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10课《老人与海(节选)》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
展开
第10课 《老人与海(节选)》
课后培优练级练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桑提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是海明威塑造的一系列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战士等“硬汉”形象的发展与升华。他面对浩瀚的海洋,凶猛的大马林鱼和凶恶的鲨鱼,恶劣的气候和多舛的命运,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在英雄与环境的斗争中,桑提亚哥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在他身上,具有超越的人格力量,他是 。无论是84天的“背运”,还是在与马林鱼博斗“感觉到自己要垮下去的时候”,他“还要试它一试”,还要“忍住一切的疼痛,抖擞当年的威风,把剩余的力气统统拼出来”。在与鲨鱼群进行 的境况中,老人在 的情况下,仍然拖着伤残的身躯,与残暴的鲨鱼展开了一场 、注定失败的战斗。虽然桑提亚哥在与暴力世界的较量中失败了,但他坚信:“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最终,他虽然只带回来巨大的一副鱼骨架,然而小孩还在陪伴着他,他也正在梦见狮子。这是对未来胜利的向往,是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进一步肯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冕之王 声嘶力竭 精神抖擞 众寡悬殊
B.无冕之王 殊死搏斗 精疲力竭 众寡悬殊
C.冠冕堂皇 殊死搏斗 精神抖擞 难与匹敌
D.冠冕堂皇 声嘶力竭 精疲力竭 难以匹敌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他只带回来巨大的一副鱼骨架,然而小孩还在陪伴着他。
B.虽然他只带回来一副巨大的鱼骨架,然而小孩还在陪伴着他。
C.他虽然只带回来巨大一副的鱼骨架,然而小孩还在陪伴着他。
D.虽然他只带回来一副巨大的鱼骨架,然而小孩还在看守着他。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此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
B.然而在对待输赢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
C.然而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
D.然而在对待胜利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
【答案】1.B
2.B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无冕之王:虽然没有被加封官衔,但也是一个高官,指没有权威的名义而影响、作用极大的人。
冠冕堂皇:形容故意显得外表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此处是想赞扬桑提亚哥,应用“无冕之王”;
殊死搏斗:进行了事关生死的斗争。声嘶力竭:声音嘶哑,气力用尽。形容拼命地叫喊(含贬义)。同样,主人公是一个正面形象,应用“殊死搏斗”;
精疲力竭:意思是精神、力气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精神抖擞:形容精神振奋,饱满。此处用来形容疲惫的桑提亚哥,应用“精疲力竭”;
众寡悬殊:形容双方人力的多少相差极大。难与匹敌:难与对手争锋匹敌。此处写桑提亚哥与残暴的鲨鱼展开了一场搏斗,应用“众寡悬殊”。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题中,原句有两处语序不当,一是“他”应该放在“虽然”之后;一是“一副”应该放在“巨大的”之前。这就可以排除AC;
由于老人和小孩之间是朋友关系,故而D中的“看守”一词使用不当。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根据语境,可知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B.说的是输赢,但结合语境,桑迪亚哥应该只是面对失败;
D.“对待胜利”意思和语境相反。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故乡隐藏着作家的童年、成长与最初的感知。 (1) 作家激活与故乡有关的记忆,一个个精彩场景随机迸发,立即将故乡变为鲜活的文学现场。放眼中外文学史,不少 (2) 的作家,都创建了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文学共和国”。优秀的作家 (3) 能从故乡汲取养分,创造出大量原创性的文学景观。①根据鲁迅在绍兴的生活经验,虚构出一个愚昧落后的“鲁镇”。②莫言创建一个“东北乡”,从高密的民间文化中获得大量素材,③他的作品充斥着乡土气息和象征意味。④很多作家虽然没有特意设定一个地理名称,⑤但在构建场景时依旧一如既往地把故乡当作原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一个人走到哪里,故乡对他的影响始终 (4) 。如果作家割裂了与故乡的联系,其作品必定缺少血肉与灵魂。
4.请你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词语或成语。
5.第二自然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有语病的句子的序号并修改。
6.请你指出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并写出一句与其手法相同的诗句。
【答案】4.(1)一旦 (2)独树一帜 (3)往往 (4)如影随形
5.①修改:将“鲁迅”移到句首。 ②修改:在“莫言”后面加上“为了”。
③修改:“充斥着”改为“充满了”。 ⑤修改:删去“依旧”或“一如既往地”。
6.比喻。示例: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从词语所处的位置来看,这里应填写关联词语,且后文“一个个精彩场景随机迸发,立即将故乡变为鲜活的文学现场”是前面假设“作家激活与故乡有关的记忆”的结果,所以此处填写表假设的关联词,即“一旦”。“一旦”,不确定的时间词,表示将来有一天,含有“万一”、“突然”、“如果”等预设意味。第二处,所填词语修饰“作家”,是说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填写“独树一帜”。“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创造出独特的风格、主张,自成一家。第三处,此处需要填写副词,是说优秀的作家常常能从故乡汲取养分,填写“往往”。“往往”,常常,指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第四处,此处是说故乡对人的影响始终存在,突出故乡和人关系的密切,填写“如影随形”。“如影随形”,是指的是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
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根据鲁迅在绍兴的生活经验,虚构出一个愚昧落后的‘鲁镇’”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后面“虚构”的主语应是“鲁迅”,所以把“鲁迅”移到“根据”前面。②“莫言创建一个‘东北乡’……”成分残缺,从语境来看,“创建一个‘东北乡’”是目的,是下一句“从高密的民间文化中获得大量素材……”的状语,所以在“创建”前面添加“为了”。③“他的作品充斥着乡土气息和象征意味”搭配不当,应是“充满了乡土气息和象征意味”。⑤“但在构建场景时依旧一如既往地把故乡当作原型”中“依旧”和“一如既往地”重复赘余,二者留一。
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把作家具有独特风格的创作领域比作“文学共和国”,“文学共和国”是喻体,所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用比喻的诗句如下:“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把“大漠沙”比作“雪”,把“燕山月”比作“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雪”比作“梨花”。
