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海洋专题 专题复习课件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海洋专题 专题复习课件第1页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海洋专题 专题复习课件第2页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海洋专题 专题复习课件第3页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海洋专题 专题复习课件第4页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海洋专题 专题复习课件第5页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海洋专题 专题复习课件第6页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海洋专题 专题复习课件第7页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海洋专题 专题复习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海洋专题 专题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海洋专题 专题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南的天涯海角,维多利亚港,外力作用不同,组成物质不同,多优良港口,滩涂养殖,滨海旅游,海岸带综合开发,基础检测,海岸线曲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
    海岸线、海岸带和潮间带之间的关系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是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入海的边缘。海岸分布着向海突出的海岬和深入陆地的海湾。岬湾相间,延绵不绝,海岸线十分曲折航运港口,旅游。
    影响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
    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法国作家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对马赛进行了刻画,下图为马赛的地理位置及港区旧貌图。马赛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环抱,气候宜人,拥有法国最大的海港。读图,回答问题。
    答案 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基岩海岸,港阔水深;海湾风浪小,潮差小;靠近罗讷河口;腹地广阔。
    简述马赛成为法国天然良港的条件。
    砾石和砂石堆积而成堆积物颗粒通常较粗,经海水冲刷和搬运而成海岸线较平直.海滩多宽阔平坦,常形成优质海滨浴场
    定义:分布在河口和平原地区,由河流带来的较小的颗粒堆积而成的淤泥质海岸.
    特点:海岸带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应用:大多数淤泥质海岸,土壤肥沃,适宜开展滩涂养殖
    长芦盐场:天津、河北境内,有平坦广阔的海滩和春秋季节,多晴朗天气,蒸发旺盛,于晒盐
    (4)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
    红树是乔灌木,在淤泥质的潮间浅滩上生长。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隐蔽海岸,如港湾、河口。生物种类多,生态功能显著。红树林海岸对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红树林对保护海岸免受海浪的冲蚀,起到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
    (4)生物海岸:珊瑚海岸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的骨架构成,分布在南北纬30度之间的热带海区。它对海水的温度、海水盐度、深度都有严格要求。珊瑚礁海岸的生态功能显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作用珊瑚礁干出礁或小岛等的国防功能,以及我国的领土、领海主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珊瑚礁对海岸抵御风浪的保护作用。
    大堡礁(英文:The Great Barrier Reef),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南半球,。有2900个大小珊瑚礁岛,自然景观非常特殊。很高的生态(海洋生物栖息)、科研、旅游价值。
    2017年3月,科学家发现,大堡礁最原始的北部区域的大部分珊瑚礁2016年已被过热的海水杀死。往南一些,大堡礁中部的珊瑚礁2016年得以幸免,然而现在正在白化,这是另一场大规模死亡的潜在预兆
    珊瑚白化是珊瑚颜色变白的现象。珊瑚本身是白色的,它的美丽颜色来自于体内的共生海藻,珊瑚依赖体内的微型共生海藻生存,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如果共生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
    针对大堡礁过去二十年情况的详细分析显示,极端高温是造成大规模白化事件的主要动因。随着温度持续上升,还有可能发生进一步的白化事件,这或导致珊瑚礁系统陷入不可恢复的境地。
