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江省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
    浙江省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
    浙江省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三校联考
    地理学科试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2年9月,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大面积湖床裸露,变身苍翠碧绿的“大草原”。杭州某中学地理教师于国庆节当天自驾打卡。完成下面小题。

    1. 获取图中两大淡水湖形态影像需要借助的遥感平台是( )
    A. 传感器 B. 飞机 C. 卫星 D. 探空气球
    2. 该地理教师自驾去鄱阳湖“大草原”打卡途中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 B. BDS C. GIS D. VR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遥感平台是安装遥感器的飞行器,是用于安置各种遥感仪器,使其从一定高度或距离对地面目标进行探测,并为其提供技术保障和工作条件的运载工具。根据材料,获取图像的实际区域面积非常广,所以使用航天遥感平台,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题详解】
    该地理教师自驾去鄱阳湖“大草原”打卡途中需要借助定位系统进行导航,BDS为定位系统,B正确;RS是获取影像,GIS是分析和处理,VR是虚拟现实技术,都不需要,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根据遥感目的、对象和技术特点(如观测的高度或距离、范围、周期,寿命和运行方式等),大体分为:①地面遥感平台,如固定的遥感塔、可移动的遥感车、舰船等;②航空遥感平台(空中平台),如各种固定翼和旋翼式飞机、系留气球、自由气球、探空火箭等;③航天遥感平台(空间平台),如各种不同高度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或不载人的宇宙飞船、航天站和航天飞机等。这些具有不同技术性能、工作方式和技术经济效益的遥感平台,组成一个多层、立体化的现代化遥感信息获取系统,为完成专题的或综合的、区域的或全球的、静态的或动态的各种遥感活动提供了技术保证。
    2022年9月10日恰逢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赏满月”是节日期间的重要民俗。完成下面小题。
    3. 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在天气晴朗的夜空,2022年10月3日我们看到的月相最接近( )
    A. B. C. D.
    4. 要在2022年10月3日晴朗的天空用相机记录月相的完整运行轨迹,适宜选择的时间段是( )
    A. 子夜→清晨 B. 清晨→正午 C. 正午→日落 D. 日落→子夜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2022年9月10日恰逢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那么2022年10月3日为农历的八月初八,为上弦月,C正确,A为满月,B为凸月,D为娥眉月,ABD错误,所以选C。
    4题详解】
    根据材料,2022年9月10日恰逢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2022年10月3日为农历八月初八,为上弦月,在上半夜能看到,所以适宜选择观测的时间段为日落→子夜,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月相,一个天文术语。是天文学中看到的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月亮的名称。由于月亮每天在星空中从东向西移动很长的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变化。这是月亮的相位变化,叫做月亮的相位。
    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2021年5月15日,着陆平台(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追星”后“回家”途中遇到的威胁最可能来自( )
    A. 太阳活动强 B. 天体的撞击 C. 太阳辐射强 D. 流星雨爆发
    6. 为了节省燃料,发射火星探测器时,太阳、地球、火星的位置关系最接近( )
    A. B.
    C. D.
    【答案】5. A 6. A
    【解析】
    【5题详解】
    太阳活动强,会影响“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与地球的通信联系,这是最大的威胁,A正确;太阳辐射强对“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回家”途中没有影响,C错误;天体运动是各行其道,不易发生撞击,B错误;产生流星雨的流星体体积很小,对“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回家”途中威胁不大,D错误,所以选A。
    【6题详解】
    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半径比火星小,地球公转角速度比火星快,在快要追上火星时发射探测器,可以利用地球公转速度,同时离火星较近,所以可以节省燃料,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流星雨是在夜空中有许多的流星从天空中一个所谓的辐射点发射出来的天文现象。这些流星是宇宙中被称为流星体的碎片,在平行的轨道上运行时以极高速度投射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束。大部分的流星体都比沙砾还要小,因此几乎所有的流星体都会在大气层内被销毁,不会击中地球的表面;能够撞击到地球表面的碎片称为陨石。数量特别庞大或表现不寻常的流星雨会被称为"流星突出"或"流星暴",可能每小时出现的流星会超过1,000颗以上。
    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可以“透视”地球的内部构造。图中实线代表地震波,虚线代表地地球内部的不连续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地震波( )
    A. 表示的是横波 B. 传播速度一直增加
    C. 可以通过液态 D. 发生三次明显变化
    8. 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层物质密度不均 B. 乙层属于岩石圈层
    C. 丙层物质呈现固态 D. 丁层中多地球磁场
    【答案】7. C 8. A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图中地震波可穿过两个不连续界面,为纵波,可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A错误,C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穿过古登堡界面时,传播速度明显下降,B错误;发生明显变化的是两次,D错误,所以选C。
    【8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甲层为地壳,物质密度不均,A正确;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乙层为地幔,B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图中地震波是纵波,在丙层传播速度明显下降,横波消失,可知,丙层物质呈液态,C错误;地球内部,产生地球磁场的圈层是外核,而丁为内核,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地球内部被两个不连续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距今1.9亿年的三叠纪,四川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渐上升成陆。在中生代漫长的1亿多年里,四川盆地到处生长蕨类、苏铁和裸子植物。完成下面小题。