(2022·河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了解南闸民歌,自然而然会想到一个人——南闸民歌的搜集、挖掘、整理和推广者——南闸民歌传承人金矿。外交家范承祚称赞其为:“弘扬民俗文化,传承地域民歌。”原文化部部长王蒙评价其为:“内心安详,从不荒凉。”
改革开放后,南闸民歌这株乡野小花也迎来了它繁荣的春天。因缘际会,时任南闸公社文化站站长的金矿,与南闸民歌结下 ① ,始终而不舍地传承民歌。最初从事民歌搜集工作多是利用工作之余和劳动之便,向熟识的乡土民歌前革学习。后来不断深入,走村串户, ② ,行走于这片充满民歌情调的沃土,穿行在那些淳朴、善良、勤劳的乡土民歌歌手之间。最原始的采集靠着一笔笔地记、一句句地听、一点点地悟。
搜集抢救乡土民歌很艰辛。几十年来,风一程雨一程,金矿不知踏破了多少门槛、穿烂了多少双鞋、骑坏了多少辆自行车。金矿表示,保持原貌的抢救和挖掘,才是对老祖宗辛勤劳动的负责,是尊重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这个 ③ 的伟大时代,要用手中的笔来讴歌新生活、礼赞新社会、放歌新时代,让这种传统的民间歌谣在现实生活中统放出绮丽的光彩。
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8.第一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都是名人对金矿的评价,但表达的角度与侧重点存在差异。请简要说明。
【答案】7.①不解之缘 ②风餐露宿 ③日新月异(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8.前者:立足于金矿搜集、挖掘、整理和推广南闸民歌的客观效果这一角度,侧重于高度评价金矿在民俗文化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产生的影响力。
后者:立足于金矿搜集、挖掘、整理和推广南闸民歌的主观条件这一角度,侧重于表达对金矿不计名利、一心传承传统的民间歌谣的肯定与礼赞。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结合“结下”填“不解之缘”,意思是因为有缘分的关系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相会,文中金矿爱好搜集民歌,而改革开放后南闸民歌“也迎来了它繁荣的春天”,可见,“不解之缘”正好适用于本处语境。第二处,结合“不断深入,走村串户”“行走于……穿行在……”填“风餐露宿”,意思是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辛苦,用于本处,可以形象地表现金矿在搜集民歌活动中的艰苦与辛劳。第三处,可填形容时代变化之大、变化之快或者形容伟大时代的词语,如“日新月异”“气象万千”“波澜壮阔”等与语境比较契合。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气象万千:[释义] 形容景象,事物变化多姿,非常壮观。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8.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本题要求从表达角度和表达侧重点这两方面,比较分析文本特定内容。表达角度指向作者表情达意的视角,表达侧重点指向文本的思想内容。所给两句话都是名人对南闸民歌传承人金矿的评价,外交家范承祚的称赞“弘扬民俗文化,传承地域民歌”,站在外交家的立场看待民歌传承,侧重于评价其在弘扬和传承民俗文化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力;而原文化部部长王蒙的评价“内心安详,从不荒凉”从文化精神的角度给予肯定和赞美。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厉害。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跟它们斗呀。
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它们是成群结队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所放出的磷光。他用棍棒朝它们的头上打去,听到上下颚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咬鱼时把船晃动的声音。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去。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那根棍,随着棍就丢掉了。
他把舵把从舵上拽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们已经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
最后,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上扑来,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于是他用舵把对准鲨鱼的头打去,鲨鱼的两颚正卡在又粗又重的死鱼头上,不能把它咬碎。他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到舵把折断的声音,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去。他觉得桨把已经戳了进去,他也知道把子很尖,因此他再把它往里面戳。鲨鱼放开鱼头就翻滚着沉下去。那是来到的一大群里最后的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老头儿现在简直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觉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这味儿道带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间害怕起来。他担心了一会儿。不过那种味道并不浓。
他往海里吐了一口唾沫,说:吃吧,星鲨。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
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于是他走回船艄,发现舵把的断成有缺口的一头还可以安在舵的榫头上,让他凑合着掌舵。他又把麻袋围在肩膀上,然后按照原来的路线把船驶回去。现在他在轻松地驶着船了,他的脑子里不再去想什么,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什么事都已过去,现在只要把船尽可能好好地、灵巧地开往他自己的港口去。夜里,鲨鱼又来咬死鱼的残骸,像一个人从饭桌子上捡面包屑似的。老头儿睬也不睬它们,除了掌舵,什么事儿都不睬。他只注意到他的船走得多么轻快,多么顺当,没有极重无比的东西在旁边拖累它了。船还是好好的,他想。完完整整,没有半点儿损伤,只除了那个舵把。那是容易配上的。他感觉到他已经驶进海流里面,看得出海滨居住区的灯光。他知道他现在走到了什么地方,到家不算一回事儿。
节选自海明威《老人与海》
9.下面关于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选段对老人(圣地亚哥)的描写,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B.作者笔下的老头儿是一个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斗争的典型的“硬汉”形象。
C.该文主旨告诉人们,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和厄运难以预料。
D.《老人与海》可以看作是一篇寓言,在浅显易懂的故事里,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E.文章采用了有限视角,以“我”的视角叙述和鲨鱼搏斗的故事,使事件真实可信。
10.在和鲨鱼搏斗的最后,老人“知道一切都完了”他认为自己“终于给打败了”,他是真的承认自己被打败了吗?
