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张掖市临泽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识图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临泽二中八年级(上)
    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选项字母填入对应题号的表格中,每题3分,共45分)
    1.(3分)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  )
    A.10℃ B.20℃ C.28℃ D.40℃
    2.(3分)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
    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
    3.(3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4.(3分)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霜 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5.(3分)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以上三种温度计均可
    6.(3分)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7.(3分)“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固后汽化
    C.先熔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液化
    8.(3分)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在空气中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9.(3分)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1个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沸点为78℃),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甲、乙两试管中的液体(  )

    A.都会沸腾
    B.都不会沸腾
    C.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
    D.水不会沸腾,酒精会沸腾
    10.(3分)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对下列节气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11.(3分)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霜前冷,雪后寒
    B.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2.(3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13.(3分)我们所用的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  )
    A.25mm B.25cm C.25dm D.25m
    14.(3分)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m的是(  )
    A.教室的高度 B.课桌的高度
    C.物理课本的宽度 D.中学生的身高
    15.(3分)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6.(4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测得该物体的长度为   cm。

    17.(4分)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56cm、17.57cm,该铅笔的长度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18.(2分)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
    19.(4分)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如图);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形成“人工雪”。(填物态变化名称)医院用的氧气瓶中贮存的是    态氧,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氧气液化的。

    20.(6分)如图甲所示,是小宇设计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
    (1)水的沸点是   ℃。
    (2)实验时大气压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   。

    21.(4分)在晴朗的冬日,突然,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公路上最先结冰的是    (填“土路表面”或“水泥桥面”);道路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这种除冰的原理是降低    。
    三、识图作图题(14分)
    22.(2分)如图所示,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图中已画出杯底升起的一个气泡在A处时的大小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这个气泡上升到B处时的大小示意图。

    23.(6分)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为    所测量物体的长度为    cm。若污渍遮挡了刻度尺上的部分刻度,会影响测量物体长度吗?   。

    24.(6分)如图所示,该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    ,液面原来到达的刻度值为    ,可以计算出该固体的体积为    。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25.(10分)一天,小熊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如下是部分操作过程,
    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   (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
    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不作处理,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
    (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   (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   (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   (选填“吸热”或“放热”)造成的。
    26.(8分)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
    温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
    (2)在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为    ℃。
    (3)由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由实验知,海波熔化需要的条件是:①   ;(2)继续吸收热量。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临泽二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选项字母填入对应题号的表格中,每题3分,共45分)
    1.(3分)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  )
    A.10℃ B.20℃ C.28℃ D.40℃
    【分析】对于物理量的估测,需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适合游泳的水温有很多,一般室内游泳池的水温在26~28℃,而儿童池和残疾人池的水温则略高一些,所以下水前应试试水温,最适宜的水温约为28℃。
    故选:C。
    【点评】在估测物理量时,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2.(3分)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
    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
    【分析】(1)体温计的量程:35~42℃;
    (2)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3)人的正常体温约37℃;
    (4)常温下液体的温度约为15~25℃,根据体温计的量程分析。
    【解答】解: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故A错误;
    B、体温计一个小格代表0.1℃,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故B错误;
    C、人的正常体温约37℃,某同学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故C正确;
    D、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液体的温度可能低于35℃,也有可能高于42℃,因此不可以,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正常体温等,属于常识性习题。
    3.(3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丙放热变为甲,甲放热为乙,故甲是液态、乙是固态、丙是气态,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华,丙到甲是液化。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知道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存在状态,并且知道物态变化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4.(3分)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霜 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错误;
    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知道前后的物质状态是关键。
    5.(3分)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以上三种温度计均可
    【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液体的凝固点和南极最低气温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生活实际以及物理规律,进行对比。
    【解答】解:
    判断用什么材料,关键是要看在实际应用测量时,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会不会凝固,通过对比给出熔点(凝固点)的三种材料,可以看出,若用煤油或水银,则会在﹣89℃以前就会凝固,无法测量实际温度,而只有酒精符合实际要求。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熔点(凝固点)的理解,在生活应用中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在中考中,这类题目也是经常出现的,因此要格外重视。
    6.(3分)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2)(4)物质凝固时先是液态,温度降低,当达到凝固点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是固液共存态,最后全部凝固变为固态;
    (3)通过图象看出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是物质的凝固过程,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
    【解答】解:通过图象可知,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是物质的凝固过程,
    A、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凝固时有固定的凝固温度(40℃),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则此物质的熔点是40℃,故A正确;
    B、在0至5min物质的温度持续下降,但还没有达到凝固点,此时物质处于液态,故B错误;
    C、BC段是晶体的凝固过程,凝固过程中物质放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在CD段物质的温度持续下降,凝固已经完成,物质处于固态,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的凝固图象,关键是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仔细分析不难做出。
    7.(3分)“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固后汽化
    C.先熔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液化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据此解答。
    【解答】解:学生在煮菜过程中,对水进行加热,液态的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会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即发生了液化现象,所以是先汽化后液化,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汽化和液化现象及其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3分)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在空气中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分析】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解答】解:
    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把手伸开,吹出的风也会使液体在空气中的表面积增大,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9.(3分)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1个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沸点为78℃),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甲、乙两试管中的液体(  )