    科学家们采用一些最新尖端技术,来试图挽救垂死的大堡礁,尽管它不能代替遏制气候变化的举措。在西澳大利亚大学,一名科学家希望能发现珊瑚基因的秘密,并有选择性地培育耐热性标本。悉尼海洋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则正在研究一项技术来反射阳光,不会让其太多照射到珊瑚礁,从而遏制珊瑚区的海水温度上升。除了白化问题外,陆地排污带来的海水污染、人类捕捞作业的机械破坏、海水酸化等问题也在困扰着大堡礁,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一个万能的解决办法来完全保护它。澳洲已经开始试图拯救珊瑚,包括实施更严格的捕鱼规则,控制污染以及禁止疏浚等。但是,除了要拯救大堡礁,分布在世界其他海盆的珊瑚礁们,仅靠澳大利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可能只能从根源上控制全球变暖,才能彻底改善珊瑚的生存环境。如果人类什么都不做,美丽而重要的珊瑚礁很有可能不久后就会完全消失。
    ——基岩海岸——多侵蚀地貌,多良港·旅游、港口——砂质海岸——堆积地貌·天然的优质海滨浴场
    ——砂质海岸——颗粒较粗——淤泥质海岸——颗粒较细,土质肥沃·滩涂养殖
    红树林海岸——淤泥质海岸珊瑚礁海岸——热带基岩海岸
    对比记忆海岸类型的特点 (地貌不同,开发利用方向不同)
    材料一:挪威被世界地质专家称为“峡湾国家”。挪威峡湾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西海岸,深入大陆的峡湾既深邃又曲折,实际上它是一种狭长而曲折的海湾,宽不过一到几公里,长约几十到几百公里,湾内最深的地方有一千多米深。夏季的挪威峡湾是旅游胜地。游客发现,峡湾两侧的高山顶部冰雪覆盖,峡湾中瀑布众多,峡湾两岸村镇很少。材料二:世界某区域略图及峡湾形成示意图。
    (1)描述挪威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峡湾中多瀑布的原因。(2)评价峡湾对挪威交通的影响。
    (1)峡湾是在冰期,海面低,冰川侵蚀形成U形河谷;后来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海面上升,海水回灌(谷底被海水淹没)。受暖流、西风影响大、处于山地迎风坡,雨水充足;高山冰雪融水多,形成众多河流;峡谷两岸多悬崖峭壁,河水跌落,形成众多瀑布。(2)利:峡湾众多,有利于建港,发展航运;峡湾深入内陆,沟通东西水上交通。弊:峡湾多东西走向,阻断南北陆上交通。
    基岩海岸总长度约5000千米,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以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 (区)的大部分岸段。淤泥质海岸总长4000多千米,主要分布于渤海沿岸、江苏沿岸和长江口等地段。珊瑚海岸:南海红树林海岸:海南、广西、广东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中海峡东、西海岸主要的海岸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 西岸:基岩海岸。 海岸线曲折,多岬湾。东岸: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 海岸线平直。
    海岸带的类型与开发
    (2)说明海峡西岸的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及有利条件。
    气温高、晴天多、地形平坦
    解析 根据海岸线的弯曲程度可知:
    某同学截取了四幅海岸地形图,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4题。
    1.四幅图中海岸以淤泥质海岸为主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图①所示的海岸是黄河三角洲,属于淤泥质海岸;图②所示的是主要由珊瑚礁构成的马尔代夫群岛;图③中的海岸位于挪威海东岸,受冰川的侵蚀形成具有幽深峡湾的基岩海岸;图④为海滨浴场。
    2.图②中的海岸主要由________作用形成A.海水侵蚀B.生物堆积C.颗粒较细的物质堆积D.颗粒较粗的砾石和沙子堆积
    解析 珊瑚礁海岸是由珊瑚虫遗骸和分泌物堆积而成的。
    3.最有可能形成港湾的海岸类型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基岩海岸和珊瑚礁海岸均容易形成港湾。
    4.若图①所示类型的海岸分布在热带海域的海岸带,往往会发育成________海岸A.基岩 B.砂质 C.珊瑚礁 D.红树林
    解析 “热带”海域是关键词;联系第1题可知,在热带海域的淤泥质海岸往往发育成红树林海岸。
    5.读下列两幅海岸景观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海岸属于_____海岸,该类海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2)图乙中的海岸属于________海岸,适宜开展__________。
    解析 该题以两幅不同类型海岸景观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基岩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的形成、特点和开发利用。从图中海岸的特点看,图甲属于海蚀地貌,图乙是河口三角洲地貌。
    (3)如果图中两种类型的海岸发育在热带海域,有可能发育成红树林海岸的是____;有可能发育成珊瑚礁海岸的是____。
    解析 红树林海岸与淤泥质海岸、珊瑚礁海岸与基岩海岸在成因上有联系。
    (4)两种类型的海岸,有可能发育成优良港湾的是____,为什么?
