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运城临晋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0运城临晋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第1页
    2020运城临晋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第2页
    2020运城临晋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运城临晋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运城临晋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卷页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叠加,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对其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周天子并无实际的管辖权力       B.西周礼乐秩序进一步强化C.中央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D.宗法关系加强了周室王权2.西周时期,凡属违犯国法的行为必定为家法所不容,同样违犯家法的行为也为国法所难容。犯有重罪的贵族成员,多在宗庙中接受国法和家法的制裁。这说明,当时  A.统治者极力推行严刑峻法         B.政治统治与宗法管理相结合  C.法律内容开始趋向宗法化         D.宗法秩序有待国家法律维护3.周代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是: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这体现了周代   A.敬天保民的执政理念            B.维系宗法的礼制观念   C.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            D.封邦建国的治理体系4.春秋末年,一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一种官吏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说明了A.官僚政治初步显现               B.君主专制权力强化  C.家国政治影响深远               D.分封制度彻底瓦解5.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大意如下)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繁茂、果实累累。材料表明  A.战国时生产力已有较大提高       B.耕作态度对产量有决定影响  C.耕作技术水平低导致了歉收       D.当时的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6.据《国语·晋语》记载,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管子·乘马篇》则记载: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战国时期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的现象已经很严重。这种变化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官府垄断工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B.商人与王公贵族关系较密切C.商业领域的坊市制度开始崩溃     D.出现了许多区域性的大商人7.《论语》记载,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又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这反映出,《诗》A.汇集了孔子的思想精华           B.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C.蕴含了全面的教育思想           D.承载了社会教化的功能8.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思想主张与该创作精神相符的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兼相爱,交相利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9.秦朝时,尚书是少府(九卿之一)属官,掌政务文书,地位较低。汉武帝时期,赋予尚书决策的职能,司法审查大权也转由尚书和廷尉共同行使。这一变化说明  A.汉武帝时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B.秦汉政治制度之间缺乏传承性  C.西汉的中央官职实行分权制衡      D.尚书已成为中央最高决策机构10.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11.秦统一后,秦始皇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他还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北方防务                    B.打击强宗富豪      C.防止割据再现                    D.建立专制统治12.汉朝前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至汉文帝时谷价每石数十钱。这一变化反映出汉初A.粮食价格普遍较低                B.农耕经济快速恢复C.商品经济空前发展                D.农民依附关系削弱13.下表是目前东汉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分布情况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陕西米脂、绥德王德远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山东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山西平陆枣园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江苏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A.北方牛耕使用比较普遍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出现结构完备的曲辕犁            D.统治者重视开发江南地区14.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以末致财,用本守之。这些观念反映了  A.西汉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休养生息导致经济结构变化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极大提高        D.司马迁主张农工商并重发展15.湖北睡虎地出土秦简中有当地郡守发布的告示,其内容包括:法律命令就是要教导百姓,去掉淫恶的行为,清除坏的习俗,使他们能够行善。这反映了A.秦秉承儒家的民本思想            B.儒法结合巩固了秦朝统治C.秦重视社会秩序的构建            D.秦始皇希望成为仁王圣主16.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B.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C.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影响        D.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17.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建立规模较大的庄园,这些在佛寺土地上耕种的农户被称之为佛图户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僧的严格监管,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佛图户的增加   A.瓦解了封建统治基础             B.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   C.促进自耕农经济发展             D.减少了政府赋税收入18.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A.过分重视对品行的考查            B.彻底解决了察举制弊端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触犯了地主豪强势力19.从唐太宗到唐肃宗,皇帝私人秘书机构的职能逐渐从文学侍从发展到专掌内命的内相,架空中书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这反映了A.文官政治色彩日益浓厚            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弱化  C.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            D.宰相议政职能逐渐消失20.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21.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说的是科举制,这一制度创立于隋唐,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曾有人对唐朝进士出身情况做出了如右统计,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A.依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      B.兼顾寒素、小姓,扩大选拔范围C.沿袭以门第出身作为选官的标准      D.杜绝了世代公卿、门阀恩荫现象22.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颎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该主张有利于A.抑制土地的兼并                 B.消除封建割据基础C.壮大自耕农队伍                 D.催生新的社会阶层   23.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每年向北方运粮达30万石左右。材料主要说明A.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滞后性       B.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C.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       D.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24.唐政府规定,(唐都长安东西两市)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据此可知唐朝的城市A.政治职能趋淡                   B.商业活动受限   C.管理日益混乱                   D.功能十分完善25.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的内容  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     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50分,其中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0分,29题15分)26.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解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材料三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1)   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4分)(2)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4分)(3)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5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管子说: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也说富国以农”“事本而禁末材料二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且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重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分)(3)尽管在中国古代农民春耕夏耘,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28.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孔子具有仁、礼、孝等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材料二 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据此说明儒家和法家对于建立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的不同。(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对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发展怎样适应了这一要求。(4分)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孙思选(581-682),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他目睹民众缺医少药,毅然放弃仕途,立志做一名苍生大医。他以历代名医为榜样,刻苦钻研医药典籍,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并结合个人的学术经验,先后撰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以千金两字命名。该书搜集整理了6000多种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自古以来至唐初的医药学成就。他提行医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精深的医学造诣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即对病家、对同道怀有一片赤诚之心。在治疗学方面,他对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有比较突出的创造性。他还十分重视妇幼保健卫生,强调妇科病的特殊性和小儿护理的重要性。孙思邈与唐朝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人们为了纪念孙思邈,尊其为药王,箫鼓年年拜药王,已成了孙思邈故乡人民千百年的习俗。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孙思邈的主要贡献。(7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思邈所具备的优秀品质。(8分)                                           历史答案1-5 CBBAD        6-10 ADAAB      11-15 DBADC  16-20 DDCBB       21-25 BCCBD26.(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2)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3)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关系: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27.(1)背景:生产力发展,封建生产方式逐步产生;井田制逐渐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小农经济模式出现;新兴地主在政治上逐步掌握统治权;争霸战争需要发展农业生产。(2)特点:农业与家畜饲养业相结合的产业结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3)原因: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农民的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赋役和徭役负担沉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受高利贷盘剥。28.(1)特征: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礼崩乐坏)。不同:儒家希望通过道德重建来恢复秩序;法家希望通过改革,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6分)(2)根本要求: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适应:董仲舒吸收了法家和其他各家的学说,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学说,这适应了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4分)29.(1)编撰了医药学巨著《千金方》;与政府合作,推动了唐代医学发展;对我国中医理论   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后世传染病的防护提供重要借鉴。(7分)(2)淡泊名利;刻苦钻研医学,志向远大;救死扶伤,医德高尚;善于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拯救苍生为己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8分,答出4点即可)  

    相关试卷

    运城市康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运城市康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运城景胜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运城景胜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运城永济中学校高二第二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运城永济中学校高二第二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