11.你能列举一到两位其他的“硬汉”式人物吗?说说他们和圣地亚哥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价值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案】9.CE
10.①老人认为自己给打败了,是因为他的马林鱼仅剩一副空骨架子,而他的身体、精神疲劳到了极点,②但他是一位胜利者,不仅仅因为他杀死了许多鲨鱼,更主要的是从他的搏斗经历中,让我们看到他那高傲坚强的精神。③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硬汉”形象,他没有真的承认自己被打败了。
11.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文天祥、谭嗣同等都是名垂千古的硬汉。他们和桑迪亚哥一样,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胆有识。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凭着自己的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C.“天灾和厄运难以预料”错,与主题不符,小说的中心思想应该是积极、昂扬的,表现老人与厄运不屈不挠的斗争。
E.“文章采用了有限视角,以‘我’的视角”错,《老人与海》采用的是全知视角,使用的是第三人称“他”。
故选CE。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以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到文中找到设题的句子,如本题考生需要找到老人在与鲨鱼搏斗后,认为“他终于给打败了”的所在位置,理解“他终于给打败了”的意思,再结合文中老人的表现来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首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从文中来看,第七段说“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结合上文“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厉害”“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闪现的磷光”“听到上下颚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咬鱼时把船晃动的声音”“它们已经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拥而上,当它们再一次折转身扑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可知,老人所说的“打败”是指他在与鲨鱼的搏斗中没有守护住自己的成果——马林鱼,而且自己的身体精神也疲惫到极点。
然后结合老人在文中的表现来谈自己对老人这句话的理解。如果单从物质成果来看,老人可以说是失败的,因为他最终拖回的仅仅是马林鱼的骨架,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也受到重创;但从老人与鲨鱼搏斗过程中的表现来看,我们看到老人的不屈服,看到老人的硬汉子精神,这些说明老人又是一位胜利者。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指出人物,而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首先理解桑迪亚哥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价值,他是作者笔下最典型的“硬汉”形象。他面对险恶的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在精神上压倒了敌人。然后再列举其他的“硬汉”式人物,结合他们身上体现的共同的精神价值做出分析即可。所举人物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抓住其在困苦、灾难面前不屈不挠、不气馁、不放弃、坚毅果敢等精神特质,展现出他的硬汉子精神。最后结合作品中的桑迪亚哥形象分析体现的现实意义。
(1)文天祥是南宋的状元宰相,其终其一生散尽家财抗元救国,亲手组建了一支三万人的抗元队伍,但最终因为兵败被俘,面对投降元朝的旧友劝说,文天祥义正言辞的拒绝。而元世祖以高官厚禄许诺,文天祥更是不为所动。
(2)石达开,太平天国的翼王,江湖人送其“石敢当”的外号,当领兵被困大渡河之后,为了保护士兵的性命而投降。后来因为受奸人陷害,石达开本人以及其部下均被清朝执政者,除以凌迟之刑。行刑时,部下疼痛难忍,时不时发出惨绝人寰的叫声,而石达开大声呵斥“堂堂一个大丈夫,疼痛都忍受不了吗?行刑者,你也不要得意,我们的今天正是你的明天”。作为客家的好男儿,石达开是历史上值得人们敬佩的反清英雄,铁血真男人!
(3)徐锡麟率领学生冯军攻占军械所,后被捕入狱,审讯者拿着铁棍子,让其签字画押时,徐锡麟大笔一挥,奋笔疾书,满纸写的都是杀尽奸臣,恢复大明,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朝统治者等内容。
●课后拓展阅读
(2022·安徽·肥东县第二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早上那孩子从门外探进头来时,他正在熟睡。风刮得太厉害,漂浮着的船只不会出海。孩子睡得很晚,而且跟每天早晨一样,他来到老人的棚屋。孩子看见老人在呼吸,随后又看到了他的手,于是便哭了起来。他悄悄地出门去弄些咖啡,一路都在哭着。
很多渔夫围在船边,看着绑在船沿上的东西。其中的一个卷起了裤腿站在水里,用一段绳子在丈量鱼的骨架。
孩子没有下去,他已经去过那里。一个渔夫在为他看管小船。“他怎么样?”一个渔夫叫道。
“在睡觉呢。”孩子叫道。他不在乎人家看见他在哭,“谁也别去打搅他。”
“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正在丈量的渔夫叫道。“我相信。”孩子说。他走进露台饭馆,要了一罐咖啡。
“要热的,多加些牛奶和糖。”“还要别的吗?”
“不要了,等会儿我看他能吃些什么。”
“多好的鱼呀,”老板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鱼。你昨天捕到的两条也是好鱼。”
“活见鬼,我的鱼。”孩子说着又哭了起来。“你要什么饮料吗?”老板问。
“不要,”孩子说,“告诉他们别打搅圣地亚哥。我会回来的。”
“告诉他我心里有多难过。”
“谢谢。”孩子说。
孩子拎了一罐热咖啡,走到了老人的棚屋,坐在他旁边,直到老人醒过来。有一回他看上去像是醒来了,但是又沉沉地睡过去了。孩子穿过马路,借些木头来热咖啡。
老人终于醒来了。
“别坐起来,”孩子说,“喝点这个。”他往杯子里倒了些咖啡。
老人接过咖啡,喝了下去。
“它们打垮了我,曼诺林,”他说,“它们确实打垮了我。”
“它没有打垮你,那条鱼没有打垮你。”
“是的,确实不是。那是后来的事。”
“佩德里科照看着小船和渔具。你打算将鱼头怎么办?”
“让佩德里科把它切碎做诱饵吧。”
“还有尖尖的鱼嘴呢?”
“你要就留着吧。”
“我要,”孩子说,“现在我们得计划一下其他的事情了。”
“他们找过我吗?”
“当然,动用了海岸警卫队和飞机。”
“海洋那么大,船又那么小,很难看得到。”老人说。他注意到,有人可以交谈,而不是自言自语和对着大海说话,是件多么愉快的事儿。“我想着你呢,”他说,“你捕到什么啦?”
“第一天一条,第二天一条,第三天两条。”“很好啊。”
“现在我们又可以一起捕鱼了。”
“不,我的运气不好。我再也不会走运了。”
“让运气见鬼去吧,”孩子说,“我会带来运气。”
“你家里人会怎么说?”
