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2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2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传统节日》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押ɑo韵的韵文识字的课文。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紧紧抓住各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活动,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和一些传统节日由来。课文配有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春节贴窗花和端午赛龙舟,既表现了课文内容,又可唤醒学生对节日习俗活动的记忆表象,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节日时间及习俗,在课堂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贴、宵”等15个生字,会写“贴、敬、转、街”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韵脚。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四、教法学法
通过观察、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采用图文对照,边读边想、以说拓展的阅读策略让学生理解童谣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15个生字。会写“贴、敬、转、街”4个生字。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与节日相关的图片、古诗)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二次备课 |
(一)看图猜节日,导入新课 1.出示传统节日的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片,你们猜猜图中所写的是什么节日? 生:放鞭炮,拿红包(春节)祭祖、扫墓(清明)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 2.你们了解的可真多,这些节日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4.“传、统”也是我们要识记的生字,谁给大家读一读。注意“传”是翘舌音。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传、统”2个字? 加一加:专—传;充—统 形声字,左边表示形旁,右边表示声旁 这两个字就可以组成一个词语,传统指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比如传统文化、传统思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菊15个认读字。小老师带拼音领读认读字,重点指导:“舟、传、赏”是翘舌音;“统、巷、堂、郎、饼、赏”是后鼻音;“巷、祭”二字容易读错,可以借助拼音和词语“大街小巷”、“祭扫”加以巩固。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小组内交流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①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宵、饼、菊”,可以借助形旁表义的规律来识记字形、了解字义。宵的本义是夜晚。 ②利用熟字识记:“赏、宵、郎”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常——堂和赏、消——宵、朗——郎。 ③生活识字:可以借助地名识记,如巷——北京的“南锣鼓巷”。可以借助物品识字,如艾——艾灸、艾草。可以借助图片识字,如礼堂、课堂。 ④猜谜语识字:“苗头不对”是艾。“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 (4)小游戏:点亮灯笼。 3.送字回文,再读课文 思考:边读边在文中圈出: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 师:同学刚刚读得特别认真,我们来接龙读课文。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 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4.同学们都找对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1.学习春节和元宵节,了解春节和元宵节的风俗习惯,练习不同形式的朗读。 (1)师:我们刚刚度过了春节和元宵节(板书两个节日),谁给大家读一读?(出示第一小句) 师:春节到了,人们喜欢做些什么? 生:贴窗花、放鞭炮(配图) (2)师:贴窗花、放鞭炮是春节的习俗,现在我们提倡保护环境,要环保所以不放鞭炮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习俗? 生:贴对联、贴年画、拜年、给压岁钱…… (3)识字生字“贴”。 出示词语“贴窗花、贴对联、贴年画”及情景图片。 (4)指名读词语,请学生做一做“贴窗花”这个动作,说一说:你还贴过什么物品?相机出示词语贴邮票、贴纸片、贴红花,齐读词语。 (5)指名读,师范读,读出轻快的节奏。齐读,读出韵律美。 2.我们再来看看元宵节,谁来读一读?(出示第二小句) (1)出示大街小巷的情景图,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大街、小巷,说一说大街与小巷的区别是什么? (2)除了看到了大街小巷,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人。 师:那你们知道“人如潮”的意思吗?谁能根据图片说说“人如潮”的意思。 师:我们看到了大街小巷上全是人,非常热闹,人们像潮水般涌来,这就是“大街小巷人如潮”。 (3)除了看花灯,你们家还怎样过元宵? 生:吃汤圆。 (4)引读:元宵节,人们看花灯、吃汤圆,心情怎样?(非常高兴、开心)让我们带着感受朗读这一句。指名读,齐读。 (5)春节和元宵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人们过这两个节日时都非常快乐,让我们带着开心、激动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出示前两句) (6)同学们,是所有的节日都这么快乐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指导书写 1. 