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宁乡县七中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203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宁乡县七中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2031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宁乡县七中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2031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宁乡县七中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宁乡县七中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www.ks5u.com宁乡七中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2017年10月19日,夏威夷哈雷阿卡拉地理台用全景巡天望远镜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天体,该天体以超高速度直奔太阳系而来。读“射电望远镜‘绿岸’对其进行监控时收回的无线电信号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神秘天体最可能来自A. 银河系 B. 河外星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最有可能干扰“绿岸”监控工作的是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狂风暴雨 D. 沙尘暴“红月亮”是发生月全食时产生的一种天文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大气的折射、散射作用密切相关。读图,回答下列题。
发生月全食时,太阳、火星、地球和月球(注:天体大小、空间距离不按比例)四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是( )A.
B.
C.
D. 与地球相比,月球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 与太阳距离太近 B. 宇宙环境不安全
C. 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D. 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2018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通过的行星新定义中,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被列为“矮行星”。据此回答下列下题。
关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与地球相邻的都是类地行星 B. 唯一逆向自转的是a星
C. 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周期都相同 D. 在c与d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含有冥王星的是(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如图为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甲地太阳辐射量多的原因主要是
①距海远,降水少 ②纬度低 ③受副高压控制晴朗干燥 ④海拔高,大气稀薄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A. 太阳风 B. 耀斑 C. 黑子 D. 极光下面分别为“我国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和“我国台湾省地形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 纬度位置 B. 天气状况 C. 海陆位置 D. 植被状况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 纬度位置 B. 天气状况 C. 海陆位置 D. 土壤状况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 )A. ①为岩石圈 B. 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 ③为地壳 D. 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A. 总体比较寒冷 B. 总体比较湿润 C. 冷暖干湿交替 D. 温暖干旱明显在图示甲时期( )A. 被子植物繁盛 B. 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 海平面高于现代 D. 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下图为“地中海沿岸某河流中游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图中河谷阶地的成因是( )A. 河流的侵蚀 B. 地壳整体下沉
C. 河流的侧蚀与堆积作用 D. 河流的搬运作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居民点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读“某地牛轭湖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A. 凹岸侵蚀 B. 凹岸堆积 C. 凸岸侵蚀 D. 凸岸堆积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A. 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 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 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 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A. 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B.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冲积平原
C. 三角洲、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D. 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下列地貌中,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 挪威峡湾 B. 庐山 C. 崇明岛 D. 长江三峡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 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④ 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天坑中顺利“睁眼”。读“超级天眼俯瞰图”,完成下列题。
“天眼”目前能观察的距离约为A. 38万千米 B. 1.5亿千米 C. 10万光年 D. 137亿光年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 ②①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③②① D. ④①③②如图示意某河流的“V”形河谷形态。读图完成5~6题。
如图示意的“V”形河谷,最常见于河流的( )A. 入海口段 B. 下游河段 C. 上游河段 D. 中游河段回答问题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山区某聚落分布情况。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 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 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 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依据上题分析,下列四个地段中,最适合村落分布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20分)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按运动特征,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2)若用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___,能够使地球高纬度地区上空产生极光的太阳活动来自________层(填序号)。(3)若用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的大羽羊齿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代,在该地质年代末期________明显衰退(填植物)。(14分)读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简述青藏高原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高的原因(8分) (2) 我国台湾岛西侧的年太阳辐射量比东侧的多,原因是什么?(6分) (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材料二: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1) 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受________风(填风向),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 )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河流(4)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