“我不在乎。昨天我捉到了两条。但现在我们要一起捕鱼了,我需要学的还很多。”
“我们得搞一支很好的鱼镖,一直在船上备着。你可以用旧福特车上的弹簧片做刀刃。可以拿到瓜纳瓦科阿去打磨。这样应该会很锋利,不要回火,免得把它弄断了。我的刀就断了。”
“我再搞一把刀,把弹簧磨好。这大风要刮多少天?”
“可能三天。也可能更长一点。”
“我把一切都准备好,”孩子说,“你把你的手养好,老爷子。”
“我知道怎么保养。夜里,我吐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觉得胸膛里什么东西坏了。”
“把那也养好,”孩子说,“躺下,老爷子,我会把你的干净衬衫送来,还有一些吃的。”
“我不在的那些日子的报纸,也拿一份来。”老人说。
“你得尽快养好,我有那么多东西要学,而你什么都能教。你受了多少苦呀?”
“很多。”老人说。
“我会送吃的和报纸过来。”孩子说,“好好休息,老爷子。我会从药店给你搞些治手的药来。”
“别忘了告诉佩德里科,鱼头归他了。”“不会忘记的,我记着呢。”
孩子出了门,沿着破损的珊瑚石路走着,又哭了起来。
那天下午,露台饭馆里来了一群游客,其中一个女的往下瞧着海水,在空啤酒罐和死魣鱼中间,看到了一根又大又长的白色脊柱骨,骨头的末端耸立着一个巨大的尾巴。东风在港口不断掀起大浪的时候,尾巴随波涛起伏着。
“那是什么?”她指着大鱼长长的背脊骨问一个侍者,现在背脊只不过是一堆垃圾,等着被潮水冲走。
“Tiburon①”,”侍者说,“Eshark②”。”他正打算解释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以前可不知道鲨鱼有这么漂亮、样子这么好看的尾巴。”
“我也不知道。”她的一个男旅伴说。
在路另一头的棚屋里,老人又睡着了。他还是脸朝下睡着,而那个孩子就坐在他旁边,看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注】①西班牙语,意为“鲨鱼”。②侍者用英语表达“鲨鱼”时的不正确发音。
1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曼诺林在老人回到棚屋之后,忍不住多次哭泣,他在为老人身体的伤痛和运气伤心难过,这些描写也表达了作者对桑迪亚哥的同情和悲悯。
B.老人认为自己被大马林鱼和鲨鱼打败了,是因为他的马林鱼仅剩一副空骨架,他的身体、精神疲劳到了极点,他甚至后悔捕到这条鱼。
C.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D.老人奋力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咬得只剩下残骸,结果被游客轻描淡写误认为是鲨鱼,更显辛酸。
13.如何理解小说的结尾中老人梦到狮子这一情节?
14.“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这是圣地亚哥的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请结合整部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2.B
13.①狮子作为老人早年生活的象征,代表着战胜命运的勇气和得到胜利的尊严,梦到狮子表明在他的心底里仍然有着不息的希望和斗志。②结尾处写老人再次梦到狮子与前文他多次梦到狮子的情节形成照应,同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暗示着老人将会再次出海,迎接生命的挑战。
14.①首先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肉体“可以被毁灭”,但是人的精神“不能被打败”;②其次这句话又是对“硬汉”精神的高度概括: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③借老人之口,表达了作者的生存信念。通过圣地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B.“老人认为自己被大马林鱼和鲨鱼打败了”错。在老人和鲨鱼搏斗后,“它们打垮了我,曼诺林,”他说,“它们确实打垮了我”“它没有打垮你,那条鱼没有打垮你”“是的,确实不是。那是后来的事”可知,老人认为自己被鲨鱼打败了,但没有被马林鱼打败。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内容上,结尾是在老人把马林鱼的骨架拖回来,累了睡着了,再次梦见了“狮子”,象征老人为生活、为理想奋斗的决心不会改变。狮子作为老人早年生活的象征,代表着战胜命运的勇气和得到胜利的尊严,梦到狮子表明在他的心底里仍然有着不息的希望和斗志。
结构上,小说开头是在老人出海打鱼第八十五天的前夜梦到了“狮子”的,象征老人即将迎接考验,需要勇气和力量。结尾处写老人梦到狮子与前文他多次梦到狮子的情节形成照应,同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暗示着老人将会再次出海,迎接生命的挑战。
14.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肉体“可以被毁灭”,但是人的精神“不能被打败”。这是圣地亚哥的生活信念,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
《老人与海》中小说借老人之口,说出“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生存信念。圣地亚哥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小说塑造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热情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和永不放弃的生存信念。“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这句话又是对“硬汉”精神的高度概括: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
培优第三阶——高考沙场点兵
(2020·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进酒来由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16.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17.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答案】15.D
16.①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③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17.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解析】15.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错误,过度解读主旨,应该是表现了他们想通过滑雪摆脱现实生活的牵绊。
故选D。
1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上下文和主人公的形象、动作、语言等进行分析。对话表现了尼克和乔治对滑雪运动的喜爱,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以及对对以后没有机会滑雪的颓丧。
“我们要去滑,没错”“我们一定得滑”“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写出了二人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表达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写出了二人想到以后很有可能没机会滑雪事,内心的颓丧、郁闷、惘然。
17.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手法和作用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文本,从小说的情节构成、情节手法、人物形象、读者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1、2、9、10、11段,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尼克和乔治滑雪的情景,12-35段写二人在小客栈的逗留,文章并未写二人其它的生活情景,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读者可以通过二人对滑雪的喜爱与渴盼,通过二人离别时一再相约的情景,想象二人滑雪之外的生活,这是文本隐藏的内容。文章结尾既有二人对滑雪的渴望,又有二人因为再难滑雪的惘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何不能在滑雪,两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将来二人到底能不能滑雪等,引人遐思。