    A.都会沸腾
    B.都不会沸腾
    C.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
    D.水不会沸腾,酒精会沸腾
    【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且要继续吸热;液体沸腾规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甲试管中装的是水,烧杯中的水即使沸腾,温度最高也是100℃,这样的话,即使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100℃,但达到100℃后就不能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不会沸腾;乙试管中装的是酒精,因为酒精的沸点是78℃,低于水的沸点,会从水中不断吸热,会沸腾。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液体沸腾的条件及特点。知道液体沸腾必须达到沸点,并且要继续吸热;液体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0.(3分)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对下列节气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A、雨水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正确;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正确;
    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1.(3分)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霜前冷,雪后寒
    B.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A、霜前冷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的过程,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缸出汗的“汗”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扬汤止沸的“沸”是水沸腾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冻三尺是“冰”是由水变成冰的过程,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12.(3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雪形成过程分别是凝固和凝华,故A错误;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对于本题不但要知道相应的物理知识,还要了解语句的含义才能解答。
    13.(3分)我们所用的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  )
    A.25mm B.25cm C.25dm D.25m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25cm=250mm=2.5dm=0.25m左右。
    故选:B。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5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分子的直径在0.1nm左右,地球的半径在6400km左右,等等。
    14.(3分)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m的是(  )
    A.教室的高度 B.课桌的高度
    C.物理课本的宽度 D.中学生的身高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一层楼的高度约3m,教室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故A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7cm=0.17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15.(3分)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分析】解答本题要弄清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和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解答】解:A、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量时产生的,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故A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
    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的不可避免性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6.(4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测得该物体的长度为 3.40 cm。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读数时视线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线相垂直,最终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读取物体长度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线相垂直,所以B方法正确;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50cm对齐,右侧与4.9cm对齐,估读为4.9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90cm﹣1.50cm=3.40cm。
    故答案为:B;3.4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7.(4分)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56cm、17.57cm,该铅笔的长度是  17.57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
    【分析】(1)根据刻度尺的使用,为了减少误差,可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但是不管对同一物体测量多少次,准确值是不会变的,改变的是估计值,在取平均值时,要去掉错误的测量结果;
    (2)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
    【解答】解:(1)将四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就是记录结果:=17.57cm;
    (2)因为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所以从右面数第二位的单位就是分度值,故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故答案为:17.57;1mm。
    【点评】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故从右面数第二位的单位就是分度值,注意取平均值时,若除不尽,保留的小数要与测量值小数位数相同。
    18.(2分)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
    【分析】返回舱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热量很容易烧毁火箭,所以要利用特殊材料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
    【解答】解:航天器返回舱返回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壳上的烧蚀层先熔化后汽化,熔化和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吸收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
    故答案为:吸收。
    【点评】考查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或识别是关键。
    19.(4分)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如图);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凝固 ,形成“人工雪”。(填物态变化名称)医院用的氧气瓶中贮存的是  液 态氧,它是在常温下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氧气液化的。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解答】解:造雪机喷射出水雾,微小的水滴遇到冷空气凝固形成小冰晶,形成“人工雪”;
    医院用的氧气瓶中贮存的是液态氧,它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氧气液化的。
    故答案为:凝固;液;压缩体积。
    【点评】知道凝固和液化等物态变化,知道液化的方法,可解答此题。
    20.(6分)如图甲所示,是小宇设计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
    (1)水的沸点是 98 ℃。
    (2)实验时大气压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 减少水的质量 。