    答案 甲图所示的是基岩海岸,独特的岬湾地形,加之沿岸有众多的岛屿,常在海湾一带形成海阔水深、利于避风浪的天然良港。乙图所示的是淤泥质海岸,海岸带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一方面水浅,航行条件差;另一方面缺乏建造海港的陆域条件。
    解析 海港要求有利于船舶进出的航道、停泊的水域和客货集散的陆域;淤泥质海岸附近的海域坡度小、水域浅、泥沙淤积、缺乏筑港的陆域条件。
    内外力-----海底平顶火山侵蚀------海蚀柱、海蚀崖堆积------沙滩
    1:读图,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
    (2015·海南高考压轴卷)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回答2~3题。
    2.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3.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2018·北京四中高三期中)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则形成火山岛。下左图甲是某海区的海底地形示意图、右图乙为火山岛和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据图推断,甲图中的热点位置及与乙图所示阶段的地形对应正确的是(  )A.①—阶段Ⅰ B.②—阶段ⅡC.③—阶段Ⅲ D.④—阶段Ⅰ
    解析:甲图中①距今时间最长对应阶段Ⅲ;④距今时间最新对应阶段Ⅰ;可推断出②对应阶段Ⅲ;③对应阶段Ⅱ,D项正确。
    5.下列时段板块移动平均速度最慢的是(  )A.距今100~120百万年 B.距今120~140百万年C.距今140~160百万年 D.距今160~180百万年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距今100~120百万年间距最短,说明其单位时间内移动的速度最慢,A项正确。
    6.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正南再往东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东南再往正南
    解析:由图示距今年限走向图可以判断岛链南北方向距今时间长,往西北方向距今时间近;即最先形成的岛屿在最南,说明板块移动是正南;后来形成的岛屿往西北方向,说明板块移动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即板块的移动方向为先往正南再往东南,B项正确。
    右图示意我国福建省南部局部沿海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海岸变迁状况。读图完成7~8题。
    7.全新世以来海岸变迁的状况是A.一直向陆地方向后退B.一直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相对稳定D.先向陆地后退,后向海洋推进
    解析 海岸线是地壳运动和河流堆积、海浪作用的共同结果,与风力作用关系不大。
    8.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的地质作用是A.河流的堆积作用B.地壳的升降运动C.风力的侵蚀作用D.海浪的搬运、堆积作用
    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分析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9~11题。
    9.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解析 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形成贝壳堤。
    10.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解析 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11.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 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且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同时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
    如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右图,完成12~13题。
    12.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解析 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延长。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缩短。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故D正确。
    13.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解析 1992~1997年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故B正确。
    14、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C.河网密度 D.抗侵蚀能力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15~16题。
    15.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6.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17.(2016·天津文综,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2014·山东文综, 36(2),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知,塞内加尔河下游流经沙地,河流含沙量较大,这为沙洲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源,这也是沙洲能够不断向南延伸的条件之一;沙洲作为“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不仅与“陆地条件”有关,还需要考虑“海洋条件”,即沿海洋流对其影响,洋流自北向南流;沿海沙洲的形成阻碍了船只进出港口,对圣路易港的发展极为不利。答案 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河道),不利于航行。
    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9分)
    水平:海区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垂直:表层-1000米递减。-1000米以下变化不大。
    主要受太阳辐射(纬度)影响所致
    下面两幅图分别为“世界某区域某季节气温分布图”和“某观测站水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海区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1可知,图示季节可能是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1等温线的弯曲状况,说明北回归线附近大洋东部与西部表层水温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东部等温线向低纬(南)突出,西部向高纬(北)突出,说明东部水温低,西部水温高。 副热带海区大洋东部是寒流,西部是暖流。
