿”表达的情感是  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
    【分析】本诗是一首词,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本题考查诗句鉴赏。①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思是: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这是作者在指责月亮的圆缺和人的离合不相吻合,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以及乐观旷达的胸襟。
    答案:
    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译文: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词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词理解词的内容,从词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3.(15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醉翁亭记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乙】
    始在滁洲,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②,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都,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玩,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选自《宋史》)
    【注释】①阱:为防御或捕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坑。②润身:修身养性。③便:安逸、安适。
    (1)【甲】【乙】中的“醉翁”是指  宋代 (朝代)的  欧阳修 (人名)。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晚更号: 更改 
    ②未尝及文章: 涉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4)【甲】文中侧重“醉翁” 与民同乐 的为官理念;【乙】文中侧重“醉翁”“ 为政宽简 ”的为官理念。
    【分析】参考译文:
    【甲】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乙】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谪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当文人求见欧阳修时,他跟他们谈话,从不涉及文章的事,只谈论官吏治事的问题。他认为好的文章只在滋益自身的思想,而政事的好坏则关系到群众的利益。凡他任职的几个郡,不显露治理事迹,不追求名声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烦扰,因此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逸。有人问他:“为政宽简,而事情并不松弛失误,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说:“把放纵无度作为宽,把省略必要的东西作为简,那就使政事败坏,而且百姓也会受害。我所谓宽者,是不做苛刻急迫的事;简者,是不做繁碎扰人的事罢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醉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号。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晚年更改自己的号。更:更改。
    ②句意为:从不涉及文章的事。及:涉及。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翳,遮蔽。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句意为: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②中重点词语有:数,几个。治迹,治理事迹。句意为:凡他任职的几个郡,不显露治理事迹,不追求名声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烦扰,因此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逸。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甲文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根据“凡历数都,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玩,故所至民便之”可知,乙文表现了欧阳修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
    答案:
    (1)宋代;欧阳修
    (2)①更改;②涉及;
    (3)①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②凡他任职的几个郡,不显露治理事迹,不追求名声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烦扰,因此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逸。
    (4)与民同乐;为政宽简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二、现代文(35分)
    4.(15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激发古典诗词的时代魅力