答案和解析【答案】1. A 2. B 3. A 4. D 5. A 6. C 7. D
8. D 9. A 10. B 11. B 12. D 13. B 14. C
15. D 16. A 17. D 18. D 19. C 20. A 21. D
22. B 23. C 24. D 25. B 26. (1)土星 地球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日冕 太阳黑子 ①②之间
(3)古生代 蕨类植物 27. (1)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大气污染少,空气洁净,透明度高。
(2)西侧处在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东侧处在迎风坡,降水多,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28. (1)西北 戈壁 沙漠 黄土
(2)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3)D
(4)风力沉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解析】1~2. 1. 【分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天体系统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材料“该天体以超高速度直奔太阳系而来”说明该天体距太阳系较近,属于其他恒星系,故最可能来自银河系,故A正确,BC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绿岸”监控工作最有可能受到的干扰,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太阳活动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太阳活动会引起大气电离层电磁扰动,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故B正确,ACD错误。3~4. 1. 【分析】
本题考查月食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月食相关知识。
【解答】
发生月全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火星位于地月系轨道外,太阳、火星、地球和月球四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图A所示,A对。B、C、D错。故选A。
2. 【分析】
本题考查月球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月球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
【解答】
结合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与地球相比,月球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D对。与太阳距离和地球相似,A错。宇宙环境安全、稳定,B错。月球有昼夜更替现象,C错。故选D。5~6. 1.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太阳系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水星、金星和火星性质跟地球相近,所以被称为类地行星,金星和火星与地球相邻,A正确;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逆向自转的是金星b,B错;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但周期各异,C错;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d和木星e之间,D错。
故选A。
2. 【分析】
本题考查不含有冥王星的天体系统,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冥王星是太阳系的矮行星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按层次大小可分为:总星系(即目前所知的宇宙范围)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又向下分成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向下分成最低一级的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冥王星属于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河外星系是银河系以外的星系,所以不包含冥王星,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7~8. 1.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读图,结合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解答。
【解答】
甲地位于30°N附近,属于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量多,②正确;距海远近无法判断,①错误;30°N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降水少,云量少,太阳辐射量大,③正确;海拔高低无法判断,④错误;综上,②③正确,D正确,ABC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掌握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解答】
太阳风、黑子、耀斑是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大气层,故ABC错误;读图可知,乙地位于高纬度地区,极光发生在高纬度地区,故D正确。
故选D。9~10. 1.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解答】
读图可知,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自南向北递减,是由于南部纬度低,年均正午太阳高度大,北部纬度高,年均正午太阳高度小,所以南部太阳辐射总量较北方大,A对,BCD错。
故选A。
2.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解答】
读图可知,台湾省东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西部地区少,是由于东部地区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阴雨天多,西部地区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总量大,B正确,ACD错误。
故选B。11.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地球的内部圈层相关知识。
【解答】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平均厚度约60千米。图中正确表示岩石圈序号的是③,①为地壳。 B正确,ACD错误。12~13. 1. 【分析】
本题考查恐龙繁盛时期的全球气候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答】
恐龙繁盛时期是中生代,图示中生代全球气温较高,全球降水较少,即全球温暖干旱明显,故D正确,ABC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古生代晚期的地理环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解答】
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此时期被子植物并没有繁生,A错误;图示该时段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B正确;温度低,海平面较低,C错误;这时期还没有传统农业,D错误。14~15. 【分析】
本题考查河谷阶地的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河谷阶地形成过程。
【解答】