    (4)图1中D海岸沙漠狭长分布并一直向北延伸至3°S,试分析其主要成因。
    答案 受副高因素的影响,该地区有沙漠分布。但受到地形、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沙漠局限分布于沿海地区,形状狭长,范围亦延伸到较低的纬度。
    (5)图2说明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1 000米以下__________。
    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回答(1)~(2)题。
    (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B.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的海区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C.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解析 本题组考查海水热量的收支与海水温度变化。海水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低纬地区太阳辐射强,海水热量收入大于高纬地区。洋流把热量从一个海区带到另一个海区,促进了海水热量的平衡。近岸地区由于受陆地的影响,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此类题目宜用图文转换的方式来解决。
    表层盐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 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 。
    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1)南北方向变化
    (2)东西方向变化①规律: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如图。
    ②原因: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蒸发较强、温度高、溶解度大;寒流经过的海区蒸发较弱、温度低、溶解度小。
    (1)取决于 和 的对比。(2)洋流:同纬度海域 流经海区盐度较高, 流经海区盐度较低。
    河口附近盐度 _____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盐度 南半球同纬度海域盐度
    影响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__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________附近的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_____‰,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_________附近海域。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全是海洋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湖区。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湖区有7000多口油井,炼油工业发达,湖区周边城市因此迅速发展。马拉开波湖原本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湖水北咸南淡。为了发展湖内的采油业,50多年前人们开始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材料二:马拉开波湖简图
    海水的性质-温度与盐度
    (1).简释马拉开波湖湖水北咸南淡的原因。(4分)
    原因:马来开波湖北部因为与外海相同,盐度高,湖水咸(2分);南部多入湖径流,河水稀释作用明显,湖水淡(2分)。
    (2).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马拉开波湖区“热”的原因。(4分)
    原因:纬度低,气温高;(2分)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2分)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2分)(任答两点,每点2分)
    (3).简释马拉开波湖地区冬夏半年均降水多的原因。(4分)
    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控制,降水充沛(2分);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从海洋和湖泊带来丰沛的水汽(2分),受到湖泊四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2分)
    水质变化:污染严重(1分)以及湖水变咸(盐度增大)(1分)。产生原因:①湖区周边城市迅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湖泊;②石油开采、加工以及石油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带来的石油污染;③开挖出海航道,海水倒灌湖区,导致了湖泊水质的恶化。(任答两点,每点2分)
    (4).推测20世纪60年代以来马拉开波湖湖水水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水温差发电是指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度差来进行发电,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图a为太平洋沿某条经线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随纬度分布图;图b为该经线上甲、乙、丙三处海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图;图c为海水温差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1)描述太平洋表层水温随纬度变化特点及海水温度垂直(随深度)变化特点。(4分)
    纬度变化特点: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 (2分)垂直变化特点:随深度增加,水温降低(1分) ; 1千米水深以下,水温变化小; (1分)
    (2)根据海水温差发电原理,甲、乙、丙三处海域最适宜海水温差发电的是哪处?理由是什么?(4分)
    甲处; (2分)甲处表层海水温度高,与深层海水的温差大,发电效率高。(2分)
    (3)试评价海水温差发电的优缺点。(4分)
    优点:海水温差发电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发电量较稳定。 缺点: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能量密度小,能源转换效率低。
    3:一般在海河交汇处,当淀水与海水相遇时,淡水会自然地向海水渗透并产生渗透压,这种能量被称为“盐差能”。“水压塔渗压系统”(乙图所示)为“盐差能”开发的实验方案之一。荷兰阿夫鲁戴克大坝(见甲图)中段的首家“盐差能”实验电厂已于2014年11月底发电。半透膜是盐差能的核心部件之一,由于渗透压力的作用淡水从半透膜向水压塔内渗透,使水压塔内水位升高。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从塔顶的水槽溢出,冲击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组发电。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与荷兰的风力发电相比,“盐差能”发电的优势在于 A.受天气影响小 B.占地面积大 C.造价低 D.清洁可再生(2).荷兰“盐差能”蕴藏量丰富,主要原因是 A.沿岸洋流的增温增湿 B.地势低洼C.海岸线平直 D.河流多且流量稳定(3).在实际实验中,“水压塔渗压系统”发电效率远比理论值低,原因可能是 A.河流含沙量大 B.海水盐度大C. 半透膜技术不成熟 D.海上风力大