    9. 裸子植物繁盛时代,陆地上称霸一时的动物是( )
    A. 三叶虫 B. 两栖动物 C. 恐龙 D. 大象
    10. 该地质时期( )
    A. 是重要的成煤期 B. 原始鱼类全部灭绝 C. 联合古陆未形成 D. 形成哺乳动物化石
    【答案】9. C 10. A
    【解析】
    【9题详解】
    裸子植物繁盛时代,为中生代,此时陆地上称霸一时的动物是恐龙,C正确;三叶虫、两栖动物是在古生代盛行,AB错误,大象是新生代的,D错误,所以选C。
    【10题详解】
    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A正确;形成哺乳动物化石,是新生代,D错误;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在中生代解体,C错误;原始鱼类全部灭绝是在晚古生代,B错误,所以选A。
    【点睛】地质历史时期,有两个重要的成煤期,一个是古生代,另一个是中生代。
    下图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在图中甲所指示的地质年代之前明显衰退的生物是( )
    A. 古老两栖类 B. 现代鱼类 C. 蕨类植物 D. 裸子植物
    12. 图中乙指示的地质年代( )
    A. 气候较干旱 B. 海平面较低 C. 生物大灭绝 D. 水稻产量低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甲处在古生代向中生代过渡处,蕨类植物明显衰退,C正确;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盛行,D错误;古老两栖类在甲所指示的地质年代之前灭绝,而不是明显衰退,A错误;现代鱼类是在甲所指示的地质年代之后出现的,B错误,所以选C。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乙为新生代,降水比全球平均降水多,气候较湿润,A错误;气温较全球平均气温低,所以海平面较低,B正确;由于气候较湿润,生物种类多,水稻产量较高,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分别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第一次是发生在泥盆纪——三叠纪时期,地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运动,地层沉降,形成了丰富的煤层。最后一期全球性的造山运动发生在晚侏罗纪-晚白垩纪时期,地质史上称为喜马拉雅山期造山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有许多的生物毁灭——灭绝),形成了石油,奠定了目前地球地貌的基本轮毂。
    2022年3月17日,新疆首个“风光火储”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项目在乌鲁木齐开工建设。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供热系统需多能互补是因为太阳能( )
    A. 占地广,开发成本高 B. 能量总体较分散
    C. 受天气和昼长影响大 D. 热能存储难度大
    14. 新疆夏季太阳能资源丰富,以下不属于主要影响因素的是( )
    A. 太阳高度 B. 白昼时间 C. 天气状况 D. 大气透明度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太阳能受天气和昼长的影响大,所以需要多能互补,C正确;太阳能发电有能量总体较分散;热能存储难度大;占地广,开发成本高等特点,但不是该供热系统需多能互补的原因,ABD错误,所以选C。
    【14题详解】
    新疆夏季太阳能资源丰富,因为夏季新疆太阳高度大,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夏季白昼时间长,天气晴朗,太阳辐射量大,太阳能资源更丰富,ABC不符合题意,新疆地区大气透明度一年四季都高,不是夏季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D符合题意,所以选D。
    【点睛】太阳能发电的优缺点:1、优点:无枯竭危险;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外,绝对干净;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利用建筑屋面的优势;例如,无电地区,以及地形复杂地区;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能源质量高;使用者从感情上容易接受;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2、缺点: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却具有高污染、高能耗的特点,照射的能量分布密度小,即要占用巨大面积;获得的能源同四季、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有关。
    下图为四种典型流水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多出现在平原和盆地河段的地貌景观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 关于乙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区分布:沟谷出口 B. 形成原因:流水搬运
    C. 地貌特征:呈三角形 D. 农业生产:洪水威胁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甲为峡谷,多出现在山区,乙为冲积扇,位于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丁为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ABD错误;乙为江心洲,多位于平原或盆地,水流速度慢,泥沙沉积形成,B正确。所以选B。
    【16题详解】
    乙为冲积扇,位于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是流水堆积形成的,呈扇形,有一定的坡度,不易发受到洪水威胁,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2022年8月,杭州某地理教师游富阳胥口镇“小叠空”景区时,在崤山石林的石壁上发现很多贝壳、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17. 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地层都含有化石 B. 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C. 时代不同,化石不同 D. 结构简单的化石形成晚
    18. 众多此类海洋生物化石的形成,证明了杭州市富阳区胥口镇当时( )
    A. 草原植被茂密 B. 裸子植被繁盛 C. 是温暖的浅海 D. 处于深海环境
    【答案】17. C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并不是所有地层都含有化石,A错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是地层,B错误;时代不同,化石不同,C正确;生物的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结构简单的化石形成越早,D错误。所以选C。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在崤山石林的石壁上发现很多贝壳、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当时是温暖的浅海环境,不是草原植被、裸子植物及深海环境,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多呈弯月形,水深较小。完成下面小题。

