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四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全卷100分 时间90分钟)第 = 1 \* ROMAN 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共48分,其中 1-8为单选,9-12为多选)1. t=0时刻,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2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则( )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2 B.物体在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8 m/sC.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大小为8 m D.物体在2 s内的位移大小为8 m2. 沿直线运动的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同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通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相同,则( )A.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B.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C.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D.三辆车同时通过下一路标3. 如图2所示,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匀加速下滑,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18 m,BC=30 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 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A.12 m/s,13 m/s,14 m/s B.10 m/s,14 m/s,18 m/sC.8 m/s,10 m/s,16 m/s D.6 m/s,12 m/s,18 m/s4.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简称ABS,其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为最大值.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ABS后( )A.瞬时速度总比不启用ABS时小 B.加速度总比不启用ABS时大C.刹车后的平均速度比不启用ABS时小 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更短5. . 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s.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A. B. C. D.6. 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90°,质量为m2的小球位于水平地面上,设此时质量为m2的小球对地面压力大小为FN,细线的拉力大小为FT,则( )A.FN=(m2-m1)g B.FN=m2g C.FT=eq \f(\r(2),2)m1g D.FT=(m2-eq \f(\r(2),2)m1)g7. 如图所示,物体甲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小球乙相连,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对小球乙施加一个水平力F,使小球乙缓慢上升一小段距离,整个过程中物体甲保持静止,甲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则该过程中( )A.f变大,F变大 B.f变小,F变小C.f变大,F变小 D. f变小,F变大8. 一个物体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比较该物体在减速运动的倒数第3 m、倒数第2 m、最后1 m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经历的时间之比是1∶2∶3 B.平均速度之比是3∶2∶1C.平均速度之比是1∶(eq \r(2)-1)∶(eq \r(3)-eq \r(2)) D.平均速度之比是(eq \r(3)+eq \r(2))∶(eq \r(2)+1)∶19.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eq \f(v1+v2,2)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0.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0时刻起,汽车运动过程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x=(10-0.1v2)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2sC.0时刻的初速度为10 m/s D.刹车过程的位移为5 m11. 如图甲所示,A为一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斜劈,其质量为M,两个底角均为30°。两个完全相同、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p和q恰好能沿两斜面匀速下滑。现在若对两物块同时施加一平行于侧面的恒力F1、F2,且F1>F2,如图乙所示,则在p和q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劈A仍旧保持静止,且不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B.斜劈A仍旧保持静止,且受到地面向右的摩擦力作用C.斜劈A仍旧保持静止,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m)gD.斜劈A仍旧保持静止,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于(M+2m)g12. 如图所示为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凹槽M,O为球心,∠AOB=60°,OA水平,小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45°角的斜向上的推力F作用下静止于B处。在将推力F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方向的过程中装置始终静止,则( )A.M槽对小物块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B.M槽对小物块的支持力逐渐增大C.推力F先减小后增大 D.推力F逐渐增大 第 = 2 \* ROMAN 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实验填空题(本题共14分,每空2分)13. 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_ .(填代码)(2)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______ s.(3)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 ______ .(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________ 14.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与OC为细绳.根据实验数据在白纸上所作图如图乙所示,已知实验过程中操作正确.(1)乙图中F1、F2、F、F′四个力,其中力 (填上述字母)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实验中,要求先后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指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字母).A.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F1和F2的大小之和等于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B.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C.橡皮条伸长到同一长度D.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到同一长度(2)丙图是测量中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该力大小为 N.三、计算题(本题共38分,其中15题12分、16题12分、17题14分。)15.(12分)短跑运动员完成100 m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 s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 s内通过的位移为7.5 m,求:(1)该运动员的加速度;(2)在加速阶段通过的位移。16.(12分)如图所示,质量M=2 kg的木块套在水平固定杆上,并用轻绳与质量m=1 kg的小球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0eq \r(3) N拉着小球并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m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g=10 m/s2。在运动过程中,求:(1)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2)木块M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17.(14分)如图甲所示,A车原来临时停在一水平路面上,B车在后面匀速向A车靠近,A车司机发现后启动A车,以A车司机发现B车为计时起点(t=0),A、B两车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B车在第1 s内与A车的距离缩短了x1=12 m。甲 乙(1)求B车运动的速度vB和A车的加速度a的大小。(2)若A、B两车不会相撞,则A车司机发现B车时(t=0)两车的距离x0应满足什么条件? 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四次质量检测(物理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共48分,其中 1-8为单选,9-12为多选。)1. D 2. B 3. D 4.D 5. C 6. B 7. A 8. D 9. AB 10.BC 11. AD 12. BC 二、实验填空题(本题共14分,每空2分)13.【答案】 (1)DCBA (2)0.1 (3)eq \f(x4+x5,2T) (4)eq \f(x4+x5+x6-x1+x2+x3,9T2)14. 【答案】 (1)F D (2)10.0三、计算题(本题共38分,其中16题12分、17题12分、18题14分。)15.【答案】 (1)5 m/s2 (2)10 m16.【答案】 (1)30° (2)eq \f(\r(3),3)17.【答案】(1)12 m/s 3 m/s2 (2)x0>36 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KS5U解析】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南充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线上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