    钱塘江大潮
    (1)钱塘江涌潮以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最为壮观,这是由于秋分日前后,日、地、月接近同一平面,适逢朔、望日,三者更接近一条直线,引潮力最大;(2)杭州湾的形状口大内小;(3)农历八月,钱塘江水量丰富,正逢东南风盛行时节,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风助潮涌,潮借风势,于是就发生了“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
    1: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角度,分析②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答案 冬半年受西风带影响,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2.读“海浪警报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___、洋流等。(2)巨浪形成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建立完善的海洋灾害观测网络,开展海洋灾害预警和评估业务;②建立海上搜救中心和沿岸防灾应急系统;③加固沿海堤坝;④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⑤保护红树林和珊瑚礁等。
    解析 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等。巨浪的形成需要有宽阔的洋面和稳定的大风。防范巨浪要从监测和应急措施等方面考虑。
    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而发生明显变化。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如图4所示)。据此完成3~5题。
    3.江道缩窄前,关于夏季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推测合理的是A.河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B.河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C.潮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D.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4.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海水入侵强度           B.增加陆地面积          C.缩短南北航运距离           D.稳定入海江道5.江道缩窄后,钱塘江最佳观潮点①东移   ②西移   ③潮差增大   ④潮差减小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2010·武汉5月质检)在一个潮汐周期内,相邻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差值,称为潮差。右图示意我国某海域潮差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从近岸向外海潮差的分布特点,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2)简要分析M海域发展潮汐发电的有利条件。 
    答案 (1)潮差越来越小。海底地形和海岸轮廓。(2)海岸曲折,潮差大;M海域周边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技术水平高,资金雄厚。 
    7.若H表示潮汐发生时大坝两侧的水位差,当H在一个月内最大时,这一天可能是农历()。A初八 B. 十六 C.二十一 D.二十八
    读“潮汐电站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题。
    8.若水位二是位于大坝靠大陆一侧的水位,当H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段内,在当地海滩游泳比较安全B.是盐田灌水的最佳时期C.是渔民拾贝的最佳时期D.此时段,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相对较快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潮汐发电是水力发电的一种。在有条件的海湾等地区建筑堤坝、闸门和厂房,围成水库,水库水位与外海潮位之间形成一定潮差(即工作水头),从而可驱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下图为潮汐发电示意图。 材料二  潮汐发电在国内外发展很快。欧洲许多国家拥有浩瀚的海洋和漫长的海岸线,因而有大量、温度、廉价的潮汐资源。在开发利用潮汐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下图为法国郎斯潮汐发电站。
    (1)从图中可以看出,潮汐发电的原理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郎斯潮汐建设的有利条件。
    (1)利用海水涨落潮差的势能,推动水轮机来驱动发电机发电。(2)朗斯河入海口呈喇叭口状,有助于产生较大的潮差;沿岸地势平坦,建坝处口小肚大,利用大坝施工,且蓄水量较大。
    1:海水资源 ①海水淡化;②海水直接利用:沿海工业冷却水、生活冲洗水、低盐度海水直接灌溉某些农作物(西红柿、白菜、甜菜、苜蓿等)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2:海洋化学资源 海盐是海水中蕴藏量最大的化学资源,要综合开发利用。我国盐场主要有:长芦盐场、莱州湾盐场、淮北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等
    盐场分析(气象、地形)
    ①有广阔平坦的淤泥质海滩,便于晒盐②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或地处背风坡---多晴朗天气,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③附近海域海水盐度高
    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多晴天,气温高,有利于蒸发;台湾西部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
    莺歌海盐场:地处热带岛屿西侧的沿海平原、有广阔平坦的海滩,夏季风的背风坡,多晴朗天气,蒸发旺盛,
    (1)海盐属于海洋___资源,①②③海域盐度最高的是___.(2)我国沿海省区海盐生产能力空间分布特征是___.(3)与浙江相比,河北海盐产量明显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有___;___.(4)渤海海域赤潮多发,其主要原因是___,治理赤潮的根本途径是___.
    如图为我国沿海省区海盐生产能力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①.(2)北方大,南方小.(3)多淤泥质海岸,地形平坦,适合晒盐(盐田面积大);降水量较小;夏季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4)沿海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排放污染物多;海域较封闭,与外海交换少容易富营养化;污染物达标排放.