    ①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创新,古典诗词从文献与书本中走上荧屏,以生动新颖的方式走向大众,最近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便是其中代表。
    ②古人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重要载体,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一扇窗口。如何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让古典诗词与时代同行,对赓续文化根脉有重要意义。
    ③激发古典诗词的生命力在于挖掘常读常新的文化内涵以及真切动人的情感体验,利用这份共情可以有效助推古诗词传播。“中国诗词大会”选取“少年”“出发”等节目主题词,搭建出一个个思接千载、沟通古今的通道,让古典诗词的美学内涵走进当代人的审美世界。诗词节目中选取作品的题材非常广泛,自然山川、田国边塞、爱情婚烟、思亲怀乡、家国情怀……都流露着抒情主体真实丰厚的胸襟和性情。诗人们真诚地拥抱生活,坚韧面对多舛的命运,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再加上康震、郦波、蒙曼等专家学者的解读,使我们这些听者得到一种生生不已的力量。
    ④“中国诗词大会”邀请的非遗传承人、空军飞行员、缉毒警察、搜救犬训导员等时代传诵者,用自己的故事诠释古人的诗意、诠释古典诗词的力量。由贵州支教老师梁俊改编的清朝诗人袁枚的《苔》,以对原作的点化改写为主。袁枚的《若》本是一首咏物诗,经贵州山区的孩子们翻新流唱后,阐发出新的价值,成为对平凡而卓越的生命的祝福。“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所有黑暗,为天亮铺排”,新作给予山区孩子对抗卑微的勇气,深化了原作的内涵,感动了亿万国人。借助传诵者的风采,增强古典诗词的感染力,助推了古诗词的时代传播。
    ⑤当前,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媒体融合的环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多元的展示路径、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互联网时代,这种传播成为身边常事。随着微信被大众广泛使用,很多致力于古诗词创作、传播、研究的微信公众号也不断涌现。吟诵、赏析、推介诗歌,开展诗歌创作培训,力求打造高品质的古诗词微信公众号,让人们在繁忙xuān xiāo的生活之余,感受文字的魅力,探寻诗意生活。在古典诗词传播与立体沉浸影像互动等视听技术的结合方面,期待看到更多节目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具新意的探索,让古典诗词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⑥文化传承必须注重与时俱进,如何在充分挖掘古典诗词生命力、感染力的基础上,用好传媒技术,准确生动地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需要在传播实践中持续探讨的话题。希望有更多优质的内容、精彩的创意、活化的手段被应用到文化记忆赓续传播之中,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
    xuān xiāo  喧嚣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由社会现象谈起,引发对本文话题的讨论。 
    (3)根据第②~⑤段,完成下列填空。
    a.第②~⑤段围绕“ 古典诗词 ”展开论述,首先第②段阐述了  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的重要意义 ,接着第③④⑤段论述了激发古典诗词时代魅力的策略。
    b.③④⑤段不能调换顺序的理由是  这三段按照逻辑顺序,分别从古典诗词内容、创意、手段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做好古典诗词的时代传播。 
    【分析】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开篇由社会现象谈起,引出古典诗词这一话题。接着论述了古典诗词的的重要意义。然后文章从三个不同方面论述如何做好古典诗词的时代传播。最后总结全文,强调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答】(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xuān xiāo”写作“喧嚣”。
    (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文章第①段“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创新”“最近开播的(2022中国诗词大会》便是其中代表”可知,第①段由社会现象谈起,引出“古典诗词”这一话题。
    (3)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机构。文章第②~⑤段围绕“古典诗词”展开论述,第②段指出了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的重要意义,接着第③④⑤段论述了激发古典诗词时代魅力的策略。根据文章总结段落第⑥段“文化传承必须注重与时俱进,如何在内容至上、深挖内涵的前提下用好传媒技术”“希望有更多优质的内容、精彩的创意活化的手段被应用到文化记忆赓续传播之中”可知文章第③~⑤段是分别从古典诗词内容、创意、手段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做好古典诗词的时代传播。这三段是按照逻辑顺序
    安排,不能调换顺序。
    答案:
    (1)喧嚣
    (2)由社会现象谈起,引发对本文话题的讨论。
    (3)a.古典诗词 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的重要意义
    b.这三段按照逻辑顺序,分别从古典诗词内容、创意、手段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做好古典诗词的时代传播。
    【点评】要想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次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