课后培优练级练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桑提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是海明威塑造的一系列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战士等“硬汉”形象的发展与升华。他面对浩瀚的海洋,凶猛的大马林鱼和凶恶的鲨鱼,恶劣的气候和多舛的命运,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在英雄与环境的斗争中,桑提亚哥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在他身上,具有超越的人格力量,他是 。无论是84天的“背运”,还是在与马林鱼博斗“感觉到自己要垮下去的时候”,他“还要试它一试”,还要“忍住一切的疼痛,抖擞当年的威风,把剩余的力气统统拼出来”。在与鲨鱼群进行 的境况中,老人在 的情况下,仍然拖着伤残的身躯,与残暴的鲨鱼展开了一场 、注定失败的战斗。虽然桑提亚哥在与暴力世界的较量中失败了,但他坚信:“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最终,他虽然只带回来巨大的一副鱼骨架,然而小孩还在陪伴着他,他也正在梦见狮子。这是对未来胜利的向往,是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进一步肯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冕之王 声嘶力竭 精神抖擞 众寡悬殊
B.无冕之王 殊死搏斗 精疲力竭 众寡悬殊
C.冠冕堂皇 殊死搏斗 精神抖擞 难与匹敌
D.冠冕堂皇 声嘶力竭 精疲力竭 难以匹敌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他只带回来巨大的一副鱼骨架,然而小孩还在陪伴着他。
B.虽然他只带回来一副巨大的鱼骨架,然而小孩还在陪伴着他。
C.他虽然只带回来巨大一副的鱼骨架,然而小孩还在陪伴着他。
D.虽然他只带回来一副巨大的鱼骨架,然而小孩还在看守着他。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此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
B.然而在对待输赢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
C.然而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
D.然而在对待胜利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
【答案】1.B
2.B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无冕之王:虽然没有被加封官衔,但也是一个高官,指没有权威的名义而影响、作用极大的人。
冠冕堂皇:形容故意显得外表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此处是想赞扬桑提亚哥,应用“无冕之王”;
殊死搏斗:进行了事关生死的斗争。声嘶力竭:声音嘶哑,气力用尽。形容拼命地叫喊(含贬义)。同样,主人公是一个正面形象,应用“殊死搏斗”;
精疲力竭:意思是精神、力气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精神抖擞:形容精神振奋,饱满。此处用来形容疲惫的桑提亚哥,应用“精疲力竭”;
众寡悬殊:形容双方人力的多少相差极大。难与匹敌:难与对手争锋匹敌。此处写桑提亚哥与残暴的鲨鱼展开了一场搏斗,应用“众寡悬殊”。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题中,原句有两处语序不当,一是“他”应该放在“虽然”之后;一是“一副”应该放在“巨大的”之前。这就可以排除AC;
由于老人和小孩之间是朋友关系,故而D中的“看守”一词使用不当。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根据语境,可知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B.说的是输赢,但结合语境,桑迪亚哥应该只是面对失败;
D.“对待胜利”意思和语境相反。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故乡隐藏着作家的童年、成长与最初的感知。 (1) 作家激活与故乡有关的记忆,一个个精彩场景随机迸发,立即将故乡变为鲜活的文学现场。放眼中外文学史,不少 (2) 的作家,都创建了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文学共和国”。优秀的作家 (3) 能从故乡汲取养分,创造出大量原创性的文学景观。①根据鲁迅在绍兴的生活经验,虚构出一个愚昧落后的“鲁镇”。②莫言创建一个“东北乡”,从高密的民间文化中获得大量素材,③他的作品充斥着乡土气息和象征意味。④很多作家虽然没有特意设定一个地理名称,⑤但在构建场景时依旧一如既往地把故乡当作原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一个人走到哪里,故乡对他的影响始终 (4) 。如果作家割裂了与故乡的联系,其作品必定缺少血肉与灵魂。
4.请你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词语或成语。
5.第二自然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有语病的句子的序号并修改。
6.请你指出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并写出一句与其手法相同的诗句。
【答案】4.(1)一旦 (2)独树一帜 (3)往往 (4)如影随形
5.①修改:将“鲁迅”移到句首。 ②修改:在“莫言”后面加上“为了”。
③修改:“充斥着”改为“充满了”。 ⑤修改:删去“依旧”或“一如既往地”。
6.比喻。示例: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从词语所处的位置来看,这里应填写关联词语,且后文“一个个精彩场景随机迸发,立即将故乡变为鲜活的文学现场”是前面假设“作家激活与故乡有关的记忆”的结果,所以此处填写表假设的关联词,即“一旦”。“一旦”,不确定的时间词,表示将来有一天,含有“万一”、“突然”、“如果”等预设意味。第二处,所填词语修饰“作家”,是说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填写“独树一帜”。“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创造出独特的风格、主张,自成一家。第三处,此处需要填写副词,是说优秀的作家常常能从故乡汲取养分,填写“往往”。“往往”,常常,指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第四处,此处是说故乡对人的影响始终存在,突出故乡和人关系的密切,填写“如影随形”。“如影随形”,是指的是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
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根据鲁迅在绍兴的生活经验,虚构出一个愚昧落后的‘鲁镇’”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后面“虚构”的主语应是“鲁迅”,所以把“鲁迅”移到“根据”前面。②“莫言创建一个‘东北乡’……”成分残缺,从语境来看,“创建一个‘东北乡’”是目的,是下一句“从高密的民间文化中获得大量素材……”的状语,所以在“创建”前面添加“为了”。③“他的作品充斥着乡土气息和象征意味”搭配不当,应是“充满了乡土气息和象征意味”。⑤“但在构建场景时依旧一如既往地把故乡当作原型”中“依旧”和“一如既往地”重复赘余,二者留一。