    19. 牛轭湖分布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 山地 B. 高原 C. 丘陵 D. 平原
    20. 河流自行裁弯取直后( )
    A. 洪水危害减少 B. 河水流速减弱 C. 河道淤积加重 D. 水质容易恶化
    【答案】19. D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牛轭湖是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平原地区河曲发育好,D正确,山地、高原、丘陵地区河流落差较大,河道相对较平直,不易形成牛轭湖,ABC错误,所以选D。
    【20题详解】
    河流自行裁弯取直后,流速加快,河道淤积减轻,水体交换更快,水质得到改善,泄洪能力提高,洪水危害减少,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牛轭湖的形成过程1、河流摆动形成弯曲;2、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3、河曲愈来愈弯;4、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5、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6、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2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凌日现象”是指在观测点看到某天体呈小黑点状在日面掠过的现象。下表为太阳系中四大行星的部分基础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名称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大气主要成份
    表面均温(℃)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水星
    0.05
    0.056
    氦和钠
    179
    58.6天
    87.9天
    金星
    0.82
    0.856
    二氧化碳
    480
    243天
    224.7天
    地球
    1.00
    1.000
    氮气、氧气
    15
    23时56分
    1.0年
    火星
    0.11
    0.15
    二氧化碳
    -55
    24时37分
    1.9年

    21. 据表中材料,最有可能“度日如年”和可观测“地球凌日”现象的行星分别是( )
    A. 水星 B. 金星 C. 地球 D. 火星
    22. 与其它三大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包括( )
    A. 适宜的表面温度 B. 适合的大气成分 C. 强烈的太阳福射 D. 存在充足的水汽
    【答案】21. BD 22. AB
    【解析】
    【21题详解】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中四个行星中,进行自转周期最长,长达243天,因此“度日如年”的是金星,故B正确;根据四个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能看到“地球凌日”的只有火星能看到,故D正确;水星和地球自转周期没有金星长,同时不能看到“地球凌日”,故AC错误。答案选择BD。
    【22题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具备生存存在的基本条件为距离太阳远近适中,因此地球表面纬度适宜,且由于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此拥有适合的大气成分,导致地球拥有生命,故AB正确;强烈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较大,但不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故C不选;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包含液态水,但不是充足的水汽,故D不选。答案选择AB。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 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 1、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 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 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结晶水汽化原始的大洋。
    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携风裹雨,于9月14日登陆浙江舟山,之后一路向北。图为台风“梅花”9月14日20时30分至17日05时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对台风位置进行持续监测和移动路径分析,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 RS B. GNSS C. GIS D. BDS
    24. 沿途各地需警惕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在山区易造成的主要地质灾害有( )
    A. 地震 B. 泥石流 C. 滑坡 D. 洪涝
    【答案】23. AC 24. BC
    【解析】
    【23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对台风的位置进行持续监测和移动路径分析,范围较大,因此需要使用RS监测获取信息,不断建立图层进行分析,因此还需要借助GIS建立图层分析,故AC正确;导航系统属于精确定位,台风范围较大,不需要使用精确定位,故BD错误。答案选择AC。
    【24题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台风带来强降雨在山区最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出现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BC正确;台风不会带来地震,故A错误;山地排水性较好,故D错误。答案选择BC。
    【点睛】台风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由狂风、暴雨、风暴潮三方面造成:一、狂风。台风的风力极大,可以把巨轮推入内陆,也能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还能把杂物吹到半空,使户外环境变得非常危险。二、暴雨。台风形成的暴雨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三、风暴潮。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如果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会导致潮水漫溢,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外台风的这些灾害极易诱发城市内涝、房屋倒塌、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下图是NASA拍摄的“太阳笑脸图”。从这张照片上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太阳的两只眼睛、鼻子、嘴以及颧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鼻子”所处的太阳大气层( )
    A. 亮度最低 B. 厚度最薄 C. 温度最低 D. 位于最外层
    26. 太阳笑了,则地球上( )