    5.(20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艾草,香如故
    肖朵朵
    ①每当院子里那丛野生的迎春花爆出第一朵灿黄的小花时,我就知道,采艾叶的时节到了。在那个几乎没有零食的童年,当我的上下牙齿终于可以沉溺在柔软、香甜的艾草米果中,那些柔软中丝丝缕缕牵扯出的艾叶会在我的口腔里跳舞,让我因冬天阴寒而凝滞的血液开始温暖地奔腾起来。妈妈说过:“艾草米果是养胃的。”
    ②阳春三月,妈妈带着我们三姐妹走五里路去城郊采艾叶。【甲】直到现在,闭上眼睛,我仍能想起城郊那马尾松林拂过的松香,那时天上有一两只飞鸟掠过。我们把细嫩的艾草叶尖掐下以备做米果,绿色汁液染上我们的指尖。一路上,懂中医的妈妈轻声念叨着:“艾,在《尔雅》里叫冰台、艾嵩,在《名医别录》里叫医草,在《中药大辞典》里叫艾蓬、香艾……”这些富有草木气息的名字美得如此纯净,就像此时天空里大朵大朵的绵软白云。
    ③艾的气息萦绕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夜晚,我把双脚浸入艾草水中,让热气沿着穴位一路上扬。我在氤氲的热气中,走进艾草编织的大千世界。《诗经》中记载:“a._____”道出古人对艾的炽热依恋;屈原在《离骚》里说:“b._____”讲述古人将艾缠绕于腰际,甚至比高洁的幽兰还惹人亲近;孟子更是直接宣扬艾叶的治病疗效:“c._____”妈妈的这些叙述,总像轻灵的夏夜萤火虫一样在我的脑子里飞舞。
    ④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经常帮我悬灸,点燃的艾灸,升起一束笔直的青烟,慢慢弥散,燃烧艾条的热气暖暖地渗透进皮肤。我也这样为我的孩子做艾灸。生命的轮回和传承如此微妙,竟然是这不起眼的艾草,教会了我外婆熏禳毒气、教会了我母亲强身健体、教会了我祛病延年。不知道,我的儿子以后会不会喜欢艾,他生命中还会不会有艾相伴,但我一定会告诉他,艾是这片厚重土地上平淡而执着的存在。而他或许还会记得,年少时艾灸的热气像羽毛划过身体,淡淡的,暖暖的,犹如母爱。一如我边帮他艾灸边念着自己写的小诗:“在袅袅的艾烟中,你睡着了,你不知道,我坐在你身旁守候你的梦话……”
    ⑤那年春天,我们开车回到故乡,回到故乡那片我小时候采艾叶的马尾松林。我们下了车,雨下得又轻又软,墨绿的群山全被雨水濡湿成深青色,青草簌簌地拱动着生长,一层一层绒毛般的艾草已经布满山野。
    ⑥雨过天晴时,我带儿子去那里采艾叶。【乙】笔直的松树树干直指天宇,山风吹拂,鸟语啁啾,如雾如岚的水汽依旧弥漫在林中,阳光透射而过,碎金点点,营造出那个我曾那么熟悉的世界。光阴流转,一户户人家已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播撒四方,好在,我们的根还扎在这故乡的土地上。而那一片片绿茸茸的艾草,总是在那里目送我们、等待我们。
    ⑦云过高天,正引领我们从天的一头走向遥远的另一头。而我们脚下的艾草,静默不动,香如故。
    (有删政)
    (1)在第③段的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诗句:
    a. C 
    b. A 
    c. B 
    A.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B.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C.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2)文中第③段中写到:“艾的气息萦绕在我成长的岁月里。”请概括印证这句话的具体事件:
    ① 夜晚“我”用艾草泡脚。 
    ② 妈妈帮“我”悬灸。 
    ③ “我”为孩子做艾灸。 
    (3)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4)对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甲、乙两处是对同一处地方的环境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那片松林的喜爱之情。
    B.甲、乙两处均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恋,但乙处的情感更为丰富。
    C.甲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乙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甲处是回忆中的故乡,是虚写:乙处是回到故乡后看到的景象,是实写。
    (5)说说文章结尾段的含义。
    【分析】文章回忆了故乡的艾草与“我”和我们家人的故事:夜晚“我”用艾草泡脚,妈妈帮“我”悬灸,“我”为孩子做艾灸,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和依恋。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选择诗句填空。
    结合“道出古人对艾的炽热依恋”句分析,第一个空应该选“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句的“一如不见,像过了三年”明确的表达了对艾的炽热依恋;结合“讲述古人将艾缠绕于腰际,甚至比高洁的幽兰还惹人亲近”句分析,第二个空应该选“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这个句子中“以盈要”的“要”是通假字,同“腰”,意思是艾缠绕于腰;结合“孟子更是直接宣扬艾叶的治病疗效”句可知,第三个空应该选“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2)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艾的气息萦绕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句在第③段,起到总说的作用。事件可在一下内容中概括。“夜晚,我把双脚浸入艾草水中,让热气沿着穴位一路上扬。我在氤氲的热气中,走进艾草编织的大千世界”句概括了夜晚“我”用艾草泡脚。第④段“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经常帮我悬灸,点燃的艾灸,升起一束笔直的青烟,慢慢弥散,燃烧艾条的热气暖暖地渗透进皮肤。我也这样为我的孩子做艾灸”句概括为:妈妈帮“我”悬灸;“我”为孩子做艾灸。