图中河谷阶地的成因是河流的侧蚀与堆积作用,侧蚀河谷使得河谷变宽,堆积使两侧有河漫滩形成,C对,A错。地壳整体下沉与两侧河漫滩形成无关,B错。河流的搬运作用是将侵蚀物带到下游其它地方,D错。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
本题考查聚落与地形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地形对居民点分布的影响。
【解答】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居民点的是丁地,地形平坦开阔,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危害,D对。甲地地域面积小,A错。乙地、丙地洪水位时被淹没,不适宜,B、C错。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16~17. 1. 【分析】
本题考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流水侵蚀地貌。
【解答】
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故A正确,BC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
【解答】
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故D正确,ABC错误。18~19. 1.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解答】
根据图中三地与河流的关系,可判断出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形成洪积—冲积平原;②位于河流中下游,且位于河流的弯曲处,凸岸堆积,为河漫滩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为三角洲,D对、ABC错。
故选D。
2. 【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解答】
冲积平原形成原因为流水沉积作用,崇明岛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C对;而挪威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A错;庐山属于断块山,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B错;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D错。
故选C。20. 【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地质作用。
【解答】
根据图中的地点分析,蒙古高原地处内陆地区,主要受到风力沉积和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
a形成裸岩荒漠,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①正确;
b将粉沙尘土吹到黄土高原地区,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②正确;
c将黄土高原的泥沙带到华北平原,表示流水搬运作用,③错误;
d形成冲积扇和三角洲地貌,表示流水沉积作用,④错误。
故选A。21~22. 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天眼”目前能观察的距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熟记解答即可。
【解答】
从理论上说,“天眼”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接近宇宙边缘。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掌握读取图示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喀斯特洼坑的形成是由小变大,由地下发展为露天。②图在地下形成小的溶洞,①图地下溶洞变大,④图溶洞顶部坍塌,③图喀斯特洼坑形成并扩大。故②①④③ 正确,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23. 第5题,在河流入海口段,发育的河流地貌往往是河口三角洲,故A错误。
在河流中下游河段,多发育冲积平原,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故B、D错误。
在河流上游河段,由于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发育“V”形河谷,故C正确。
故选:C。
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24~25. 1. 【分析】
本题考查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熟悉地形对聚落的形成的影响是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图示地区的聚落三面临河,选择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主要的是考虑该地高于洪水位,河流进入汛期,可以起到防御洪水的目的。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图表信息。
【解答】
由上题分析可知聚落选择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主要的是考虑该地高于洪水位,河流进入汛期,可以起到防御洪水的目的,图中②符合该特征,所以B对;①地势高,坡度陡,不利于生产生活活动;③
④地势较低,易遭受洪涝灾害,所以ACD错误。
故选B。26. 本题考查太阳系的特点、太阳的特点还有地层结构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关键。
(1)若用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①②③④分别是土星、木星、火星、地球的轨道。八大行星的共有特点为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若用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为光球层,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能够使地球高纬度地区上空产生极光的太阳活动来自日冕层,即①②之间。
(3)大羽羊齿化石是古生代二叠纪时期的古生物,在该地质年代末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27. 本题考查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年太阳辐射量的因素。
(1)主要可从地形、纬度、天气和气候等方面分析青藏高原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高的原因。
(2)台湾岛西侧的年太阳辐射量比东侧的多主要是受天气因素影响。
(3)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能源除太阳能外,还有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大气和水体运动形成的能源,如风能、水能等。28. (1)本题考查风向的判读。黄土高原主要是西北方向的风沙堆积形成,该地主要受西北风。由于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B、C依次是:戈壁、沙漠、黄土。
(2)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黄土高原的形成。读图可知,黄土高原是由于西北风从中亚和蒙古等地的荒漠携带,遇到太行山的阻挡,堆积而形成,细小颗粒被风力携带,而大块岩石留在地表,使得该地形成戈壁,而随着风力搬运作用,风速的降低,使得部分沙粒堆积,形成沙漠,而黄土被阻挡,堆积形成黄土高原,风向主要为西北风,所以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3)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河水对河道中的岩石、泥沙有一种搬运作用,从上游往中下游搬运。河水越多、流速越快,搬运力量越大。大的、重的石块,搬运的距离比较近;小的、轻的石块,就被搬运到很远的地方。石块在被河水搬运的过程中,受到河水的冲刷,以及相互磨擦、碰撞,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就形成了鹅卵石。该地有鹅卵石的存在,说明该地过去曾经为河流,D对,ABC错。故选D。
(4)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现在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主导外力作用是流水的侵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省大庆中学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20202021学年大庆中学高一地理月考试题doc、20202021学年大庆中学高一地理月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雅安中学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南昌八一中学高一12月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