    3:海底矿产资源 滨海砂矿(金红石、锆英石、金刚石、锡砂矿等)、石油、天然气、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
    海洋油气开发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材料二: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2009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低坝被推倒,使得填海造陆得来的土地被海水淹没。(1)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简述荷兰实施“退耕还海”的生态意义。 
    (1)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任答三点)(6分)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任答两点)。(4分)(2)生态意义: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4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世界最大的盐沼是乌尤尼盐沼,海拔3656米,因海水干涸而成。雨季形成浅湖,湖面似镜子-样反射天空景色,蓝天白云在湖面倒影,形成天地相连,故有“天空之镜”之称。盐沼中锂盐丰富,占世界锂矿总储量的- -半以上,目前我国已有企业开始考察该地的锂产业发展。材料二:乌尤尼盐沼位置及盐沼平面遥感示意图。(1)简述乌尤尼盐沼的形成过程。(2)分析乌尤尼盐沼能形成“天空之镜”的原因。.(3)玻利维亚政府提出了“锂矿开发由国内企业控制,外资公司限定于深加工产品的投资项目”的开发方针。如果你是我国企业的决策者,是否赞同在该地投资,说明理由。;
    36. (1)早期,该地为海洋,受板块挤压作用,安第斯山脉隆起,形成以海水为主的湖泊;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海水蒸发后形成盐沼。(2)湖水水质洁净、水位浅;湖面光滑平整,且面积空旷,地表反射率极高;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洁净度高;晴天多,云量少;位置偏僻,经济开发程度低,盐沼区破坏少,大气 E污染少。 (3)赞同。理由:该地锂矿储量大,原料丰富;玻利维亚政策支持产品深加工;锂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致锂产品需求量大。 不赞同。理由:位于山区,不便于运输;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多;距消费市场远,运输成本高;资金、技术水平要求高。
    4: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鱼类、海洋虾蟹类、海藻类
    ①洋流:暖流与寒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从海底带来大量营养盐类。②边缘海:地处大陆架,海水浅,阳光充足,浮游生物繁盛③河口处:地表径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④温带海域:冬夏温差大,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
    A地处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海流交汇点,鱼的种类多。
    B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排放到该海域的大量有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富。
    C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的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D位置适中,处在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地带。
    E大陆架宽而浅,太阳直射海底,水温适宜,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
    5:海洋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海洋能源与常规能源相比,优点:①可再生,总蕴藏量大;②清洁,不污染环境,可综合利用。缺点:①时空变化大;②开发环境恶劣,技术要求高,一次性投资大
    6:海洋空间 海洋交通和通讯,围海填海造陆,海底储藏
    晴天时的乌尤尼盐湖,蓝天白云之镜
    傍晚时的乌尤尼盐湖,霞彩之镜
    夜晚,呈现唯美的星空之镜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被媒体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该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桥梁长约29公里,连接起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在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安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示意图和隧道沉管示意图。
    (1)港珠澳大桥施工过程中面临哪些困难?(2)珠江中心处采取沉箱隧道而非斜拉索大桥的可能原因有哪些?(3)简述港珠澳大桥修建的意义。
    解答:(l)珠江的淤泥质河床,地质条件差;夏季丰水期雨季长,水位高,不利施工;夏秋季节热带气旋带来的风暴潮;河面宽阔,桥隧长,深度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水腐蚀作用严重。(8分,任答四点)(2)保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条件:斜拉索大桥的桥蹴过高影响香港国际机场飞机的起降。(4分)(3)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珠江口两岸的经济发展;节省珠江口东西两岸通行时间。提高通行效率,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外向型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促进我国桥梁建筑事业的发展。(每点2分,共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珊瑚栖息于微盐、光照充足、温度20℃以上、水深100~200米的浅海海域中水面平静,水质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和崖面的凹缝中。红树林喜湿热环境,主要分布在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是守卫海岸的卫士和消浪先锋。材料二:  涠洲岛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火成岩广布,东侧多滩涂、浅滩、海水盐度较低。在岛屿东、北侧有大面积红树林分布,南侧有火山活动形成“C”型的岩崖,水底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和各种各样的珊瑚和珍珠。岛上最大的城镇涠洲镇分布在附近。
    (1)说明红树林分布在岛屿东、北侧的自然原因。(2)分析涠洲岛珊瑚和珍珠采集产业分布在岛屿南侧的原因。(3)在台风过境后A、B两处容易发生次生自然灾害,任选一地指出发生的主要次生自然灾害,并说出防治措施。