    (3)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的理解。
    “当我的上下牙齿终于可以沉溺在柔软、香甜的艾草米果中”句与文章的题目“艾草,香如故”相呼应。“让我因冬天阴寒而凝滞的血液开始温暖地奔腾起来”句为下文“夜晚,我把双脚浸入艾草水中,让热气沿着穴位一路上扬。我在氤氲的热气中,走进艾草编织的大千世界”“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经常帮我悬灸,点燃的艾灸,升起一束笔直的青烟,慢慢弥散,燃烧艾条的热气暖暖地渗透进皮肤。我也这样为我的孩子做艾灸”作铺垫。“那些柔软中丝丝缕缕牵扯出的艾叶会在我的口腔里跳舞”中“跳舞”是形容人的动作行为的,这里用来形容“艾叶”,是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艾叶的喜爱之情,结合下文中艾草、母亲、家人之间的关系可知,结合“我们的根还扎在这故乡的土地上。而那一片片绿茸茸的艾草,总是在那里目送我们、等待我们”句可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乙处是回到故乡后看到的景象,是实写”从全文来看,乙处也是回忆。
    故选:D。
    (5)本题考查结尾段的含义。
    “我们从天的一头走向遥远的另一头”的意思是人生中或由于工作,或由于住址,或由于其他方面总会有变化,“我们脚下的艾草,静默不动,香如故”句是说,不管每个人的经历如何,怎样的变化,艾香却不会变化。结合“我们的根还扎在这故乡的土地上。而那一片片绿茸茸的艾草,总是在那里目送我们、等待我们”句可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和依恋。
    答案:
    (1)a.C
    b.A
    c.B
    (2)①夜晚“我”用艾草泡脚。②妈妈帮“我”悬灸。③“我”为孩子做艾灸。
    (3)与文章的题目相呼应。为下文作铺垫。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艾叶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D
    (5)不管每个人的经历如何,怎样的变化,艾香却不会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和依恋。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综合运用(20分)
    6.(7分)所在的班级将结合这一学期的必读书目《文青诗选》开展系列活动。
    (1)筹备小组准备设计一些活动,有班刊专栏征稿、诗歌朗诵比赛等,请你也来出出主意,再补充两项活动。
    (2)班刊准备发表一篇介绍《艾青诗选》的文章,细心的编辑发现文中有一处错误的说法: C 
    A.艾青的诗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中心意象是士地和太阳,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B.艾青的诗歌创作中明显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C.艾青的诗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整齐划一,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读起来气韵通畅。
    D.艾青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藻饰,也较少生硬的欧化句子,其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命力。
    【分析】(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解答时,要围绕《文青诗选》设计活动,要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
    (2)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解答此题,要对名著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ABD.正确;
    C.有误,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
    故选:C。
    【解答】答案:
    (1)示例:①诗歌读后感交流会;②“学艾青”诗歌创作比赛。
    (2)C
    【点评】设计活动时,要考虑活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7.(4分)班级要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需要设计一张评价量表,下列不适合作为评价内容的一项是  B ,请再补充一项恰当的评价内容  朗诵技巧 
    A.朗诵形式
    B.资金投入
    C.仪态动作
    D.感情把握
    【分析】本题考查综合实践。诗歌朗诵评价自然是围绕“朗诵形式”“朗诵技巧”“朗诵感情”“仪态动作”等进行,“资金投入”显然不搭边,不适合作为评价内容。
    【解答】答案:
    B 朗诵技巧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8.(3分)如果要编一本《爱与痛的诗行——艾青诗选》,下面四首艾青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哪两首更适合入选?(  )
    A.《鱼化石》《北方》
    B.《鱼化石》《刈草的孩子》
    C.《刈草的孩子》《我爱这土地》
    D.《北方》《我爱这土地》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这四首诗,分别创作于不同的时代,《北方》《我爱这土地》创作于三十年代,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切的爱和对敌人愤怒的痛;《刈草的孩子》创作于四十年代,表达了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困苦的愤慨;《鱼化石》创作于七十年代,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识记能力,高考能力层级为A.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9.(6分)读现代诗歌(包括汉译外国诗)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②品味诗歌的语言