    【分析】(1)水在沸腾是温度不变;
    (2)了解水的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知道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
    (3)在此实验中,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减少加热所用的时间,需要给烧杯加盖,适当减少水量,适当提高水温等。
    【解答】解:
    (1)由图可知,水在98℃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水的沸点为98℃;
    (2)水的沸点是9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所以当时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3)为减少加热时间,可以给烧杯加盖或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故答案为:(1)98;(2)小于;(3)减少水的质量。
    【点评】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主要考查了沸腾图象、沸点的概念和沸腾时的特点,同时还考查了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考查。
    21.(4分)在晴朗的冬日,突然,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公路上最先结冰的是  水泥桥面 (填“土路表面”或“水泥桥面”);道路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这种除冰的原理是降低  冰的熔点 。
    【分析】(1)质量和初温一定时,放出一定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材料温度降低得多;
    (2)晶体物质内参入杂质可以降低熔点。
    【解答】解:(1)水泥比泥土的比热容小,质量和初温一定时,放出相同的热量,由Q放=cmΔt可知,水泥比泥土温度降低快,所以水泥桥面先结冰。
    (2)除去道路上的冰雪,因不便于加热,但可以在道路上撒盐,让冰在更低的温度下熔化,利用“冰上撒盐后使冰的熔点降低”来除冰。
    故答案为:水泥桥面;冰的熔点。
    【点评】本题是根据所给材料和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题目,属于自主学习题。
    三、识图作图题(14分)
    22.(2分)如图所示,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图中已画出杯底升起的一个气泡在A处时的大小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这个气泡上升到B处时的大小示意图。

    【分析】水沸腾了,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大。
    【解答】解:水在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大,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如上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水沸腾时的现象,难度不大。
    23.(6分)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为  1mm 所测量物体的长度为  3.00 cm。若污渍遮挡了刻度尺上的部分刻度,会影响测量物体长度吗? 不会 。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若污渍遮挡了刻度尺上的部分刻度,我们可以在测量的时候,从其它的整数刻度测起;
    【解答】解:(1)如图所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格,故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
    物体起始端与3.5cm刻度线对齐,读作3.50cm,末端与6.5cm刻度线对齐,读为6.50cm,物体长度为L=6.50cm﹣3.50cm=3.00cm;
    (2)若污渍遮挡了刻度尺上的部分刻度,我们可以在测量的时候,从其它的整数刻度测起,所以不会影响测量物体长度。
    故答案为:(1)1mm;3.00;(2)不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以及温度计和体温计的读数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4.(6分)如图所示,该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  100mL ,液面原来到达的刻度值为  50mL ,可以计算出该固体的体积为  10mL 。

    【分析】根据图可得,该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和液面原来到达的刻度值。固体放入液体中,增加的体积即为固体的体积。
    【解答】解:由图可知该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100mL。液面原来到达的刻度值为50mL。放入固体后的体积为60mL,故固体的体积v固=v后﹣v前=60mL﹣50mL=10mL。
    故答案为:100mL;50mL;10mL。
    【点评】此题考查用排液法计算固体的体积,属于基础题目。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25.(10分)一天,小熊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如下是部分操作过程,
    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 等量 (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
    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不作处理,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
    (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 液体表面积 (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 A (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 变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造成的。
    【分析】(1)(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利用控制变量法可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
    (3)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解答】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等量的酒精;
    (2)由实验操作可知,这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由于其它条件相同,A的表面积大,所以会观察到玻璃板A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造成的。
    故答案为:(1)等量;(2)液体表面积;A;(3)变小;吸热。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以及对蒸发吸热现象的了解,难度不大。
    26.(8分)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
    温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秒表 。
    (2)在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为  42 ℃。
    (3)由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海波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由实验知,海波熔化需要的条件是:① 温度到达熔点 ;(2)继续吸收热量。

    【分析】(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秒表测量时间;
    (2)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其分度值和0刻度线;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
    (4)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保持熔点温度不变。
    【解答】解:(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秒表测量时间,故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2)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2℃;
    (3)由实验数据可知,海波从第4到第9分钟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48℃;
    (4)由实验数据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在温度到了48℃才熔化,因此海波熔化需要的条件是:①温度到达熔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1)秒表;(2)42;(3)晶体;(4)温度到达熔点。
    【点评】要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同时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并能根据图象获取相关的信息。属于基础题目。


    相关试卷

    2020-2021学年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线上学情监测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线上学情监测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识图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