    1. 【答案】火山岩广布,土质肥沃;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热;地势相对低,滩涂、浅滩较多、海水盐度较低。【解析】红树林喜湿热环境,主要分布在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和北部火山岩广布,土质肥沃;岛的东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热;河流多从岛屿的东、北侧入海,滩涂、浅滩较多、海水盐度较低。
    (1)说明红树林分布在岛屿东、北侧的自然原因。
    (2)分析涠洲岛珊瑚和珍珠采集产业分布在岛屿南侧的原因。
    2. 【答案】南侧的火山岩礁、平台、斜坡、崖面较多孔隙发育,利于珊瑚生长;残壁断崖冬季阻挡了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南部海湾,风浪小;纬度相对低,南部向阳,阳光较充足;为珊瑚和贝类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解析】珊瑚栖息于微盐、光照充足、温度20℃以上、水深100~200米的浅海海域中水面平静,水质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和崖面的凹缝中。 南侧的火山岩礁、平台、斜坡、崖面较多孔隙发育,利于珊瑚生长;残壁断崖冬季阻挡了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南部海湾,风浪小;纬度低,阳光较充足。为珊瑚和贝类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原材料充足,故加工厂较多。
    (3)在台风过境后A、B两处容易发生次生自然灾害,任选一地指出发生的主要次生自然灾害,并说出防治措施。
    3. 【答案】A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措施:锚固山体;加强监测监控;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处巨浪、洪涝灾害。措施:加强台风监测监控和预警;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沿岸防护林体系。【解析】A处于火山地区,地势崎岖,降水后容易造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锚固山体;加强监测监控;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处面向台风,台风会带来巨浪、洪涝灾害。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台风监测监控和预警;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沿岸防护林体系。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沿海滩涂因土壤盐度高、有机质含量少,一直难以发展种植业。传 统的滩涂种植业开发模式是“筑堤挖渠一淡水脱盐一粮棉复垦”,但始终投入多产出少。江苏盐城(图5)的滩涂占全省滩涂的65%以上。2000年来,盐城L公司与中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在滩涂上种植用海水浇灌的蔬菜(主要是海蓬子、碱蓬),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
    (1)分析沿海滩涂传统开发模式投入多产出少的原因。    (2)评价盐城发展“海水蔬菜”的自然条件。    (3)“海水蔬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各方的协同参与。请从蔬菜生产公司、盐城政府两方中任选一方,阐述其应采取的举措。
    (1)工程量大,投资大,成本高(2分);工程周期长,见效慢(2分); 需要大量的淡水脱盐(2分);复垦土地易次生盐碱化(2分)。    (2)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大规模种植(2分); 滩涂面积宽广,可开发土地资源丰富(2分 );临海,海水资源丰富,取水便利(2分);中低纬度,热量较充足,适宜种植时间长(2分)。不利条件:多台 风等气象灾害(2分)。    (3)生产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蔬菜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量;开展市场营销,创建品牌;延长产业链,促进深加工(任答三点得6分)。    盐城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加大农业技术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节省生产建设成本;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任答三点得6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漂浮房屋的创意是在环境气候变迁的背景下产生的。对于四分之一国土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的荷兰来说,以现今的智慧与科技设法提出解决之道,从围海造田到学习与水共存,反映了他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想法。漂浮房屋是建立在河流两岸,洪水时可以随水上浮但不影响使用的新型建筑。 材料二:左图为漂浮房屋景观图,右图为荷兰区域略图。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 土壤专题: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 土壤专题,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建议,知识框架,土壤专题,土壤专题高考高频考点,浙南第27题3,土壤的概念与组成,典题精练,土壤的形成过程,⑥土壤与人类活动,劣地改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15 海洋考点专题解读(分层训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解密15 海洋考点专题解读(分层训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解密15海洋考点专题解读分层训练解析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docx、解密15海洋考点专题解读分层训练原卷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分层训练 专题04 海洋与蓝色发展(分层训练):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分层训练 专题04 海洋与蓝色发展(分层训练),文件包含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04海洋与蓝色发展讲义PPT版pptx、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04海洋与蓝色发展讲义word版docx、专题04海洋与蓝色发展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04海洋与蓝色发展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