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把作家具有独特风格的创作领域比作“文学共和国”,“文学共和国”是喻体,所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用比喻的诗句如下:“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把“大漠沙”比作“雪”,把“燕山月”比作“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雪”比作“梨花”。
(2022·河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了解南闸民歌,自然而然会想到一个人——南闸民歌的搜集、挖掘、整理和推广者——南闸民歌传承人金矿。外交家范承祚称赞其为:“弘扬民俗文化,传承地域民歌。”原文化部部长王蒙评价其为:“内心安详,从不荒凉。”
改革开放后,南闸民歌这株乡野小花也迎来了它繁荣的春天。因缘际会,时任南闸公社文化站站长的金矿,与南闸民歌结下 ① ,始终而不舍地传承民歌。最初从事民歌搜集工作多是利用工作之余和劳动之便,向熟识的乡土民歌前革学习。后来不断深入,走村串户, ② ,行走于这片充满民歌情调的沃土,穿行在那些淳朴、善良、勤劳的乡土民歌歌手之间。最原始的采集靠着一笔笔地记、一句句地听、一点点地悟。
搜集抢救乡土民歌很艰辛。几十年来,风一程雨一程,金矿不知踏破了多少门槛、穿烂了多少双鞋、骑坏了多少辆自行车。金矿表示,保持原貌的抢救和挖掘,才是对老祖宗辛勤劳动的负责,是尊重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这个 ③ 的伟大时代,要用手中的笔来讴歌新生活、礼赞新社会、放歌新时代,让这种传统的民间歌谣在现实生活中统放出绮丽的光彩。
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8.第一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都是名人对金矿的评价,但表达的角度与侧重点存在差异。请简要说明。
【答案】7.①不解之缘 ②风餐露宿 ③日新月异(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8.前者:立足于金矿搜集、挖掘、整理和推广南闸民歌的客观效果这一角度,侧重于高度评价金矿在民俗文化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产生的影响力。
后者:立足于金矿搜集、挖掘、整理和推广南闸民歌的主观条件这一角度,侧重于表达对金矿不计名利、一心传承传统的民间歌谣的肯定与礼赞。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结合“结下”填“不解之缘”,意思是因为有缘分的关系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相会,文中金矿爱好搜集民歌,而改革开放后南闸民歌“也迎来了它繁荣的春天”,可见,“不解之缘”正好适用于本处语境。第二处,结合“不断深入,走村串户”“行走于……穿行在……”填“风餐露宿”,意思是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辛苦,用于本处,可以形象地表现金矿在搜集民歌活动中的艰苦与辛劳。第三处,可填形容时代变化之大、变化之快或者形容伟大时代的词语,如“日新月异”“气象万千”“波澜壮阔”等与语境比较契合。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气象万千:[释义] 形容景象,事物变化多姿,非常壮观。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8.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本题要求从表达角度和表达侧重点这两方面,比较分析文本特定内容。表达角度指向作者表情达意的视角,表达侧重点指向文本的思想内容。所给两句话都是名人对南闸民歌传承人金矿的评价,外交家范承祚的称赞“弘扬民俗文化,传承地域民歌”,站在外交家的立场看待民歌传承,侧重于评价其在弘扬和传承民俗文化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力;而原文化部部长王蒙的评价“内心安详,从不荒凉”从文化精神的角度给予肯定和赞美。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厉害。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跟它们斗呀。
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它们是成群结队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所放出的磷光。他用棍棒朝它们的头上打去,听到上下颚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咬鱼时把船晃动的声音。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去。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那根棍,随着棍就丢掉了。
他把舵把从舵上拽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们已经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
最后,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上扑来,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于是他用舵把对准鲨鱼的头打去,鲨鱼的两颚正卡在又粗又重的死鱼头上,不能把它咬碎。他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到舵把折断的声音,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去。他觉得桨把已经戳了进去,他也知道把子很尖,因此他再把它往里面戳。鲨鱼放开鱼头就翻滚着沉下去。那是来到的一大群里最后的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老头儿现在简直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觉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这味儿道带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间害怕起来。他担心了一会儿。不过那种味道并不浓。
他往海里吐了一口唾沫,说:吃吧,星鲨。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
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于是他走回船艄,发现舵把的断成有缺口的一头还可以安在舵的榫头上,让他凑合着掌舵。他又把麻袋围在肩膀上,然后按照原来的路线把船驶回去。现在他在轻松地驶着船了,他的脑子里不再去想什么,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什么事都已过去,现在只要把船尽可能好好地、灵巧地开往他自己的港口去。夜里,鲨鱼又来咬死鱼的残骸,像一个人从饭桌子上捡面包屑似的。老头儿睬也不睬它们,除了掌舵,什么事儿都不睬。他只注意到他的船走得多么轻快,多么顺当,没有极重无比的东西在旁边拖累它了。船还是好好的,他想。完完整整,没有半点儿损伤,只除了那个舵把。那是容易配上的。他感觉到他已经驶进海流里面,看得出海滨居住区的灯光。他知道他现在走到了什么地方,到家不算一回事儿。
节选自海明威《老人与海》
9.下面关于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选段对老人(圣地亚哥)的描写,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B.作者笔下的老头儿是一个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斗争的典型的“硬汉”形象。
C.该文主旨告诉人们,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和厄运难以预料。
D.《老人与海》可以看作是一篇寓言,在浅显易懂的故事里,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E.文章采用了有限视角,以“我”的视角叙述和鲨鱼搏斗的故事,使事件真实可信。
10.在和鲨鱼搏斗的最后,老人“知道一切都完了”他认为自己“终于给打败了”,他是真的承认自己被打败了吗?
