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4部分专题8第2讲楚之养由基,百步能穿杨——准确课时学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640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4部分专题8第2讲楚之养由基,百步能穿杨——准确课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4部分专题8第2讲楚之养由基,百步能穿杨——准确课时学案,共3页。
准确是在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古人在用词上尤其严谨,古代苦吟诗人,如贾岛、孟郊等为了“吟安一个字”可以“捻断数茎须”。杜甫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经典的古诗炼字就是范例。
要判断词语用得是否准确,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符合情境
选择词语要注意情境的制约,写作中使用的词语都处在全篇或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中,只有根据特定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同样的词语用于不同的语境中效果也迥然不同。
请赏析“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中“扶”“失”的表达效果。
答案:“扶”字把“轻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柔美之感。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用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2.符合程度及心理
“有一个贝壳迷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收集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句中哪个词语用得不准确?请分析。
答案:“收集”用得不准。句中有“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找寻的程度应该很高,所以用“搜集”才准确。
3.符合事理及对象
即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敬称呼。
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三点修改意见。
①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②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③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处,④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⑤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⑦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⑧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⑨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⑩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答案:(1)“先生们,女士们”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2)“⑦处”与“⑥处”对调,或“⑥处”与“⑤处”对调;(3)删去“故地重游”。
4.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
书面语庄重典雅,口语通俗易懂。它们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使用的场合不同而已。口语与书面语的转化,不仅要注意复述或转述时的重点的转化,还要注意转述时间、地点、对象等具体情况。
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徐凡。
材料:
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②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提示:①“徐凡”后应加称呼,不能介绍性别;②“系……后起之秀”可以转换为“是……研究专家”等;③“作者身世”应转换为“曹雪芹的身世”或“《红楼梦》作者身世”,“尤以……见长”用“尤其在……方面有专长”一类句子来转换;④括号中的内容必须转换到句中表述。
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时间怀有一种公平的道义,对它所拿去的,它会给我们别的补偿。它夺去了我们肢体和精神的灵活,却给予我们宁静和安详。
A.无所谓浪费时间
B.耽误的时间可以得到补偿
C.不具有灵活肢体和精神的人能获得安宁
D.晚年的宁静可以使青春活力的消失得到补偿
D 解析:这段话的中心句是“时间怀有一种公平的道义”,有失必有得。第二句话从“肢体和精神的灵活”到“宁静和安详”的变化过程对应的是我们从年轻到老去的过程,由此可知D项正确。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4部分专题8第1讲字字值千金,用词须用心——简明课时学案,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4部分专题4第2讲变化来与去,不变本来意——变换句式课时学案,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4部分专题3第2讲开方动手术,治好句中病——准确修改病句课时学案,共4页。