    ③把握诗歌的意象
    ④体味诗歌的情感
    ⑤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请就《艾青诗选》中你喜欢的诗歌(一首或多首),选择以上注意点中的①~②点写一段读书方法介绍。(100字左右)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根据要求,从《艾青诗选》中选择一首或多首你喜欢的诗歌,从题干给出的现代诗歌阅读需注意的六个方面中选择①~②点写一段读书方法介绍。结合具体诗歌分析,言简意赅,表达清晰。注意字数要求。
    【解答】答案:
    示例:如阅读艾青的《盼望》,我们可以从“把握诗歌的意象”“诗歌的表现形式”入手。艾青的《盼望》这首诗用“洁白的浪花”和“铁链的喧哗”两个意象来表达了海员的两种“盼望”。“洁白的浪花”从视觉的角度抓住“起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出发的盼望;“铁链的喧哗”从听觉的角度抓住“抛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到达的盼望。形象地赞美了一种乐观豪迈、敢于斗争、勇于争取胜利的英雄气概。这首诗每行字数不一,但是主要押“a”韵,读起来很有节奏感,一个海员盼望出发,一个海员盼望到达,歌颂了海员们激情乐观、勇敢豪迈的精神。
    【点评】现代诗歌鉴赏:
    ①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②品味诗歌的语言;
    ③把握诗歌的意象;
    ④体味诗歌的情感;
    ⑤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四、写作(60分)
    10.(60分)有位作家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请以“我记住的日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我记住的日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人说,人这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那一天一定是你难忘的一天:也许是获得了成功,充满喜悦,也许是遭受了误解,委屈难言。那些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人和事,那些难忘的瞬间,那些铭记在心头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在范围内。我们可以选择那个值得记住的日子里的人、事、情,写出真情实感,来打动读者和老师。亲人的相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写作时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写,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外貌、景物等描写方法。在行文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人或一件事或者一段情,重点写出值得记住的原因,突出中心。
    【解答】
    我记住的日子
    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我带着耳机听着歌,欢快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忽然,看到前方有个人影,走近一看,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爷爷。
    “老爷爷,你一个人在这里干嘛呢,怎么不回家?”“我出来找我的老伴儿,我还带了她最喜欢的茉莉花。但我走了很长时间,也没看见我老伴,小姑娘,你可以帮帮我吗?”“好!”我爽快地回答。
    我带着老爷爷走了将近半小时的路程,都没有发现老爷爷所说的老伴。忽然,我发现事情不大对劲:看着老爷爷的动作神情,应该是一个老年痴呆患者。老爷爷的嘴中一直传出“找老伴儿”的声音。我心想,这可怎么办呀?我忽然看到老爷爷的口袋里有一张卡片儿。我想拿出来看,可是老爷爷死活都不愿意给我。还说这是我老伴儿留给我的,谁都不能碰。过一会儿,老爷爷让我送他去某某医院,我很疑惑。但这是老爷爷的意图,我只好带着她去。
    到了医院,只见老爷爷走进一间病房,躺在最里面的那张床上。怀里抱着那束茉莉花。嘴里念叨着:“老伴,我来了,还带了你最爱的茉莉花,你回来看看我好不好?我真想你呀。”老爷爷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看着老爷爷痛苦的表情,我鼻子不禁一酸。这时,我看到那张掉落的卡片,我悄悄地捡了起来,才发现到老爷爷的确是一个老年痴呆患者。我按照卡片的电话给他的家人打了电话,那人来了之后。我才知道,那卡片上的是老爷爷儿子的电话。
    他儿子告诉我:“半个月前我母亲因病去世,我爸爸因过度悲伤患了老年痴呆,茉莉花是我妈妈最爱的花,那张床也是我母亲住院时的床。谢谢你小妹妹,是你帮助我找到了父亲。”
    这次我帮助老爷爷的事情真的是让我难忘,难忘老爷爷对老奶奶的真情,难忘老奶奶对老爷爷的真情,难忘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不会随时间、随生命的流逝而消失。
    【点评】本文回忆了“我”帮助老爷爷寻找老奶奶的故事,通过这次帮助让我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不会随着生命的流逝而消失的,它是永恒存在的,让人难忘的。文章语言描写充满真情实感,让人落泪。记叙的内容贴近生活,具体真切感人。

    相关试卷

    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用现代汉语解释【乙】文中划线句,下列对三篇诗文理解恰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