11.你能列举一到两位其他的“硬汉”式人物吗?说说他们和圣地亚哥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价值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案】9.CE
10.①老人认为自己给打败了,是因为他的马林鱼仅剩一副空骨架子,而他的身体、精神疲劳到了极点,②但他是一位胜利者,不仅仅因为他杀死了许多鲨鱼,更主要的是从他的搏斗经历中,让我们看到他那高傲坚强的精神。③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硬汉”形象,他没有真的承认自己被打败了。
11.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文天祥、谭嗣同等都是名垂千古的硬汉。他们和桑迪亚哥一样,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胆有识。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凭着自己的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C.“天灾和厄运难以预料”错,与主题不符,小说的中心思想应该是积极、昂扬的,表现老人与厄运不屈不挠的斗争。
E.“文章采用了有限视角,以‘我’的视角”错,《老人与海》采用的是全知视角,使用的是第三人称“他”。
故选CE。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以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到文中找到设题的句子,如本题考生需要找到老人在与鲨鱼搏斗后,认为“他终于给打败了”的所在位置,理解“他终于给打败了”的意思,再结合文中老人的表现来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首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从文中来看,第七段说“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结合上文“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厉害”“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闪现的磷光”“听到上下颚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咬鱼时把船晃动的声音”“它们已经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拥而上,当它们再一次折转身扑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可知,老人所说的“打败”是指他在与鲨鱼的搏斗中没有守护住自己的成果——马林鱼,而且自己的身体精神也疲惫到极点。
然后结合老人在文中的表现来谈自己对老人这句话的理解。如果单从物质成果来看,老人可以说是失败的,因为他最终拖回的仅仅是马林鱼的骨架,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也受到重创;但从老人与鲨鱼搏斗过程中的表现来看,我们看到老人的不屈服,看到老人的硬汉子精神,这些说明老人又是一位胜利者。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指出人物,而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首先理解桑迪亚哥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价值,他是作者笔下最典型的“硬汉”形象。他面对险恶的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在精神上压倒了敌人。然后再列举其他的“硬汉”式人物,结合他们身上体现的共同的精神价值做出分析即可。所举人物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抓住其在困苦、灾难面前不屈不挠、不气馁、不放弃、坚毅果敢等精神特质,展现出他的硬汉子精神。最后结合作品中的桑迪亚哥形象分析体现的现实意义。
(1)文天祥是南宋的状元宰相,其终其一生散尽家财抗元救国,亲手组建了一支三万人的抗元队伍,但最终因为兵败被俘,面对投降元朝的旧友劝说,文天祥义正言辞的拒绝。而元世祖以高官厚禄许诺,文天祥更是不为所动。
(2)石达开,太平天国的翼王,江湖人送其“石敢当”的外号,当领兵被困大渡河之后,为了保护士兵的性命而投降。后来因为受奸人陷害,石达开本人以及其部下均被清朝执政者,除以凌迟之刑。行刑时,部下疼痛难忍,时不时发出惨绝人寰的叫声,而石达开大声呵斥“堂堂一个大丈夫,疼痛都忍受不了吗?行刑者,你也不要得意,我们的今天正是你的明天”。作为客家的好男儿,石达开是历史上值得人们敬佩的反清英雄,铁血真男人!
(3)徐锡麟率领学生冯军攻占军械所,后被捕入狱,审讯者拿着铁棍子,让其签字画押时,徐锡麟大笔一挥,奋笔疾书,满纸写的都是杀尽奸臣,恢复大明,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朝统治者等内容。
●课后拓展阅读
(2022·安徽·肥东县第二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早上那孩子从门外探进头来时,他正在熟睡。风刮得太厉害,漂浮着的船只不会出海。孩子睡得很晚,而且跟每天早晨一样,他来到老人的棚屋。孩子看见老人在呼吸,随后又看到了他的手,于是便哭了起来。他悄悄地出门去弄些咖啡,一路都在哭着。
很多渔夫围在船边,看着绑在船沿上的东西。其中的一个卷起了裤腿站在水里,用一段绳子在丈量鱼的骨架。
孩子没有下去,他已经去过那里。一个渔夫在为他看管小船。“他怎么样?”一个渔夫叫道。
“在睡觉呢。”孩子叫道。他不在乎人家看见他在哭,“谁也别去打搅他。”
“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正在丈量的渔夫叫道。“我相信。”孩子说。他走进露台饭馆,要了一罐咖啡。
“要热的,多加些牛奶和糖。”“还要别的吗?”
“不要了,等会儿我看他能吃些什么。”
“多好的鱼呀,”老板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鱼。你昨天捕到的两条也是好鱼。”
“活见鬼,我的鱼。”孩子说着又哭了起来。“你要什么饮料吗?”老板问。
“不要,”孩子说,“告诉他们别打搅圣地亚哥。我会回来的。”
“告诉他我心里有多难过。”
“谢谢。”孩子说。
孩子拎了一罐热咖啡,走到了老人的棚屋,坐在他旁边,直到老人醒过来。有一回他看上去像是醒来了,但是又沉沉地睡过去了。孩子穿过马路,借些木头来热咖啡。
老人终于醒来了。
“别坐起来,”孩子说,“喝点这个。”他往杯子里倒了些咖啡。
老人接过咖啡,喝了下去。
“它们打垮了我,曼诺林,”他说,“它们确实打垮了我。”
“它没有打垮你,那条鱼没有打垮你。”
“是的,确实不是。那是后来的事。”
“佩德里科照看着小船和渔具。你打算将鱼头怎么办?”
“让佩德里科把它切碎做诱饵吧。”
“还有尖尖的鱼嘴呢?”
“你要就留着吧。”
“我要,”孩子说,“现在我们得计划一下其他的事情了。”
“他们找过我吗?”
“当然,动用了海岸警卫队和飞机。”
“海洋那么大,船又那么小,很难看得到。”老人说。他注意到,有人可以交谈,而不是自言自语和对着大海说话,是件多么愉快的事儿。“我想着你呢,”他说,“你捕到什么啦?”
“第一天一条,第二天一条,第三天两条。”“很好啊。”
“现在我们又可以一起捕鱼了。”
“不,我的运气不好。我再也不会走运了。”
“让运气见鬼去吧,”孩子说,“我会带来运气。”
“你家里人会怎么说?”