    A. 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B. 农业生产倾向增产
    C. 表面温度一定升高 D. 可能出现磁暴现象
    【答案】25. BC 26. BD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鼻子”处亮度低,是太阳黑子,所在的太晚大气层为光球层,位于太阳大气的最里层,根据所学知识,光球层是太阳大气中亮度最大的,厚度最薄,温度最低,BC正确,AD错误,所以选BC。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太阳笑了,是太阳活动强,会影响地球磁场,可能出现磁暴现象,D正确;太阳活动强时,太阳辐射增强,农业生产可能倾向增产,B正确;太阳活动对气候会产生影响,但不一定会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A错误;太阳活动是可以使太阳辐射增强,但要使地表温度升高还需要考虑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地球表面温度不一定升高,C错误,所以选BD。
    【点睛】太阳大气是太阳外边的大气层,从里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是太阳大气最低的一层,即一般用白光所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仅500公里左右”。我们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基本上是光球发出的。因此,太阳的光谱实际上就是光球的光谱。色球层是太阳大气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2000千米。密度比光球层稀薄。温度有几千至几万摄氏度;但发出的光只有光球层的几千分之一。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直径,甚至更远。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见。
    2022年9月18日上午14时44分,台湾花莲县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27. 此次台湾花莲地震( )
    A. 震源位于上地幔上部②层 B. 随震中距增大,震感减弱
    C. 地震波向上传播速度加快 D. 震区震感首先是上下颠簸
    28. 关于图示地球圈层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圈层是厚度均一 B. ②圈层由岩石构成
    C. ③层的物质呈液态 D. ④层的物质密度大
    【答案】27. BD 28. BD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震和地球内部构造图为背景,涉及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震的传播速度及影响,考查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27题详解】
    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位置位于地壳,A错误。距离震中越远,震感越弱,破坏越小,B正确。纵波和横波相比,纵波传播的速度更快,所以地震时首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地震波的速度与介质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讲在同一种介质中速度基本相同,C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BD。
    【28题详解】
    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5千米,莫霍面以下深度35-2900千米的圈层称为地幔,根据图中深度可知①为地壳,②④为地幔,③为软流层。地壳的厚度并不相同,大陆地壳更厚,A错误。地幔主要由岩石构成,B正确。③软流层处于熔融状态,并不是液态,C错误。地幔的密度较大,D正确。故本题选BD。
    【点睛】地球的内部构造

    ①三个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②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③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某中学地理实验小组用足够多的沙子做一个弯曲的人工河道,然后从地势较高的一侧缓慢并源源不断地注水,观察并记录河道和河岸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该实验可以模拟( )
    A. 峡谷的形成 B. 河谷的发育 C. 曲流的演化 D. 泥石流的发生
    30. 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测的实验结果是,相对于乙侧河道( )
    A 甲河岸受流水侵蚀较强 B. 甲河岸后退明显
    C. 甲河道沉积物颗粒较小 D. 甲河道裁弯取直
    【答案】29. BC 30. AB
    【解析】
    【29题详解】
    峡谷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河道较为平直,该实验是一个弯曲的人工河道,A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人工河道有曲流,不断的注水,河曲会不断变化,可以模拟曲流的演化,C正确;同时可以看出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可以模拟河谷的发育,B正确;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河流,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而实验模拟的是平原地区的弯曲河道,D错误,所以选BC。
    【30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相对于乙侧河道(凸岸),甲侧河道为河流的凹岸,凹岸水流速度较快,以侵蚀为主,河岸后退明显,AB正确;由于水流速度较快,搬运能力较强,河道沉积物颗粒较大,C错误;河道裁弯取直主要发生在乙河岸,D错误,所以选AB。
    【点睛】裁弯取直多发生在弯曲型河流当中。冲积平原的河流在螺旋流的作用下,凹岸受到侵蚀,凸岸发生堆积,这是弯曲型河床发育过程中最主要的特征。当弯曲型河床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下两个反向河湾按某个固定点,呈S形向两侧扩张,河曲颈部愈来愈窄,当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便引起自然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废弃的旧曲流便逐渐淤塞衰亡,成为牛轭湖;新河因缩短流程,比降增大,往往迅速拓宽,发展成为主槽。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31. 下图为某中学地理教师暑期去四川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景观照片,认真阅读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照片中显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____个,其中最活跃的圈层是____圈。图中岩石则属于地球三大内部圈层的____部分。
    (2)促进生物生长的主要能量来源是____能。照片中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祖先分别繁盛于____和____。(填地质年代)
    (3)欣赏景观瀑布“水珠飞溅,声势浩大”的最佳季节是____(冬/夏)季。该季节露天区域总体上太阳辐射较弱,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瀑布下方的堆积物颗粒较____(大/小),停留时间较长。