课件出示会写字,学写“贴、敬、转、街”4个生字。 2.学写汉字有方法,一看结构、二看宽窄、三看重点笔画。 3.交流: (1)结构:左右结构:贴、敬、转。左中右结构:街。 (2)宽窄:贴:左右等宽。敬:左宽右窄。转:左窄右宽。街:左中右要紧凑。 (3)重点笔画:贴:“贝”字最后一笔是点。敬:右面是四笔反文。转:“车”左偏旁横变提,第七笔是一笔写成,竖折折。街:中间“圭”最后一笔横变提。 4.师范写: 贴:贴字撇长点要短,右边占字要等宽。 敬:敬字左宽右边窄,四笔反文捺舒展。 转:转字左窄右边宽,车字横变提。 街:街左中右要紧凑,中间最后横变提。两横竖钩挨一起。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评议。 (五)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贴 敬 转 街 | 利用图片猜我国的传统节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同时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什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然后自然的过渡到课题。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来识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而且通过小组和全班内交流使获得的知识与同学共同分享,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初读进行了整体感知,让学生整体感受了童谣的韵律美。同时圈出节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用图片和问题引出相关内容,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这两个节日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调整注意力。
书写指导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仍然很重要,所以在交给学生方法能独立说出写字要点的同时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书空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
|
《传统节日》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贴、宵”等15个生字,会写“舟、艾、热、团、闹”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同的节日能用不一样的语气读。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15个生字。会写“舟、艾、热、团、闹”5个生字。能流利地背诵课文。
2.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三、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二次备课 |
(一)复习词语,导入课文 1.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吗?小老师领读(出示词语)①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 乞巧 中秋 重阳节 ②贴窗花 看花灯 去祭扫 赛龙舟 会鹊桥 吃月饼 去登高 2.读完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组词语都是节日名称。第二组词语表示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 (二)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1.让我们把词语送回课文,一起读一读。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传统节日呢? 生: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节和元宵节,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出示前两句,齐读) 师:这两个节日寓意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喜庆、祥和的节日,是所有的节日都是快乐的吗? 3.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句。谁来读一读? (1)识记生字“祭”。 出示“祭”的甲骨文,左边是一块生肉,肉上有血水流出,右边是一个“又”代表手,中间像祭桌。表示以手持生肉敬供神明祖宗。 师:文中的“祭扫”就是指到墓前祭奠打扫。 (2)你们有谁知道描写清明节的古诗吗? 生:《清明》。 师:你的知识面真广。杜牧的这首《清明》被人广为传诵,你带大家读一读。 (3)引读:清明去扫墓的时候,人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指名读。 师:老师听出了这种低沉的语气。谁再来读? 师:读时声音稍微低沉更能体现出这种悲伤的感觉,谁再读? 师:清明时节,人们会去墓地祭扫,表达对逝去的祖先的怀念。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一起读一读。 4.清明过后,我们迎来了端午节,谁给大家读一读?(出示第四句) (1)师:端午节中人们都做了哪些事呢? 生: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 师:端午节我们要吃端午粽,还记得我没学过的课文吗? 生:《端午粽》 师:《端午粽》中介绍了美味的粽子,真好吃啊。赛龙舟和端午粽我们都比较了解,什么是艾草呢?人们为什么要插艾草呢? (2)识记“艾”字 师:你在哪里见过“艾”字?出示图片,认读词语“艾草”。 师:民间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会把艾草和菖蒲插在门窗上。为了驱邪避毒,求吉祥。 (3)带着这种祝福我们读一读这句话。男女生各读文。 5.接下来又是什么节日了?(乞巧节)我们一起读一读。 (1)指名读词语 “乞巧”,正音。提示两个三声连在一起,“乞”的读音近似第二声。 (2)师:你们知道吗?乞巧节又称为七夕、女儿节。 师:为什么乞巧节要称为女儿节呢?这是因为七月初七这天的晚上,姑娘们喜欢来到花前月下 “拜织女”,乞求上天让自己也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所以“乞巧”是什么意思? 