“我不在乎。昨天我捉到了两条。但现在我们要一起捕鱼了,我需要学的还很多。”
“我们得搞一支很好的鱼镖,一直在船上备着。你可以用旧福特车上的弹簧片做刀刃。可以拿到瓜纳瓦科阿去打磨。这样应该会很锋利,不要回火,免得把它弄断了。我的刀就断了。”
“我再搞一把刀,把弹簧磨好。这大风要刮多少天?”
“可能三天。也可能更长一点。”
“我把一切都准备好,”孩子说,“你把你的手养好,老爷子。”
“我知道怎么保养。夜里,我吐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觉得胸膛里什么东西坏了。”
“把那也养好,”孩子说,“躺下,老爷子,我会把你的干净衬衫送来,还有一些吃的。”
“我不在的那些日子的报纸,也拿一份来。”老人说。
“你得尽快养好,我有那么多东西要学,而你什么都能教。你受了多少苦呀?”
“很多。”老人说。
“我会送吃的和报纸过来。”孩子说,“好好休息,老爷子。我会从药店给你搞些治手的药来。”
“别忘了告诉佩德里科,鱼头归他了。”“不会忘记的,我记着呢。”
孩子出了门,沿着破损的珊瑚石路走着,又哭了起来。
那天下午,露台饭馆里来了一群游客,其中一个女的往下瞧着海水,在空啤酒罐和死魣鱼中间,看到了一根又大又长的白色脊柱骨,骨头的末端耸立着一个巨大的尾巴。东风在港口不断掀起大浪的时候,尾巴随波涛起伏着。
“那是什么?”她指着大鱼长长的背脊骨问一个侍者,现在背脊只不过是一堆垃圾,等着被潮水冲走。
“Tiburon①”,”侍者说,“Eshark②”。”他正打算解释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以前可不知道鲨鱼有这么漂亮、样子这么好看的尾巴。”
“我也不知道。”她的一个男旅伴说。
在路另一头的棚屋里,老人又睡着了。他还是脸朝下睡着,而那个孩子就坐在他旁边,看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注】①西班牙语,意为“鲨鱼”。②侍者用英语表达“鲨鱼”时的不正确发音。
1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曼诺林在老人回到棚屋之后,忍不住多次哭泣,他在为老人身体的伤痛和运气伤心难过,这些描写也表达了作者对桑迪亚哥的同情和悲悯。
B.老人认为自己被大马林鱼和鲨鱼打败了,是因为他的马林鱼仅剩一副空骨架,他的身体、精神疲劳到了极点,他甚至后悔捕到这条鱼。
C.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D.老人奋力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咬得只剩下残骸,结果被游客轻描淡写误认为是鲨鱼,更显辛酸。
13.如何理解小说的结尾中老人梦到狮子这一情节?
14.“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这是圣地亚哥的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请结合整部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2.B
13.①狮子作为老人早年生活的象征,代表着战胜命运的勇气和得到胜利的尊严,梦到狮子表明在他的心底里仍然有着不息的希望和斗志。②结尾处写老人再次梦到狮子与前文他多次梦到狮子的情节形成照应,同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暗示着老人将会再次出海,迎接生命的挑战。
14.①首先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肉体“可以被毁灭”,但是人的精神“不能被打败”;②其次这句话又是对“硬汉”精神的高度概括: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③借老人之口,表达了作者的生存信念。通过圣地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B.“老人认为自己被大马林鱼和鲨鱼打败了”错。在老人和鲨鱼搏斗后,“它们打垮了我,曼诺林,”他说,“它们确实打垮了我”“它没有打垮你,那条鱼没有打垮你”“是的,确实不是。那是后来的事”可知,老人认为自己被鲨鱼打败了,但没有被马林鱼打败。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内容上,结尾是在老人把马林鱼的骨架拖回来,累了睡着了,再次梦见了“狮子”,象征老人为生活、为理想奋斗的决心不会改变。狮子作为老人早年生活的象征,代表着战胜命运的勇气和得到胜利的尊严,梦到狮子表明在他的心底里仍然有着不息的希望和斗志。
结构上,小说开头是在老人出海打鱼第八十五天的前夜梦到了“狮子”的,象征老人即将迎接考验,需要勇气和力量。结尾处写老人梦到狮子与前文他多次梦到狮子的情节形成照应,同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暗示着老人将会再次出海,迎接生命的挑战。
14.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肉体“可以被毁灭”,但是人的精神“不能被打败”。这是圣地亚哥的生活信念,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
《老人与海》中小说借老人之口,说出“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生存信念。圣地亚哥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小说塑造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热情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和永不放弃的生存信念。“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这句话又是对“硬汉”精神的高度概括: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
培优第三阶——高考沙场点兵
(2020·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进酒来由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16.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17.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答案】15.D
16.①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③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17.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解析】15.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错误,过度解读主旨,应该是表现了他们想通过滑雪摆脱现实生活的牵绊。
故选D。
1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上下文和主人公的形象、动作、语言等进行分析。对话表现了尼克和乔治对滑雪运动的喜爱,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以及对对以后没有机会滑雪的颓丧。
“我们要去滑,没错”“我们一定得滑”“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写出了二人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表达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写出了二人想到以后很有可能没机会滑雪事,内心的颓丧、郁闷、惘然。
17.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手法和作用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文本,从小说的情节构成、情节手法、人物形象、读者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1、2、9、10、11段,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尼克和乔治滑雪的情景,12-35段写二人在小客栈的逗留,文章并未写二人其它的生活情景,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读者可以通过二人对滑雪的喜爱与渴盼,通过二人离别时一再相约的情景,想象二人滑雪之外的生活,这是文本隐藏的内容。文章结尾既有二人对滑雪的渴望,又有二人因为再难滑雪的惘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何不能在滑雪,两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将来二人到底能不能滑雪等,引人遐思。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