    (4)图示地区雨季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说出有效减轻该灾害对游客可能造成伤害的预防措施和工程措施各两点____。
    【答案】(1) ①. 3 ②. 生物 ③. 地壳
    (2) ①. 太阳辐射(或太阳) ②. 古生代(或古生代中期) ③. 新生代
    (3) ①. 夏 ②. 天气状况 ③. 大
    (4) ①. 滑坡 ②. 泥石流、崩塌 ③. 预防措施:提高减灾防灾意识:提醒游客注意防范:加强对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避开沟谷和陡坡。工程措施:建排水沟、导水槽:边坡人工加固(或修建护坡工程或加固岩体土体):修筑堤坝(或拦水坝)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某中学地理教师暑期去四川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景观照片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地球的圈层结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生物的演化规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地质灾害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图示景观所呈现的既有外部圈层,又有内部圈层,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个,其中生物圈最活跃,内部圈层有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图中岩石属于地壳部分。
    【小问2详解】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因此,促进生物生长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蕨类植物的祖先繁盛于古生代,被子植物的祖先繁盛于新生代。
    【小问3详解】
    夏季雨季时,降水丰富,瀑布水量丰富,气势磅礴,能够欣赏到“水珠飞溅,声势浩大”。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白昼时间、地势、气候、天气状况(云量)、海陆位置等,多云的天气或者阴雨天气,会使得该季节露天区域总体上太阳辐射较弱。瀑布下方水量较大、猛烈、冲刷较强,堆积的颗粒物较大。
    【小问4详解】
    图示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是山区,雨季时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有效减轻该灾害对游客可能造成伤害的预防措施有:提高减灾防灾意识:提醒游客注意防范:加强对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避开沟谷和陡坡。工程措施:建排水沟、导水槽:边坡人工加固(或修建护坡工程或加固岩体土体):修筑堤坝(或拦水坝)。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黄河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从源头到龙羊峡为河源段,河流曲折迂回,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为峡谷段,从青铜峡至内蒙古河口镇为冲积平原段。黄河中游穿越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冲沟普遍发育,地表破碎。黄河下游,在泥沙的不断沉积下,河道不断抬升,最终导致河床高度高于两侧地面,从而成为“地上河”。

    (1)在上游河源段,河流曲折迂回,____(凹/凸)岸为侵蚀岸。在峡谷段,黄河流速____(快/慢),流水____(侵蚀/堆积)作用强,两岸____,河床狭窄。
    (2)黄土高原冲沟发育,主要外力是____的冲刷和____的侵蚀。
    (3)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与黄河中游流水的____和____作用有关。要减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比较理想的治理措施是____(生物措施)和____(工程措施)。
    (4)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会形成____地貌,监测其面积变化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从形态、地形和堆积物等方面整理该地貌的主要特征____。
    【答案】(1) ①. 凹 ②. 快 ③. 侵蚀 ④. 陡峭##多悬崖峭壁
    (2) ①. 降水##雨水 ②. 流水##坡面径流
    (3) ①. 侵蚀 ②. 搬运 ③. 植树种草 ④. 修筑水平梯田##打坝淤地
    (4) ①. (入海)三角洲 ②. (卫星)遥感##RS ③. 平面大致呈三角形(或扇形),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堆积物颗粒细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河流域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河流地貌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凹岸水流速度较快,以侵蚀为主,凸岸水流速度较慢,以堆积为主,在峡谷段,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使得河岸陡峭,河床狭窄。
    【小问2详解】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势起伏较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受雨水的冲刷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形成许多沟谷。
    【小问3详解】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到达下游后,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泥沙不断沉积,形成地上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采用工程措施(如修筑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和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等)相结合。
    【小问4详解】
    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由于水流速度慢,水下坡度缓,加上海水的顶托,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河口三角洲,平面形态大致呈三角形(或扇形),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堆积物颗粒细小;要对河口三角洲面积变化可利用遥感(RS)获取不同时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关试卷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照片中显示的是太阳结构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台州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孟晚舟抵达深圳时的北京时间, 上图中示意的风为,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I,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