生:乞求心灵手巧。 (3)识记“郎”。熟字比较:郎—朗 师:“郎”在古代常常是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称呼,如货郎、卖油郎。所以“牛郎”的意思是什么? 生:放牛的人。 (4)指名读,齐读这一句。 6.学习第六和第七句。 (1)师:老师带来两句诗你们猜猜这是哪个节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生:中秋节。 师:中秋过后我们迎来了最后一个节日,就是(重阳节)。 (2)师:刚刚我们用了读句子,找习俗的方法了解传统节日。请你们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最后两个节日,第六和第七句。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①合作读第六、第七句,读通句子。②圈出节日的相关习俗,互相交流、分享。 (3)汇报交流。 师补充:月饼和月亮都是圆圆的,寓意着生活团圆、美满。中秋节又名团圆节,八月十五过中秋,圆圆的月亮当空照,一家人赏月吃月饼,多么幸福啊!带着这样的感受读。 (4)指名读,齐读。 (5)哪一小组来汇报重阳节的相关知识。师:重阳节的重字是多音字,谁来领读。(重新、重量) 师补充:古人认为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所以这一天被称为“重阳节”。重阳节也称为“老人节”,寓意是希望老人们长寿幸福。 (6)指名读,齐读。 7.(出示最后一句)指名读。 (1)同学们,这又是哪个节日呢?(春节)和第一个节日一样讲的都是春节。 (2)新春到,大家可真高兴啊!带着自己的感受都这句话。 (3)引读:“团圆”就是过年时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回家了,女生读;“团圆”就是过年时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回去看爷爷、奶奶。男生读;一家人在一起,多开心,多快乐啊!我们一起读。 (三)了解节日,排列顺序 1.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各个节日的时间,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日历上有两种日期: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我国古代人民采用的是农历纪年法,除了清明节是4月5日,其他传统节日用的是农历。所以用公历、农历是区分传统节日的好办法。 2.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能按照时间顺序给这些节日排一排吗?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四)背诵课文,促进积累 1.男女生合作读课文。 2.同学们,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谣,富有节奏感,你有什么发现? 生:大部分句末都带有“ao”,很押韵。 3.你是个爱思考的孩子,押韵有助于帮助我们背诵童谣。 4.(出示课文)你能补充完整吗? 5.前后两人一组合作背诵。 (五)指导书写 1. 课件出示会写字,学写“艾、热、团、闹、舟”5个生字。 2.学写汉字有方法,一看结构、二看宽窄、三看重点笔画。 3.交流: (1)结构:上下结构:艾、热。全包围结构:团。半包围结构:闹。独体字:舟。 (2)宽窄:艾:上小下大。热:上大下小。 (3)重点笔画:艾:艾字撇捺要舒展。热:第四笔是横斜钩。团:竖钩压在竖中线。闹:竖压在竖中线。舟:长横压在横中线。 4.师范写: 艾:草字头要写扁,下部撇捺要舒展。 热:热字丸字起笔是竖撇,四点底宽而扁,一点在左三点在右。 团:国字框写方正,竖钩压在竖中线。 闹:门字框写方正,竖要压在竖中线。 舟:舟字像小船,船桨长横压中线。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评议。 (六)拓展延伸,开拓眼界 1.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生:傣族有泼水节,蒙古族有那达慕大会。 欣赏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图片,激发兴趣。 2.小结:让我们记住这些传统节日,在丰富多彩的习俗文化中品味节日的美好,传承中华民族宝贵的美德。 (五)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中秋节 七夕节 端午节
|
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词语,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祭扫”这个词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追根溯源,引导学生观察“祭”的古文字,了解它本来的意义,提高汉字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也适当挖掘了汉字的文化基因,帮助学生积累汉字文化知识。
“乞巧”这个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和他们的生活距离较远,教师用直白浅显的语言介绍“乞巧”的意思,帮助学生感知“乞巧”的意思,达成巩固识字识词的教学目标。
总结了这部分的学习方法,为小组合作学习最后两个节日做准备。
从课文中找到节日名称,学生能轻松完成,但是对每个节日对应的时间学生不一定很清楚。本环节让学生亲自观察发现节日对应的是什么时间,获得亲身体验,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书写指导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仍然很重要,所以在交给学生方法能独立说出写字要点的同时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书空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多种方法感受“传统”,语用结合,体现文化理解与传承的核心素养。 |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课时目标,研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2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识字2 传统节日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整体感知,理清层次,巩固生字,指导写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