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1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第1页
    2.1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第2页
    2.1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第3页
    2.1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第4页
    2.1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第5页
    2.1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第6页
    2.1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第7页
    2.1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第8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课堂小结,课堂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学习目标: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自然界的本质?(2)物质的概念?
    (1)人类社会的起源? 劳动对人的决定性作用?(2)人类社会的构成?
    (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生理基础?(3)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盘点2021上半年全球各地极端天气
    探究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自然界的形成与发展是由人决定的吗?
    1. 自然界的本质:(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表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阅读与思考1:结合材料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列宁:承认物质世界的现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阅读与思考2:什么是物质?下述观点中对物质的认识有何局限性?《周易》认为,阴阳是世界的本原。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尚书》提出“五行说”。赫拉克利特: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泰勒斯:水是万物之原。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基本元素。
    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注意: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 物质的含义及唯一特性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
    注意:②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注意:③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
    课堂巩固——判断: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等同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物质。( )2.物质是水、火、基本粒子。( )3.物质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4.物质是有形的,意识是无形的。( )5.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而人的意识是主观的,社会也是主观的。( )
    相对于主观而言,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实在性概括和抽象了世界万事万物现象的唯一共性,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原因/表现:1. (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2.(从构成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知识拓展: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总和。具体包括三个基本要素:(1)地理环境,即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山脉、河流等,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2)人口因素,即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人口条件,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及发展变化规律等。人口素质的高低、数量增长的快慢,对社会发展能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3)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是人们在生产物质资料过程中所结成的一定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恩格斯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阅读与思考: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动物的复杂心理反应的表现。人的意识与动物心理有何联系?感觉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式分别反映外界对象的各种属性。动物把各种感觉联系起来,在大脑中形成对客观环境的统一反映,这就是动物心理。动物心理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1.(从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例题: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岩石风化 ②葵花向阳 ③歌以咏志 ④犬吠非主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④→②→③
    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是什么在起作用?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1.(从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判断:1.意识从本质上看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人看到秋叶落会感叹时光老去,这体现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人工智能、机器人能模仿人,能与人进行正常的对话交流,也产生了意识。 4.其它动物都不能产生意识,因为只有人脑才是意识的来源。
    辨析:富有创造力的头脑是产生灵感的生理基础,灵感来源于富有创造力的头脑。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注意:人脑≠大脑,≠动物脑,≠电脑/人工智能
    3.(从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总结: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
    原因/表现/世界观: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1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起源: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对人和社会的作用)构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三要素客观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观……方法论:……
    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产生过程), 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对意识作用)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内容: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的含义、唯一特性)
    1.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的片面性在于( ) A.看到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 C.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D.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2.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物质具有客观性 ②物质具有可知性 ③物质是客观物质形态的主观映象 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3.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关于二者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的,部分是意识的②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的,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③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④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 A.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当前,我国正在推进14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这在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进程中,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也就是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格局是我国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更是当代中国发展最鲜明的底色。《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到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十四五”开局之年,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征程正在开启。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分析我国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远景目标的合理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我国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远景目标,重视绿色发展,体现了国家尊重、顺应、保护自然,遵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新时代、新阶段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目标,是对14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造成环境压力的清醒认识,有利于推进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顺利实现现代化。

    相关课件

    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探究,①③⑤⑥,狼孩的故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观漫画思本质,物质性,物质的含义,赏动画找关联,生产方式,看短片寻原理,知识盘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石头风化,植物刺激感应,动物心理,劳动和社会交往,靠山吃山行不通,环境污染严重,过度开发,保护环境是正道,合理开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